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新课标】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中图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1章 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节 太空探索优秀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中图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1章 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节 太空探索优秀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适用教材,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评活动设计,板书设计,作业与拓展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内容分析】
在太空探索这一学习内容中,教材通过介绍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航天技术的发展、以及太空探索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同时,教材中蕴含了正确的价值观念,如勇于探索、团结协作、尊重科学规律等,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课时学习前,可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天文学知识,如对太阳系、恒星、行星等基本概念的了解。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可能对太空探索有一定的兴趣,但对其具体内容和方法了解不多。学科能力水平方面,学生可能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在兴趣与发展需求方面,学生对太空探索充满好奇,希望了解更多的航天知识和技术。发展路径上,本节课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 人地协调观:让学生认识到太空探索与地球环境、人类生存发展的密切关系,培养其正确的人地关系价值观。分析太空探索如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提高生活质量。
2. 综合思维: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分析太空探索中的各种问题,形成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学习太空探索涉及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学科知识。
3. 区域认知:培养学生从区域角度认识太空探索,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太空探索领域的地位和贡献。学习各国太空探索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和未来规划。分析太空探索中的国际合作与竞争,如国际空间站、月球和火星探测项目等。
4. 地理实践力:培养学生在太空探索实践中,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太空探索中的环境、资源、技术等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介绍人类太空探索的历程和重要事件。分析太空科技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2. 教学难点:解释太空科技中的复杂概念和原理,如火箭发射、卫星通信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太空探索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融入正确价值观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评活动设计】
【板书设计】
1.2 太空探索
1、探月工程
(1)人类月球探测的目的
(2)中国的探月工程
2、火星探测
(1)火星探测的目的
(2)中国的火星探测
3、空间站建设
(1)国际空间站的建设过程
(2)中国空间站的建设过程
4、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
【作业与拓展设计】
1. 针对性作业:设计一系列关于太空探索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简答和论述题,旨在巩固学生对太空探索基本知识的掌握。预计完成时间为1课时。
2. 拓展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太空探索的主题,如火星探测、月球基地建设等,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预计完成时间为2周。
3. 复习巩固:通过在线测试或课堂小测验,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太空探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1. 特色学习资源:提供丰富的太空探索相关视频、文章、图片等资源,包括我国航天工程的实际案例,以及国际上的太空探索项目。
2. 技术手段应用: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太空探索的过程,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同时,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
【学习评价设计】
1. 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研究报告质量、在线测试成绩等。
2. 评价工具:使用评价量表、学生成长档案、在线评价系统等工具,全面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3. 评价内容:关注学生对太空探索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协作等能力的发展。
4. 评价标准: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包括知识掌握、技能运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环节一:情境导入:嫦娥六号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1)展示嫦娥六号发射的新闻视频,引导学生关注。
(2)提出驱动性问题:“嫦娥六号探测器飞往哪个天体?我国为什么要发射嫦娥六号?”
(3)分配学习任务:小组讨论,准备回答问题。
(4)提供背景资料,介绍嫦娥工程的基本情况。
(5)观察小组讨论,提供必要的指导。
(1)观看新闻视频,关注嫦娥六号的发射情况。
(2)在小组内讨论嫦娥六号的任务和目的。
(3)准备向全班分享讨论成果。
(4)阅读资料,记录关键信息。
(1)评价方式:小组报告、提问回答、观察记录。
(2)评价工具:小组报告评分表、提问回答记录表。
(3)评价内容:学生对嫦娥六号任务的理解程度、小组合作能力、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4)小组报告:评价学生对嫦娥六号任务的理解和表达。
设计意图:教学环节: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嫦娥六号的任务和意义。学习活动: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评价活动: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活动意义:通过对嫦娥六号探测器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我国的太空探索成就,还能培养科学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环节二:探月工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1)学习情境:播放关于探月工程的短片,激发学生兴趣。
(2)驱动性问题:
①人类月球探测的目的是什么?
②中国的探月历程有哪些重要阶段?
③中国太空探索的原则是什么?
④为什么人类热衷于月球探测?
⑤月球探测有什么意义?
(3)学习任务类型:
①分组讨论:每组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
②小组报告: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③个人思考:学生独立思考并撰写个人感悟。
(1)真实问题情境:观看短片后,学生分组讨论月球探测的相关问题。
(2)学习活动:
①分组讨论: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整理出答案。
②小组报告: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组进行补充或提问。
③个人思考:学生独立撰写关于月球探测意义的个人感悟。
(1)评价方式:
①小组讨论评价:观察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合作程度。
②小组报告评价:评估报告内容的完整性、逻辑性和创新性。
③个人感悟评价:评估学生对月球探测意义的理解和思考深度。
(2)评价工具:
①讨论记录表:记录学生的讨论内容和贡献。
②报告评分表:根据报告内容、表达和互动进行评分。
③个人感悟评分表:评估学生的个人思考和感悟。
设计意图:教学环节:通过情境导入、问题驱动、小组讨论和报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学习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和个人思考,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评价活动:通过多维度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活动意义:增强学生对探月工程的理解,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提高科技素养;通过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目标达成:通过上述活动,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探月工程的基本知识,理解其意义和价值,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环节三:火星探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1)学习情境:通过播放火星探测的科普视频,引发学生对火星探测的兴趣。
(2)驱动性问题:火星探测的目的是什么?苏联、美国和中国在火星探测方面有哪些重要成就?
(3)引入:简要介绍火星探测的背景和重要性。
(4)任务分配: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负责研究一个国家的火星探测历史和成就。
(5)过程指导:提供相关资料和网站,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6)成果展示:每组进行报告分享,介绍所研究的内容。
(1)真实问题情境: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火星探测的目的和各国探测成果。
(2)学习活动:
①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
②小组讨论,分析资料,形成报告。
③进行报告分享,展示研究成果。
(1)评价方式:小组报告、个人表现、课堂参与度
(2)评价工具:
①小组报告评分表:包括内容完整性、逻辑性、创新性等方面。
②个人表现评分表:包括资料搜集、讨论参与、报告展示等方面。
③评价内容:学生对火星探测目的的理解、对各国探测成果的掌握、团队合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设计意图:教学环节:通过引入火星探测的背景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和报告分享,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学习活动:通过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评价活动: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活动对目标达成和学生发展的意义: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火星探测的目的和意义,掌握各国探测成果,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在活动中达成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和报告分享,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师通过指导和评价,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火星探测的相关知识,达成教学目标。课堂互动的层次与深度: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分享,学生之间的互动层次丰富,深度较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环节四:空间站建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1)引入:通过展示国际空间站和中国空间站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
(2)提出驱动性问题:空间站对人类太空探索有什么作用?国际空间站是如何建造的?中国空间站的建设过程是怎样的?
(3)分配学习任务:小组合作阅读教材第12页,找出空间站的作用;小组合作搜集资料,讨论国际空间站的建设过程和中国空间站的建设过程;讨论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
(4)引导讨论:组织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并引导学生思考空间站建设对人类社会的长远影响。
(5)总结:强调空间站建设在科学、技术、国际合作等方面的重要性,并总结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
(1)观察和讨论:观察教师提供的空间站图片,讨论空间站可能的作用。
(2)小组合作:阅读教材,找出空间站的作用;搜集资料,讨论国际空间站和中国空间站的建设过程;讨论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
(3)分享与讨论:在小组内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并准备向全班汇报。
(4)参与讨论: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与同伴交流想法。
(1)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度和贡献。
(2)评价学生汇报内容的准确性和深度。
(3)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价学生对空间站作用和人类太空探索意义的理解。
(4)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为学习活动创造情境。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加深对空间站作用和建设过程的理解。通过汇报和讨论,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思维能力,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通过总结,强化学生对人类太空探索意义的认识,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尊重国际合作的价值观。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核心素养】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4.3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适用教材,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评活动设计,板书设计,作业与拓展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中图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节 地势与地形一等奖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适用教材,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评活动设计,板书设计,作业与拓展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核心素养】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3.2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适用教材,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评活动设计,板书设计,作业与拓展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