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城镇化发展道路,与美、日相比,德国走的是中小城市发展模式的城镇发展道路,居住在10万人口以上较大城市的人口仅有2500万,占总人口的30%左右。下图为1870~2015年美、日、德三个国家城镇化发展历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关于德、美、日三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二战后日本城镇化的速度较快
B. 图示时期德国城镇化水平始终最高
C. 美国的城镇化起步最早
D. 均未出现逆城镇化现象
2. 德国中小城市城镇化发展模式的特点是( )
A. 城市服务功能更齐全B. 城市间距离相对较近
C. 城市服务范围更广D. 城镇化问题较严重
【答案】1. A 2. B
【解析】
【1题详解】
由图中信息可知,二战后日本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且在1990年城镇化水平就已超过德国和美国,A正确,B错误;德国城镇化起步最早,C错误;三个国家都已步入城镇化后期,都出现了逆城镇化现象,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中小城市相较于大城市,城市服务范围较小,服务功能较不齐全,城镇化问题不突出,城市之间距离较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社区医院是专门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疾病医疗的服务机构。通常,这些社区医院多布局在城市居民小区附近,租用居民小区附属的低层临街楼房来经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居民小区的就医难问题。如图示意我国东北地区某城市一居民小区社区医院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城市社区医院多布局在居民小区附近,其主要原因是这里( )
A. 居民收入较高B. 医疗设施完善
C. 人口密度较大D. 交通通达度高
4. 在城市居民小区设立社区医院,可以( )
①提高社区医院的服务质量②降低小区居民的医药费用
③缩短小区居民的就医距离④缓解大医院医疗服务压力
A. ①②B. ②③
C. ①④D. ③④
【答案】3. C 4. D
【解析】
【3题详解】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区医院是专门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疾病医疗的服务机构,城市居民小区是城市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社区人口年龄结构完整,平时医疗患者较多,因此,社区医院多布局在城市居民小区附近,C正确;居民小区收入不一定很高,排除A;居民小区医疗设施并不完善,排除B;交通通达度对社区医院影响相对较小,排除D。故选C。
【4题详解】
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在城市居民小区设立社区医院不仅可以缩短小区居民的就医距离,也能缓解大医院的医疗服务压力,③④正确;社区医院设立并没有反映服务质量提高,对于医疗费用影响较小,①②错误。故选D。
2022年1月8日,我国首条民营控股高铁——杭绍台铁路(是连接杭州、绍兴、台州三地的专供旅客列车行驶的一条城际铁路)正式开通,标志着中国铁路投融资体制(指投融资活动的组织形式、投融资方法和管理方式的总称)改革迈入新阶段。如图为杭绍台铁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影响杭绍台铁路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
A. 城市分布B. 气候条件
C. 地形地势D. 国家政策
6. 杭绍台铁路开通运营后可以( )
①缩短沿线城市的直线距离②提升沿线城市服务等级
③带动沿线城市产业发展④加快沿线城市人口流动
A. ①②B. ①③
C. ②④D. ③④
【答案】5. A 6. D
【解析】
【5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杭绍台铁路是连接杭州、绍兴、台州三地的专供旅客列车行驶的一条城际铁路,其走向主要受城市分布的影响,A正确;沿线地区气候、地形、政策相差较小,BCD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杭绍台铁路开通运营缩短了城市间的通行时间,可以带动沿线城市产业发展,加快沿线城市的人口流动,③④正确;可以缩短沿线城市通达时间,但不能缩短直线距离,①错误;不能提升沿线城市服务等级,②错误。故选D。
北京时间2023年7月28日20时,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顺利在成都(30°N,103°E)东安湖体育场举行。下图为该届赛事部分项目日程安排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成都当地观众观看比赛开幕式的地方时是( )
A. 18:52B. 18:08
C. 19:12D. 19:52
8. 此次运动会赛事开幕式开始时,全球同处于28日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
A. 1/4B. 1/3
C. 1/2D. 1
9. 此次运动会举办过程中( )
A. 体操比赛期间当地日出时间早于射箭比赛
B. 篮球比赛期间昼夜变化幅度小于击剑比赛
C. 田径比赛期间晨线与赤道夹角逐渐增大
D. 柔道比赛期间太阳直射点纬度逐渐增大
【答案】7. A 8. D 9. C
【解析】
【7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此次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时间28日20时开始,成都位于103°E,时差约为68分钟,故成都当地观众观看开幕式的当地时间为18:52,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结合开幕式北京时间可知,此时零时刻大致与国际日期线重合,此时全球大致都处于28日,28日的范围约占全球的100%,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题详解】
读图可知,田径比赛是从8月1日持续到8月6日,该时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逐渐南移,晨线与赤道的夹角逐渐增大,C正确;体操比赛时间位于射箭比赛之后,体操比赛期间当地日出时间比射箭比赛晚,A错误;篮球比赛持续时长大于击剑比赛,且此次运动会比赛期间,昼渐短、夜渐长,故篮球比赛期间昼夜变化幅度大于击剑比赛,B错误;柔道比赛期间,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纬度逐渐减小,D正确。故选C。
安徽省某地学生某日日出时刻在学校操场上进行立杆测影,测得的杆影朝向如下图,此时该地吹东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该日最可能为( )
A. 春分日B. 夏至日
C. 秋分日D. 冬至日
11. 3个小时内该杆影移动方向和长度变化情况为( )
A. 逆时针变长B. 逆时针变短
C. 顺时针变短D. 顺时针变长
【答案】10. B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该地位于安徽省,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此时该地吹东风,因此杆影位于西南方位,太阳位于其东北方向,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最可能为选项中的夏至日,B正确;春秋分和冬至日太阳不会出现在东北方位,排除ACD。故选B。
【11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根据杆影朝向得知当地太阳位于东北,且当地正值日出,昼长大于12小时,3个小时内太阳向偏南方向运动,即杆影呈顺时针方向向西北方向移动,且随着太阳高度变大,杆影长度变短,C正确,排除ABD。故选C。
金刚石是由地球内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后形成的一种矿物,大多形成于8000万年前,整体呈透明状,但在野外发现的金刚石多带有黄色。金刚石原生矿仅产出于金伯利岩中,但在其他无金伯利岩分布区也有发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与金刚石岩石形成过程最为相似的是( )
A. 大理岩B. 玄武岩
C. 石灰岩D. 花岗岩
13. 在其他无金伯利岩分布区发现的金刚石主要来自( )
A. 外力作用B. 岩浆活动
C. 地壳运动D. 变质作用
【答案】12. B 13. A
【解析】
【12题详解】
金刚石由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玄武岩为喷出型岩浆岩,与金刚石岩石形成过程最为相似,B正确;大理岩是石灰岩(沉积岩)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变质而成,AC错误;花岗岩为岩浆侵入地壳内部形成,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形成后的金伯利岩在地表被流水、冰川等外力作用侵蚀,导致部分含有金刚石的岩块分离,后在外力搬运作用下,金刚石被搬运至很远的地方,故在其他无金伯利岩分布区发现的金刚石主要来自外力作用,A正确;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和变质作用都是内力作用,在其他无金伯利岩分布区发现的金刚石主要来自外力作用,BCD错误。故选A。
下图为世界某地区板块边界及海陆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中苏门答腊岛西南部地区的主要特征是( )
A.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B. 顶部平坦,边缘陡峻
C.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D. 锥形山体,温泉广布
15. 下列地表形态或海洋的成因与图示板块边界运动形式相同的是( )
A. 东非大裂谷B. 红海
C. 大西洋海岭D. 台湾山脉
【答案】14. D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由图可知,苏门答腊岛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火山广布,所以其西南部地区的主要特征是锥形山体,温泉广布,D正确;黄土高原地貌千沟万壑、支离破碎,A错误;高原地貌顶部平坦、边缘陡峻,B错误;高海拔(或高纬度)山地地貌雪山连绵、冰川广布,C错误。故选D。
【15题详解】
由上题及所学知识可知,图示板块分别为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板块边界运动形式为相向运动,板块间易相互碰撞挤压,可形成巨大山系、海沟等不同地貌形态。台湾山脉由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向运动形成,D正确;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海岭由板块张裂运动形成,ABC错误。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南美洲气候类型多样,形成了丰富的自然景观,下图示意南美洲气候类型分布(图中区块表示不同气候类型)及部分地区自然景观。
(1)指出①地主要植被类型,并描述该植被类型具有的特征。
(2)说明②地自然环境特点对植被生长产生影响的表现。
(3)简述我国内蒙古草原景观与图中③地景观的差异。
【答案】(1)植被类型:热带雨林。特征:植物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垂直结构复杂,多藤本及附生植物;常见茎花、板根现象等。
(2)降水少,气候干旱,植被多发育有储水结构;地表水缺乏,地下水埋深较深,植被根系较深且发达;气温高,为减少蒸发量,植被叶片多缩小为针状;地表土壤肥力低且多大风天气,植被多矮小等。
(3)我国内蒙古地区的草原为温带草原,植被高度较③地热带草原的低;内蒙古地区温带草原灌木植被分布较少,③地热带草原散生着乔木和灌木。
【解析】
【小问1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①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对应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由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因此植物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垂直结构复杂,多藤本及附生植物;常见茎花、板根现象等。
【小问2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②地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气候干旱,因此植被多发育有储水结构;由于气候干旱,地表水缺乏,地下水埋深较深,因此植被根系较深且发达;所处纬度较低,因此气温高,为减少蒸发量,植被叶片多缩小为针状;该地区为热带荒漠,地表土壤肥力低且多大风天气,植被多矮小等。
【小问3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③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对应植被类型为热带草原,我国内蒙古高原为温带草原,植被高度较③地热带草原的低;同时内蒙古地区温带草原灌木植被分布较少,惹到草原气候区中散生着乔木和灌木,植被相对茂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涟源凹陷位于湖南中部,发育有众多区域性褶皱地貌,泥页岩是含煤碎屑岩的重要组成部分,涟源凹陷泥页岩在向斜区埋深厚度大,而在背斜区埋深很浅甚至被剥蚀。下图为涟源凹陷地质示意图。
(1)说出形成涟源凹陷的主要内力作用,并简述其形成过程。
(2)判断从甲地至乙地之间依次经过的地质构造,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涟源凹陷背斜区泥页岩埋深很浅甚至被剥蚀的原因。
【答案】(1)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形成过程: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下,区域岩层发生塑性变形,形成褶皱,而后岩层发生断裂,涟源位于断裂凹陷下降一侧,最终形成低地,即涟源凹陷。
(2)地质构造:向斜—背斜—向斜。判断依据:向斜区泥页岩埋深大,埋深最大区域为向斜槽部,由甲至乙中部泥页岩埋深先增大后减小,为向斜构造;中部出现埋深最小值,故为背斜构造;由中部至乙方向,埋深先增大后减小,是向斜构造。
(3)背斜地势由顶部向两侧倾斜,泥页岩组成物质易流失;背斜因受张力产生裂隙,表层岩层易被侵蚀,导致泥页岩易出露被剥蚀。
【解析】
【小问1详解】
涟源凹陷的主要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地球深处岩浆活动和地震等,这些内力作用共同主导了大陆上的山地、盆地、高原等地形的形成过程。在此过程中,地壳运动起到了关键作用,地球深处岩浆活动和地震等则为地形变化提供了能量释放的途径。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下,区域岩层发生塑性变形,形成褶皱,而后岩层发生断裂,涟源位于断裂凹陷下降一侧,最终形成低地,即涟源凹陷。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从甲地至乙地泥页岩埋深线经历了从低到高又到低的变化趋势,根据“泥页岩是含煤碎屑岩的重要组成部分,涟源凹陷泥页岩在向斜区埋深厚度大,而在背斜区埋深很浅甚至被剥蚀。”可知向斜区泥页岩埋深大,埋深最大区域为向斜槽部,由甲至乙中部泥页岩埋深先增大后减小,为向斜构造;中部出现埋深最小值,故为背斜构造;由中部至乙方向,埋深先增大后减小,是向斜构造。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背斜地势由顶部向两侧倾斜,存在一定坡度,在外力作用下泥页岩组成物质易流失;同时背斜因受张力产生裂隙,表层岩层易被侵蚀,导致泥页岩易出露被剥蚀。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受青藏高原隆升差异的影响,整体地势呈西高东低的格局。清水江位于云贵高原东部,总体自西向东流,其上游河流下切速度大于下游,部分河段不断发生推移。下图为清水江下游某地河段剖面示意图,阶地沉积物多由基岩产生,T1阶地形成晚于T2阶地,施洞镇分布在宽广的T1阶地上。
(1)分析清水江上游河流下切速度较下游快的原因。
(2)说明图中施洞镇所在的T1阶地只有砾石层分布的成因。
(3)未来图示河岸线将不断向北推移,试简析其原因。
【答案】(1)上游地势起伏较下游大,河流向下侵蚀显著;上游地壳抬升速度大于下游,河流落差大,下切侵蚀强;上游受地壳运动影响剧烈,地表岩石疏松、破碎,易被河流侵蚀等。
(2)形成时间晚,受流水等外力作用磨蚀小,颗粒物粒径较大,以砾石层为主;人类活动影响大,表层砂粒沉积物损失殆尽;坡面径流易将粒径小的砂粒冲走,只有砾石层出露等。
(3)南部阶地为河流凸岸,北部阶地为河流凹岸,河流不断向北部侵蚀,导致北岸基岩消失,故河岸线不断向北推移。
【解析】
【小问1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云贵高原整体地势西高东低,与清水江下游相比,清水江上游地势起伏较大,河流落差大,水流的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比例高,河流向下侵蚀的动力更强,所以下切速度更快;受青藏高原隆升差异影响,上游地壳抬升速度大于下游,地壳抬升会使河流的落差增大,下切侵蚀能力更强,下切速度也就更快;上游受地壳运动影响剧烈,地表岩石疏松、破碎,破碎的岩石更容易被河流侵蚀搬运,河流下切过程中遇到的阻力较小,从而下切速度较快。而下游地壳运动相对较弱,岩石相对完整,河流下切的阻力相对较大,下切速度较慢。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T1阶地形成晚于T2阶地”可知,T1阶地形成时间较晚。在阶地形成后,会受到流水等外力作用的影响。由于形成时间短,受到的流水磨蚀等外力作用相对较小,颗粒物粒径较大,所以以砾石层为主;读图可知,施洞镇分布在T1阶地上,人类活动频繁,人类的建设活动、农业生产等可能会破坏阶地的表层结构,将表层的砂粒等细小颗粒搬运走,导致砂粒沉积物损失殆尽,使得只剩下砾石层出露;在降水等因素影响下,坡面径流会对阶地产生冲刷作用。坡面径流的流速相对较快,易将粒径小的砂粒冲走,而砾石由于粒径较大,难以被坡面径流搬运,从而只有砾石层出露。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在弯曲河道处,凹岸和凸岸的水流速度和侵蚀、堆积状况不同。读图可知,南部阶地为河流凸岸,水流速度慢,以堆积作用为主;北部阶地为河流凹岸,水流速度快,以侵蚀作用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河流不断向北部侵蚀,导致北岸基岩消失,河岸线不断向北推移。
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本卷命题范围,影响杭绍台铁路走向的主要因素是,杭绍台铁路开通运营后可以,此次运动会举办过程中,该日最可能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文件包含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25-L-190A-地理卡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文件包含25-L-190A-地理pdf、25-L-190A-地理卡pdf、高一25-L-190A-地理DA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