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识记与理解,分析与应用,综合与拓展,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海陆的变迁
教科书
书 名: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年7月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分析海陆变迁的原因。2.理解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二、分析与应用
1.具体的实例,分析海陆变迁的现象的原因。
2.运用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
3.根据板块运动的方向,预测未来海陆的变化趋势。
三、综合与拓展
1.提升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将海陆变迁与其他地理知识相结合。
2.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了解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2.了解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理解板块运动与海陆变迁、火山地震分布的关系。
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观看视频)
师:同学们,观看视频,思考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沧海桑田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呢?
师:非常好,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都指向了一个重要的地理现象——海陆变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海陆变迁的奥秘。
二、新授
(一)沧海桑田
(自主学习:完成海陆变迁的自主学习,完成后学生代表展示答案)
师:首先,我们来看一段视频,了解一下“沧海桑田”这个成语的由来。(播放视频)
师: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沧海桑田”这个成语最早出自《神仙传·麻姑》,用来形容海洋变成陆地,陆地变成海洋的巨大变化。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刚才我们看到的喜马拉雅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和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道遗迹。
师:同学们还能举出其他沧海桑田的例子吗?
生:荷兰的围海造田。
师:非常好。这些例子都说明了海陆是在不断变化的。那么,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呢?
(二)合作探究海陆变迁的原因
探究1:海陆变迁的原因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一下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哪些?(学生思考、讨论)
同学们一起走进了喜马拉雅鱼龙的时代,就如视频里所说的那样,“如果它尚未被人发现,也许,它还将随着山脉的生长而不断“长高”。”
下面,进行小组分析讨论。 我们主要分为三个大组来进行,分别是:喜马拉雅组、东海组和荷兰组。
请各小组思考:(6分钟)
1.喜马拉雅山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究竟说明了什么?
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
3.荷兰在过去的百年中为什么在不断的扩大?
时间到,请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讲解讨论结果:(根据生的展示情况,启发性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方法,并对展示情况进行较细致具体的评价,鼓励引导学生正确表达)
(1)有请喜马拉雅组代表发言,谈谈喜马拉雅山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了什么。
(引导生,喜马拉雅山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的主要是地壳变动。)
(2)有请东海组代表发言,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又说明了什么呢?
(引导生会解读重点,主要说明海平面升降。)
(3)有请荷兰组代表发言,说明荷兰陆地不断扩大的原因。
(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主要原因在于人类活动)
师:通过全班同学的齐心协力,我们总结一下,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主要是什么呢?
生:地壳变动、海平面上升、人类活动
师:海陆是变迁的,七大洲四大洋是否就是固定不变的呢?有同学认为,我们脚下的大地在运动,七大洲、四大洋是不断变化的;另一部分同学认为,大地多么坚固、稳定。海陆轮廓自古就是这样的。你们赞同那种观点呢?
师:同学们的争论在20世纪地理科学史上也同样发生过。机会总是垂青善于观察、思考的人。正像牛顿坐在树下看到苹果落下建立了自由落体运动定律一样,这一次是一个躺在病床上的气象学家解决了这个问题。下面我们来阅读一下《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
生:阅读大陆漂移假说的资料。(出示资料片)
(三)大陆漂移假说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海陆变迁的原因,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地球上的陆地在很久以前是不是连在一起的呢?
生:有可能。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有些大陆的轮廓看起来很相似,比如南美洲和非洲的轮廓就很相似。
师:非常好。早在 20 世纪初,就有一位科学家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他认为地球上的陆地在很久以前是连在一起的,后来才逐渐分离形成了现在的七大洲和四大洋。这位科学家就是德国的魏格纳。
师:魏格纳是怎么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内容,了解一下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过程。(学生阅读课本)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过程。
生:魏格纳在偶然的机会中发现了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轮廓非常相似,于是他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认为地球上的陆地在很久以前是连在一起的,后来才逐渐分离形成了现在的七大洲和四大洋。为了证明自己的假设,魏格纳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和研究,他发现了许多证据,比如大西洋两岸的古生物化石、地层构造等都非常相似。这些证据都支持了他的大陆漂移假说。
师:非常好。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虽然在当时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都支持了他的假说。现在,大陆漂移假说已经成为了被广泛接受的科学理论。
【过渡】我们都知道,喜马拉雅上脉在不断的“长高”,而同学们知道吗,与此同时,地中海在不断地缩小,红海却在不断的扩张。就是因为这些现象的出现,科学家们便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四)板块构造学说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大陆漂移假说,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
生:不知道。
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由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它们之间的相互碰撞、挤压和张裂会引起地壳的变动,从而导致海陆的变迁。
师: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上的“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说一说六大板块的名称和分布。(学生观察、回答)
生: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非洲板块主要分布在非洲大陆;美洲板块主要分布在美洲大陆;南极洲板块主要分布在南极洲大陆;太平洋板块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板块主要分布在印度洋。
师:非常好。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下,这些板块之间有哪些运动方式呢?
生:板块之间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两种运动方式。
(课堂展示:老师用两本书代表2个板块,板块的运动有两种方式:①当我把课本往中间挤压时,课本交界处会逐渐往上隆起,当板块之间发生碰撞、挤压时,会形成山脉、海沟等地形;②当我把课本往两边拉伸时,课本交界处会形成裂缝,当板块之间发生张烈拉伸时,会形成裂谷、海洋等地形。)
师:总结:当板块之间发生碰撞、挤压时,会形成山脉、海沟等地形;当板块之间发生张裂时,会形成裂谷、海洋等地形。
师:在板块交界处,地壳很不稳定,容易引发山火、地震,那么主要的火山、地震的活跃地区在哪呢?形成了那两个火山地震带?接下来,请同学们读火山地震分布图,完成思考。
生:我们所看到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裂谷海洋或高达的山脉大多都是在板块交界带,如: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同学们,发生地震时,我们要以正确的逃生方式进行逃离,听从老师安排,切记随意跑动。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和“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说一说板块运动与海陆变迁的关系。(学生思考、讨论)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们的想法。
生:板块的碰撞、挤压会使海洋缩小,陆地扩大;例如:地中海会慢慢缩小,若干年以后可能会消失。板块的张裂会使海洋扩大,陆地缩小。例如:红海可能会形成新的海洋。
师:非常好。板块运动是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海陆变迁的知识,了解了沧海桑田的含义、海陆变迁的原因、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海陆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由地壳的运动、海平面的升降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引起的。同时,我们也知道了地球上的陆地在很久以前是连在一起的,后来才逐渐分离形成了现在的七大洲和四大洋。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是由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它们之间的相互碰撞、挤压和张裂会引起地壳的变动,从而导致海陆的变迁。
四、作业
师:请同学们课后完成课本上的“活动”题,并收集一些关于海陆变迁的资料,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分享。
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精品教案,共8页。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优秀教案设计,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优质课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板块的运动,学生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