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北京丰台区高一上学期期中及答案(九科)
2025北京丰台区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北京丰台区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北京市丰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北京市丰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
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的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该探测器机器零部件均由特殊耐高温耐低温材料制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该探测器机器零部件均由特殊材料制成的根本原因是( )
A. 月球轨道半径小B. 太阳活动极强
C. 月球没有大气层D. 距离太阳更近
2. “嫦娥六号”探测器进入环月球轨道后( )
①始终太阳系②已脱离了地月系
③始终在银河系④进入了河外星系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3. 太阳最外层大气中大片的不规则暗黑区域称为“冕洞”,其出现时往往会有大量高速等离子体被抛向宇宙。2022年10月26日,美国某天文台捕捉到了一张太阳照片,照片中太阳因“冕洞”的存在看起来仿佛在“微笑”。据此,太阳“微笑”可能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有( )
①全球各地普降暴雨②地球上磁针指向不准确
③卫星通信受到干扰④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③
4. 读“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据图可知( )
A. 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由低纬向高纬均匀递减
B. 青藏地区大气上界年太阳辐射总量低于东北地区
C. 此分布规律没有考虑大气、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D. 与近地面太阳辐射分布规律保持一致
5. 读“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关于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西北地区降水稀少,太阳辐射较强
B. 江南丘陵受地形影响,太阳辐射较弱
C. 青藏地区比云贵高原纬度低,太阳辐射强
D. 四川盆地主要因海拔较低,太阳辐射较弱
2024年6月中科院某研究团队在苏皖交界处一距今约2.49亿年的地层中发现一种新的裂齿鱼类化石,并将其命名为“吴氏三叠鱼”。该发现对研究裂齿鱼类的早期演化和分类提供了新的信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吴氏三叠鱼”所在地层形成于( )
A. 前寒武纪B. 古生代C. 中生代D. 新生代
7. “吴氏三叠鱼”所在地层形成时期可能是( )
A. 两栖动物盛行时期B. 被子植物出现时期
C. 联合古陆形成时期D. 重要的铁金成矿期
8. 吴氏三叠鱼化石的发现,可以( )
A. 判断古气候分布规律B. 重现全球海陆分布格局
C. 加速生物的演化进程D. 推测当时自然环境特征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上,主火炬使用更清洁的航天级氢能,首次以“微火”方式呈现在公众面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火炬燃料由氢气替代原来的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可( )
A. 减排二氧化碳,缓解温室效应
B. 增排固体颗粒物,利于成云致雨
C. 降低大气含氧量,利于人体健康
D 增加水汽比重,提高大气能见度
10. 以下措施与“微火”理念相符的是( )
A. 减少制冷剂的使用B. 工业废气排酸处理
C. 减少煤、石油的使用D. 使用无磷洗衣粉
读“大气受热过程及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趋势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若放升一探空气球,在其往30-40千米的高空上升过程中( )
A. 大气密度不断升高B. 气温先升高后降低
C. 外部气压越来越高D. 能见度先低后高
12. 图中①~⑤是大气受热过程中的环节,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和②在数量上相等B. ②和③均为短波辐射
C. ③和④只在白昼发生D. ④和⑤在多云时较强
13. 与I~Ⅳ各段变化趋势直接相关的环节和影响因素是( )
A. I与③直接相关,主要受地面温度影响
B. Ⅱ与⑤直接相关,主要受天气状况影响
C. Ⅲ与②直接相关,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
D. Ⅳ与①直接相关,主要受距日远近影响
横风是指昼夜方向相反,且与道路延伸方向垂直的风。下图为“某地交通警告标志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中所示交通警告标志牌,最可能设置在( )
A. 公路隧道内B. 山地迎风坡
C. 城市高架桥D. 沿海高速路
15. 解释“横风”现象,主要运用的是( )
A. 大气削弱作用B. 大气保温作用
C. 热力环流原理D. 大气垂直分层
下图为“2022年11月12日20:00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当日北京最低气温为7℃。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北京此时( )
A. 气温达到一天中最低B. 吹偏北风
C. 城市“热岛”最明显D. 雾霾严重
17. 渤海海域出现六级以上大风区的原因是( )
A. 此时沿岸吹海风B. 海面结冰摩擦力更小
C. 水平气压差异大D. 位于高压和低压之间
“海绵城市”在下雨时可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水时可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是我国西北某城市依“海绵城市”原理建设的道路绿化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 )
①调节地表径流②调节水汽输送
③增加大气降水④增加下渗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19. 下列对图中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绿化带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②下凹式绿化带易造成城市内涝
③裸露地面铺设砂石可减轻扬尘④绿化带面积增大,不易发生城市内涝
A. ③④B. ①④C. ①②D. ②③
小明去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区游玩时,看到塘沽盐场路边有一座座雪白的“小山丘”(如图1所示)。赶在潮落的时候,小明与当地朋友一同“赶海”,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图2为某日塘沽的潮高变化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形成塘沽盐场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
①泥质海滩,地形平坦②大风日数比较少,风浪小
③临海,海盐资源丰富④春末夏初气温高、降水少
A. ①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
21. 小明选择的赶海时间最可能是( )
A. 4时B. 8时C. 16时D. 22时
22. 根据海情预报,小明认为7月1日不适合前往老虎石海滨浴场游泳,其理由最不可信的是( )
A. 海浪较大B. 能见度差
C. 水温较低D. 海水水质差
新加坡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但由于地域狭小,无法在陆地上找到较大的蓄水区,淡水资源极度匮乏。为此,新加坡通过建设滨海堤坝,将滨海湾和外海隔开,雨水汇入海湾,使其中海水逐渐被替换为淡水,从而缓解了淡水资源短缺。下图示意新加坡滨海堤坝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从水循环角度看,新加坡淡水资源匮乏的主要原因是( )
A. 蒸发弱B. 降水量少
C. 下渗量小D. 地表径流少
24. 新加坡在海湾处建设滨海堤坝的主要不利影响有( )
A. 降低河流泥沙含量B. 打破不同纬度热量平衡
C. 加剧河道弯曲程度D. 造成海湾生态环境变化
25. 滨海堤坝建成后,堤坝外围海域海水( )
A. 盐度增大B. 密度降低
C. 温度升高D. 潮汐消失
读“8月大西洋表层温度、密度和盐度随纬度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26. 曲线②表示的是( )
A. 海水温度B. 海水盐度
C. 海水密度D. 海水水质
27. 关于①②③所代表海水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
A. 性质①影响远洋捕捞和近海养殖
B. 性质②随深度减小出现“海中断崖”
C. 性质①与②呈负相关
D. 性质③是影响盐场分布的主要因素
28. 关于海水运动,叙述正确的是( )
A. 海啸是一种常见的波浪形式
B. 寒暖流交汇可以形成大的渔场
C. 潮汐是海水在风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D. 各种海水运动形式蕴藏巨大能量,均能被人们方便利用
2023年8月24日,日本将第一批福岛核事故污染水排入大海。下图为太平洋主要洋流分布及福岛第一核电站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日本核污水排放将导致的危害有( )
①导致海洋渔业资源枯竭②长期影响海洋生物多样性
③污染物蒸发致大气污染④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30. 此次核污水到达北美后在美国西海岸的扩散,主要借助的洋流是( )
A. AB. BC. CD. 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本部分共4小题,共40分。
31. 某地理小组运用地理示意图(图1)开展学习活动。
任务一:运用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图1),助学地球圈层结构
图2为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示意图。
(1)结合图2,B为____(填不连续面名称),位于地下____千米处。若图1中阴影部分表示地幔,曲线①与②之间对应____(填写地球的内部圈层名称)
2021年6月2日,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南部的埃特纳火山再度喷发,火山灰柱高度达到了5000至6000米,见图3。
(2)说出此次火山喷发的岩浆发源地。
(3)此次火山喷发出的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 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任务二:运用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图1),助学地球宇宙环境
示意图中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
(4)曲线①为____的公转轨道,曲线④为____的公转轨道(填写行星名称)。
(5)地球是太阳系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以地球为参照,在图示其他行星中任选其一,说出该行星不存在生命的条件。
任务三:运用太阳大气层示意图(图1),助学太阳大气结构
(6)若阴影部分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与②之间为____层,发生在曲线③与④之间的太阳活动是____。
32. 某校地理实践小组参观了位于黑龙江省的松科二井钻井工程。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松科二井工程创造了深部钻探技术多项世界纪录。钻井深达7018米,是全球第一口陆上钻穿过白垩纪地层的科学钻井。
(1)松科二井钻探深度到达了地球的____(填写内部圈层名称),钻井过程中需要应对的不利自然条件有____、____等。
科研人员通过研究钻井资料发现:白垩纪发生过大规模火山爆发,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引发气候变化,是距今最近的高二氧化碳浓度、高气温和高海平面的“三高”时期。
(2)结合材料与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说明“三高”的形成过程。(提示:可用逻辑框图作答)
33. 北京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学习大气相关知识时,用四个玻璃箱设计了对比实验,在晴天观测并记录相关数据。下图为某同学的实验报告单(节选)。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北京郊区果农利用温室大棚种植南方水果,其中原理可以通过____与____(填玻璃箱的编号)的对比实验来验证。请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对上述现象进行分析。____
(2)为避免作物被高温灼伤,果农会将温室门和控温口同时打开。请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在图中绘制气流的运动方向。
(3)甲、丙对比实验得出的主要结论是____。
(4)要想让丁玻璃箱内气温上升得更加明显,请列举两种可行方法。
(5)该实验结束后,若将丙与丁放置在阴凉处,继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变化,下降较快的是____,并说明理由____。
34. 某校地理小组到滹沱河流域开展研学活动。滹沱河属于海河水系,最终汇入渤海。下图为滹沱河流域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滹沱河属于水循环中的____环节。
(2)说出岗南水库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及参与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3)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滹沱河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北京市十九中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北京市第十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北京市第十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北京丰台区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北京市丰台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北京市丰台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市丰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文件包含丰台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一地理试卷docx、丰台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一地理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