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展开考试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题上答题无效。
3.保持卡面清洁,不得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第I卷(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5道单选题,每题2分)
1.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一个未来故事:太阳急速老化,人类选择距地球4.2光年的比邻星系作为新家园。人类带地球逃离太阳系期间,暂居在距地面5千米的地下城,并计划借助木星的引力“弹弓”获得动力逃离太阳。有关《流浪地球》的讨论合理的是( )
A. 木星是类地行星,由岩石组成B. 地下城位于地球圈层的地壳部分
C. “流浪地球”的新家园在河外星系D. 太阳活动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答案】B
【解析】
【详解】人类带地球逃离太阳系期间,暂居在距地面5千米的地下城,地下城位于地球圈层的地壳部分,B正确;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D错误;木星是巨行星,由岩石组成,A错误;流浪地球的新家园在银河系,C错误。故选B。
光伏扶贫主要是在住房屋顶和农业大棚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图),充分利用部分贫困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开发太阳能资源,实现了扶贫开发和新能源利用、节能减排相结合。完成下面小题。
2. 屋顶光伏发电与其他光伏发电相比的优势是( )
A. 光照充足B. 节约土地C. 资金、技术力量雄厚D. 清洁无污染
3. 对光伏扶贫项目影响较大的自然因素是( )
A. 地质条件.B. 水文条件C. 气候条件D. 土壤条件
【答案】2. B 3. C
【解析】
【2题详解】
屋顶光伏发电是在屋顶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因此主要优势是可以节约土地,B正确;光照充足以及清洁无污染没有突出“屋顶”这一关键条件,AD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屋顶光伏发电是在贫困地区推行,其资金和技术力量并不雄厚,C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由于该扶贫项目是利用太阳能资源实现扶贫开发和新能源利用,因此太阳能资源的丰欠程度是影响该项目实施效果的最大因素,太阳能的多少与气候条件有关,C正确;地质、水文条件、土壤条件对太阳能资源的丰欠程度影响不大,ABD错误。故选C。
【点睛】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强弱。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散射作用,大大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天气状况、海拔高低、日照长短等。
北京时间2021年2月19日凌晨4时55分,美国“火星2020”任务中的“毅力号火星车经过6个多月的飞行,成功着陆火星表面的杰泽罗陨石坑,正式开启探测之旅。前期的探测表明,火星大气非常稀薄,约96%的成分是二氧化碳。完成下面小题。
4. 火星不属于( )
A. 总星系B. 太阳系
C. 银河系D. 河外星系
5. 相对于地球来说,火星更易遭受陨石袭击,这些陨石多来自小行星带,小行星带位于( )
A. 地球与火星之间B. 地球与金星之间
C. 火星与木星之间D. 木星与土星之间
【答案】4. D 5. C
【解析】
【4题详解】
火星围绕太阳公转,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但不属于河外星系;总星系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故火星不属于河外星系,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题详解】
太阳系行星按照距离太阳远近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天体系统是宇宙中的天体由于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而形成的系统。按照天体系统空间尺度的大小,依次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和银河系时并列的,都属于总星系。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 )
A. ①③B. ②④C. ①②D. ③④
7. 根据图中化石推断,生物在这一阶段的演化过程是( )
A. 海洋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B. 海洋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 爬行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D. 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
【答案】6. C 7. B
【解析】
【6题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含三叶虫化石的为古生代早期地层,含鱼类化石的为古生代中期地层,含恐龙化石的为中生代地层,含裸子植物化石的地层出现在古生代晚期或中生代地层,故①②正确,③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从生物的进化来看,早古生代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代;晚古生代是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也就是恐龙盛行。结合图示化石推测,动物在这一阶段经历的演化过程是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的过程,B正确,ACD错。故选B。
【点睛】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出现在海洋中的单细胞生物,称为原核细胞生物;经历了大约20亿年的漫长演化,在距今约14亿年前,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以后又依次出现了原始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
太阳能汽车是一种靠太阳能来驱动的汽车,主要是通过使用太阳能电池把光能转换成电能,电能在蓄电池中备用,用来推动汽车的电动机。完成下面小题。
8. 下列城市不适宜大范围推行太阳能汽车的是( )
A. 拉萨B. 西宁C. 吐鲁番D. 成都
9. 对太阳辐射量影响较大的因素有( )
①地形②纬度③生物④土壤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
10. 太阳能汽车大范围推行遇到的主要阻碍为( )
A. 运营成本过高B. 环境压力过大C. 对地形平坦度要求高D. 对太阳能资源要求高
【答案】8. D 9. A 10. D
【解析】
【8题详解】
拉萨、西宁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吐鲁番位于西北内陆,气候干燥,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虚弱少,太阳能资源丰富,适宜大范围推行太阳能汽车,ABC不符合题意;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多云雾,日照时数少,太阳能资源贫乏,不适宜大范围推行太阳能汽车,D符合题意。故选D。
【9题详解】
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太阳辐射量多,①正确;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经过的大气路程短,大气削弱少,且光能集中,得到的太阳辐射强,太阳辐射量较多,②正确;生物、土壤对太阳辐射影响较小,③④错误,结合选项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太阳能汽车以太阳能作为动力,主要是通过使用太阳能电池把光能转换成电能,大范围推行遇到的主要阻碍为对太阳能资源要求高,D正确;太阳能资源不需要购买,运营成本较低,A错误;太阳能是清洁能源,对环境影响小,B错误;太阳能汽车有电动机驱动,和普通机动车对地形需求相差不大,C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天气状况、海拔高低、日照时间等。
下图为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在图示甲时期( )
A. 被子植物分布较广B. 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大
C. 海平面高于中生代D. 哺乳类陆地生物较多
12. 据图分析,恐龙繁盛时期的气候特征是( )
A. 长期低温寒冷B. 湿润多雨为主
C. 总体较为暖湿D. 相对温暖干旱
【答案】11. B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图示甲时期是古生代晚期,被子植被繁盛的时代是新生代,A错误;结合图示可知,甲时期温度较低,降水较多,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B正确;甲时期温度比中生代低,冰川融化少,海平面低于中生代,C错误;图示甲时期是古生代晚期,几乎没有哺乳动物,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恐龙繁盛时期为中生代,中生代是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的时代,是恐龙的繁盛年代,中生代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恐龙时代,据图示可知,此时气温比全球平均气温高,降水比全球平均降水少,因此气候特征为相对温暖干旱时期,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太古代——地壳活动剧烈,地球上只有海洋。有类似蛋白质的有机质。元古代——出现陆地,有藻类等低等生物,原始生命开始。古生代——无脊椎动物出现,如三叶虫。脊椎动物出现,如鱼类、两栖类。后期是重要的造煤时期。中生代——爬行类、鸟类出现,如:恐龙、始祖鸟等,也是重要造煤时期。新生代——被子植物繁盛 ,哺乳动物出现,人类出现 。
下图是NASA拍摄的“太阳笑脸图”,从照片上能清楚地看到太阳两只明亮的眼睛、鼻子、嘴。科学家表示,“两只明亮的眼睛”是太阳活动活跃的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两只明亮的眼睛”大致位于( )
A. 光球层B. 色球层C. 日冕层D. 太阳内部
14. 这次太阳活动可能的影响有( )
①部分地区的无线电长波通信受到影响②威胁运行在太空中的宇航器的安全
③海南岛夜空观察到极光④极端天气增多
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②③
【答案】13. B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两只明亮的眼睛”使突然增亮的区域,为耀斑,耀斑出现在色球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4题详解】
太阳活动会使部分地区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①错误;太阳活动中释放出大量带电粒子流和强烈射电,并通过干扰地球大气中的电离层而干扰电子通信,直接或间接会威胁运行在太空中的宇航器的安全,②正确;极光一般出现在高纬地区,海南岛纬度低,很难观察到极光,③错误;太阳活动会影响降水,导致极端天气增多,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2、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3、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4、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魔鬼城”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A. 吉林B. 新疆C. 四川D. 上海
16. 形成该景观的主导作用是( )
A. 风力堆积B. 流水侵蚀C. 流水堆积D. 风力侵蚀
【答案】15. B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魔鬼城”是风力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主要位于我国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故最可能位于新疆,B正确;吉林、四川、上海都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量较大,流水作用较强,风力作用较小,雅丹地貌分布少,AC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图示区位于西北干旱区,降水少,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B、C错误;图示“魔鬼城”、风蚀蘑菇等是风力侵蚀形成的地貌 ,沙丘、沙垄等是风力沉积形成的地貌,A错误,D正确。故选D。
【分析】
【点睛】在风对地面物质进行吹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统称为风成地貌。世界上的风成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我国西北地区也有较大面积的风成地貌分布。
抛物线状沙丘是常年在单向风或近似单向风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风积地貌。沙角指向上风向,轮廓呈抛物线状。下图为巴丹吉林沙漠南缘某抛物线形沙丘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是( )
A. 东南风B. 西北风C. 西南风D. 东北风
18. 该抛物线状沙丘中以堆积作用为主的部位是( )
A. 甲、 乙B. 丙、 丁C. 甲、 丁D. 乙、 丙
【答案】17. A 18. D
【解析】
【17题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该沙丘向西北方凸出,沙角指向东南。结合材料可知,沙角指向上风向,说明该地主导风是东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8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是东南风。根据图示沙脊线所在位置可判断,甲、丁位于迎风坡一侧,应以侵蚀作用为主;乙、丙位于沙脊线的背风坡一侧,因此以沉积作用为主,D正确,排除ABC,故选D。
【点睛】抛物线状沙丘即是横向沙丘的一种,其表现形态为迎风坡凹进,背风坡凸出,两个翼角指向迎风方向,平面轮廓呈抛物线状。沙丘形态的发育及演变受起沙风况的季节性变化、沙源的丰富程度、植被覆盖状况、降水以及气温等综合作用的影响。同时,抛物线状沙丘的形态及演变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关系十分密切。
2021年3月20日,日本本州东岸附近海域发生了里氏7.0级地震,震源深度60千米。2021年4月9日位于加勒比海圣文森特岛上的苏弗里耶尔火山喷发,喷出的火山灰柱高达15千米。图示意地球的圈层结构和火山喷发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1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
B. 苏弗里耶尔火山喷发出的岩浆主要来源于③
C. 地震预警主要依靠甲波和乙波间传播速度的差异
D. 地震发生时,在此海域正在捕鱼的渔民,只能感受到左右摇晃
20. 岩石圈的范围是指( )
A.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B. 地壳和上地幔
C. 软流层及其以上部分D. 地壳和地幔大部
【答案】19. C 20. A
【解析】
【19题详解】
图示可知X处甲、乙速度均下降且乙波迅速下降到消失,此处为古登堡面(地幔与地核的界线),②处是地核中的外核,不是地幔,①包含地壳和地幔,A错误;火山喷发的源地位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中,③处为地球内核,B错误;甲波(纵波)速度大于乙波(横波),利用此时间差做地震预警,C正确;地震时纵向振动的甲波(纵波)可以在海水中传播,横向振动的乙波(横波)难以在液态物质中传播,捕鱼的渔民只能感受到上下振动,D错误。故选C。
【20题详解】
岩石圈是指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部分,A正确;岩石圈中没有软流层,也不包括软流层以下的上地幔部分,所以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震时岩石圈内纵波传播速度大于横波,经过根据震源深度判断地震波经过莫霍面的传播方向以及速度的变化。
五大连池风景区总面积1060km2,14座新老时期火山的喷发年代跨越200多万年,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将五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形成了五大连池。结合下图五大连池(局部)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五大连池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
22. 五大连池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图中各圈层( )
A. 是连续而不规则的B. 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
C. 最活跃的圈层是大气圈D. 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
【答案】21. C 22. B
【解析】
【21题详解】
池中的水体现水圈;五大连池周边的植被体现生物圈;天空的云层位于大气圈;五大连池周围的岩石属于岩石圈。因此五大连池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4个,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2题详解】
由于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堰塞湖,5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形成五大连池,这表明了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相互渗透,而非独立发展变化,B正确;图中各圈层只有水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A错误;最活跃的圈层是生物圈,C错误;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而非太阳辐射,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包括地壳(莫霍界面以上)、地幔(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另外,岩石圈表示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属于地球内部圈层向外部圈层过渡的一个特殊圈层。
下图中左图为“1900~2000年太阳黑子年平均数变化示意图”,右图为“太阳及其大气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太阳黑子出现( )
A. ①层B. ②层
C. ③层D. 太阳内部
24. 该现象剧烈爆发时,对地球产生的影响是( )
①扰乱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
②两极地区冰川迅速融化,海平面上升
③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中断
④江苏可以看到美丽的极光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④
【答案】23. A 24. 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太阳黑子年平均数变化示意图为背景设置题目,涉及太阳大气结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23题详解】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大气层由内向外依次为①光球层、②色球层、③日冕层。太阳黑子是太阳大气光球层磁场聚集区域,因温度比周边较低而显得较暗,因此太阳黑子出现在①层,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24题详解】
黑子数量较多出现时,即太阳活动较为活跃,太阳活动释放的物质到达地球后会扰动电离层,出现“磁暴”现象,干扰主要依靠电离层传播的无线电短波通讯,①③符合题意;两极地区冰川迅速融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变暖,与太阳活动无关,②不符合题意;太阳活动引起的“极光”现象一般出现在高纬地区,在中纬度的江苏看到美丽极光的可能性很小,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活动高峰年往往激烈天气现象增加,全球农业倾向于增产等。②影响电离层,产生“磁暴”现象,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和航天,影响航空电子设备、冲击电网、干扰海底光缆通信、损害输油管道等。③在极地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25. 在我国西北荒漠区域陡峭的岩壁上,常会见到一些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小洞穴和凹坑,使岩壁呈蜂窝状,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题。
图示景观越往下,坑穴越多,是因为越靠近地面( )
A. 流水冲刷越强B. 遭遇急流越多
C. 风力磨蚀越强D. 外力作用减弱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越往下,风携带的沙粒越多,对岩石的磨蚀作用越强,因此坑穴越多,C正确;西北荒漠区,气候干旱,降水量少,该地貌为风蚀地貌,其形成与流水冲刷、遭遇急流无关,AB错误;坑穴多说明外力作用增强,D错误。故选C。
沙丘的形态有新月形沙丘、抛物线形沙丘、格状沙丘、金字塔沙丘等,下图为“不同沙丘形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下列属于新月形沙丘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27. 塑造沙丘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流水作用B. 风力作用C. 海浪作用D. 冰川作用
【答案】26. A 27. B
【解析】
【26题详解】
仔细观察图片,可以看出①新月形沙丘、③抛物线形沙丘、④格状沙丘、②金字塔沙丘,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7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沙丘的成因为风力堆积作用,故塑造沙丘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区分风化作用与侵蚀作用:风化和侵蚀都是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但风化作用相对侵蚀作用来说是在静态下比较缓慢地进行的,短时间内不易被人们觉察,而侵蚀是在较明显的动力作用下进行的,易于觉察。侵蚀是指运动的事物对岩石及风化产物的破坏,一般在运动中进行,侵蚀必然伴随着搬运过程。
28. 下图为河流地貌示意图。读图,图示乙所示地形剖面对应图甲中的是( )
A. ①③B. ①②C. ②③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乙图中T岸水深较深,为侵蚀岸,P岸水深浅,多沉积物,为沉积岸;甲图中,凹岸为侵蚀岸,凸岸为堆积岸,①、③剖面中,T岸为凹岸,属于侵蚀岸,P岸为凸岸,属沉积岸,与乙图所示地形剖面相符,而②④剖面两侧没有明显差别,与乙图所示地形剖面不同,由此判断,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下图为我国暖温带季风气候区某段河流中下游的发育状况。读图完成小题。
29. 关于图中甲乙两河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为侵蚀岸,泥沙堆积量大B. 甲为堆积岸,泥沙堆积量小
C. 乙为侵蚀岸,泥沙堆积量小D. 乙为堆积岸,泥沙堆积量大
30. 若未来一段时间,乙处沉积的颗粒物逐渐变大,说明该河流在演化过程中的流速变化是( )
A. 没有变化B. 先慢后快C. 逐渐变快D. 趋于缓慢
【答案】29 D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处为凹岸,乙处为凸岸。根据所学知识,凹岸侵蚀,河岸坡度较陡,泥沙堆积量小;凸岸以堆积为主,河岸坡度缓,泥沙堆积量大。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0题详解】
河流流速越快,搬运能力越强,堆积物的颗粒越粗。乙处沉积的颗粒物逐渐变大,说明该河流在演化过程中的流速逐渐变快,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河流曲流的凹岸、凸岸是以河岸为参考点,陆地向内凹为凹岸,陆地向外凸为凸岸。
来自新疆开都河的神奇之水在广袤的巴音布鲁克草原上蜿蜒流过,形成九曲十八弯。下图示意巴音布鲁克草原上的九曲十八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 图中河曲主要形成于河流的( )
A. 上游B. 中下游C. 入海口D. 出山口
32. 随着河曲发展,该地最容易形成的地貌是( )
A. 牛轭湖B. 堰塞湖C. 冲积扇D. 沙丘链
【答案】31. B 32. A
【解析】
【31题详解】
河曲指河道弯曲,形如蛇行的河段,多见于河流的中下游,当河床坡度减小以后,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而侧蚀作用明显,河流不断地侵蚀河岸、扩展河床,致使河道开始发生弯曲,B正确。河流上游以山地为主,流速较快,下切侵蚀形成V型河谷;河流入海口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河流出山口常见冲积扇(洪积扇)ACD错误。故选B。
【32题详解】
随着河曲发育,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最终河流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A正确;堰塞湖是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形成的,B错误;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形成的沉积地面,C错误;沙丘链是风力沉积形成的,D错误。故选A。
【点睛】一般情况下,曲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更加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再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
下图为长江上游某区域多年月平均降雨量与地质灾害数量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3. 该区域内地质灾害主要是( )
A. 地震B. 洪涝C. 火山喷发D. 滑坡、泥石流
34. 可有效减少该类灾害发生的主要途径是( )
A. 拍摄卫星遥感影像B. 建设加固陡坡等工程
C. 开展防灾减灾教育D. 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
【答案】33. D 34. B
【解析】
【33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当地降水量在夏季较为丰富,地质灾害发生次数与降雨量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总体而言,月降水量越大、灾害发生次数越多。可知该地质灾害与较多的降雨量有一定的相关性,判断为滑坡、泥石流,D正确;洪涝是气象灾害,不是地质灾害,B错误;地震和火山喷发与降雨量多少无关,A、C 两项错误。故选D。
【34题详解】
拍摄卫星遥感影像只能起到灾前预警的作用,不能减少该灾害发生次数,A错误;建设加固陡坡等工程能够增加坡面的牢固程度,从而减弱降雨对地面造成的侵蚀程度,B正确;开展防灾减灾教育能够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能够在灾害发生时进行紧急教援,但都不能减少灾害发生次数,C、D两项错误。故选B。
【点睛】地质灾害是指以地质动力活动或地质环境异常变化(地球内动力、外动力、人为作用力)为主导的自然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火山、地震、土地沙漠化、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砂土液化、坑道突水、煤层自然等。
35. 沙漠中树立若无数塔状孤立的石灰岩,称为塔岩荒漠。下图为塔岩荒漠景观。据此完成下题。
该地形成塔岩和荒漠的条件有( )
①气候湿润 ②气候干旱 ③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④植被茂密 ⑤多大风天气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②③⑤D. ①④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区为气候干旱的沙漠,为风成地貌,其形成受风力、水分、地面物质组成、植被、人类活动等条件的影响,风成地貌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⑤正确;当地气候干旱,多晴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②③正确,①错误;当地气候干旱,植被稀疏,④错误。故选C。
第Ⅱ卷(共30分)
3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甲为黄河流域局部示意图。图乙为西安附近的古代半坡聚落地貌示意图。
材料二:宁夏沙坡头地区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包兰铁路经过此地。图丙为位于宁夏沙坡头铁路两侧的草方格沙障工程。
(1)甲地由于______作用,形成深厚的黄土层:后地壳拍升,再长期遭受______作用,导致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半坡聚落坐落于______(河谷地貌),简述先民选择在此建立聚落的主要自然原因______。
(3)贺兰山东部山麓形成很多的冲积扇,简析该地貌的成因。
(4)腾格里沙漠地区风积地貌的基本形态是______,包兰铁路沿线多______灾害天气,说明草方格沙障工程对保障列车安全运行所起的主要作用______。
【答案】(1) ①. 风力沉积 ②. 流水侵蚀
(2) ①. 河流阶地 ②. 接近河流,便于取水;地势较高,免洪涝之患;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农耕。
(3)山麓地带,坡度骤降;流速减缓;河流挟带的物质大量沉积。
(4) ①. (新月形)沙丘 ②. 风沙 ③. 增大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从而达到阻沙、固沙的目的。
【解析】
【分析】本题以黄河流域局部示意图与西安附近的古代半坡聚落地貌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位于陕西省境内,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亚和新疆的沙尘在西北风的吹动下长途跋涉到到达陕西、山西境内长期的沉积形成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7~8月份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因此水土流失严重,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小问2详解】
半坡聚落坐落在河流阶地上,先民们既能够接近水源,同时河谷阶地地势稍高又不会被洪水淹没;阶地上多沉积泥沙,故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农耕。
【小问3详解】
贺兰山东段是宁夏平原,地处山脉与平原的交界处附近,由于河流中泥沙的沉积作用,形成典型的冲积扇地形。冲积扇的成因主要是河流冲出山口,流速减缓,河流挟带的物质大量沉积在出山口位置,形成冲积扇。
【小问4详解】
腾格里沙漠冬春季节受西北风的影响,沙漠向南移动形成新月形沙丘,包兰铁路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易受风沙影响,为了防御流沙侵袭包兰铁路,当地人们用草方格沙障工程保护铁路,这种沙障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起到阻沙、固沙的作用。
37. 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2年09月05日12时52分在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多地震感强烈。
材料二 2022年6月17日,由于特大暴雨袭击,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古都村群旦屯发生泥石流灾害,道路严重塌方,5名失联者全遇难。无独有偶,国际上,从8月5日开始,巴基斯坦印控克什米尔遭遇暴雨袭击,截至8日,暴雨引发的洪水和泥石流等灾害已造成132人死亡,其中包括5名在当地旅游的外国人。此外,洪灾还造成500多人受伤。在遭遇泥石流的山区村镇,目前依然有500名村民失踪。
材料三 下面左图是“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右图是“中国泥石流、滑坡崩塌灾害分布”示意图。
(1)材料一中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的地震震源应位于“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中的( )
A. D层B. E层C. F层D. G层
(2)若遇地震来袭,下列应对措施相对来说不妥当的是( )
A. 若在高层楼内来不及跑出,就要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面或墙角处,转移到承重墙较多的地方,如厨房、厕所等
B. 若在街上行走,要躲避建筑物、高压线(杆)等易伤人东西落下,迅速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C. 若在行驶的车辆中,乘客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等,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
D. 若在户外活动,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要赶快扶靠门柱、墙壁等,防止跌倒
(3)观察“中国泥石流、滑坡崩塌灾害分布”示意图,扼要说明我国泥石流分布范围广的原因。
(4)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泥石流给人类带来很大危害。目前,根治泥石流的难度极大,防治应以预防为主。为了减少泥石流灾害造成的损失,你认为可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答案】(1)A (2)D
(3)我国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坡度大;地处板块边界,地壳活动剧烈;岩层破碎,地表松散物多;位于季风气候范围,夏季降水集中,降水量多,强度大;人口总量大、分布密集,人类活动影响大。
(4)工程措施如修建堤坝、加固坡体、植树种草、加固房屋、水库蓄水、修建蓄排水工程等;非工程措施如运用先进的地理信息技术预警预报、颁布减灾法规、制订减灾规划、进行减灾教育、灾后重建管理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了地球圈层结构、地震来袭的应对措施、我国泥石流分布即措施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提取地理信息,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证讨论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大陆地壳较厚,平均为39~41千米。依据图文材料可知,A在外部圈层最上层为大气圈,B在外部圈层A和C之间为生物圈,C为水圈、D在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G在软流层以上,包含地壳,说明为岩石圈,E为地幔,F在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地核。泸定县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应发生在地壳中,位于D层中。综上所述,A正确,BCD三项错误。故选A。
【小问2详解】
当地震来袭时,若在户外活动,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不要扶靠门柱、墙壁等,以防止门柱、墙壁等倒塌而造成伤亡,D项不实用;重墙较多的地方,如厨房、厕所能形成支撑结构且有水源;比较开阔的地区远离建筑物,比较安全;乘客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等,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也,比较实用;ABC说话正确。因此,D项更符合题意。故选D。
【小问3详解】
从“中国泥石流、滑坡崩塌灾害分布”示意图可以看出,我国泥石流分布范围广泛,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华北等地区。原因如下: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坡度大,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和流动;地处板块边界,地壳活动剧烈,导致岩层破碎,地表松散物多,为泥石流提供了物质来源;位于季风气候范围,夏季降水集中,降水量多,强度大,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水源;人口总量大、分布密集,人类活动影响大,如过度开采矿产、砍伐森林等,加剧了地质环境的破坏,增加了泥石流灾害的风险。
【小问4详解】
除地质环境、地形地貌外,泥石流的发生必须有水参与,水文气象条件是影响泥石流活动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减少泥石流灾害造成的损失,可以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方面考虑。工程措施:修建堤坝、加固坡体、植树种草等,以改善地质环境,减少泥石流的物质来源;加固房屋、修建水库蓄水、修建蓄排水工程等,以减少泥石流对人类居住和生产活动的影响。非工程措施:运用先进的地理信息技术预警预报,及时发现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提前采取防范措施;颁布减灾法规,制定减灾规划,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确保减灾工作的有效实施;进行减灾教育,提高公众对泥石流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培养良好的应急自救能力;灾后重建管理,对受灾地区进行科学规划和重建,恢复受灾地区的正常生活和生产秩序。
精品解析:云南省曲靖市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云南省曲靖市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地理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云南省曲靖市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云南省曲靖市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郊区佳木斯市立人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郊区佳木斯市立人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