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30页。
2.请用2B铅笔将对应试题的答案符号按要求涂黑,不在答题卡上的答案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仅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进入初中,你的课程表上多了一门崭新的课程—生物学。下列关于对生物及生物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观察是生物学中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B. 生石花、扫地机器人、支原体等都属于生物
C.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D. 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生物都是生物学的研究对象
【答案】B
【分析】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植物、动物等形形色色的生物,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都是生物学研究的对象,通过这一学科的学习,不仅让同学们收获生物学基本知识,还能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详解】A.研究生物学的方法包括观察、调查、测量、实验等,其中观察是生物学中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故A正确。
B.生石花、支原体具有生物的特征,都属于生物,机器人不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非生物,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故C正确。
D.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等形形色色的生物,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都是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故D正确。
故选B。
2. 舞草又名跳舞草,属豆科舞草属多年生的木本植物,各枝的叶柄上长有三枚清秀的叶片,当气温达25℃以上并在70分贝声音刺激下,两枚小叶绕中间大叶便“自行起舞”,故名曰“舞草”,给人以清新和神秘之感。此事例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A. 需要营养B. 能进行呼吸C. 能排出废物D. 应激性
【答案】D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跳舞草在气温达25℃以上并在7(0分)贝声音刺激下,叶片受声波刺激时会随之连续不断地上下摆动,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 小文同学看见有一只蚊子飞过来,她抓住了蚊子想观察蚊子足的结构特点,她最应该选用的方法是( )
A. 用肉眼直接观察B. 用放大镜观察
C. 用低倍显微镜观察D.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答案】B
【分析】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视觉有时会出现误差,精确的观察需要一定的工具,选择合适的仪器是实验成功的前提。
【详解】A.蚊子的足比较细小,用肉眼直接观察不能观察清楚蚊子的足的结构特点,A不符合题意。
B.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几倍到十几倍,用放大镜能观察清楚蚊子足的结构特点,B符合题意。
CD.显微镜是用来观察非常微小物体的结构,如细菌,因此不需要用低倍或高倍显微镜观察蚊子足的结构特点,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物镜
B. ②是目镜
C. 若要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则需调节④
D. 若视野太暗,可以调节③使视野变得明亮
【答案】D
【分析】图中①目镜,②物镜,③反光镜,④粗准焦螺旋,⑤细准焦螺旋。
【详解】AB.目镜是安装在镜筒上方的,靠近眼睛;而物镜则是安装在镜筒下方的转换器上,接近玻片标本,因此,图中①是目镜,②是物镜,故AB错误。
C.⑤细准焦螺旋的调整幅度较小,所以若要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则需调节⑤细准焦螺旋,故C错误。
D.若视野太暗,可以调节③反光镜的凹面镜(具有聚光作用),使视野变得明亮,故D正确。
故选D。
5. 淡水鱼类最适在20℃~28℃的温度范围内生活,在“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实验中,比较适合的水温变化范围是
A. 5℃~10℃B. 10℃~15℃
C. 15℃ ~20℃D. 20℃ ~25℃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科学探究中的注意事项。水温的变化对金鱼的呼吸次数有影响,且随水温的升高,金鱼的呼吸次数会增加。原来,温度越高,水中溶解的氧含量越少,在水温10摄氏度时1公升水中含有氧气8ml,30摄氏度时水中只溶含氧5.6ml(查阅资料)。水体温度越高,含氧量越低,而鱼类随着水温的提高,新陈代谢变得强烈,需要的氧气就多。鱼类为了活命就要呼吸,因此呼吸加快。
【详解】我们知道鱼类是变温动物,没有体温调节功能,其体温随外界水温高低而变化。因此,养鱼一定要注意水温。鱼的适温范围较大,0至30℃之间都可生活,最高极限水温是34℃,最适水温是20至28℃,所以实验时为了保证试验中数据的真实性,实验时温度要控制在鱼的生活适宜温度。故D符合题意。
6.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过后,天气转暖,万物复苏。此时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 温度B. 空气C. 水分D. 光照
【答案】A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详解】“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独特创造。它把一周年分成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表示季节的更替和气候的变化,并用以指导农业活动。其中,惊蛰表示春雷惊醒了蛰居的动物,这时天气转暖,温度回升,所以此时影响生物活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因此,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 研究光照对金鱼生活影响的实验,正确的顺序是( )
①提出问题②制订方案③作出假设④实施方案⑤表达交流⑥得出结论
A. ①②③④⑤⑥B. ①③②④⑤⑥
C. ①③②④⑥⑤D. ⑥⑤④③②①
【答案】C
【分析】研究光照对金鱼生活影响实验属于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详解】在科学探究中,通常遵循以下步骤来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①提出问题:这是研究的起点,需要明确想要探究的问题,即“光照对金鱼生活有何影响?”。
③作出假设:基于问题,提出一个可验证的假设,例如“光照强度影响金鱼的活动频率”。
②制订方案:设计实验来测试假设,包括确定实验变量(光照强度)、控制变量(如水温、水质等)以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
④实施方案:按照方案进行实验,记录观察结果和数据。
⑥得出结论:基于实验数据和分析,得出关于假设是否成立的结论。
⑤表达交流:将实验结果、结论和可能的进一步研究方向以适当的方式与他人交流。
综上所述,正确的顺序是:①③②④⑥⑤,C正确,ABD不正确。
故选C。
8. 森林是一台天然的“加湿器”。研究表明,与无植被区域相比,植被覆盖的林区可以增加空气相对湿度2.9%~8.3%,这一现象体现了( )
A. 环境影响生物B. 环境适应生物
C. 生物影响环境D. 生物适应环境
【答案】C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2)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3)生物依赖环境:是指生物类别不同,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
【详解】A.生物依赖环境是(环境影响生物)指生物类别不同,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A不符合题意。
BC.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森林中的植物进行的蒸腾作用使周围环境中的空气湿度增加,属于生物影响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生物,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如图是一种枯叶蝶,其形态、颜色都与周围落叶基本一致,使它不容易被敌害发现,从而增加了生存机会。下列体现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句子中,与此现象相同的是( )
A. 柳杉吸收有毒气体B. 森林提高空气湿度
C. 南美鲈鱼漂浮于水面象败叶D. 蚯蚓活动可以疏松土壤
【答案】C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能影响生物,生物能适应环境并影响和改变环境。
【详解】枯叶蝶的形态、颜色都与周围落叶基本一致,使它不容易被敌害发现,从而增加了生存机会,属于生物适应环境。柳杉吸收有毒气体、能净化空气属于生物影响环境。森林提高空气湿度和蚯蚓活动疏松土壤均属于生物影响环境。南美鲈鱼漂浮于水面象败叶,使它不容易被敌害发现,从而增加了生存机会,属于生物适应环境,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0. 大熊猫爱吃竹子,但有时也“开荤”,竹鼠就是其“开荤”的对象之一。竹鼠专吃箭竹的地下根,使箭竹枯死。下列对其中涉及的食物链的书写正确的是( )
A. 竹鼠→大熊猫B. 箭竹→竹鼠→大熊猫
C. 竹鼠→箭竹D. 阳光→竹子→大熊猫
【答案】B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食物链中起点为生产者,不出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大熊猫吃箭竹;竹鼠专吃箭竹的地下根;熊猫有时会捕捉竹鼠,可以写出的食物链有:箭竹→大熊猫、箭竹→竹鼠→大熊猫。A、C以消费者开头,D出现非生物成分,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1. 每年的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旨在提高民众对现有环境问题的重视,动员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下列做法不利于环保的是( )
A. 绿色出行,节能减排B. 围湖造田,扩大耕地
C. 垃圾分类,变废为宝D. 光盘行动,杜绝浪费
【答案】B
【分析】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所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重叠发生,形成所谓的“复合效应”,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因此,人类对资源的利用要科学合理、权衡利弊,既要考虑短期效益,更要考虑长远影响。
【详解】A.节能减排,绿色出行,有利于环境保护,A正确。
B.围湖造田,扩大耕地,破坏生态系统,不利于保护环境,B错误。
C.将垃圾分类回收处理,能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C正确。
D.光盘行动,杜绝浪费,能够节约粮食,有利于环保,D正确。
故选B。
12. 漫步北京青龙湖森林公园,你会发现有许多石块、树枝等堆积形成的灌木丛,其内用含有植物种子的土壤填充,即构成了“本杰士堆”(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本杰士堆”能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
B. 分解者能将树枝中的无机物分解
C. 动物粪便促进植物的生长说明生物影响环境
D. “本杰士堆”没有消费者,不构成生态系统
【答案】A
【分析】“本杰士堆”是由石块、树枝、树叶等堆在一起,并用掺有本土植物种子的土壤进行填充而成,其中心的土壤负责让本地植物茁壮生长,而外部的干树枝、石块既可以让小型野生动物在下面筑巢,还能保护植物的根不被啃食。这样,“本杰士堆”就能持续不断地为食草动物提供新鲜食物,吸引动物在林地里安家。
【详解】A.由题图可知,“本杰士堆”能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A正确。
B.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因此,分解者能将树枝中的有机物分解,B错误。
C.动物粪便促进植物的生长说明环境影响生物,动物粪便不属于生物,属于环境,C错误。
D.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细菌、真菌)。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生态系统,一个湖泊,一条河流等都可以看成一个个生态系统。“本杰士堆”中的动物就是消费者,“本杰士堆”属于生态系统,D错误。
故选A。
13. 人工增雪,为小麦“解渴”,鹤壁今年人工增雪使积雪厚度达18厘米,有经验的老农把雪比作“麦子的棉被”,冬天的“棉被”盖得越厚,明春麦子就长得越好。请问人工增雪主要是影响小麦生长的哪项非生物因素( )
A. 阳光B. 害虫C. 温度D. 水
【答案】D
【分析】生态系统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详解】人工增雪会增加土壤中的水分供应,从而为小麦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因此,人工增雪主要影响的是小麦生长所需的水这种非生物因素,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4. 人们不恰当地干预自然生态系统,如盲目围湖造田、开垦草原和造单纯林,可能导致( )
A. 丰富生态系统的食物链B. 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
C. 使原有的生态系统得以保持D. 使生态系统的物种成分减少
【答案】D
【分析】一般来说,当没有外来因素干扰时,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能使本生态系统内的物种保持一定的平衡。但是任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外来干扰超出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从而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详解】人们不恰当地干预自然生态系统,例如盲目围湖造田、开垦草原和造单纯林,这些行为会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和多样性。这样的活动通常会导致生态系统中的物种栖息地减少,从而使物种成分减少。其他选项如A丰富生态系统的食物链、B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和C使原有的生态系统得以保持都不符合事实,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5. 安陆市府河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随着生态修复的有效实施,明显得到改善,下面是某校同学对湿地公园进行调查后,绘制了如图所示的一个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对调查的结果要整理、分析和必要的修改
B. 图中生物能量的最终来源于河水中的植物
C. 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白鹭
D. 为保护鱼和虾应该大量捕杀白鹭
【答案】C
【分析】调查结果应整理、分析,但不能随意修改;生态系统中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逐级递减,营养级越高的生物数量往往越少;大量捕杀白鹭会破坏生态平衡。
【详解】A.对调查的结果要整理、分析,但不能进行不必要的修改,A错误。
B.图中生物能量的最终来源于太阳能而不是河水中的植物,B错误。
C.该食物网中白鹭处于最高营养级,能量沿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所以数量最少的生物是白鹭,C正确。
D.大量捕杀白鹭会破坏生态平衡,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D错误。
故选C。
16. 研究者发现有一种猎食性粪金龟,能捕杀比自己体型大十倍且有毒的马陆(一种动物),同时也以粪便和腐肉为食。由此判断,猎食性粪金龟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A. 生产者、消费者B. 消费者、分解者
C. 生产者D. 分解者、生产者
【答案】B
【分析】(1)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提供给植物自身,也是动物的食物来源,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2)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
(3)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因此常常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详解】由题文可知,猎食性粪金龟能捕杀比自己体型大十倍且有毒的马陆,说明猎食性粪金龟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则属于消费者;猎食性粪金龟以粪便和腐肉为食,说明猎食性粪金龟能够把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则属于分解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 小华用显微镜观察以下细胞时,小华选用目镜和物镜如下图所示,他观察到的物像放大倍数是( )
A. 2.5倍B. 40倍C. 26倍D. 160倍
【答案】D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详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所以选用的目镜上标有“16×”,物镜上标有“10×”,则观察到的物像放大倍数为16×10=160倍,因此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8. 某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植被对环境湿度的影响,得到如下实验数据,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探究实验中裸地组是对照组
B. 仅做一组探究实验便可得到结论
C. 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环境湿度
D. 草坪对环境湿度的影响大于灌木丛
【答案】A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A.裸地上没有植物,因此在该探究中作为对照,故A正确。
B.仅做一组探究实验会有偶然性,实验结论不可靠,故B错误。
C.由题干信息可知,本实验探究的是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因此实验变量是不同的植被,故C错误。
D.植物对空气湿度有影响,三组实验中,裸地组湿度最小,草坪组较大,灌木丛组湿度最大,草坪对环境湿度的影响小于灌木丛,故D错误。
故选A。
19. 瓢虫以蚜虫为食。科研者对某自然保护区的瓢虫和蚜虫数量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到如下图所示结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a代表蚜虫,b代表瓢虫
B. 蚜虫的能量全部流入瓢虫体内
C. 随着瓢虫数量增加,蚜虫数量短时间内会减少
D. 瓢虫和蚜虫都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答案】B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不停的循环流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特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而能量又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态系统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两者密不可分。
【详解】A.如图中a的数量多于b的数量,瓢虫以蚜虫为食,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分析:图中a代表蚜虫,b代表瓢虫,故A正确。
B.瓢虫以蚜虫为食,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所以蚜虫获得的能量只有部分传递给瓢虫,故B错误。
C.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一定范围内随着瓢虫的数量增加,蚜虫数量短时间内会减少,故C正确。
D.消费者主要是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瓢虫以蚜虫为食,蚜虫啃食植物的叶,瓢虫和蚜虫在生态系统中都是消费者,故D正确。
故选B。
20.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物质和能量维持恒定不变
B. 生态系统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C.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D. 生态系统依靠自我调节维持平衡和稳定
【答案】A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任何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外来干扰超出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
【详解】A.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将会发生化,故生态平衡是动态的、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永久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A错误。
B.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强。所以生态系统越复杂,生态平衡越易维持,B正确。
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干扰超过了这一限度,生态系统会遭到破坏,C正确。
D.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发生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生态系统就是依靠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来维持相对平衡,D正确。
故选A。
21. 自然界中生物与生物互相影响,彼此制约,相互依存,下列匹配正确的是( )
①草原上的狼和鹿②同窝的蚂蚁③蛔虫和人④草盛豆苗稀
a.种内互助 b.捕食关系 c.竞争关系 d.寄生关系
A. ①-b;②-a;③-c;④-d
B. ①-d;②-a;③-b;④-c
C. ①-a;②-c;③-d;④-b
D. ①-b;②-a;③-d;④-c
【答案】D
【分析】生物之间的关系有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有共生、寄生、捕食、种间竞争等几种方式。
【详解】①草原上的狼和鹿:狼吃鹿,它们之间属于b捕食关系;②同窝的蚂蚁:同窝蚂蚁之间会互相帮助,共同照顾幼虫和寻找食物,它们之间属于a种内互助;③蛔虫和人:蛔虫生活在人的肠道内,以人的食物为食,但并不提供营养给宿主,反而可能导致宿主营养不良或疾病,它们之间属于d寄生关系;④草盛豆苗稀:草和豆苗争夺阳光、水分和养分,它们之间属于c竞争关系。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2.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下图为海洋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
B. 大鱼和小鱼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C. 能量可以从虾流向浮游动物
D. 图中大鱼获得的能量是最多的
【答案】B
【分析】图中的食物链有:藻类→浮游动物→小鱼→大鱼、藻类→浮游动物→虾→小鱼→大鱼、藻类→浮游动物→虾→大鱼。
【详解】A.图中的食物链有:藻类→浮游动物→小鱼→大鱼、藻类→浮游动物→虾→小鱼→大鱼、藻类→浮游动物→虾→大鱼。故该食物网共有3条食物链,故A错误。
B.大鱼以小鱼为食,构成捕食关系;大鱼和小鱼有共同的食物虾,构成竞争关系,故B正确。
CD.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能量可以从浮游动物流向虾,图中大鱼获得的能量是最少的,故CD错误。
故选B。
23. 有一种硫细菌,体内含有光合色素,能利用光能将无机物转变为储能有机物。下列生物与该硫细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相似的是( )
A. 肺炎双球菌B. 树菇
C. 蚯蚓D. 水稻
【答案】D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硫细菌体内含有光合色素,能利用光能将无机物转变为储能有机物,因此硫细菌属于生产者。
【详解】A.肺炎双球菌营寄生生活,不能制造有机物,A错误。
B.树菇属于腐生真菌,不能制造有机物,B错误。
C.蚯蚓以枯枝落叶为食,属于分解者,C错误。
D.水稻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与该硫细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相似,D正确。
故选D。
24. 某同学用以下材料:玻璃瓶、泥沙、水、小鱼制作了一个生态瓶,请问他做的生态瓶缺少了哪一部分( )
A. 缺少非生物部分B. 缺少生产者
C. 缺少消费者D. 缺少分解者
【答案】B
【分析】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泥沙、水属于非生物部分,泥沙中含有分解者,小鱼属于消费者;因此,他做的生态瓶缺少了生产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5. 将生长状态和大小都相同的甲、乙两棵杨树苗,分别在干旱和水分充足的环境中培养,其它条件相同。几年后,甲、乙树冠大小出现如图差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树冠大小差异是光照不同引起的
B. 甲树冠较小主要受水的影响
C. 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水分
D. 甲、乙树冠大小差异说明生物的生长可能受到环境的影响
【答案】A
【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遗传是指亲子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在性状上的差异性。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引起变异的原因首先取决于遗传物质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
【详解】AB.甲树处在干旱少水环境中,树冠较小主要受环境中水分的影响,因此甲、乙树冠大小差异是水分不同引起的,A错误,B正确。
C.甲、乙两棵杨树苗生长状态和大小都相同,分别在干旱和水分充足的环境中培养,只有水分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所以该实验的变量是水分,C正确。
D.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同时也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甲、乙树冠大小差异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
故选A。
26. 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景观中,属于沙漠生态系统的是( )
A.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C.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答案】A
【分析】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不同的生态系统功能不同。
【详解】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的自然景观是沙漠生态系统,故A符合题意。
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的自然景观是草原生态系统,故B不符合题意。
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述的自然景观分别是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鸟类活动,故C不符合题意。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描述的自然景观是淡水生态系统,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7. 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在生态系统中担任的角色是:( )
A. 生产者B. 消费者
C. 分解者D. 非生物部分
【答案】A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详解】A.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的绿色植物;“花草树木”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其它生物提供有机物和能量,因此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花草树木”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生产者,A符合题意。
B.消费者主要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B不符合题意。
C.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C不符合题意。
D.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8. 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强行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计划,这必然会对海洋生态造成严重的影响。如图为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构成4条食物链
B. 能量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增
C. 核污染物在鲨鱼体内积累最多
D.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答案】B
【分析】(1)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的动物)、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和水等。(2)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详解】A.图中的食物链有:海洋水生植物→海贝→大黄鱼→鲨鱼、海洋水生植物→海贝→带鱼→鲨鱼、海洋水生植物→海贝→带鱼→乌贼→鲨鱼,海洋水生植物→海牛→鲨鱼四条,故A正确。
B.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故B错误。
C.有毒物质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所以核污染物在鲨鱼体内积累最多,故C正确。
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内容),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范围)。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故D正确。
故选B。
29. 下列生命现象或生理过程依次体现温度、水分、空气、阳光等生态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的是( )
①雨露滋润禾苗壮 ②寒带多针叶林 ③葵花向阳生长 ④大雨过后,蚯蚓纷纷爬出洞穴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②④
C. ②①④③D. ③①②④
【答案】C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详解】①“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②针叶林是寒温带的地带性植被,是分布最靠北的森林。寒带多针叶林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③“葵花朵朵向太阳”是向日葵对太阳光的刺激作出的反应,体现了阳光对生物的影响。④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大雨过后,积水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土壤中的氧气减少,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为了呼吸蚯蚓纷纷钻出地。 可见,“大雨过后,蚯蚓纷纷爬出洞穴”这里体现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空气(氧气)。所以,依次体现温度、水分、空气、阳光等生态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的是②①④③,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0. 据报道,已经有AI教师在学校“正式上岗”。AI教师是一款人形机器人,会说话,能与学生互动。能判断AI教师是否属于生物的是( )
A. 能否生长和繁殖B. 能否外出行走
C. 能否进行思维活动D. 能否进行语言交流
【答案】A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生物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它们能够生长和繁殖。AI教师,尽管是人形机器人,但它是通过编程和硬件升级来“改进”,并非真正的生长。它也不能繁殖后代。因此,能否生长和繁殖判断AI教师是否属于生物,A正确。
B.能否外出行走,这个特征并不专属于生物。许多非生物实体,如机器人、汽车等,也能移动或外出行走。因此,这个特征不能用来判断AI教师是否属于生物,B错误。
C.能否进行思维活动是生物和非生物系统都可能具备的能力。如AI教师具备一定的智能和学习能力,但这些能力是基于编程和算法的。因此,这个特征不能用来判断AI教师是否属于生物,C错误。
D.语言交流是生物和非生物系统都可能具备的能力。例如,计算机程序可以被编程来理解和生成自然语言。因此,这个特征同样不能用来判断AI教师是否属于生物,D错误。
故选A。
31. 为了验证生态系统成分的重要性,某生物课外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能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设计最科学合理的是③
B. 正常情况下,生态瓶中小鱼死亡最快的是④
C. ②和③形成对照,可探究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D. 若要探究光照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应选择②④两组作对照
【答案】D
【分析】(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是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是指阳光、空气和水等。
(3)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A.①缺少生产者(水草),②缺少分解者(河泥中微生物),④缺少非生物因素(光照),而③具有生产者(水草)、消费者(小鱼)、分解者(河泥中微生物)和非生物部分(光照),因此图中能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设计最科学合理的是③,A正确。
B.在黑暗的环境中,水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却同时和小鱼一起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因此正常情况下,生态瓶中小鱼死亡最快的是④,B正确。
C.②内没有分解者(没有河泥),③内有分解者(有河泥),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因此②和③形成以分解者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可探究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C正确。
D.探究光照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实验的变量为光照,③和④唯一不同的条件是光照,因此可以选择③④两组探究光照对生态系统的影响,D错误。
故选D。
32. 麻雀会偷食稻谷,人们采取措施剿灭麻雀,这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 )
A. 没有不良影响
B. 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影响微乎其微
C. 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D. 生态系统严重受损,全面崩溃
【答案】C
【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详解】ABC.生态系统常常处于生态平衡的状态,如果大肆的捕杀麻雀,会避免麻雀偷食稻谷,但麻雀除了吃稻谷外,还吃害虫,如果没有麻雀,那么害虫的数量就会增加,反而会造成稻谷的减产,生态系统遭到破坏,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由于在本生态系统中,除了麻雀外,还有其他的生物,不至于使生态系统受损严重,更不可能达到全面崩溃的地步,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3. 生态系统是人类和地球上其他生物生存的基础,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经常穿越沼泽地,“沼泽”属于湿地生态系统
B.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都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
C. 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不会威胁到人类自身
D. 生态系统中物质能循环利用,因此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答案】A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详解】A.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经常穿越沼泽地,“沼泽”属于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A正确。
B.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B错误。
C.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最终会威胁到人类自身,C错误。
D.生态系统中资源有的是不可再生的,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D错误。
故选A。
34. (甲)有一天,小明发现一只蚂蚁匆匆忙忙地往洞里爬,一会又从洞里爬出来几只蚂蚁,小明好奇地看着它们,想知道它们到底要干什么。不一会儿,它们爬到了一只死虫子身边。哦!原来它们是来搬食物的。
(乙)第一只蚂蚁是怎样通知其它蚂蚁的呢?
(丙)他猜测蚂蚁可能是通过气味进行交流的。
(丁)他把蚂蚁爬过的地方用石块刮掉表面的一层土,然后观察后面蚂蚁的行为。
(戊)最后小明断定蚂蚁通过气味传递信息。
以上叙述属于作出假设的是( )
A. 甲B. 丙C. 丁D. 戊
【答案】B
【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方面切入。其中作出假设是在观察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有关资料,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详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上述材料中,提出问题,第一只蚂蚁是怎样通知其他蚂蚁的呢?然后作出假设:猜测蚂蚁可能是通过气味进行交流的,再进行下一步的实验,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5.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下列不属于生物学研究范畴的是( )
A. 生态农业B. 火箭飞行轨迹
C. 转基因技术D. 克隆猴“中中和华华”诞生
【答案】B
【分析】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它是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的一门科学。生物与人类生活的衣、食、住、行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生物学对于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帮助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都非常重要。
【详解】A.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属于生物学研究范畴,A不符合题意。
B.火箭飞行轨迹属于航空航天学研究内容,不属于生物学研究范畴,B符合题意。
C.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属于生物学研究范畴,C不符合题意。
D.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克隆猴的诞生属于生物学研究范畴,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6. 农民伯伯冬天种植大棚蔬菜时,要经常:浇水,施肥,松土,白天将草帘卷起、傍晚把草帘放下,寒冷的数九天气需要点燃火炉。这体现了生物生存需要的一些基本条件,请选出正确的对应顺序( )
①营养物质②空气③阳光④温度⑤水分
A. ⑤②③④①B. ①②③④⑤
C. ②③④⑤①D. ⑤①②③④
【答案】D
【分析】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分析答题。
【详解】农民伯伯冬天种植大棚蔬菜时,要经常:浇水,施肥,松土,白天将草帘卷起、傍晚把草帘放下,寒冷的数九天气需要点燃火炉。由分析可知,要经常给蔬菜浇水,说明蔬菜的生长需要⑤水分,施肥是为蔬菜提供①营养物质,松土使土壤疏松,利于②空气的进入,为根的呼吸提供氧气,白天将草帘卷起、傍晚把草帘放下说明生物生存需要③阳光,寒冷的数九天气需要点燃火炉天,说明需要适宜的④温度,故D是正确的。
故选D。
37. 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有关“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探究实验。图1为实验装置图,图2为实验数据统计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1中,黑纸板和湿土形成了对照实验
B. 图2中,第4次实验的数据应该舍弃
C. 分析数据可知,光对鼠妇生活分布有影响,鼠妇适宜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D. 若要探究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只需将玻璃板侧的土壤换成干燥的土壤即可
【答案】C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实验中变量是光照。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详解】A.图1中,黑纸板的作用是遮光,设置黑纸板是为了形成有光和无光的对照,湿土是为鼠妇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黑纸板和湿土不能形成对照实验,故A错误。
B.实验数据应如实记录,不能随意舍弃,故B错误。
C.分析图2数据可知,在阴暗环境中的鼠妇数量明显多于明亮环境中的鼠妇数量,说明光对鼠妇生活分布有影响,鼠妇适宜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故C正确。
D.若要探究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变量应是水分,除了将玻璃板侧的土壤换成干燥的土壤外,还应保证其他条件与原来实验一致,如黑纸板的设置等,故D错误。
故选C。
38. 花亭湖湿地公园遍布芦苇、菖蒲等植物,有鸳鸯、野鸭等多种野生禽鸟在此栖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湿地生态系统有着“地球之肺”的美誉
B. 芦苇、菖蒲等绿色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C. 鸳鸯、野鸭在湖中捕食,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D. 湿地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答案】A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但是这种能力是有限的。
【详解】A.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水质净化能力,被称为“地球之肾”,故A错误。
B.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的绿色植物,芦苇、菖蒲等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故B正确。
C.消费者主要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鸳鸯、野鸭属于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故C正确。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所以湿地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故D正确。
故选A。
39. 为探究阳光对花生发芽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一组对照实验,他在甲和乙两个花盆中种了花生,并对阳光、温度和水加以控制。下表中Ⅰ、Ⅱ两处内容应是( )
A. 20,不充足B. 30,不充足
C. 20,充足D. 30,充足
【答案】C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出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探究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除探究条件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要相同且适宜。根据提供信息可知,本探究实验的变量是光照,则甲、乙花盆除光照不同之外,温度、水要保持相同且适宜;因此,下表中Ⅰ、Ⅱ两处内容应是20、充足。由此可见,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40. 研究人员将胚芽鞘(一种植物结构)置于单侧光照下,其中一组的尖端用不透光的锡箔纸包裹,另一组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生长情况如下图。影响胚芽鞘弯曲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是
A. 水B. 温度C. 空气D. 单侧光照
【答案】D
【分析】植物的向光性分析: ①概念: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 ②产生条件:单侧光。 ③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 ④作用部位:尖端以下生长部位。 ⑤作用原理:单侧光照射引起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分布不均匀,背光侧多于向光侧,所以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
【详解】A.此实验中两组胚芽鞘尖端一侧不能感光,一侧胚芽鞘尖端能感受单侧光照,实验的变量是单侧光,所以影响胚芽鞘弯曲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是单侧光不是水分。另外植物的生长需要适量的水分,但水分不会导致植物的向光性,故A错误。
B.此实验的变量是单侧光,所以影响胚芽鞘弯曲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是单侧光不是温度。另外植物的生长需要适量的温度,但温度不会导致植物的向光性,故B错误。
C.此实验的变量是单侧光,所以影响胚芽鞘弯曲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是单侧光不是空气。另外植物的生长需要充足的空气,但空气不会导致植物的向光性,故C错误。
D.此实验中两组胚芽鞘尖端一侧不能感光,生长素在胚芽鞘中均匀分布,所以直立向上生长;一侧胚芽鞘尖端能感受单侧光照,生长素在尖端发生向横向运输,使得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浓度高,生长的快,向光一侧浓度低,生长的慢,一段时间后,胚芽鞘就向光弯曲生长,所以影响胚芽鞘弯曲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是单侧光,故D正确。
故选D。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选错得0分,共10分。)
41. 以下描述中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 火箭发射B. 蜘蛛结网
C. 小麦生长D. 高山流水
【答案】BC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火箭发射是人类利用科技制造的机械运动,不属于生命现象,A错误。
B.蜘蛛结网具有生命特征,属于生命现象,B正确。
C.小麦生长是生物的生长现象,属于生命现象,C正确。
D.高山流水是自然的物理现象,不属于生命现象,D错误。
故选BC。
42. 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的实验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在换用高倍镜后,调节①使物像变清晰
B. 乙图中,选用物镜②看到的细胞数目较少
C. 由丙图转为丁图时,应将载玻片向右移动
D. 由丙图转为丁图时,都是在乙图②低倍镜下观察所得
【答案】AD
【分析】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体积小,视野中细胞数目多;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体积大,视野中细胞数目少。
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之间的距离越近,反之则越远。
粗准焦螺旋能大幅度的升降镜筒。
细准焦螺旋能小幅度的升降镜筒,转动它,使物像更清晰。
图中①是细准焦螺旋。
【详解】A.细准焦螺旋能小幅度的升降镜筒,使物像更清晰。所以换用高倍镜后,应调节①细准焦螺旋,能使物像变清晰,故A正确。
B.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乙图中②物镜比③物镜放大倍数小,所以选用物镜②看到的细胞数目较多,故B错误。
C.显微镜下物体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反,丙图中的物像在左侧,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往左侧移动,物像才能向右移动到达视野中央,故C错误。
D.丙丁图中的细胞体积一样大,且放大倍数都较小,所以都是在乙图②低倍镜下观察所得,故D正确。
故选AD。
43. 自古人们就意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成语或古诗词描写的场景中,能体现环境影响生物的是( )
A.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C.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答案】CD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详解】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意思是,即使是非常坚固的堤坝,也可能因为蚁穴(蚂蚁挖的小洞)而崩溃。这里,蚂蚁(生物)通过挖洞的行为,对堤坝(环境)产生了影响,导致堤坝的崩溃,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B.“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句话描述的是儿童追逐黄蝶,但黄蝶飞入菜花丛中后无法找到。黄蝶与菜花颜色相近都是黄色的,不易被人或其他动物发现,是动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B不符合题意。
C.“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体现了水分和光照对生物生长的影响,说明环境影响生物,C符合题意。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环境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说明环境影响生物,D符合题意。
故选CD。
44.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内的有机物相对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丙←乙←丁
B. 该生态系统只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
C. 甲是生产者,乙、丙、丁是消费者
D. 若乙的数量突然减少,丙会增加,甲和丁会减少
【答案】CD
【分析】(1)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 食物链的书写原则是:起点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捕食者,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不能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详解】A.能量流经食物链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其能量越少,有机物含量越少。根据图中的数据可以写出的食物链是:甲→丙→乙→丁,A错误。
B.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所以该生态系统除了甲、乙、丙、丁四种生物外,还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B错误。
C.食物链起始环节是生产者,甲所含能量最多,有机物含量越多,处在食物链的起点,属于生产者,乙、丙、丁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属于是消费者,C正确。
D.图中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丙→乙→丁,若乙的数量突然减少,丙由于天敌减少而数量增加,甲由于丙增加而数量减少,丁由于食物减少而数量减少,D正确。
故选CD。
45.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的
B. 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C. 生物生活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得以生存
D. “谷雨前后,种瓜种豆”“椿树蓬头浸谷种”都体现水分对生物的影响
【答案】AD
【分析】环境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详解】AB.环境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的生活也会影响环境,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但环境不会适应生物,所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的关系,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故A错误,B正确。
C.生物的生活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得以生存,现存的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故C正确。
D.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谷雨前后,种瓜种豆”、“椿树蓬头浸谷种”分别体现了温度、水分对生物的影响,故D错误。
故选AD。
组别
裸地组
草坪组
灌木丛组
环境湿度的平均值
55.9%
63.7%
697%
花盆
阳光
温度/℃
水
甲
向阳处
20
充足
乙
暗室
I
Ⅱ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