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教案设计,共6页。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
面对新课程的实施,让我们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压力。如何应对这股压力?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我认为两个方面需要我引起重视的:一方面是要不断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另一方面要认识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教学的主旋律。这些都离不开一个前提,那就是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因此我希望通过创设和谐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学习更富有自主性,合作性和主动性。
尽我最大可能做到我是指路牌而学生来做司机。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全球气候变化,本次说课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说课标、说教材、说学生、说教学过程。
首先看本次说课的第一部分——说课标
课标要求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个关键点在理解和把握时应引起重视。一是“根据有关资料,说明”,这体现了课程标准对学生运用资料分析问题能力的具体要求;二是课程标准采用“全球气候变化”一词,而不是学生相对熟悉的“全球变暖”,其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区分两者之间的关系,能够正确看待全球变暖的原因,即目前的全球变暖现象本身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正常体现,只不过人类的某些活动对变暖程度和趋势起了加剧的作用;三是课程标准的最终落脚在“影响”上,这反映出本节知识内容的学习在全球气候变化看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基础上,探讨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材也是给出了大量的资料、图片阐明全球气候的变化,并引导分析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温室气体的数量的增加,及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对策!
第二部分:说教材:
本章节可以看成是必修1前面内容的延伸,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必修2和必修3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贯穿始终的作用。同时,也是高考的核心内容。
本章各节内容联系紧密,环环相扣。教材以大气运动为主线,将大气运动的原因(第一节)—能量交换作为基础铺垫;将“大气运动的结果”(第二、三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天气和气候作为“大气运动”的深化部分来呈现。
本节则是综合前面所学的知识,进一步阐明全球气候变化,既是本章的概括和总结,又是联系实际、指导实践的重点内容。同时讲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探究并认识自然地理的客观规律,学会尊重自然、按规律办事,树立全球环保意识。
第三部分:说学生:
高一学生身心发育基本成熟,好奇心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但是好说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从知识上来看,已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是综合分析能力不足,在学习上需要老师指导和帮助。
自己所从教的班级学生是普通高中普通班的学生,综合能力不是很突出,有些学生的基础也比较弱,再加上必修1的前段内容难度大,造成一部分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大大的减少,因此如何重新激发学生对地理这门课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意识到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同学间的分工合作还是能够学好的。这也是我重点考虑的。
第四部分:说教学程序:
根据课标的要求,本节课的重点在于体会研究过程与方法,培养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难点在于这种大跨度的思维活动学生以往少有接触,可能会感到有些困惑,以及在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上理解全球气候变暖会有疑问。为了解决这个重难点,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这个目的,所以,在备课的过程当中,我准备了大量的资料及图片,创设情境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引入讨论、辨析、角色扮演等活动方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促进学生思维的进步。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演示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整堂课的内容共包括四个环节,导入新课(3分钟),组织学习(30分钟)、巩固练习(8分钟)、布置作业。
导入新课之前,先简单介绍下教室布局:将班上的同学就近分为四个小组,课堂上讨论以小组为单位。
1、导入新课(3分钟):(案例3:问题探究,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出主题)
问题引入:太平洋岛国图瓦卢被迫举国迁移的原因?
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经过思考,可以得出“温室效应造成的全球变暖是地球海平面上升的最重要原因”这一结论;而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启发、快速讨论交换意见,则能够进一步指出“近年人类工业生产中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氯氟烃等)造成的温室效应是地球海平面上升的根本原因”,并且注意到“人类对森林资源的破坏也是引起海平面上升的重要原因”。
由这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引导出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全球气候变化。
2、组织学习:(自学、探究、启发式教学)
先给出本节课的学习思路,以便学生能更清楚课本的知识体系。同时给学生(3分钟)时间通读课文,熟悉教材。弄清楚什么是气候变化,什么是近现代气候变化这两个问题!
基本趋势——地球发烧了
全球气候变化 可能影响——地球失常了
应对措施——给地球降温
然后让各小组分析、讨论图2.28、图2.29,将讨论结果做好记录,代表发言,我会引导学生详细分析这两幅图,师生互动(8分钟)。回答下列问题:
结合图2.28,回答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结合图2.29,回答回答近百年来全球气温总的变化趋势是什么?在哪些时段气温有明显的上升?
得出结论:(表格显示)
同时要让学生理解这样几个问题:1、区分两个概念:气候变化的时间范围和气候变化的时间尺度。2、全球气候变化不仅仅是全球气候变暖。
从图中可以得出第一个观点:全球气温变化总的趋势是在升高——地球发烧了!
为了让学生体会研究过程与方法,培养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我会认真地引导学生详细重点对比分析。
分析问题: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趋势与全球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有什么异同点?
可以从图中分析看出: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是在逐年递增,而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的变化是波动起伏的!
为此,可以得出结论:近半个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的数量增加所致!同时,要让学生能够分析、明白不同时间、不同空间气温变化的特殊性、局部性以及当前全球气温变化的总趋势是在升高!(6分钟)。
顺势推导设问:全球气候变暖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如何应对这种影响?从而引出第二个观点:地球失常了!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展示气候变暖相关的图片,给学生创设情境,之后让学生分组谈论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解决,并利用多媒体做好表格,比较各小组的谈论结果,然后让学生讨论哪一个小组的总结更全面合更合理一些。(5分钟)
根据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我们必须得考虑一个问题:我们该做些什么?
为此可以得出最后一个观点:给地球降温!
(1)、运用三段材料说明现在人类已经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已经做出的相应的策略。(2分钟)
(2)、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第一组:国家政府组;第二组:环保专家组;第三组:联合国组;第四组:普通市民组。每组根据自己的角色讨论如何“给地球降温!”(6分钟)
最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完善总结并发出呼吁!
附上板书。
3、巩固练习。(8分钟)(精选一部分习题随堂训练,以达到巩固知识要点的目的,强化学生记忆)
(1)、“全球变暖”将导致多方面的变化,下列变化中不可能发生的是:(C)
A.海平面上升 B.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事件增加
C.冰川覆盖面积扩大 D.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2)、海平面上升可能造成的影响有:(D)
①海水入侵 ②海岸侵蚀加强
③沿海地区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渍化 ④港口设备和海岸建筑物被损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3)、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后对世界各地气候的影响是:(B)
A.北半球高纬度和中低纬度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将会减少
B.大部分干旱、半干旱区域则因蒸发增强变得更加干燥
C.热带气旋的强度和频率将会明显减少
D.大部分热带沙漠将会消失
(4)、下列关于大气环境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C)
①发展中国家人多,应负主要责任 ②多使用清洁能源③对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最有效措施 ④保护大气环境,需要全球合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4、课后作业:
全班同学分工合作,根据所学知识制作一期宣传板报,向全校师生展示全球气候变暖的严重性,并以班委会的名义向全校师生发出“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的倡议书,为保护环境尽一份绵薄之力。
本次说课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学生、说教学程序四部分来加以分析说明,到此已经全部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祝:莅临会议的专家、领导、老师---
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时 期
跨 度
特 征
地质历
史时期
的气候
几十亿年前
---现在
冷暖交替,
分为冰期和间冰期
近代时期
近一,二百年
气温波动上升
全球变暖
后果及表现
成因
海平面上升
改变海岸线
海水升温,海水热膨胀,极地增温,冰川融化
沿海低地被淹
农业生产变化
低纬度国家农作物减产
温度升高,蒸发加剧,干旱加重,供水不足
高纬度国家农作物增产
温度升高,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
水资源不稳定与供需矛盾
旱涝的频次、强度增加
蒸发加大,改变降水量及降水分布格局,降水极端事件增加
径流减少
蒸发增强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课标和教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图片导入,探究导入,课本导入,合作探究,学生角色扮演讨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