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河南省中州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河南省中州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第1页
    河南省中州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第2页
    河南省中州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南省中州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中州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本卷命题范围, 电动卷帘放下, 据图可知,崆山白云洞属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3年12月20日,美国宇航局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圣诞节,分享了一张“圣诞树”主题的星空照片(如下图)。图中包括一个锥状星云和一个圣诞树星团,被命名为NGC2264,NGC2264中的恒星年龄在100万到500万年,距离地球大约2500光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NGC2264位于( )
    A. 太阳系中 B. 银河系中 C. 河外星系中 D. 小行星带中
    2. NGC2264中的恒星诞生之时,地球上( )
    A. 恐龙刚刚灭绝 B. 联合古陆形成
    C. 原始鱼类诞生 D. 被子植物繁盛
    【答案】1. B 2. D
    【解析】
    【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NGC2264距离地球2500光年,超出了太阳系范围,但未超出银河系范围,仍位于银河系中。 B正确,ABC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NGC2264中的恒星年龄在100万到500万年,此时处于地球上的新生代时期,新生代时期被子植物繁盛,D正确,恐龙刚刚灭绝距今约6600万年,属于中生代晚期,A错误;联合古陆形成距今2.52亿年,属于晚古生代,B错误;原始鱼类诞生于距今约5亿年前的寒武纪晚期,C错误,故选D。
    沙漠温室是在传统温室的基础上,将墙体加厚,并加装了水幕集热一地暖加热系统。下图为某沙漠温室结构示意图,其中电动卷帘会根据实际气温状况开闭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温室可以升温、保温的原理是( )
    A. 加强了太阳辐射强度 B. 减少了地面辐射的散失
    C. 提高了光合作用强度 D. 加大了太阳光照射角度
    4. 沙漠温室加装水幕集热一地暖加热系统主要是为了( )
    A. 加速土壤成土速度 B. 增大室内温差,提高作物质量
    C. 减少夜间低温冻害 D. 提高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
    5. 电动卷帘放下(幕布覆盖玻璃斜顶)的时间最可能是( )
    ①冬天的傍晚 ②盛夏的正午 ③初夏的早上 ④秋天的午后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3. B 4. C 5. A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温室大棚采用透明材料,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同时也不能增强太阳辐射,不能提高光合作用,改变不了太阳光的角度,ACD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大棚具有保温效果,增加了棚内大气逆辐射,温室透明膜减少了地面辐射的损失,使得温室内部温度较高,B正确;故选B。
    【4题详解】
    沙漠温室加装水幕集热一地暖加热系统主要通过水幕集热装置吸收太阳辐射热量,使水增温,暖水通过地暖管对土壤加热,提高土壤夜晚的温度,减少夜间的低温冻害,C正确;对成土速度影响小,A错误;晚上加热,使温差变小,B错误;不能提高土壤的肥力,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据所学知识,夏季白天,沙漠地区气温过高,覆盖卷帘可以减少太阳辐射,降低温室温度,②正确;冬季夜晚,沙漠地区气温过低,覆盖卷帘可以起到保温作用,①正确;初夏的早上 ,气温不高,不需要放下,③错误;秋季的午后,气温适宜,不需要覆盖,D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会仙湿地位于广西桂林市境内,湿地通过古运河和睦洞河与外界沟通,是我国最大的岩溶湿地,湿地内水循环系统复杂。下图为会仙湿地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会仙湿地参与的主要水循环类型是( )
    A. 海上内循环 B. 海陆间循环 C. 陆地内循环 D. 生物内循环
    7. 会仙湿地地下水资源丰富,主要原因是( )
    A. 表层植被较稀疏,地表水易下渗 B. 人工大量开挖地下河
    C. 岩石具有可溶性,地表水易下渗 D. 人为开采地下水较少
    【答案】6. B 7. C
    【解析】
    【6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会仙湿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且湿地通过古运河和睦洞河与外界沟通,可判断其应是注入海洋,故参与的主要水循环类型为海陆间循环,B正确;海上内循环只发生在海上,A错误;陆地内循环的水系不会与外界沟通,为内流水系,C错误;生物内循环不是水循环类型,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会仙湿地位于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区,石灰岩广布,石灰岩容易被地表水溶解,从而在地下形成溶洞、暗河、天坑等,有利于地表水不断下渗,故地下水资源丰富,C正确;植被稀疏地表径流流速快,不利于下渗,A错误;根据材料不能得出当地人工大量开挖地下河以及开采地下水较少,BD错误。故选C。
    崆山白云洞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境内,号称“北方第一洞”,形成和发育始于第四纪更新世,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下图为崆山白云洞内部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据图可知,崆山白云洞属于( )
    A. 海岸地貌 B. 风沙地貌 C. 河流地貌 D. 喀斯特地貌
    9. 相比于现代,崆山白云洞形成时期的气候条件更加( )
    ①温暖②寒冷③湿润④干燥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0. 游客在白云洞中还可能看到的地貌景观有( )
    ①石幔②石柱③溶沟④洼地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8. D 9. C 10. D
    【解析】
    【8题详解】
    由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白云洞属于溶洞,且白云洞内多石笋、石钟乳等地貌景观,故崆山白云洞属于喀斯特地貌,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喀斯特地貌形成,而崆山白云洞位于我国北方的河北省,而目前我国北方气候相对寒冷干燥,不利于喀斯特地貌形成,故可推测白云洞形成时期气候比现代更加温暖湿润,因此①③正确,②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白云洞属于溶洞,为地下喀斯特地貌,而石幔和石柱属于地下喀斯特地貌景观,可能在崆山白云洞中看到,而溶沟和洼地属于地表喀斯特地貌,无法在崆山白云洞中看到,因此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下图为我国某学校学生野外土壤考察时绘制的甲、乙两个地区土壤剖面示意图,其中甲地土壤质地黏重,呈砖红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与甲地土壤相比,乙地土壤( )
    A. 肥力更低 B. 缺少淋溶层 C. 缺少有机层 D. 温度更高
    12. 甲地土壤呈砖红色主要是因为含赤铁矿多,赤铁矿主要来自( )
    A. 大气降水 B. 枯枝落叶 C. 成土母质 D. 流水堆积
    13. 甲、乙两地土壤生长的天然植被最可能分别为( )
    A. 亚寒带常绿针叶林-热带雨林 B. 荒漠草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草甸草原 D. 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答案】11. B 12. C 13. C
    【解析】
    【11题详解】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甲地土壤相比,乙地土壤缺少淋溶层,但腐殖质和枯枝落叶层更厚,肥力应更高,B正确,A错误;乙地土壤中腐殖质层较厚,因此并没有缺少有机层,并且腐殖质层较厚说明当地温度更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弱,使得腐殖质积累较多,C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土壤中赤铁矿属于矿物质,其主要来自成土母质。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产物,当形成土壤的岩石中赤铁矿含量高的时候,其风化形成的土壤赤铁矿含量往往也较高,C正确;而大气降水、枯枝落叶和流水堆积都不是赤铁矿在土壤中积累的主要原因,ABD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甲地土壤呈砖红色,质地黏重,且肥力较低,故最可能分布在我国南方,生长的天然植被最可能为热带雨林或者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乙地土壤无淋溶层,说明当地降水少,淋溶作用弱或该地土壤长时间处于湿生环境,而且枯枝落叶层和腐殖质层较厚,说明其所处地区的温度相对较低,故乙地最可能生长的植被是草原或草甸,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砂涌是地下含水量高的沙土在遭受强烈震动、挤压后,迅速液化、喷出地面的一种现象,其破坏力非常强大,形成的泥浆高度可达3米以上,足以摧毁房屋、道路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23年12月18日,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中川乡的金田村和草滩村发生了局地砂涌,两个村被淤泥包围,20 名群众失联。下图为砂涌现象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最可能引发砂涌的自然灾害是( )
    A. 地震 B. 洪涝 C. 山火 D. 台风
    15. 当砂涌发生时,最佳的应对措施是( )
    A. 待在家中,关好门窗等待救援
    B. 携带保暖衣物,防止低温冻伤
    C. 迅速远离,向地势较高处转移
    D. 躲藏在墙角中,立即掩住口鼻
    【答案】14. A 15. C
    【解析】
    【14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砂涌是含水量高的砂土在遭受强烈的震动和挤压所引起的自然现象,地震会引发岩层剧烈的震动,最可能引发砂涌现象发生,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15题详解】
    当砂涌现象发生时,需要迅速向地势较高处或地质条件较稳定的地区转移,避免被形成的砂涌泥沙吞没,C正确;砂涌的破坏力极大,待在家中不能保证安全,A错误;砂涌发生时不会造成明显的降温,不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BD错误。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海水性质明显不同的两类水体交汇处易形成海洋锋(指性质不同的水体之间的狭窄过渡地带)。下图为世界某海域洋流分布示意图,该海域海洋锋多发。
    (1)甲、乙、丙海区中最可能分布海洋锋的海区是__________,并说明理由_________。
    (2)说明海洋锋对所在海区人类活动的影响。
    (3)说出冰岛沿岸洋流对流经海域海水性质的影响。
    【答案】(1)甲 理由:甲海区寒流和暖流交汇,海洋锋多发。
    (2)海洋锋所在海区渔业资源较丰富,有利于捕鱼业发展;海洋锋所在海区海雾多发,不利于船只航行;海洋锋所在海区海水温差、盐度差较大,可以开发利用发电;海洋锋所在海区海水性质差异大,影响潜艇或舰艇军事活动等。
    (3)提高流经海域海水温度;提高海水盐度;降低海水密度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甲处海区为寒暖流交汇处,符合海水性质明显不同的两类水体交汇处的特征,最可能分布海洋锋。而乙、丙均为单一暖流流经区,不具备海水性质明显不同的两类水体交汇处的特征。
    【小问2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海洋锋所在海区有海水性质明显不同的两类水体交汇,海水扰动,将海底营养盐类带至表层,利于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渔业资源较丰富,有利于捕鱼业发展;海洋锋所在海区海水温差、盐度差较大,海水扰动,可以将海水的动能转化为电能,进行发电;海洋锋所在海区海雾多发,能见度较差,不利于船只航行;海洋锋所在海区海水性质差异大,可能出现海中断崖事件,影响潜艇或舰艇军事活动等。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冰岛沿岸有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暖流流经,可以提高流经海域海水温度和盐度,降低海水密度等。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8月某时刻我国部分区域近地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其中B点表示台风中心,该时刻我国广东等地受台风影响明显。
    (1)分别指出图示时刻乙地和丁地风向。
    (2)若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请为甲、乙、丙、丁四地风速进行由大到小排序____,并说明依据____。
    (3)简述图示时刻台风给广东等地带来的危害。
    【答案】(1)乙:东北风;丁:东北风。
    (2)排序:甲>乙>丙>丁。 依据:甲、乙、丙、丁四地等压线依次稀疏,说明甲、乙、丙、丁四地水平气压梯度力依次减小,故甲、乙、丙、丁风速依次减小。
    (3)台风伴随的狂风可以破坏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台风带来的强降水可能会引发洪水、滑坡等次生灾害;强降水可能会降低沿海海水盐度,影响沿岸养殖业;狂风带来的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基础上向右偏转一个锐角,因此可以得出乙地和丁地的风向均为东北风。
    【小问2详解】
    若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则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读图可知,甲、乙、丙、丁四地等压线依次稀疏,说明甲、乙、丙、丁四地水平气压梯度力依次减小,故甲、乙、丙、丁风速依次减小,因此甲、乙、丙、丁四地风速进行由大到小排序顺序为甲>乙>丙>丁。
    【小问3详解】
    台风往往伴随着狂风、暴雨和风暴潮,伴随的狂风可以破坏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台风带来的强降水,会导致江河水位暴涨,可能会引发洪水、滑坡等次生灾害;海洋中的强降水可能会降低沿海海水盐度,导致鱼类不适应低盐水域而大量死亡,影响沿岸养殖业;狂风引起大浪,会形风暴潮,带来的风暴潮会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等。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瓦约村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澜沧江西侧村落呈环状围绕着一座小山丘。研究发现,瓦约村现坐落于一条古河道当中,历史上该古河道与现在的河道相连,但因达德沟突发的自然灾害,河道堵塞,造成古河道逐渐被废弃,后形成了现在的瓦约村。下图为瓦约村位置示意图。
    (1)说出瓦约村村民在靠近现河道附近可能观察到的河流地貌景观。
    (2)指出引发古河道下游堵塞的自然灾害,并分析该自然灾害发生的自然条件。
    (3)据图文材料简述瓦约村所在的古河道演变过程。
    【答案】(1)河漫滩;峡谷;江心(沙)洲;瀑布;河流阶地;曲峡等。
    (2)自然灾害:泥石流。自然条件:降水量大且集中;地表松散物质多;地形陡峭等。
    (3)河流在地势较为平缓地区,河道不断弯曲,形成河曲;受强降水影响,达德沟突发泥石流,造成下游河道淤积堵塞;古河道淤积堵塞,造成上游洪水冲断古河道的颈部,使弯曲部分(古河道)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古河道(牛轭湖)不断蒸发,河道干涸,形成现地貌景观。
    【解析】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瓦约村位于古河道的河漫滩上,在靠近现河道附近可能观察到河漫滩;江心(沙)洲;现河道出现断层,落差大,下蚀和溯源侵蚀能力强,故可能观察到峡谷;瀑布;河流阶地;曲峡等。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引发古河道下游堵塞的自然灾害为泥石流。该地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澜沧江西侧,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且集中;该地地壳运动较为活跃,地表松散物质多,提供了物质基础;位于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地形陡峭,容易发生泥石流。
    【小问3详解】
    河流流经地势较为平缓地区,侧蚀作用较强,河道凹岸受到侵蚀,凸岸受到堆积,河道不断弯曲,形成河曲;受西南季风影响,出现强降水天气,加上当地地壳运动活跃,多松散物质,地势起伏较大,达德沟突发泥石流,造成下游河道淤积堵塞;古河道淤积堵塞,造成上游洪水冲断古河道的颈部,形成新的河道,弯曲部分(古河道)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古河道(牛轭湖)没有了原河流的补给,不断蒸发,河道干涸,形成现地貌景观。

    相关试卷

    河南省洛阳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卷(PDF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卷(PDF版附解析),共7页。

    河南省中州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中州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文件包含中州联盟23-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pdf、高一地理甲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中州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中州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文件包含河南省中州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docx、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