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4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4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观沧海,学习目标,作者名片,背景链接,文体知识,课文解读,结构梳理,艺术特色,次北固山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了解诗人的相关信息及写作背景;了解古代诗歌的有关常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重点)理解诗歌内容,领悟诗歌意境,品味赏析诗句,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难点)体会诗人的博大胸怀,激发为理想而奋斗的豪情壮志。(重点)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诗气势雄浑,慷慨悲壮,是文学史上建安文学的开创者。
代表作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本诗选选自《曹操集》(中华书局2012年版),这是曹操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是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大战之后,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乐府诗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汉族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作“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
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它是继《诗经》《楚辞》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汉代《孔雀东南飞》、北朝《木兰诗》和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
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译文】策马东来,登上碣石山,我要饱览这大海的壮观。海面浩渺,水波荡漾,突兀耸立的山岛,最先跃入眼帘。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译文】岛上的树木,一丛丛生长着,百草丰茂繁密。大海在萧瑟秋风中,汹涌起伏着不尽的波澜。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太阳和月亮昼夜不停运转,都像是大海吐纳的;天上的银河,星光璀璨,好像也出自大海广阔的胸间。(今日我观赏大海,)真是幸运到了极点,且让我引吭高歌,倾吐宏伟的心愿。
1.开头交代了什么内容?
开篇点题,交代观海的地点。“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皆由“观”字展开,写登山观海所见。
2.第二句诗是诗人从哪一角度观看到的情形? 写出了大海怎样的状态?
是诗人从碣石山往下观看到的沧海的情形。在视觉上突出远观的景物,动静结合,海水动荡为动景,山岛耸立为静景。相互映衬,从大处落笔,着力渲染出大海那种雄浑辽阔的气势。
3.作者写“树木”“百草”有什么作用?
用山岛上的“树木”“百草”来点染、烘托大海,衬托大海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日月之行……若出其里。”这四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四句话写的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并非登临所见。诗人以沧海自比,借助奇特的想象,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来表现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渴望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诗以言志,曹操是如何借助诗句来抒发他的豪情壮志的?试简要分析。
诗人的抱负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象,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总领全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这首诗中,景与情是紧密结合的。作者通过写沧海,抒发抱负。但这种感情在诗歌中并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水何……涌起”六句虽是在描写大海生机勃勃的景象,但透露出的是作者对壮丽山河的热爱,这景象更加激起了诗人要统一中原的强烈愿望。融情于景,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2.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诗人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象。以沧海自比,将运行不息的日月和星光灿烂的银河都包蕴在这其中,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感情奔放。这既是全诗的高潮,也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又给人雄浑苍劲的感受。给诗歌增添了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反复诵读,能背诵并默写全诗,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品味诗歌精练的语言,学习诗歌情景交融的写法。(难点)感悟诗人的思乡之情,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重点)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玄宗先天年间(712-713)进士,曾参与编撰《群书四部录》,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
本诗选自《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本诗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王湾此次出行,应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舟行至北固山下,目睹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无限的思乡之情,于是吟成了这首诗。据说当朝宰相张说就对此诗极为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
律诗 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律诗每首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对偶,字的平仄有定规。按照每句的字数,主要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种。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译文】我要走的道路,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乘船向前。潮水涨满,与两岸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水上的风吹拂着,一叶白帆高高悬挂。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译文】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江上新春已来。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我多么思念故乡,家书早已写好,如何寄回故园?希望北归的大雁将它捎到洛阳。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青山”“绿水”互文见义,开笔清新自然,寓情于景,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颔联哪些字用得巧妙?试简要赏析。
“平”“阔”“正”“悬”四字用得巧妙。潮平才显得宽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之势便如在眼前;“平”“阔”使诗句之景显得恢弘阔大。
“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感觉,“悬”是端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一个“正”字,兼有“顺”与“和”的内容,写出了小船在江面上顺风前行的样子。
颈联表达了怎样的哲理?试简要品析。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蕴含着新旧更替是自然规律,旧事物孕育新事物,新事物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和“入” 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道理: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尾联运用典故,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作者见北归的大雁掠过晴空,便借“鸿雁传书”来慰藉家人,使全诗笼罩在一层淡淡的乡愁之中。
客路:青山外 绿水前
思乡:北归大雁 捎书洛阳
1.立意新颖,构思巧妙。 该诗写景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尤其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却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给人以激励。
2.借物抒情,意蕴丰富。 尾联诗人借物抒情,借助“鸿雁传书”的故事,自然地抒发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乡书”“归雁”这些具有强烈思念意味的词语,表现出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了解李白的相关信息及诗歌写作背景,熟读并背诵全诗。(重点)理解诗歌内容,领悟诗歌意境,学习情景交融、客观景物人格化的写法。(难点)体会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珍惜朋友之间纯真的友谊。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的诗歌既表现出藐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又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其诗构思奇特、情感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风格飘逸豪放,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与杜甫并称“李杜”。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等。
本诗选自《李白集校注》卷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该诗是诗人因好友王昌龄被贬官而作。王昌龄,唐代诗人,以写边塞题材著称,尤擅七绝。据《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县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贬官只是由于不拘小节。李白在天宝八年(749)春天,在扬州听到了王昌龄被贬的消息,十分担忧,并深感不平和悲伤,便题诗抒怀,写下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指降职。古代以右为尊,左为卑
即杜鹃,又称“布谷鸟”
【译文】柳絮已经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鸣,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流。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让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的西边。
杨花飘落、子规啼叫,既点明了时令,又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融情于景。以悲景衬托离情,表现出诗人对王昌龄被贬的关切与同情。
首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作者直叙其事,深感不平。“龙标”指代王昌龄,表现出诗人对好友旅途艰辛、贬所荒远的深切同情。
诗人借助想象将一片真情托予“明月”,赋予明月以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动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与同情,意境深远,情真意切。
这两句写了些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杨花”“子规”在诗中象征什么?诗人为什么要写“杨花落”“子规啼”?
象征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点明特定时令,渲染(烘托)飘零流落之感,奠定全诗伤感的感情基调。
杨花:漂泊无定子规:暗含悲痛
愁心托明月——牵挂思念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此诗前两句先写景后叙事,选取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啼叫悲凄的杜鹃这两个意象,营造出一种哀伤悲凉的氛围,隐含着诗人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和悲伤。后两句转而叙事,用跋涉五溪说明路途遥远和艰难,暗含着诗人对友人此行的深切挂念之情。
2.想象新奇,飘逸豪放。 后两句抒情,想象奇特。人隔两地,难以相伴,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明月当作使者,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带到遥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想象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
了解作者及元曲的文学常识,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这首小令。(重点)感悟“秋思”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难点)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文场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汉宫秋》《青衫泪》等是其代表作。
这首小令选自《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81年版)。这是马致远旅途漂泊时的作品之一。马致远仕途不如意,长期漂泊,足迹所到之处,总有聚散依依的哀婉,而这种哀婉又与他对国家的哀伤联结在一起。这首小令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元曲 我国古代诗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体式,如唐诗、宋词、元曲。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
小令在元代又名“叶儿”,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小令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通常一首小令一个曲牌,但也有例外的;曲牌表示曲调,小令另有题目。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
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文意】 干枯的藤、衰老的树,树上栖息着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近处坐落着几处人家,古旧的道路、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夕阳已经朝西方落下,思家怀乡的漂泊人还远在天涯。
第一句写了哪个季节的景物?有何作用?
深秋。渲染了一种萧瑟、凄冷的氛围,见秋末之景,动游子思乡之情。
试简要分析诗歌前三句写法的妙处。
运用白描手法,将九种景物纳入一个画面,且用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景物带上了鲜明的个性,生动地描绘出一幅苍茫悲凉的深秋晚景图,渲染了萧瑟、荒凉的气氛,为下文写游子内心的孤独寂寞做铺垫。
如何理解“断肠”一词的妙处?
“断肠”一词为全篇主旨所在,形象地表现了飘泊他乡的游子身处萧瑟、凄凉之地,由于思念亲人和故乡的那种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情感,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如何理解《天净沙·秋思》的内容和意境?
《天净沙·秋思》写旅人秋季流落天涯的情怀。开端两句纯粹写景,作者只单纯地说了六种景物的名称,便将一幅秋野黄昏旅途的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
第三句虽然还是只说景物名称,但这三个词(“古道”“西风”“瘦马”)却具有丰富的感染力,已经不是单纯写景了,“瘦马”一词,在这里还应包含骑在马上的人。“夕阳西下”写时间,“断肠人在天涯”这一句才明显写到旅人的心情。
秋天本来就容易使旅人产生悲凉之感,特别是在苍茫暮色中,对着荒郊萧瑟的景物,骑着疲惫的瘦马,孤独地走向天涯异域,远望漫长的前路,触动情怀,旅人便更易想到故乡的亲人,引起悠悠的哀愁。作者只说了“断肠人在天涯”这六个字,就饱含了一个漂泊异乡的游子的诸多哀愁和悲凉。
枯藤 老树 昏鸦小桥 流水 人家古道 西风 瘦马
断肠人在天涯——游子之悲
分小组交流,根据这首诗展开想象,写一篇描述性的文字。
例文: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的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1.白描手法,言简意丰。 这首小令仅用二十八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人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一词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凝练而简略。九个事物名词前的修饰词语使各个景物都具备鲜明的形态,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
2.动静结合,寓情于景。 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从而形成动与静、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这首小令还寓情于景,借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可感的事物,寄托无形、抽象的凄苦愁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4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ppt课件,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布谷鸟又称杜鹃,地名怀化境内,抒情愁心,叙事左迁,同情关切,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干枯的枝蔓,形容悲伤到极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2024)第一单元4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课件ppt,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古代诗歌四首,第1课时,观沧海,学习目标,必备知识,初读课文,观沧海曹操,向东往东,大海这里指渤海,到达登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24* 寓言四则教学ppt课件,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寓言四则,第1课时,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课堂小结,形象鲜明,讽刺绝妙,蚊子和狮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