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献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学试卷(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389073/0-173168748952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北省沧州市献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学试卷(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389073/0-173168748956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北省沧州市献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学试卷(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389073/0-173168748958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北省沧州市献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沧州市献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学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探究题,实验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观察下面四种动物的示意图,其中身体对称方式为辐射对称的是( )
A.绿水螅B.沙蚕
C.涡虫D.蝴蝶
2.海洋公园中展示的水母色彩斑斓、形状各异,常让人有种想触摸它们的冲动。但是我们不能触碰水母,因为它们的______里含有毒液( )
A.消化腔B.口C.胃D.刺细胞
3.下列有关扁形动物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口无肛门B.身体呈两侧对称C.体表有刺细胞D.背腹扁平
4.“吃”是动物区别于植物的重要特征之一。三角涡虫捕食水中的小动物时,依靠的是图中的①,该结构是( )
A.口器B.口C.咽D.肠
5.图中阴影部分M表示蛔虫和水母的共同特征,那么M可以是( )
A.体表有角质层B.寄生生活C.能进行光合作用D.体内无脊柱
6.蛔虫的身体中不具有的结构是( )
A.口B.发达的运动器官
C.消化管D.发达的生殖器官
7.蛔虫营寄生生活,可夺取寄主的营养,大量寄生时会影响儿童发育。下列生活习惯中,不利于预防蛔虫病的是( )
A.饭前便后洗手B.生吃蔬菜
C.不喝不清洁的生水D.粪便处理后再作肥料使用
8.在“观察蚯蚓”实验中,辨别蚯蚓前端最简单而准确的方法是( )
A.能吃东西的一端是前端B.能运动的一端是前端
C.靠近环带的一端是前端D.较粗的一端是前端
9.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细长的圆柱形动物,要判断它在分类上属于环节动物还是线虫动物,主要依据是( )
A.看它是否有肛门B.看它的体表是否有黏液
C.看它的身体是否分节D.看它的身体是否两侧对称
10.如图所示三种动物都属于软体动物,这是因为它们( )
A.都有贝壳B.都生活在水中
C.体内都能形成珍珠D.身体表面都有外套膜
11.有人说:“光彩夺目的珍珠是贝类在剧痛中滴落的泪珠.”这些“泪珠”一直是人类保健品和装饰品中重要的一员。珍珠的形成与贝壳的哪一种结构有关( )
A.贝壳B.外套膜C.鳃D.斧足
12.下列各项不能说明软体动物对人类有益的是( )
A.鲍的壳可以入药
B.扇贝可以食用
C.凿船贝破坏木船等木质设备
D.大型贝壳可烧制成石灰做工业原料
13.取两只大小相同的活蝗虫,将甲的头部浸入水中,将乙的腹部浸入水中,结果是乙蝗虫先于甲蝗虫窒息而死亡,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
A.蝗虫依靠口腔呼吸
B.蝗虫依靠腹部的器官呼吸
C.蝗虫依靠尾部呼吸
D.蝗虫的生活不需要水
14.蝉蜕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是蝉蜕下的外骨骼, 蝉蜕皮的意义主要是( )
A.减轻体重B.利于继续生长C.使呼吸更顺畅D.排出代谢废物
15.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 )
A.腔肠动物B.环节动物C.节肢动物D.软体动物
16.中华鲟是我国一级保护鱼类,有“水中大熊猫”之称。下列四种动物中,与中华鲟属于同一类的是( )
A.鱿鱼B.鲳鱼C.墨鱼D.章鱼
17.每年3月1日至6月30日为珠江流域禁渔期。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禁渔”规定的是( )
A.禁止渔船到禁渔区捕鱼B.广泛宣传禁渔知识和政策
C.捕捞产卵期的鱼D.禁止使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
18.下列动物都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到岸上活动,其中不属于两栖动物的是( )
A.大鲵B.鳄
C.蟾蜍D.蝾螈
19.下列动物类群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
①鱼类
②两栖动物
③昆虫
④爬行动物
A.②③B.①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目前中国大陆唯一的海龟产卵繁殖地,每年6~10月的繁殖季节,都有绿海龟洄游前来交配、产卵,当地人称之为“海龟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龟是两栖动物
B.海龟在水中用鳃呼吸,在陆地上用肺呼吸
C.海龟的卵外有坚硬的卵壳
D.海龟的生殖发育过程没有摆脱对水的依赖
21.蜥蜴、蛇的体表都有角质的鳞片,这些鳞片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强身体的灵活性
B.保护身体,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C.是它们的运动器官
D.减少前进时产生的阻力
22.“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螅有触手,便于捕获猎物
B.蜥蜴的卵外有坚韧的卵壳,起保护作用
C.青蛙后肢发达,趾间有蹼,适于跳跃与划水
D.蝗虫的头部有口器,便于采集花粉
23.河姆渡骨哨(如图)是中国最古老的骨哨,距今7000多年。河姆渡骨哨利用某种动物的肢骨中段制成,中空,截面椭圆形,一端略残,左右对称钻有圆孔,表面光滑,无纹。制作该骨哨所使用的骨最可能取自( )
A.鱼B.鸟C.爬行动物D.哺乳动物
24.下列鸟类的形态结构特征中,能减少飞行中空气阻力的是( )
A.有龙骨突B.胸肌发达C.有喙无齿D.身体呈流线型
25.下列有关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警犬、军马是人类的得力助手
B.家畜为人类提供食物
C.宠物可为人们带来欢乐
D.鼠类会传播疾病,应该彻底消灭
二、探究题
26.夏季的草地上常见蝗虫在草叶上飞来飞去,翻开草下湿润的土壤,也常见蚯蚓在土壤中扭转翻腾。请对蚯蚓和蝗虫两位“邻居”进行比较,完成相关问题:
(1)观察蚯蚓,可以发现:蚯蚓的身体由多个________的体节构成,身体前后部区别不大,靠________辅助运动。蚯蚓需要保持体表________,以保障体内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因此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2)相对于蚯蚓的外形特征,蝗虫也有多个体节,但不同体节形态结构差异较大,且分别组合成了不同的部分,其中________部有专门的感觉器官,可以比蚯蚓更有效地发现敌害;其________部有三对分节的________,善于跳跃,有两对翅,适于飞行这都使得蝗虫比蚯蚓能更有效逃避敌害及不利的环境;蝗虫体表包被着________,能有效防止体内水分蒸发,比蚯蚓的生活范围更为广阔。
(3)由以上分析可知:蝗虫比蚯蚓适应环境的能力更________。
三、实验题
27.农药常用于农业害虫的防治。科研人员以黑斑蛙为实验对象,研究了几种农药对其受精卵或胚胎的影响,实验过程如下。
①选取三种常用农药,分别用清水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溶液。
②每个培养皿中随机放入30粒同一对黑斑蛙的受精卵,并加入等量不同浓度的农药溶液。
③观察并记录受精卵或胚胎的死亡率。
(1)黑斑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______呼吸;成蛙用______呼吸,但该器官结构简单,不发达,需要______辅助呼吸。黑斑蛙产卵、受精以及幼体发育都离不开水,因此水质对其受精卵和胚胎发育影响很大。
(2)上述实验中应另设一个对照组,其培养皿中应放入30粒同一对黑斑蛙的受精卵和等量的______。需要将实验组和对照组都置于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这样做是为了______。
(3)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在每一种农药溶液中,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加,黑斑蛙的受精卵或胚胎的死亡率都______。科研工作者常用半数致死量(死亡率为50%时的农药剂量或浓度)来衡量药物的毒性,则上述三种农药中对受精卵或胚胎毒性最大的是______。
(4)据调查,几种农药要求使用的安全浓度均低于实验中的最低浓度。为了保护水生生物及其生活环境,请你为防治农业害虫提出一条建议:______。
四、读图填空题
28.某生物兴趣小组对鲫鱼进行了一系列观察探究活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明明看到鲫鱼的口和鳃在不停地开合,他用吸管吸取一些绿色的蔬菜汁,慢慢滴在鲫鱼口的前方,看到蔬菜汁从鲫鱼的口流入后,从______后缘流出。
(2)雯雯观察到鲫鱼的鳃呈鲜红色,这是因为鳃丝里有大量的______(选填“毛细血管”或“动脉”)。当鳃在水中时,鳃丝展开,而离开水时,鳃丝会粘连在一起,鳃丝在水中展开的意义是扩大与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充分地进行______。
(3)小华用纱布捆扎住鲫鱼的【①】______后,将其放回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鱼的身体失去了平衡。这说明该结构的作用是______。
29.寒冬时节,河北省迁安市东沙河成了赤麻鸭、绿头鸭等候鸟的越冬栖息地。鸟儿们不畏严寒,在冰水上翩翩起舞,自由自在地嬉戏,成为冬日迁安一道别样的灵动风景。
(1)根据图甲中绿头鸭的生活环境推测,绿头鸭足的形状是______。(填字母)
A.B.C.D.
(2)图乙是同学们制作的绿头鸭的呼吸模型。
①模型中吸管模拟的是______,大气球模拟的是______,大气球外面包绕的红蓝细线模拟的是______。
②某同学认为小气球外也应该用红蓝细线包绕,他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______。
③向图乙吸管中鼓入新鲜空气,发现大小气球均鼓起,松开后发现小气球中的气体通过大气球进入吸管后排出,这一过程中,鸟类能够进行______次气体交换,从而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30.兔狲是最古老的猫科动物之一,全球有50%以上的兔狲分布在我国青海、西藏、新疆、甘肃等地。
(1)兔狲常生活在海拔4000~5000米的高原荒漠,它体表的毛______(选填“长且密”或“短又疏”),这是对寒冷环境的______。
(2)兔狲主要以鼠兔为食,由此可推测它具有发达的______齿,用来撕裂食物。在面对金雕、雪豹等天敌的偷袭时,兔狲依靠发达的神经系统和大脑,能灵敏感知危险并作出反应。
(3)与其他脊椎动物不同,兔狲的生殖方式为______,哺育方式为______,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A.绿水螅属于腔肠动物,结构简单,生活在水中,身体辐射对称,A符合题意。
BCD.沙蚕属于环节动物、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蝴蝶属于节肢动物,身体都是左右对称,BCD不合题意。
故选A。
2.答案:D
解析:腔肠动物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中胶层没有细胞结构。刺细胞位于口和触手的周围。能帮助捕食,是腔肠动物所具有的特殊细胞。水母属于腔肠动物,它们的体表有刺细胞,刺细胞里含有毒液,故不能触碰水母。
3.答案:C
解析:A.扁形动物有口无肛门,这是扁形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从进化角度看,有口无肛门的结构使得扁形动物在摄取食物和排出残渣方面与更原始的生物有所不同,故A正确。
B.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这种对称方式使得动物的身体有了明显的前后、左右和背腹之分,在运动、感知环境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故B正确。
C.刺细胞是腔肠动物(刺胞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扁形动物没有刺细胞,故C错误。
D.扁形动物背腹扁平,这种形态结构使得它们能够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如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或在水体底部生活等,故D正确。
故选C。
4.答案:C
解析:三角涡虫身体扁平,是扁形动物的典型代表,腹部生有许多纤毛,当肌肉收缩,纤毛摆动时,就能在水中运动。涡虫的口长在腹面,口内有一个管状的咽。咽可以伸出口外,捕食水中的小动物,可见涡虫通过咽来捕食水中的小动物,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5.答案:D
解析:A.水母体表没有角质层,故A错误。
B.水母大多不是寄生生活,故B错误。
C.蛔虫和水母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C错误。
D.蛔虫和水母都属于无脊椎动物,体内无脊柱,故D正确。
故选D。
6.答案:B
解析:蛔虫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体表有角质层,可防止寄主消化液的侵蚀;有口有肛门,消化管结构简单;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都退化;生殖器官(卵巢和精巢)特别发达。可见,蛔虫的身体中不具有的结构是发达的运动器官,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7.答案:B
解析:A.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能去除蛔虫卵,切断传播途径,可有效预防蛔虫病,A不符合题意。
B.蔬菜上可能沾有蛔虫卵,生吃蔬菜可能会感染蛔虫病,故蔬菜尽量不要生吃,B符合题意。
C.生水中可能有蛔虫卵,不喝不清洁的生水,可避免感染性蛔虫卵,有利于切断蛔虫病传播的途径,C不符合题意。
D.农家肥中含有大量的虫卵,直接做肥料,虫卵会沾到农作物上,继而传染人类,所以粪便应该处理后再作肥料使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答案:C
解析:蚯蚓的身体呈长圆筒形,褐色稍淡,细长约由100多个体节组成。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前端离环带近约13个体节,后一端离环带远,因此蚯蚓身体的前端区别于后端的标志是前端离环带近。故选:C。
9.答案:C
解析:A.环节动物和线虫动物都具有肛门,并不能作为区分这两种动物的依据,A错误。
B.体表有黏液是许多动物为了保持身体湿润或进行呼吸等生理活动而具有的特征,不是环节动物或线虫动物的专属特征,B错误。
C.环节动物的身体是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的,这是它们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而线虫动物的身体则是细长且圆柱形的但并不分节。因此,身体是否分节是区分环节动物和线虫动物的关键依据,C正确。
D.环节动物和线虫动物身体都呈两侧对称,不能作为区分这两种动物的依据,D错误。
故选C。
10.答案:D
解析:A.许多软体动物如蜗牛和贝类有贝壳,但并不是所有软体动物都有贝壳(如章鱼没有贝壳),A错误。B.虽然很多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但不是所有软体动物都生活在水中(例如,蜗牛主要生活在陆地),B错误。C.并非所有软体动物都能形成珍珠,只有少数可以,C错误。D.软体动物的身体表面都有外套膜,这是它们的一个主要特征。外套膜不仅包裹着软体动物的身体,还分泌形成贝壳的物质(在具有贝壳的软体动物中),D正确。故选D。
11.答案:B
12.答案:C
解析:A.鲍的壳,即中药中的石决明,具有清热平肝、潜阳除烦、明目退翳等功效。这显示了软体动物(鲍)对人类在医学方面的贡献,A不符合题意。
B.扇贝是一种美味的海鲜,广受人们喜爱。它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和其他营养成分,对人类饮食有重要贡献,B不符合题意。
C.凿船贝能够破坏木船等木质设备,这对人类来说是一种损害,而不是益处。它可能导致财产损失和安全隐患,C符合题意。
D.大型贝壳,如蚌壳、牡蛎壳等,可以烧制成石灰,用于工业原料。这显示了软体动物在人类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答案:B
解析:在蝗虫腹部第一节的两侧,有一对半月形的薄膜,是蝗虫的听觉器官,在左右两侧排列得很整齐的一行小孔,就是气门。从中胸到腹部第8节,每一个体节都有一对气门,共有10对,每个气门都向内连通着气管。在蝗虫体内有粗细不等的纵横相连的气管,气管一再分支,最后由微细的分支与各细胞发生联系,进行气体交换因此,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但真正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是气管,所以蝗虫甲的头部浸没在水中,能进行呼吸,没有死,而蝗虫乙胸腹部浸没在水中只露头的,无法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而室息而死。
14.答案:B
解析:蝉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外面有外骨骼,有三对足,两对翅,属于昆虫。蝉蜕是蝉的外骨骼,昆虫的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长大而长大,必须脱去以后昆虫才能继续生长。
故选:B。
15.答案:C
解析: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已知地球上的昆虫在100万种以上,约占整个动物界种的2/3。昆虫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所以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节肢动物。
故选:C。
16.答案:B
解析:A.鱿鱼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与鱼类不同,A错误。
B.鲳鱼属于脊椎动物中的硬骨鱼纲,与中华鲟属于同一大类,B正确。
C.墨鱼同样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与鱼类不同,C错误。
D.章鱼也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与鱼类不同,D错误。
故选B。
17.答案:C
解析:A、禁止渔船到禁渔区捕鱼,可更好的保护鱼类资源,维持生态平衡,A不符合题意。
B、广泛宣传禁渔知识和政策,可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更好的保护鱼类资源,B不符合题意。
C、捕捞产卵期的鱼,会严重破坏鱼类资源,C符合题意。
D、禁止使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可更好的保护鱼类资源,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答案:B
解析:A.大鲵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属于两栖动物,故A正确。
B.鳄体表有角质鳞片,用肺呼吸,陆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属于爬行动物,不属于两栖动物,故B错误。
C.蟾蜍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属于两栖动物,故C正确。
D.蝾螈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属于两栖动物,故D正确。故选B。
19.答案:D
解析:①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①正确。
②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②正确。
③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生有一对触角,为感觉器官;胸部具有三对足,一般生有两对翅,为昆虫的运动器官:身体外有外骨骼,身体中无脊柱,是无脊椎动物,③错误。
④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④正确。
可见,①②④正确,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0.答案:C
解析:A.海龟的体表覆盖着甲,用肺呼吸,属于爬行动物,A错误。
B.海龟在水中和在陆地上都用肺呼吸,B错误。
C.海龟等爬行动物卵生,卵外有坚硬的卵壳保护,C正确。
D.海龟的生殖发育过程摆脱对水的依赖,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D错误。
故选C。
21.答案:B
解析:A.虽然鳞片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身体的灵活性有所影响,但它们的主要作用并非增强灵活性,A错误。
B.蜥蜴、蛇等爬行动物生活在陆地上,它们的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这些鳞片的主要作用是保护身体,防止外界的物理伤害。同时,由于爬行动物通常生活在相对干燥的环境中,鳞片还能有效地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帮助它们维持体内的水分平衡,B正确。
C.鳞片并不是蜥蜴、蛇的运动器宫。它们的运动主要依靠肌肉和骨骼的协调作用,以及腹部的鳞片或四肢(在蜥蜴中)的辅助,C错误。
D.麟片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减少前进时的阻力有所帮助,但这并不是它们的主要作用。鳞片的主要作用还是保护身体和减少水分蒸发,D错误。
故选B。
22.答案:D
解析:A,水螅是一种水生生物,其体表有刺细胞,特别是触手上分布更多。这些触手不仅增加了与猎物的接触面积,而且刺细胞能释放毒液捕获猎物。因此,水螅的触手结构确实便于其捕获猎物,A正确。
B,蜥蜴是一种爬行动物,其生殖特点是体内受精、陆地产卵。为了保护卵在孵化过程中不受外界环境的破坏,蜥蜴的卵外有坚韧的卵壳。这一结构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B正确。
C,青蛙是两栖动物的代表,其后肢发达且趾间有蹼。这样的结构使得青蛙既能在陆地上跳跃,又能在水中划水,实现了两栖生活的适应性,C正确。
D,蝗虫是一种昆虫,其头部确实有口器用于取食。但是,蝗虫主要取食植物叶片等,并不采集花粉。采集花粉是某些昆虫(如蜜蜂、蝴蝶等)的特有行为,它们通常具有适合采集花粉的口器和身体结构。因此,将蝗虫的口器与采集花粉相联系是不正确的,D错误。
故选D。
23.答案:B
解析:鸟类的骨骼通常具有中空的特点,以减轻体重,适应飞行。同时,鸟类的肢骨(如翅骨)截面可能呈现椭圆形,与题目描述的骨哨特点相符,结合分析可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4.答案:D
解析:A.有龙骨突主要是为了附着发达的胸肌,与减少空气阻力无关,故A错误。
B.胸肌发达为飞行提供动力,与减少空气阻力无关,故B错误。
C.有喙无齿与取食有关,与减少空气阻力无关,故C错误。
D.身体呈流线型,形状类似纺锤,这种形状使得空气在流经鸟类身体时能够更加顺畅地流动,减少了空气对鸟类飞行的阻碍,从而减少了飞行中的空气阻力,故D正确。
故选D。
25.答案:D
解析:A.警犬因其出色的嗅觉和忠诚度,常被用于侦查、搜救等任务:军马则因其力量和耐力,在古代和现代战争中都有重要作用,A正确。
B.家畜如牛、羊、猪等,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提供了肉类、奶制品等丰富的营养,B正确。
C.宠物如猫、狗等,能够陪伴人类,缓解孤独感,带来心理上的安慰和欢乐,C正确。
D.虽然鼠类会传播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也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例如,鼠类是某些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它们的存在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此外,彻底消灭鼠类在现实中也是不可能的,而且可能会对其他生物造成不可预测的影响。因此,更合理的做法是通过控制鼠类的数量和活动范围,减少它们对人类生活的负面影响,D错误。
故选D。
26.答案:(1)相似;刚毛;湿润
(2)头;胸;足;外骨骼
(3)强
解析:(1)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由多个相似的体节构成。蚯蚓体壁有发达的肌肉,肌肉和刚毛配合完成运动。蚯蚓需要保持体表湿润,以保障体内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因此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2)蝗虫属于节肢动物,其头部有专门的感觉器官,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这都使得蝗虫比蚯蚓能更有效逃避敌害及不利的环境。蝗虫体表包被着外骨骼,能有效防止体内水分蒸发,比蚯蚓的生活范围更为广阔。
(3)蝗虫比蚯蚓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
27.答案:(1)鳃;肺;皮肤
(2)池塘水;保持单一变量
(3)增加;使它隆
(4)控制农药使用/保持其安全浓度/进行生物防治(合理即可)
解析:(1)黑斑蛙属于两栖动物,其幼体用鳃呼吸,在水中发育:成蛙用肺呼吸,但肺结构简单,不够发达,所以需要皮肤辅助呼吸。
(2)探究实验要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因此,上述实验中应另设一个对照组,其培养皿中应放入30粒同一对黑斑蛙的受精卵和等量的池塘水;需要将实验组和对照组都置于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这样做是为了保持单一变量。
(3)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在每一种农药溶液中,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加,黑斑蛙的受精卵或胚胎的死亡率都增加。科研工作者常用半数致死量(死亡率为50%时的农药剂量或浓度)来衡量药物的毒性,根据表中数据可见,死亡率为50%时,药剂(使它隆)浓度为38mg/L、药剂(使它隆)浓度为3.1mg/L、药剂(多菌灵)浓度为175mg/L,则上述三种农药中对受精卵或胚胎毒性最大的是使它隆。
(4)我们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据调查,几种农药要求使用的安全浓度均低于实验中的最低浓度。因此,为了保护水生生物及其生活环境,为防治农业害虫提出合理的建议有:控制农药使用或保持其安全浓度、进行生物防治等。
28.答案:(1)鳃盖
(2)毛细血管;气体交换
(3)背鳍;维持身体平衡
解析:(1)明明观察到鲫鱼的口和鳃在不停地开合,这是鲫鱼进行呼吸的表现。他用吸管吸取一些绿色的蔬菜汁,慢慢滴在鲫鱼口的前方,发现蔬菜汁从鲫鱼的口流入后,从鳃盖后缘流出。这说明鲫鱼通过口吸入水,水经过鳃进行气体交换后,由鳃盖后缘排出。
(2)雯雯观察到鲫鱼的鳃呈鲜红色,这是因为鳃丝里有大量的毛细血管。这些毛细血管能够吸收水中的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当鳃在水中时,鳃丝展开,这样可以扩大与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充分地进行气体交换。而离开水时,鳃丝会粘连在起,减少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无法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
(3)小华用纱布捆扎住鲫鱼的背鳍后,将其放回水中。他观察到的现象是:鱼的身体失去了平衡。这说明背鳍在鲫鱼游泳时起到了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29.答案:(1)C
(2)气管;肺;毛细血管;不对,小气球模拟的是气囊,没有毛细血管包绕,气囊只能暂时储存空气,不进行气体交换; 2/两
解析:(1)鸭子是一种常见的水鸟,生活在水中和陆地上的湖泊、河流和海洋等环境中,它们的趾间有蹼,这是一种适应水生生活的特殊结构,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生态作用。因此,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在装置中,吸管模拟气管,大气球模拟肺,小气球模拟气囊,红蓝细线模拟的是毛细血管。
小气球模拟气囊,只能暂时储存空气,不进行气体交换。所以小气球外也应该用红蓝细线包绕的说法是错误的。
鸟类体内有发达的气囊,它分布于内脏之间、肌肉之间和骨的空腔里,气囊都与肺相通,有储存空气、协助呼吸的功能,呼吸方式为双重呼吸,该模型体现了鸟类的双重呼吸这特点,所以向图乙吸管中鼓入新鲜空气,发现大小气球均鼓起,松开后发现小气球中的气体通过大气球进入吸管后排出,这一过程中,鸟类能够进行2次气体交换,从而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30.答案:(1)长且密;适应
(2)犬
(3)胎生;哺乳
解析:(1)兔狲常生活在海拔4000~5000米左右的高原荒漠,为了适应寒冷环境,兔狲在自然选择过程中,体毛进化成长且密(具有很好的保温作用)。兔狲短又疏的体毛是不利变异,在生存斗争中容易被淘汰。
(2)哺乳动物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犬齿锋利,适于撕裂食物之用,多见于食肉动物,草食动物有,但少;臼齿有宽大的咀嚼面,适于咀嚼食物作用。兔狲主要以鼠兔为食,它具有发达的犬齿,用来撕裂食物。兔狲属于哺乳动物,具有高度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对环境的复杂多变及时作出反应。
(3)哺乳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胚胎在母体子宫里发育成胎儿,胎儿从母体生出来,这种生殖方式为胎生。刚出生的幼体只能靠母体乳腺分泌的乳汁生活为哺乳。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药剂(多效唑)浓度(mg/L)
23
30
38
45
52
受精卵或胚胎死亡率(%)
29
43
50
63
73
药剂(使它隆)浓度(mg/L)
2.8
2.9
3.1
3.2
3.5
受精卵或胚胎死亡率(%)
14
28
50
73
77
药剂(多菌灵)浓度(mg/L)
145
162
175
187
200
受精卵或胚胎死亡率(%)
31
37
50
67
77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32,河北省沧州市献县万村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河北省沧州市献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河北省沧州市献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共6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