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的北极星附近星辰的“运动”轨迹的照片。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某一遥远的恒星A在该日22时位于图中的位置,次日该恒星处于星空同样位置的时间间隔是( )
A. 1恒星日B. 1太阳日
C. 24时3分56秒D. 23时56分6秒
2. 若图中某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30°,则长曝光技术拍摄的时间约为( )
A. 30分钟B. 1小时
C. 2小时D. 4小时
3. 关于图中星辰的“运动”轨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绕北极星做顺时针方向转动B. 是地球自转的反映
C. 中秋节的夜晚是最佳拍摄时间D. 反映了恒星的真实移动轨迹
【答案】1. A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联系已学可知,恒星两次出现在相同位置的时间间隔为恒星日,时间长度为23小时56分4秒,所以次日该恒星处于星空同样位置的时间间隔是1恒星日,时间长度为23小时56分4秒,A正确,CD错误;1太阳日为24小时,B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恒星视运动由地球自转产生,图中某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30°,表明地球自转了30°,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 15/小时,因此曝光的时间约为2小时,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题详解】
读图联系已学可知,北极星及周围星辰为恒星,视为固定不动,相机随地球的自转而运动,所以出现圆形的星辰轨迹,所以此图最能反映地球的自转,B正确;图中星辰绕北极星做逆时针方向转动,A错误;晴朗的夜晚大气透明度高,最有利于拍摄,与中秋节无关,C错误;恒星距离地球太过遥远,肉眼无法直接观测到运动,故称“恒星”,无法反映恒星运动, D错误。故选B。
2024年巴黎奥运会于北京时间7月27日凌晨1时30分(当地钟表时间19时30分)在巴黎特罗卡德罗广场准时开幕,当地时间8月11日闭幕。法国政府秉承绿色办奥理念。完成下面小题。
4. 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巴黎(48°52′N,2°25′E)当地使用的统一时间是( )
A. 东一区区时B. 东二区区时
C. 西十区区时D. 中时区区时
5. 奥运会举办期间,巴黎埃菲尔铁塔的影子( )
①正午影子变短②正午影子变长
③一日内转过的角度变小④一日内转过的角度变大
A. ①④B. ①③
C. ②③D. ②④
6. 下列措施符合巴黎绿色办奥理念的是( )
①利用现有场馆或临时搭建奥运会场馆
②持比赛票可以驾驶私家车出行
③采用太阳能、风能发电场提供的能源
④奥运村房屋采用可拆卸的木质建材
⑤各类场馆和运动员住所不使用空调
A. ①③④B. ①②④
C. ②③④D. ③④⑤
【答案】4. B 5. C 6. D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2024年巴黎奥运会于北京时间7月27日凌晨1时30分(当地钟表时间19时30分)开幕,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慢6小时,北京位于东八区,因此该地区应使用东二区区时,其主要原因是巴黎使用东一区区时,而此时当地为夏季,当地又使用夏令时,时间调早一小时,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奥运会举办期间为7月27日至8月11日,在此期间内,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南移动,北半球的巴黎正午太阳高度不断降低,埃菲尔铁塔正午影子变长,②正确,①错误;由于在此期间内北半球昼长逐渐变短,巴黎埃菲尔铁塔的影子一日内转过的角度变小,③正确,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临时搭建奥运会场馆消耗较大,且以后难以继续长期使用,①错误;大量居民驾驶私家车出行会增加碳和污染物的排放,②错误;太阳能、风能发电场提供的能源是清洁能源,促进节能环保,③正确;奥运村房屋采用可拆卸的木质建材,可以在比赛结束后将建材回收继续利用,有利于减少资源浪费,④正确;各类场馆和运动员住所不使用空调减少了电能和氟化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⑤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在不同的季节,我国迎接当日第一缕阳光的地点不同。图中①、②、③表示二分二至日中国迎来第一缕阳光的晨线。2023年中国新年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南沙群岛东部海马滩附近。杭州(30°N、120°E)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开幕,10月8日闭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和图示其他岛屿相比,海马滩迎来2023年中国新年第一缕阳光主要是由于其( )
A. 天气晴朗B. 纬度较低
C. 距日距离D. 地球形状
8. 亚运会开幕式当天中国迎来的晨线及闭幕式当天日落方位( )
A. ②西偏北B. ③西偏南
C. ①西偏北D. ②西偏南
9.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示①日杭州某学校旗杆端点运动轨迹的是( )
A. B.
C. D.
【答案】7. B 8. D 9. A
【解析】
【7题详解】
2023年中国新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低昼越长,海马滩纬度低,日出时间早,可以迎来2023年中国新年第一缕阳光,B正确;天气条件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海马滩迎来2023年第一缕阳光与距日距离和地球形状关系不大,CD选项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据材料,亚运会开幕式的时间是9月23日,该日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图中①、②、③表示二分二至日中国迎来第一缕阳光的晨线,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晨线呈西北-东南走向,对应图中①。同理可知,②为二分日晨线,③为冬至日晨线。所以②最符合开幕式当天的晨线,BC选项错误;10月8日闭幕,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当地日落方位为西偏南,A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故选D。
【9题详解】
①日为夏至日,杭州某学校日出东北,日影在西南;正午太阳在当地正南,日影朝向正北;日落西北,日影在东南。且由于太阳东升西落,所以日影整体自西向东运行。故选A。
河南登封市古观星台(34°26'N,113°E)院中的周公测景台,由表(直立的柱子)和圭(与表相连的石座)组成,因一年中总有某一时刻太阳光照射在表上时,地面上没有表的影子,故称“无影台”。图1为周公测景台,图2为二分二至日正午周公测景台测影示意图,图中∠1、∠2、∠3为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某地理兴趣小组利用计算机模拟,将周公测景台移至北京(40°N,116°E)后,周公测景台则不再出现“无影”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1所示正午太阳高度的节气、度数分别为( )
A. 春分55°34'B. 夏至79°
C. 冬至23°26'D. 冬至32°08'
11. 若使周公测景台在北京能够出现“无影”现象,可以( )
①减短表的长度②增加表的长度③增加圭的宽度④减短圭的宽度
A. ①③B. ①④
C. ②③D. ②④
【答案】10. D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周公测景台(34°26′N,113°E)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图为两至、两分日正午光照示意图,故太阳在1位置时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此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AB选项错误;计算得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H=90°-(34°26′+23°26′)=32°08′,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故选D。
【11题详解】
若要使北京出现“无影”现象,可缩短表杆的长度(杆影会缩短),或增加圭的宽度,使其大于夏至日的杆影长度,都使其杆影完全只投射在平台上。①和③正确;②和④错误。故选A。
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结合部位,是喜马拉雅造山带南缘,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檐”,以大理命名的大理岩最为著名。大理石裁切后的石板常有独特的花纹,呈现出类似天然的山水画画面。在当地,天然石画又称石板画,古玩行里俗称“老石片儿”。图1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戊为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图2为一幅“老石片儿”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若图1中A表示沉积物,云南大理岩的岩石类型是( )
A. 丁B. 乙
C. 丙D. 戊
13. 下列关于“老石片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其“山水”是古生物遗体B. 富含有色矿物质致色
C. 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D. 岩层中可能找到煤炭
【答案】12. A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大理石属于变质岩,丁属于变质岩,A正确;图中A为沉积物,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所以戊是沉积岩,丁为变质岩。丙为岩浆,甲为侵入岩,可转化为变质岩,乙为喷出岩,转化为沉积物,BCD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老石片儿”是大理石属于变质岩,其“山水”与古生物遗体关系不大,A错误。由于其内部存在有色矿物质,导致岩石中存在不同颜色,B正确。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的是沉积岩,C错误。煤炭应在沉积岩中寻找,D错误。故选B。
在干旱或寒冷地区,坡度较平缓的坡麓地带堆积岩屑形成倒石堆,呈上尖、下圆的倒立锥状,图1、图2分别为某地倒石堆剖面图与素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倒石堆常出现在我国的( )
A. 东南丘陵B. 云贵高原
C. 黄土高原D. 青藏高原
15. 形成倒石堆的岩屑物质主要来源于岩壁的( )
A. 流水侵蚀作用B. 风力侵蚀作用
C. 物理风化作用D. 冰川侵蚀作用
16. 影响倒石堆的岩屑碎块分选性的主要因素是( )
A. 坡度B. 海拔
C. 形状D. 温度
【答案】14. D 15. C 16. A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倒石堆主要出现在干旱或寒冷地区,青藏高原为我国的高寒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明显,形成大量的碎屑物质,有利于倒石堆的形成,D正确;东南丘陵、云贵高原、黄土高原风化作用稍差,不利于倒石堆的形成,ABC错误。故选D。
【15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倒石堆是一种发育在岩壁下由大量松散且呈棱角状的岩屑堆积而成的坡地地貌可知,棱角分明主要是在温度变化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故倒石堆的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岩壁的物理风化作用,C正确;流水侵蚀和风力侵蚀作用下岩石磨圆,棱角不明显,且风力搬运能力较弱,一般无法搬运颗粒较大的碎屑物质,AB错误;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或U形谷,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由于颗粒较大的岩屑重力较大,若其从较高的坡地滚落,受重力影响其滚动的距离更远,颗粒小的滚动的距离较近,分选性较好,所以坡度是影响倒石堆分选性的主要因素,坡度越大,分选性越好,A正确;海拔、形状、温度不是影响倒石堆分选性的主要因素,BCD错误。故选A。
2024年10月10日20时起,独库公路正式进入长达8个月“冬眠”期。独库公路即217国道独山子至库车段,横穿天山,连接新疆南北,又称天山公路。独库公路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景观大道,从起点的独山子大峡谷,到沿途的那拉提、巴音布鲁克草原,再到终点的库车天山神秘大峡谷,已成为著名网红打卡地。图1为独库公路线路。图2为独库公路局部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独库公路弯道众多,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城市B. 地形
C. 河流D. 气候
18. 该公路“冬眠”时间长的原因是( )
A. 沿线人口少B. 积雪时间长
C. 大雾天气多D. 多滑坡崩塌
19. 独库公路修建于1974-1983年,多盘山公路,少桥梁隧道,穿越天山时多呈“之”字形分布,原因主要是( )
①保护当地植被②降低施工难度③减少占用耕地④减缓道路坡度
A. ①②B. ②③
C. ②④D. ③④
【答案】17. B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根据图片信息分析可知,独库公路的弯道多是避开了海拔较高的山峰,说明公路弯道多主要是受到地形的影响,B正确;该公路沿线地区城市稀少,对交通线的影响很小,A错误;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河流对公路弯道数量产生了影响,C错误;该公路大部分穿越天山山脉,除了公路的起点和终点外,整体上气候差异不大,D错误。故选B。
【18题详解】
因该公路主要穿越了海拔较高的天山山脉,加之该公路所处的纬度相对较高,公路沿线降温早,升温晚,冬季气温低,山地积雪时间较长,同时该公路因穿越海拔较高的天山山脉,坡度陡加之较长时间的积雪,使得冬季时该公路难以通行,B正确;该公路沿线人口原本就比较少,并不是其冬季封闭的主要原因,A错误;冬季当地空气湿度相对较小,与夏季相比大雾天气并不会太多,C错误;春夏季节,山地积雪容易融化,更容易出现滑坡崩塌,与春夏季节相比,冬季发生滑坡崩塌概率相对较低,D错误。故选B。
【19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修建盘山公路相比,开凿隧道和架设桥梁工程难度较大,因此少桥梁隧道主要是为了降低施工难度,②正确;穿越天山时多呈“之”字形分布主要是为了降低坡度,④正确;多盘山公路、呈“之”字形分布延长了道路里程,占用了更多土地,更容易破坏植被和占用耕地,①③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结构示意图,C~O3,代表不同地质年代地层。完成下面小题。
20. 甲地构造地貌为( )
A. 背斜谷B. 背斜山
C. 向斜谷D. 向斜山
21. 图中断层形成于( )
A. C地层之后B. S1地层之前
C. S3地层之后D. O3地层之前
22. 图中甲处( )
A. 受挤压而岩性坚硬B. 受张力而岩性脆弱
C. 适合修建隧道D. 良好的储油构造
【答案】20. D 21. C 22. A
【解析】
【20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处为C石炭纪岩层,相邻的两侧均为D泥盆纪岩层,D泥盆纪岩层形成要早于C石炭纪岩层,故其具有中部新两翼老的特点,因此为向斜,又由于甲地海拔高于其他地区,为山地,因此甲地为向斜山,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1题详解】
断层形成晚于被断裂的岩层,断层切断了S1地层和S3地层、O3地层,因此可以判断断层形成于这些地层形成之后,故C正确,排除B、D;C地层形成于S3地层之后,图示区域断层没有切断C地层,但因图示C地层显示不完整,无法判断断层是否切断C地层,无法判断断层和C地层形成先后顺序,排除A。故选C。
【22题详解】
因甲处为向斜构造,其槽部受到挤压,使其岩性较为坚硬不易受侵蚀形成山岭,A正确;背斜顶部受张力岩性脆弱,B错误;背斜处是良好的储油构造,且适合修建隧道,CD错误。故选A。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6分。
23. 图为东半球示意图,AB为地轴,CD为赤道,箭头指示太阳直射点位置,∠α为15°,C地经度为20°W。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计算图示时刻北京(116°E)的地方时,并说出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2)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和极昼极夜现象出现的纬度范围。
(3)若此后一段时间∠α逐渐增大至20°,简述澳大利亚悉尼昼夜长短和正午日影长短的变化。
(4)若∠α在一年中最大值变小,推测地球五带的变化。
【答案】(1)地方时:9:04。地理坐标:(15°N,160°E)
(2)由15°N向南北两侧递减;75°N及以北地区出现极昼,75°S及以南地区出现极夜。
(3)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正午日影变长。
(4)∠α在一年中最大值变小,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和南北寒带面积变小,南北温带面积扩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图为东半球示意图,AB为地轴,CD为赤道。则C地经度为20°W,D处为160°E,而且160°E正处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由于∠α位于北半球,为15°,因此太阳直射点位于(15°N,160°E);而此时160°E地方时为12:00,其位于116°E以东44°,因此北京(116°E)地方时为9:04。
【小问2详解】
由于此时太阳直射15°N,因此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由15°N向南北两侧同时递减;由于出现极昼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互余,故75°N及以北地区会出现极昼现象;由于75°N及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因此75°S及以南地区会出现极夜现象。
【小问3详解】
若此后一段时间∠α逐渐由15°增大至20°,说明太阳直射点由15°N向北移动到20°N,地处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悉尼此时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由于悉尼正午太阳高度不断降低,其正午日影不断变长。
【小问4详解】
∠α在一年中最大值为黄赤交角,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了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范围,即南北回归线的度数,也决定了地球上的五带范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若黄赤交角变小,则热带和南北半球寒带面积都会变小,但是南北半球的温带面积会扩大。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距今7000年以来,长江河口(以河口沙坝为参照)的位置从扬州、镇江附近逐渐迁移到现在的位置。崇明岛沙洲自形成以来淤移不定,目前是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其北支水道距离河岸最宽处仅1.5千米左右,且河水很浅,未来崇明岛的变化发展还会受全球变暖,河口地区采砂等人类活动影响。
材料二 下图为“长江河口的变迁”示意图。
(1)说明图中河口沙坝分布位置特点,并简述崇明岛的形成过程。
(2)说明图中长江三角洲海岸线的演变特点,并分析原因。
(3)据专家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崇明岛将和北侧陆地相连。但也有人持否定态度,请说明不赞成此观点的理由。
【答案】(1)特点:主要分布在河流北岸。形成过程:长江携带大量泥沙到达河口;因地形平坦及海水顶托,流速减缓;大陆架宽浅,泥沙在河口处堆积并出露水面;随着泥沙继续沉积,面积逐渐扩大形成冲积岛。
(2)特点:距今7000年以来,长江北岸海岸线向海洋不断推进,且推进较为明显;南岸海岸线向先海洋缓慢推进,之后出现倒退。原因:长江北岸为堆积岸,泥沙沉积较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直以沉积作用为主,使北岸海岸线在图示时期内向海洋方向推进较为明显。长江南岸为侵蚀岸,流水侵蚀作用较强,泥沙沉积相对较少,使得南岸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较为缓慢;但是由于海平面上升、人类采砂等活动影响,使200年前与现在的海岸线相比,又向陆地方向倒退。
(3)赞同。长江含沙量较大;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崇明岛北侧水流小而缓,泥沙易沉积;北侧水道浅,泥沙沉积后易出露水面;崇明岛北侧距离河岸较近,最终会与陆地相连。不赞同。随着长江流域植被覆盖率提高,河流含沙量减少;河口附近海水的侵蚀,会使沙洲面积缩小;河口地区采砂等人类活动会减缓崇明岛发育速度;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崇明岛部分低地会被淹没,面积减小。
【解析】
【小问1详解】
从图上可以看出,沙坝主要分布在河流北岸。根据材料可知,崇明岛是冲积岛,沙源主要来自长江。长江水量大,侵蚀和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到达河口;因地形平坦及海水顶托,流速减缓,所携带的大量泥沙沉积下来。由于大陆架宽浅,泥沙在河口处持续堆积并出露水面;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崇明岛沙洲不断移动或南坍北淤,随着长江流域人类活动的加剧,长江含沙量增加,泥沙继续沉积,面积逐渐扩大形成冲积岛。
【小问2详解】
特点: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长江河口(以河口沙坝为参照)的位置从扬州、镇江附近逐渐迁移到现在的位置,而长江北岸的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较为明显,推进的面积较大,并且处于不断推进状态中;而长江南岸地区的海岸线先是向海洋方向不断缓慢推进,而之后又明显退缩。原因:根据长江的流向来看,长江北岸为堆积岸,堆积岸的泥沙沉积量较大,使得北岸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以沉积作用为主,使得北岸的海岸线在7000年以来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由于长江南岸为侵蚀岸,流水的侵蚀作用较强,使得南岸的泥沙沉积相对较少,使得南岸海岸线向海洋方向的推进较为缓慢;但是根据图中海岸线位置可知,长江南岸的海岸线在距今7000年-距今200年时体现为向海洋方向不断缓慢推进,而现今的海岸线与200年前相比,又向陆地方向出现了明显的倒退;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全球变暖、河口地区采砂等人类活动会对海岸线造成一定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全球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对海岸的侵蚀加强,会使海岸线向陆地倒退;同时河口采砂等人类活动使得河口处泥沙减少,海水的侵蚀作用增强,也是造成海岸线向陆地倒退的原因之一。
【小问3详解】
此题可以赞同也可以不赞同,如果赞同则从长江含沙量角度答题。由于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活动地带,人口众多,存在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使长江含沙量增加,且长江流量大,其本身的含沙量也相对较多;根据材料“北支水道距离河岸最宽处仅1.5千米左右,且河水很浅”可知,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崇明岛北侧水流小而缓,泥沙易沉积;北侧水道浅,泥沙沉积后易出露水面,有利于沙洲的形成,并与崇明岛相连;而且根据图片可知,崇明岛北侧距离河岸较近,最终会与陆地相连。如果不赞同可以从长江流域的含沙量减小以及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等角度答题。随着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建设,长江流域植被覆盖率提高,河流含沙量不断减少;长江三峡的修建以及长江中游退耕还湖的实施,中游沉积的泥沙增多,进入到长江下游的泥沙量减少,长江口泥沙淤积减轻;随着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河口附近海水的侵蚀、搬运作用增强,会使沙洲面积缩小;随着城市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河沙需求量增加,河口地区采砂等人类活动会减缓崇明岛发育速度;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崇明岛部分低地会被淹没,面积减小。
25.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多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1)根据材料一,简述青藏高原形成过程。
材料二 1975年,我国测得喜马拉雅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的雪面高度8848.13米,顶层冰雪厚度0.9—1.4米,之后该高度也被世界各国所公认;2005年我国又将其高度修正为:岩面高度为8844.43米;十五年后的2020年12月8日,凭借更精密的仪器,再次测得珠峰高程为:雪面高程8848.86米。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20年所测珠穆朗玛峰高程比2005年高的人为原因。
材料三 图3为喜马拉雅山脉东段某地地貌剖面示意图。图4为我国喜马拉雅山脉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褶曲为背斜构造。
(3)地形倒置是地表起伏与地质构造起伏相反的现象,也称逆地形。说明图3甲、乙、丙中出现地形倒置的位置并解释形成过程。
(4)图4中①~⑥所示岩层及断层的形成,按由老到新排序为____,简述该地所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____。
【答案】(1)由于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导致地壳抬升,逐步形成了青藏高原。
(2)顶点的计算标准不同(前是岩面高度,此次是雪面高度);测量机器的精度不同
(3)乙、丙;乙地,岩层向上拱起形成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为山谷;丙地,岩层向下弯曲形成向斜,向斜内部受到挤压力,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峰。
(4) ⑤③④②①⑥ 外力沉积—地壳运动形成褶皱—断层—外力侵蚀—岩浆侵入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中可知印度洋和欧亚板块碰撞挤压导致地表隆起,地壳抬升形成青藏高原。
【小问2详解】
注意设问的限制条件是“人为原因”,与2020年相比,2005年峰顶点的计算标准不同,前者为岩面高度,后者为雪面高度;不同时代测量仪器的精度也不同,导数两次珠峰所测高程不同。
【小问3详解】
据设问“地形倒置是地表起伏与地质构造起伏相反的现象”,结合图示信息可知,乙处是背斜谷、丙处是向斜山,均为地形倒置。乙地,岩层向上拱起形成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受侵蚀成为山谷;丙地,岩层向下弯曲形成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侵蚀,反而形成山峰。
【小问4详解】
图中褶曲为背斜构造,岩层中间老两翼新,据图所示岩层由中间到两翼分别是⑤③④②,所以这四个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⑤③④②;断层线①切断了岩层④和②,说明是先形成了岩层④和②,再形成断层①,而侵入岩⑥没有被断层切断,说明是先有断层再出现侵入岩,所以是先有断层①再有侵入岩⑥,故此推断图1中岩层及断层形成按由老到新排序是⑤③④②①⑥;该地区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由图可知,首先形成沉积岩,沉积岩受到挤压运动的影响发生褶皱,而后又出现了断层,一侧上升,一侧下降,上升一侧接受外力侵蚀;之后又经历了岩浆侵入。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5页。
[地理]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地理]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试题(解析版),共14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学业水平质量监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学业水平质量监测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