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借助例文《鲁滨逊漂流记》的作品梗概,理解写梗概的步骤,运用“理、并、删、改、连”的方法学写作品梗概。
2.通过小组合作试写《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落实、巩固习作方法。
3.根据梗概评价标准表,学会评价与自我评价。与同学分享自己写的梗概,根据反馈进行修改,并做成世界读书日海报。
【教学重难点】
1.借助例文《鲁滨逊漂流记》的作品梗概,理解写梗概的步骤,运用“理、并、删、改、连”的方法学写作品梗概。
2.通过小组合作试写《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落实、巩固习作方法。
【教学流程】
一、借助活动,创设情境,驱动表达动力
(出示读书节活动海报)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学校决定征集最受欢迎的少儿读物,要求六年级的每个同学推荐一本最喜爱的书。我们可以借鉴本单元的《鲁滨逊漂流记》,学习用作品梗概的方式来介绍。你们在哪些地方看到过“梗概”?
借助例文,整体感知,了解梗概特点
比较例文,辨析异同:
梗概,是一种应用文体,常用于电影、电视和小说故事的简单介绍。梗概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来比较一下两者之间有什么异同点。
学生进行对比,整体感知异同点:
不同点:字数、内容大幅度地减少;人称变化。
相同点:主题不变;人物形象不变;叙事的顺序不变;主要的情节不变。
三、借助方法,提炼要点,研究习作步骤
怎样才能写好梗概呢?课本中告诉我们几个步骤,请同学们读一读,画一画。
1.第一步,读懂内容,把握脉络。
(1)理清书籍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让我们研究研究《鲁滨逊漂流记》的梗概,小组合作:
①借助目录,确定重点。出示原版目录,学生对照梗概,画出目录中对应部分,并确定本书重点部分。
②保留关键情节,画思维导图。哪些内容最能表现鲁滨逊在逆境中积极、勇敢、创新的精神?哪些情节是比较关键的?把这些情节罗列出来,画一画故事情节图。
(2)小组交流:
①根据目录,我们确定了本书重点是“荒岛生活”。
②根据关键情节,填写的思维导图是:
流落荒岛—建房定居—驯养培育—救星期五—回到英国
小结: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通过借助目录“理”一“理”,很快就理清了故事框架,分清了主次。(板书:理)
2.第二步,筛选概括,合并成段。
(1)一本书的重点篇幅很长,并不是所有都会写进梗概里,该怎么取舍呢?请同学们继续小组合作,以《鲁滨逊漂流记》作品梗概为例进行研究,看看有什么小窍门,遇到难题时可以打开老师提供的“锦囊妙计”(3个学习包)。
(2)小组交流汇报。
①并:我们小组得到的第一个锦囊妙计是“并”。我们将目录和梗概的部分对照着看,发现有的内容虽然不太重要,但完全删去会影响整体的连贯性,所以不能一删了之,可以用并一并的方法进行概括。比如
梗概的第一段只有一句话,原小说却有很大篇幅:
②删:我们小组得到的锦囊妙计是“删”。大家看这一部分内容,原文节选有270个字,梗概却只用了26个字就概括了。要删去很多语句,比如一些与主题无关的内容,修辞、修饰的语句、细节描写,都可以直接大量删去。
③改:我们发现原文中用了大量的语言描写鲁滨逊是如何搭建住所的,在梗概中只用一句话进行叙述。所以,在写梗概时,还有一些描述性的语言,可以直接改成叙述性语句。
小结:同学们真能干。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可以用上“并、删、改”等方法来筛选概括,合并成段。
3.第三步,锤炼语言,连贯表达。
精简了语句,还要把这些语段连成一段连贯的话,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我们还是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请画出过渡的语句,独立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1)加时间、空间转换的词:很多年过去了、又过了几年、有一天清晨、在荒岛上度过二十八年后……梗概中的这些词语有助于读者感受时间推移与故事情节的发展,可以保留在梗概中。
(2)加过渡句:“鲁滨逊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要想活下去就得想办法。”这句是原作中没有,在这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归纳总结梗概步骤和方法:在写梗概时,同学们只要关注了这些,就会使故事的情节和表述更连贯。写梗概的三个步骤都学完了,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归纳出来的“理、并、删、改、连”几个小窍门,它们能给我们很好的帮助。
四、借助小组,巩固学法,运用习作方法
1.过渡:学习了写作品梗概的基本方法,那我们就来试着写写《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品梗概。
2.浏览目录,梳理探险经历。
(1)把握脉络,概括主要内容。阅读这部作品,汤姆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顽皮捣蛋但又富有正义感。其实作品中这一形象主要是通过他和伙伴的几次探险经历来凸显的。请你浏览作品目录,梳理他们主要的探险经历。
(2)根据几次探险经历,画思维导图:
墓地冒险(第九章)—去当“海盗”(第十三到十六章)—鬼屋寻宝(第二十五、二十六章)—山洞迷路(第三十一章)—找到宝藏(第三十三章)
3.小组合作,概括梗概片段。
(1)小组成员分别选择喜欢的一次经历,进行概括。每组提供三个锦囊妙计,里面装着“并、删、改”等方法的相应操作步骤和修改思路。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交流,在情节之间加上合适的过渡语句连接成整部作品的梗概。
五、借助表格,评价反馈,修改作品梗概
1.根据“作品梗概评价单”自评互评,提出修改建议。
2.根据评价标准各维度,集体评议其中一组,现场评改。
3.各小组根据评价单和修改建议修改梗概。4.小组成员共同制作“世界读书日海报”。
目录(5节)
梗概(1句)
第一章矢志远航
第一节出海
第二节奴隶
第三节逃离
第四节在巴西第五节风暴
从前,有一个叫鲁滨逊的英国人,他喜欢航海和冒险,到过世界上许多地方,碰到过许多危险,但他一点儿也不畏惧,希望走遍天涯海角。
原文(270字)
梗概(26字)
我几次到船上去,取出了许多东西。有几件虽然不值什么钱,对我来说却很有用,比如笔、墨水,还有纸,在船长、大副、炮手和木匠保管的物品中找到的……至于内衣之类,虽然缺乏,但我很快就习惯了。
在船舱里,鲁滨逊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陆续搬到岸上。
原文(描述性语言)
梗概(叙述性语言)
那些尖桩或者圆桩沉得很,我要使出全力才举得起来。我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砍下那些木材,并且在林子里加工好,再花上更长的时间把它们运回家。也就是说,我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并运回来,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我最初用一根很沉的木棒打桩,后来想到了用铁撬棒打。尽管如此,打起桩来还是很费劲,而且非常麻烦。
鲁滨逊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
评价标准
自评
互评
并“主干”,提炼主要内容。
☆☆☆
☆☆☆
删“枝叶”,删去次要情节。
☆☆☆
☆☆☆
改“语言”,使用简洁语言。
☆☆☆
☆☆☆
加“过渡”,添加过渡语句。
☆☆☆
☆☆☆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六年级下册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册藏戏教案及反思,共3页。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引出主题,拓展思路,交流方法,探讨交流,完成初稿,点评习作,修改誊写,课堂回顾,交流收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