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12课 《词四首》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12.词四首 第1课时.pptx
    • 课件
      12.词四首 第2课时.pptx
    • 视频
      12.经典咏流传辛弃疾.mp4
    12.词四首 第1课时第1页
    12.词四首 第1课时第2页
    12.词四首 第1课时第3页
    12.词四首 第1课时第4页
    12.词四首 第1课时第5页
    12.词四首 第1课时第6页
    12.词四首 第1课时第7页
    12.词四首 第1课时第8页
    12.词四首 第2课时第1页
    12.词四首 第2课时第2页
    12.词四首 第2课时第3页
    12.词四首 第2课时第4页
    12.词四首 第2课时第5页
    12.词四首 第2课时第6页
    12.词四首 第2课时第7页
    12.词四首 第2课时第8页
    还剩2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12课 《词四首》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12课 《词四首》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件包含12词四首第1课时pptx、12词四首第2课时pptx、12经典咏流传辛弃疾mp4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词四首——第三单元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第二课时从我们学过的辛弃疾词看,我们会发现辛弃疾词的内容非常丰富,这正辛弃疾在词史上的重大贡献: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有的写政治、哲理,有的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有的写田园风光、民俗民风,还有的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能写入当时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他一生力主抗金,其词题材广阔又擅长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慷慨悲壮。著有《稼轩长短句》。作者简介预习资料速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左右,词人失意闲居江西上饶之时。他积极主张抗金,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遭到投降派的打击、诬陷。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被人弹劾罢官,不得已在上饶一带赋闲隐居。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抗金的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辛弃疾寄给陈亮的。背景资料预习资料速查文体知识预习资料速查宋词的两大流派麾( )下 炙( )huī文言知识速查重点字·zhì·可怜白发生( )文言知识速查古今异义·古义:可惜;今义:值得怜悯·朗读指导 点我放课文朗读上片:节奏要稍快,声音要洪亮下片:读抒发豪情的内容时,语调要高昂,气势要豪迈,最后一句气势陡转而下,语调应低沉悲愤,要读出无奈、失落之感。疏通词意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 百 里 分 麾 下 炙,五 十 弦 翻 塞 外 声, 沙 场 秋 点 兵。梦中回到。连在一起的众多军营。意思是,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八百里,指牛,这里泛指酒食。《世说新语·汰侈》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驳”。王济与之比射,以此牛为赌物,恺输,杀牛作炙。麾下,军旗下面,指部下。炙,烤熟的肉食。五十弦,原指瑟,这里泛指乐器。翻,演奏。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军乐。战场。醉意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响着号角声的军营。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军中的乐器演奏着悲壮粗犷的军乐,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疏通词意 马 作 的 卢 飞 快, 弓 如 霹 雳 弦 惊。了 却 君 王 天 下 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的卢,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注引《世语》:刘备在荆州遇险,他所骑的的卢马“一踊三丈”,助他脱险。响雷,震雷。这里喻指射箭时弓弦的响声。了结,完成。可惜。这里指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弦的声音如响雷一般使人心惊。我一心想着替君主完成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博得生前身后美名。可惜(我壮志未酬,)已白发丛生!整体感知(1)品读全词,体会辛弃疾的“壮”请分析“壮词”的“壮”是如何体现的,并完成表格。场面悲壮志向 拓展延伸“可怜白发生!”一句分明是“悲”且“愤”的,那怎么能说是“壮词”呢?“壮”与“不壮”,不能仅仅依据字面情感来判断,还要分析其暗含之情。其实辛弃疾是不服老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这里的“可怜”有着另一番特定的意味,有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郁闷和惆怅,也暗含“可惜白发满头,但只要有机会,自己还是要上场杀敌报国”的意愿。这一句逆转点化,化“雄壮”为“悲壮”。小结:本词先写词人的自我形象,再写过去的战争场景,最后抒发报国无门的感慨,可谓情景交融。满江红秋瑾(1875—1907),字璿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中国民主革命烈士。诗词笔调雄健,感情奔放。著有《秋瑾集》。作者简介预习资料速查《满江红》选自《秋瑾集》,是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秋时节作者寓居北京时所作。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词人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无心国事。1903年中秋节,词人与丈夫发生矛盾,看到民不聊生、破碎不堪的国土,又想到八年来表面光鲜、实则饱受折磨的婚姻生活,便下定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后于1904年东渡日本留学。背景资料预习资料速查蛾( )眉 莽( )红尘é文言知识速查重点字·mǎng·朗读指导 点我放课文朗读上片:语速放慢,读出词人的失落、幽怨之情下片:语速较快,语调高昂。“青衫湿!”一句,语速缓慢沉重,读出悲伤叹惋之感疏通词意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 八 年 风 味 徒 思 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净。拭,擦。《史记·项羽本纪》载:公元前202年楚汉交兵时,楚军被围在垓(ɡāi)下(今安徽灵璧东南),项羽夜闻四面汉军都唱楚歌,以为楚地尽失,丧失信心,引兵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而死。后用“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秋瑾1896年在湖南结婚,至写这首词时,恰为八年。思念浙江故乡。我暂时居住在京城,转眼间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黄色菊花都已盛开,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净。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结婚八年来一人徒劳地思念浙江故乡。(老天)苦苦地让我做一个女子,我很不甘心啊!我。指女子细长而略弯的眉毛。这里借指女子。很,甚。不屑,轻视。意思是不甘心做女子。疏通词意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属类,范围。刚直;严正。指真诚的心。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男儿的行列,但是我的心,却比男子的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一颗真诚的心,常为别人激动。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有谁能懂我呢?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莽莽人世之中,哪里才能找到知音呢?(想到这些)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莽莽人世。指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语出白居易诗《琵琶行》: “江州司马青衫湿。”品读词句,读懂秋瑾之“烈”(1)这首词中有哪些句子能体现秋瑾的“烈”?除“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其余全是。(2)品读词句,读懂秋瑾之“烈”。①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态度之刚烈②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心气之勇烈“殊未屑”,对“蛾眉”身份的态度是非常“不屑”,不是女儿不好,而是那个时代对女性束缚太多。表现了词人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对比、谐音。将女儿身与男儿心作对比,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写出来自己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③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情怀之热烈④四面歌残终破楚。——见解之直烈情感。表明自己素有济世情怀。“肝胆”,指关注世事、关心民生的诚心,以及为之奋斗牺牲的勇气;“因人常热”,就是热血未冷,一腔热血,可以为国为民抛头颅洒热血。词人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破,又反思八年婚姻的“风味”。家事国事,交织心中不禁感慨万端,无可名状,写出她对国家局势的忧思,和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的决心,颇有文人侠士心怀天下的豪气。读懂秋瑾的苦闷悲伤从作者的词中我们读出了她的冲破牢笼的勇气和决心,读出了她的热血与肝胆,济世情怀。你还从中读到什么情绪?从哪些词句能读出?家庭和社会环境,就像一张无形的罗网,笼罩在词人身上,词人即便写豪词也难掩苦闷悲伤。①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院落篱下,菊花盛开,成为节日最好的点缀和提示。北国的秋天,明净如洗,“秋容如拭”。这里用一个“拭”字,写秋色澄明,十分传神。然而,美好的节日,明丽的秋景,都不能抹去国难心愁,乐景反增悲哀,此是以乐景写哀情。②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俗子,表面上是词人的丈夫,实则泛指世俗之人,即国难当头之时,醉生梦死,甚至阻挠进步力量的人。祖国危难重重、列强环伺之际,官场上的人醉生梦死,家庭中的人冷漠麻木,秋瑾的爱国思想非但得不到他们的支持,反而引来了重重责难。在这种环境中,秋瑾无疑感觉到“英雄末路”的强烈悲哀。③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典故“青衫湿”:来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虽有凌云壮志,但难觅知音。在《满江红》中,秋瑾借用白居易的《琵琶行》典故,充分表达了难觅知音的孤寂与苦闷,这是秋瑾在彷徨中的呐喊,也是对志同道合的同志的呼唤。侠女的苦闷悲伤,源于家国危亡和家庭束缚!补充资料事实上,秋瑾并没有徘徊在个人的伤感中不能自拔,她是一个有行动能力的人。中秋节过后,她就离家出走,寄寓在朋友家。从此,她即融人了当时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当家庭女教师,参加妇女集会,接受进步思想。第二年,秋瑾东渡日本留学,结识了很多革命志士。1906年因抗议日本政府颁布取缔留学生规则,愤而回国,后加入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时年仅32岁。小结:纵观她短暂的一生,担得起“侠女”二字。生命的意义不在长短,你追求的信念或许不被理解,但是一定要有“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的坚定信念。明确:豪放词的特点:1.内容题材:题材广泛,社会生活、个人情感的方方面面都可入词。2.情感: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结合,情感表达多慷慨激昂。3.风格特征:情辞慷慨,意气昂扬。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