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历史试卷(100份)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华山乡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华山乡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华山乡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华山乡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1. 古埃及人根据太阳和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同时升起时尼罗河就涨水的规律,制定了太阳历;由于需要测量尼罗河的水位,丈量洪水退去后的两岸土地,再加上建筑等方面的计算需要,古埃及人发展了数学。这反映了古埃及人( )
A. 农耕经济领先世界B. 善于总结自然规律
C. 融合吸收外来文明D. 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古埃及人通过观察太阳和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同时升起与尼罗河涨水之间的规律,制定了太阳历,这一行为体现了古埃及人对自然规律的总结和利用能力,B项正确;材料主要讲述的是古埃及人制定太阳历和发展数学的过程,与农耕经济的领先地位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古埃及人基于自身对自然规律的观察而发展出的太阳历和数学,没有提及与其他文明的交流或融合,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古埃及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发展出的历法和数学,而非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排除D项。故选B项。
2. 古埃及尼罗河边的沼泽中盛产纸莎草,这为古埃及文字提供了书写载体。材料中的“文字”最可能是( )
A. 楔形文字B. 象形文字C. 字母文字D. 甲骨文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它用图形表示事物,所以叫象形文字,B项正确;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排除A项;字母文字代表为腓尼基文字,不是古埃及的文字,排除C项;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排除D项。故选B项。
3.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若奴隶忤逆主人,一经定罪,主人可以割下他的耳朵。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主人而剃去其奴隶的奴隶标识,则此理发师会被砍去双手。这说明( )
A. 奴隶的地位高于理发师B.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典
C. 古巴比伦商品经济活跃D. 《汉谟拉比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汉谟拉比法典》规定:若奴隶忤逆主人,一经定罪,主人可以割下他耳朵。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主人而剃去其奴隶的奴隶标识,则此理发师会被砍去双手。这说明《汉谟拉比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D项正确;材料强调《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奴隶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奴隶地位低下,排除A项;材料强调《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没有涉及《汉谟拉比法典》在世界的地位,排除B项;材料强调《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奴隶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未涉及古巴比伦的商品经济发展状况,排除C项。故选D项。
4. 《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包括282条法律,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这些内容可反映古巴比伦( )
A. 商业活跃B. 国家统一C. 等级森严D. 依法治国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和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A项正确;题干内容反映古巴比伦商业活跃,未体现国家统一,排除B项;题干内容反映古巴比伦商业活跃,未体现等级森严,排除C项;题干内容反映古巴比伦商业活跃,未体现依法治国,排除D项。故选A项。
5. 在古代印度,被雅利安人征服的印度土著部落居民主要属于哪一种姓( )
A. 婆罗门B. 刹帝利C. 吠舍D. 首陀罗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被雅利安人征服的印度土著部落居民”结合所学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在这一制度中,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D项正确;第一等级婆罗门掌握神权,排除A项;第二等级刹帝利,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排除B项;第三等级吠舍主要是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排除C项。故选D项。
6. 给如下图所示内容拟定标题,合适的是( )
A. 佛教向外传播路线图B. 亚历山大东征路线图
C. 罗马帝国扩张示意图D. 金字塔分布情况图示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路线和所学可知,路线反映的是佛教传播示意图。公元前6世纪,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后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故题干图示反映的是佛教的传播路线,A项正确;亚历山大东征后建立的亚历山大帝国疆域东到印度河流域,没到中亚和东南亚,排除B项;罗马帝国主要在地中海沿岸扩张,与题干图片无关,排除C项;金字塔是埃及文明的象征,与题干图片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7. 黄河与长江被称为中国的母亲河,埃及被称为“尼罗河的馈赠”,恒河是古印度文明的生命之源……说明( )
A. 所有人类文明都产生于大河流域B. 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有重要影响
C. 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起决定影响D. 海洋文明的产生可以不依赖河流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河、长江、尼罗河都属于地理环境,题干表明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有重要影响,B项正确;“所有”一词说法过于绝对,人类文明还产生于海洋区域,排除A项;题干表明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有重要影响,而非决定影响,因此,“决定”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中未阐述海洋文明与河流的关系,且大多数河流终流向海洋,排除D项。故选B项。
8. 18世纪英国诗人雪莱曾写道:“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和艺术都起源于希腊。如果没有希腊,我们现在还可能蒙昧、无知,与野人无异。”雪莱认为希腊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是( )
A. 希腊人创造出的法学体系沿用至今B. 近代西方文明复原了古希腊文化
C. 希腊文化完全涵盖了近代欧洲文明D. 希腊文明是近代欧洲文明的源头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和艺术都起源于希腊。如果没有希腊,我们现在还可能蒙昧、无知,与野人无异。”可知,雪莱的这句话强调了希腊文明对近代欧洲文明的深远影响,认为希腊文明是近代欧洲文明的源头,D项正确;虽然希腊的法学对后世有影响,但并非完全沿用至今,排除A项;近代西方文明并非只是复原古希腊文化,而是有了新的发展,排除B项;希腊文化并未完全涵盖近代欧洲文明,排除C项。故选D项。
9. 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的雅典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供乐部”,这意味着在雅典拥有政治权利的是( )
A. 城邦成年男性公民B. 城邦全体男性人员
C. 除外邦人外的成年男性D. 除奴隶以外的成年男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雅典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供乐部”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只有成年男性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广大的外邦人、奴隶、妇女被排斥在外,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的雅典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A项正确;妇女、儿童、外邦人、奴隶都没有政治权利,排除BCD项。故选A项。
10. 希腊半岛是古代希腊的主体,它环海、多山、多岛屿的特点,使希腊城邦具有的特点是( )
A. 重视农业B. 小国寡民C. 民主政治D. 对外扩张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希腊半岛是古代希腊的主体,地理环境呈现环海、多山、多岛屿的特点,平原面积很小,耕地十分有限。多山不便于各地区间的联系,影响了希腊的统一,使得希腊城邦具有的特点是小国寡民,B项正确;希腊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岛屿密布,适宜航海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并不重视农业,排除A项;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内容不能体现出希腊城邦进行对外扩张,排除D项。故选B项。
11. 伯里克利统治时期,雅典的一个家庭要去参加公民大会,选举首席将军,家里有一名男主人、一名女主人、一名男奴隶、一名女奴隶。根据当时的民主制度,可以参加投票的有( )
A. 4人B. 3人C. 2人D. 1人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里克利当政期间,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当时雅典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战争等重大问题,但妇女、儿童、外邦人和奴隶无权享有这种民主,根据当时雅典的民主制度,可以参加投票的只有男主人1人,D项正确;4人、3人、2人,都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12. “无论是对中世纪和近现代的西方法学,还是对亚非拉国家的现行法律体制,罗马法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 )
A. 《汉谟拉比法典》B. 《查士丁尼法典》
C. 《十二铜表法》D. 《罗马民法大全》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C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排除A项;529年,法典编纂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排除B项;《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排除D项。故选C项。
13. 他找到的罗马是一座砖瓦的城市,他留下的罗马是一座大理石的城市。他被尊称为“奥古斯都”,他是罗马帝国的第一位皇帝。“他”就是( )
A. 汉谟拉比B. 斯巴达克C. 凯撒D. 屋大维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他被尊称为‘奥古斯都’,他是罗马帝国的第一位皇帝”可知,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的第一位皇帝,元首政制的创始人,统治罗马长达40年,以其执政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以及他的温和政策被尊称为“奥古斯都”。同时,他执政期间大力发展艺术、雕塑和建筑,罗马城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广场、宫殿、庙宇和别墅等建筑巍峨壮丽,金碧辉煌,罗马城终于成为真正的“大理石之城”,D项正确;汉谟拉比是古巴比伦的国王,与罗马帝国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斯巴达克是古罗马时期奴隶起义的领袖,他并没有成为罗马帝国的皇帝,排除B项;凯撒是罗马共和国末期的杰出军事统帅、政治家,并且对罗马的统治制度进行了重要改革,为罗马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然而,他并未正式称帝,而是被元老院追尊为“神圣的尤利乌斯”,并且他的遇刺导致了罗马共和国的终结和罗马帝国的开始。但他的后继者屋大维才是罗马帝国的第一位皇帝,排除C项。故选D项。
14. 木马病毒是信息社会一种常见的网络病毒。“木马”一词来源于古希腊一部文学作品中的故事——特洛伊木马计。这部作品( )
A. 《十二铜表法》B. 《汉谟拉比法典》
C. 《马可·波罗行纪》D. 《荷马史诗》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木马’一词来源于古希腊一部神话作品中的故事——特洛伊木马计”并结合所学可知,“这部作品”指的是《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是他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成,“特洛伊木马计”的故事就源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D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时期的立法文献,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巴比伦时期的法律文献,排除B项;《马可·波罗行纪》是公元十三世纪意大利商人马克·波罗游行见闻,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5.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影响人类文明的先哲:中国的老子、孔子、墨子等提出各家学说,形成百家争鸣的思想盛况;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相继出现,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古希腊学思想……学者们称之为“轴心时代”。据材料可知“轴心时代”东西方思想( )
A. 繁荣推动了社会转型B. 由于统治者鼓励带来思想繁荣
C. 呈现多元性和多样性D. 因东西方之间的相互交流而繁荣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国的老子、孔子、孟子等提出各家学说,形成百家争鸣的思想盛况;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相继出现,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古希腊哲学思想”,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中国百家争鸣的思想盛况和希腊相继出现的哲学家,体现了古代东西方思想的多元性和多样性,C项正确;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而古希腊哲学家并没有推动社会转型,排除A项;统治者鼓励,题干内容没有体现,题干材料描述的是中国百家争鸣的思想盛况和希腊相继出现的哲学家,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东西方之间的相互交流等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20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公元前6世纪时,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城释迦族王子创立某一宗教,反对婆罗门种姓的优越地位,提出“众生平等”,力图在宗教领域内破除种姓之间的严格界限。他认为,种姓之间没有贵贱之分,看人不应分种姓出身,应看其行为和才能。
(1)请按顺序写出材料一对应的文明古国及文明古国分别诞生于什么大河流域?
(2)材料一图2中的法典以哪一种文字保存下来?它有何历史影响?
(3)材料一中图4是什么制度?祭祀和国王分别属于这一制度的哪一等级?
(4)材料二中“王子”是谁?它创立了哪一宗教?
(5)上述文明有何共同特征?
【答案】(1)图1:古埃及,尼罗河流域; 图2: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图3:中国,黄河流域 图4:古印度,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
(2)文字:楔形文字;影响:《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3)制度:种姓制度; 祭祀:婆罗门;国王:刹帝利。
(4)王子: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宗教:佛教;
(5)共同特征:地处大河流域;以农业经济主;带有专制特征。
【解析】
【小问1详解】
图1:古国:根据材料一图1“金字塔”和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呈角锥体状的陵墓,它每个侧面都形似汉字“金”,因此中国人称之为“金字塔”。
地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诞生于尼罗河流域。
图2:古国:根据材料一图2“《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和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地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王国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所以古巴比伦文化诞生于两河流域。
图3:古国:根据材料一图3“刻有文的甲骨”和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时期,人们常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对许多事情进行占卜,把记录占卜情况的文字刻在甲骨上。这些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是中国文明。
地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国文明诞生于黄河流域。
图4:古国:根据材料一图4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种姓制度。古印度实行种姓制度,各种姓之间等级森严。地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小问2详解】
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发明了文字。他们通常用削成尖头的芦钎或木棒做笔,在未干的软泥版上压刻出符号。这些符号的线条由粗到细,很像木楔,所以由这种笔画构成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
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小问3详解】
制度:根据材料一图4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种姓制度。古印度实行种姓制度,各种姓之间等级森严。
等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印度种姓制度中,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行政权力。
【小问4详解】
人物:根据材料二“公元前6世纪时,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城释迦族王子创立某一宗教”和所学知识可知,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是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城释迦族的王子。
宗教:根据材料二“反对婆罗门种姓的优越地位,提出‘众生平等’,力图在宗教领域内破除种姓之间的严格界限”和所学知识可知,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小问5详解】
特征: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古代文明诞生于大河流域,水源丰富,适合生存;河流沿岸多平原,适合发展农业;大河流域的文明人口多、规模大,多带有专制色彩。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乐群乡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乐群乡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乐群乡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华山乡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文件包含七年级历史答案1docx、七年历史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华山乡中学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文件包含8上9月历史试卷满分70答案docx、八年级历史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