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春望教案配套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春望教案配套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代诗圣”杜甫,背景链接,结合注释读通大意,诗词品读,默写常考句,答题支架,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结构梳理,典型考题,感时花溅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读书和壮游时期(33岁以前)
裘马清狂的青年诗人18岁:到处游山玩水,快意人生。23岁:参加科举考试落选。这是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参加科考。30岁前后:父亲去世。开元盛世结束,大唐王朝即将迎来巨大危机。32岁:杜甫见到了自己的偶像——43岁的李白。
困守长安时期(34—43岁)
对浪漫主义诗坛的游离杜甫在长安十年,始终得不到机会,一直过着漂泊的日子。其间写有《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的诗篇。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陷贼与为官时期(43—47岁)
动荡时代的历史画卷43岁:杜甫等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官职,但这年冬天,安史之乱爆发。44岁:杜甫北上避难,将家小安置在鄜州,只身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却被叛军所俘,困居长安。45岁:杜甫冒险逃出长安,奔赴肃宗临时驻地凤翔,得到一个左拾遗的官职。由于忠言直谏,引皇帝大怒,险被问罪。46岁:杜甫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47岁:杜甫回河南老家探亲,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苦难,感慨万千,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和“三别”。
漂泊西南时期(47岁以后)
崎岖的道路与伟丽的山川51岁:安史之乱被彻底平定,杜甫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接下来几年:杜甫在四川各地漂泊,后到成都,在好友严武的推荐下做了个检校工部员外郎,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死后,他再度漂泊,四处辗转。58岁:杜甫病死在湘江上,一代诗圣走完了他颠沛流离、忧国忧民的一生。
此诗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在长安所作。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十二月,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六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将家小安置在鄜(fū)州(今陕西富县),只身前往灵武(今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遂困居长安。该诗作于至德二载(757)三月。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春 望杜 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 望杜 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
指京城长安沦陷。国,国都,京城,这里指长安。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
插不住簪子。胜,能够承受、禁得起。簪,一种别住发髻的长条状首饰。
春 望杜 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望:①望见长安的破败景象; ②盼望收到家人音讯; ③渴望早日平定叛乱。
一个“破”字,写出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一个“深”字,写出了长安城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之景,令人满目萧然,为全诗渲染悲凉的气氛。
【起】写景望中所见(寄情于景)
题目中的“望”统领了哪几句诗?这几句诗写景的角度是如何变换的?
诗的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野从山河到城,再由满城到花鸟。
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做简要赏析。
【示例一】“破”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示例二】“深”字用得好。一个“深”字,写出了长安城城空人稀、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承】写景望中所感(触景生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字字千钧,吟之更觉有味,请任选角度赏析。
从炼字品词、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方法、表现手法等)、句式与结构特点等角度进行赏析。
结合作者、题材、内容,分析诗(词)句创设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理趣。
[参考答案] 【示例】诗人触景生情(融情于景)——花鸟本是悦人之物,但是诗人面对残破的都城,想到妻儿的安危,见花而落泪,闻鸟鸣而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情感。
【示例】运用了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花感时而落泪,鸟悲恨人世间离别而惊心,这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
一种解释为: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 一种解释是:这是拟人写法,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两种解释虽有区别,但精神是相通的。体会一下作者的感情,说说你的理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怎么理解?
两种解释,一是触景生情,一是移情于物,但都是以美景写哀情,并无本质区别。
第一种:首联交代了写作背景,这样的景象让诗人内心极度忧愁,看到花鸟,触景生情,抒发感时、恨别之思,自然过渡。 第二种:在极度愁苦无以排遣之时,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也感时伤乱来衬托自己忧愁之深重。并赋予花、鸟以人的情感,更体现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功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家书的珍贵。
【转】抒情望中之思(夸张)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人时年四十五岁, 却如此苍老,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动作描写,一个“搔”字写出诗人因愁闷而频频挠头的情状,传达出了诗人忧国思家的心理状况。
【合】写人望中之态(细节描写)
全诗抒写了诗人感时恨别、忧国思家的感情,表现出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
试以“望”为切入点比较《望岳》和《春望》。
高大连绵的泰山,它神奇秀丽、巍峨高大
国都沦陷后的残破城池和遍地荒草
一脉青色横亘于齐鲁之间,无尽无了
泰山雄伟壮大,令人心神激荡,豪情满怀
表达了建功立业的雄心,洋溢着盛唐的浪漫精神
满城破败,凄凉荒芜,使人黯然神伤
抒发了在战火中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忧虑,深沉抑郁
山南山北分昏晓,细看峰峦层云,决眦目送归鸟
城池残破,花鸟仿佛也在感伤
满城荒草丛生,荒凉一片
这两首诗风格迥异的原因是什么?
从写作背景来说:从写作题材来说:从思想感情来说:
《望岳》写于社会繁荣的开元盛世,诗人生活优越,是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笔端自然洋溢着蓬勃的朝气;
《春望》写于战乱之中,诗人颠沛流离,字里行间既有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又有对家人的牵挂,所以是沉重的。
《望岳》以五岳之首泰山为写作对象,它巍峨、高大、秀丽、神奇,给人以振奋与昂扬;
《春望》着眼于沦陷后的国都,荒凉破败的城池、杂乱森郁的草木,让人内心忧戚愁苦。
《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展现的是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气概;
《春望》中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是因为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所以离乱伤痛。
1.根据提示默写古诗名句。(1)杜甫《春望》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移情于物,因时伤怀,表达了诗人深切的爱国情怀。(2)杜甫《春望》中表明战乱之长,家书珍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首联写春望所见:虽然国都已经沦陷,城池残破,但是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又来到长安城,草木繁密茂盛。诗人感慨万千,禁不住赞美眼前明媚的景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通过对“花”“鸟”的描写,运用触景生情的艺术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颈联中的“家书抵万金”一句,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家人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们心中共有的情感,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整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解析】“赞美眼前明媚的景象”表述有误,这两句诗呈现的是国都沦陷、乱草丛生的残破景象,表达了诗人强烈的忧国伤时之情。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春 望教课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写作背景,读清诗意,分析文意1,分析文意2,表情达意,分析文意3,分析文意4,合作探究,合作探究1,合作探究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春 望教学演示课件ppt,文件包含25《望岳》《春望》公开课ppt、《春望》音频朗读2mp3、《春望》视频朗读1avi、《望岳》视频朗读avi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春望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望中所见,见中所感,情景交融,家书珍贵,夸张写愁,融家愁国恨于一炉,情景交融深沉含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