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表格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表格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师生互动,点导评析,监测反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25.3用频率估计概率
上课教师
上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理解当试验的可能结果不是有限个,或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时,一般用统计频率的方法来估计概率.
2.了解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与列举法求概率的区别,并能够通过对事件发生频率的分析,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
教学
重点
理解当试验次数较大时,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
教学
难点
对概率的理解。
教 学 过 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预习
布置学生的课前预习任务,进行预习方法指导,完成学生预习任务的检查与评定。
1、认真阅读教材第142-146页内容,铅笔勾画重点概念;
2、完成课堂练习104-106页例1、例2、例3、例4。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
理解新知
一、师生互动、引问激思(运用教材,梳理知识)
1、频率与概率的区别和联系
例1:已知一个口袋中装有5个只有颜色不同的球,其中有3个白球,2个黑球.(练习册104例1)
(1)求从中随机取出一个球是黑球的概率;
(2)若往口袋中再放入x个白球和8个黑球,通过大量重复摸球实验发现,从口袋中随机摸到一个白球的频率是,球x的值.
2、用频率估计概率
例2:如图显示了用计算机模拟随机抛掷一枚硬币的某次实验的结果
下面有三个推断:
①当抛掷次数是100时,计算机记录“正面向上”的次数是47,所以“正面向上”的概率是0.47;
②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正面向上”的频率总在0.5附近摆动,显示出一定的稳定性,可以估计“正面向上”的概率是0.5;
③若再次用计算机模拟此实验,则当抛掷次数为150时,“正面向上”的频率一定是0.45.
其中合理的是( ) (练习册106页例4)
A.① B.② C.①② D.①③
一、进入情境、领会所学(理解教材,领悟新知)
1、分小组分享例1的解答;
2、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和联系。
1、分小组分享例2的解答;
2、会用频率估计概率。
通过一个已知概率的随机试验,让学生了解频率和概率之间的关系,知道通过大量重复试验,可以用频率估计概率。在此过程中,学生从频率的角度进一步认识概率。
互动交流
巩固所学
二、点导评析、归类拓展(运用教辅,解疑释惑)
例1变式: 均匀的正四面体的各面依次标有1,2,3,4四个数字,小明做了60次投掷试验,结果统计如下表.
朝下数字
1
2
3
4
出现次数
16
20
14
10
(1)计算上述试验中“4朝下”的频率是多少?
(2)“根据试验结果,投掷一次正四面体出现2朝下的概率是”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练习册105页变式训练)
例2变式:一个不透明的盒子中装有10个黑球和若干个白球,它们除颜色不同外其余均相同.从盒子中随机摸出一球记下其颜色,再把它放回盒子中摇匀,重复上述过程,共试验400次,其中有240次摸到白球,由此估计盒子中的白球大约有 个.
(练习册106页变式训练)
课堂小结:《练习册》107页方法归纳
二、课堂展示、体系建构(例题展示,变式操练)
理解用模拟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合理性。
体会频率与概率的联系与区别,发展学生根据频率的集中趋势估计概率的能力。
通过对课前预习例题的点导与展示,学生强化知识点的理解,巩固并适当拓展所学知识,归纳所学,建构认知体系。
测评与分享
三、监测反馈、辅导调整(精选试题,实施检测)
1、当堂测评:《练习册》(课后作业)第141页:1、2、3、4、5(每题20分,共100分),附加题:6题(50分)
2、课堂巡视,了解检测情况,个别面辅,收集共性问题在练习课上重点解决。
3、选择性点评共性问题。
三、兴趣信心、互助提升(满意高分,组间争雄)
1、独立作答。
2、组间交换批阅,组长统分。
3、纠错,组内同学“一帮一”。
通过当堂测评反馈教学效果,及时解决存在问题。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练习册》课后作业(白册子)7、8、9、10、11题。余下各题学有余力学生选做,考重高学生必须全做(难题个别指导)。
复习全章,画知识点思维导图。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精品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探究新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合作游戏,随堂练习,拓展提升,课堂小结,课内拓展,问题情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