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1.3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1.3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页
    1.3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页
    1.3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页
    1.3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页
    1.3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页
    1.3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页
    1.3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页
    1.3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页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人教版(2024)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2024)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单元,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文明的起源,大约5000年前,2原因,3设施,4标志,与陶寺古城,2地点,3构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史前时期: 原始社会 与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史前时期:通常将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之前称为“史前”。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知道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等考古发现,了解中华文明有5000多年的历史,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知道炎帝和黄帝等古史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
    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其特征是怎样的?古老的传说中有炎帝,黄帝、尧、舜、禹的故事,这些传说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
    位于河南郑州的炎帝(右)、黄帝(左)雕像
    01.早期国家的初步形成
    城墙、城壕、大型水利设施
    原始社会的农业、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人口增长并开始向区域中心集中,早期城市逐步形成。
    部分人从生产劳动脱离,专门从事管理政治、经济军事和祭祀权力的王。以王为首的统治阶级,对内进行统治,对外发动战争,从而形成了早期国家。
    何为国家?国家形成的标志为: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
    浙江余杭——长江下游地区
    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630万平方米,规模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
    距今约5300-4300年
    城的北部和西北部有一个复杂的水利系统,由人工修建的水坝和自然山体组成。是同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建筑:内城中部发现了人工堆筑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附近还出土了约20万千克的炭化稻谷。贵族墓地:陪葬品包括数十件至数百年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着军事指挥权的玉钺。
    这些发现反映了良渚社会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
    和随葬品稀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说明当时的社会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
    证实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都城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城内有围增城内多处高等级建筑基址,以及陶制。
    距今约4300——4000年
    城内有两处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墓中往往随葬陶鼓、石增、玉钺、龙盘等器物,表明墓主人的尊贵身份。很多小型墓没有任何随葬品。
    小件青铜器、带有书写符号的陶壶,发现了可能是观测天象、确定节气的观象台。
    说明当时的社会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
    1.良渚古城、陶寺都城等考古发现,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2.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长江、西辽河流域都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史前文明它们彼此之间不断地交流和融洽,共同构成了早期中华文明的主体。
    1.部落联盟时期: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如炎帝、黄帝、蚩尤部落。
    华夏族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地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的。
    龙是由下面动物的身体组成的:狮头、鹿角、虾腿、鳄鱼嘴、乌龟颈、蛇身、鱼鳞、蜃腹、鱼脊、虎掌、鹰爪、金鱼尾
    【材料研读】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尧生活简朴,克己爱民,他鼓励人们发展生产,得到人民的爱戴。
    舜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派禹治水,解除水患。
    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
    (4)尧舜禹的禅让:
    实质:原始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1.文明的标志2.国家产生的条件3.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1.良渚古城的基本概况和特点及其发掘意义2.陶寺都城的基本概况和特点及其发掘意义
    1.炎黄联盟2.尧舜禹的禅让
    1.“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这描述了(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2.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出现的华夏族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其首领被后人尊奉为“人文初祖”的是(  )A.黄帝和蚩尤 B.炎帝和蚩尤 C.黄帝和炎帝 D.尧、舜、禹
    3.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长江下游的良渚遗址、黄河中游的陶寺遗址中,发现了城址城壕、专用玉石兵器、有大量随葬品的显贵大墓及专用的贵族墓地,以及散见于遗址内的非正常死亡遗骸等,这些发现可以用来证明(  )A.阶级分化和斗争加速国家出现 B.玉器是进入文明时期的标志C.中国华北地区最早出现了国家 D.当时中国南北联系日益加强
    4.据古文献记述,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都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这表明(  )A.夏、商、周均秉承“无为而治”理念 B.夏、商、周的祭祀活动十分频繁C.推崇“君权神授”是先秦政治特点 D.中华民族同宗共祖意识源远流长

    相关课件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课文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早期国家的形成,社会分工阶级分化,人口增长,早期国家形成,从事劳动生产,从事管理王,对内管理与统治,对外发动战争,浙江余杭,考古发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背景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背景图ppt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早期城市的形成,早期国家的形成,考古发现,墓葬特点,远古传说,远古的传说,部落联盟,部落战争,炎黄部落联盟,黄帝被推举为联盟首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