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含解析)(28份)
历史人教统编版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人教统编版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导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预习新知,巩固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目标】
1.唯物史观: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的变化。
2.时空观念: 了解历史上经济中心南移的过程,分析其原因,并在南移过程中带来哪些影响
3.史料实证:使学生在运用图片史料、文字史料进行实证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等,提升史学素养。
4.家国情怀: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的繁荣,提高民族自信子女和自豪感。
【学习重难点】
1.重点:宋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及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2.难点:多角度认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预习新知】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1、农业
(1)宋朝
① 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
②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 有一定突破。
③棉花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 的发展。
(2)辽夏金元: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西北、云南等地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
2、手工业
(1)制瓷业
①宋朝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出现了以 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色彩多变,质感浑厚。
②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 。
③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继丝绸之后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2)矿冶业:矿冶业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的开采量很大,都城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3)印刷业:是宋朝新兴的手工业,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1.商业
(1)宋朝商品经济发展到一个高峰。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2)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不仅官方设置____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
(3)北宋钱币年铸造量增多,并开始出现纸币。 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4)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主要外贸港口有 、泉州、明州等。
2.城市
(1)北宋东京和南宋 人口多时均超出百万,市场活跃,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2)元朝时,杭州被外国旅行家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经济重心南移
1.过程
(1)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 。户口分布南多北寡的格局也已定型。
(2)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有谚语称“苏湖熟,.
天下足”。
(3)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
2.影响: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朝廷被迫采取南北 制度。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社会的变化
1、宋朝
(1)门第观念淡化
①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重视家族背景的 仍然十分流行。到宋朝,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改变。
②科举制度比唐朝更为完善,不仅原则上面向 开放,而且更加强调公平竞争。大批出身于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
③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
④时人将这些变化概括为“ ”。
(2)社会成员身份变化
①贱民阶层数量减少;
②家内服役由世袭奴婢变为 ;
③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 ,租种土地,也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
(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①朝廷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 即可。
②“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
③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
2、金元时期:受女真、蒙古族自身社会发展进度的影响,上述变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逆转。但从长时段来看,发展趋势没有大的改变。
【巩固训练】
1.有学者认为,宋代大量出身庶族的百姓家庭,通过家族成员的个人奋斗而不是凭借门阀血缘关系取得政治地位和权力,逐渐成为新型的官宦家族。这反映出宋代( )
A.门第等级观念消失B.平民入仕欲望强烈
C.官僚队伍逐渐稳定D.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2.与前代不同,宋代虽也有“奴婢”,但是被雇佣的,宋人曾言“今世所云奴婢,一概本出良家”。宋代对贩卖人口的惩处极为严厉,拐卖人口者会被处以绞刑,买方也要从重惩处。由此可知宋代( )
A.实现了社会平等B.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C.社会关系契约化D.士族豪门地位下降
3.北宋时期科举考试实行锁院制,是说官员一经皇帝任命为考官,必须立即锁宿。锁院期大约五十天左右,考官不得回家,不准见亲友或与院外臣僚交往。锁院制的实行( )
A.使官员文化素质提高B.改变了选拔人才的标准
C.使选官制度趋于公平D.集中了选拔人才的权力
4.宋代科举考试不仅有进士科,还有制举、词科和武举考试。制举旨在选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且有治国安邦之策论的人才;词科则是为国家预储写作应用文书的代言之士;武举主要考察举子的军事理论素养,欲选拔才兼文武之儒将。据此可知,宋代( )
A.科举录取人数大幅增加B.注重选拔实用性人才
C.科举考试程序日益完善D.选官途径呈现多样化
5.“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6.有学者认为,宋代的识字率相对较高。真定府的一处摩崖石刻显示,山区牧羊人也有能读会写者;南方农村的文化教育水平高于北方,如建州“耕且读者十家而五六”,邵武军的许多村落“皆聚徒教授”。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
A.书院制度日趋完备B.雕版印刷相当普及
C.崇文兴教渐成风尚D.文化重心已经南移
7.宋代依据有无田产,将全国户口分为主户和客户。下表是北宋宝元元年(1038)和元丰元年(1078)三路主户、客户的统计数据,表中客户比率变化反映( )
A.地域经济差别扩大B.土地兼并程度加深
C.商品经济发展加快D.贫富差距逐渐缩小
8.宋代城市商业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商业活动扩散到大街小巷。其根本原因是( )
A.经营时间限制被取消 B.商品经济的繁荣
C.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海外贸易发展
9.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个人作为社会、国家、民族的一分子,应该心系他人、心怀社稷。北宋理学家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历代传诵不衰。这表明中国传统文化( )
A.强调道义责任B.倡导经世务实
C.追求和谐共生D.崇尚守正创新
10.公元前513年,晋国的赵鞅、荀寅率军在汝水岸边筑城,向百姓征收铁赋,用于铸鼎并在上面书写《刑书》。据此可知,当时( )
A.兼并战争时有发生B.冶铁业得到一定发展
C.农业生产使用铁器D.晋国最早颁布成文法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宋代很多社会底层的人士能够通过个人奋斗实现阶层跨越,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成为新型的官宦家族,说明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增强,D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逐渐瓦解,但宗法观念依旧存在,排除A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平民入仕的欲望强烈,排除B项;材料主旨反映个人努力实现阶层跨越,无法判断出官僚队伍是否稳定,排除C项。故选D项,
2.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宋代。据题干及所学可知,宋代奴婢“被雇佣”“出自良家”,以及宋代严惩贩卖人口等,都表明人身依附关系减弱,B项正确;“实现了社会平等”太过绝对化,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宋代人身依附关系减弱,而不能得出宋代社会关系契约化,排除C项;士族豪门地位在隋唐以来就逐渐遭到削弱,排除D项。故选B项。
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锁院期大约五十天左右,考官不得回家,不准见亲友或与院外臣僚交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科举考试实行锁院制,隔绝考生与外界的联系,有效防止考试进行作弊,有利于科举制的公平,C项正确;
锁院制的目的在于实行科举考试的公平,不能直接使官员文化素质提高,排除A项;
北宋科举制选拔人才的标准依然是才能,没有改变选拔人才的标准,排除B项;
“集中了选拔人才的权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宋朝时期中央掌握选拔人才的权力,排除D项。
故选:C。
4.答案:B
解析:考查宋代的科举制。材料中“选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且有治国安邦之策论的人才”“为国家预储写作应用文书的代言之士”“考察举子的军事……”等体现了宋政府对实用性人才的选拔,故B项正确。材料中未提及“科举录取人数”及“科举考试程序”的变化,故排除A、C两项;材料中仅提及科举制度,故D项中“多样化”的表述错误,故排除。
5.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据材料“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可以看出与唐朝相比,宋代的科举制更加注重公平公正,A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取士科目的信息,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判定进士及第的地位状况,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录取人数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
6.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可知,宋代识字率较高,即便是农村地区的村落,文化风气依然浓厚,因此可以推断宋代整个社会形成崇文风气,C项正确;材料仅显示宋代形成崇文风气,材料没有讲明是因书院制度完备而形成的,排除A项;B项表述符合史实,据材料无法得出宋代雕版印刷术相当普及,排除B项;D项表述基本符合史实,材料中虽然有“南方农村的文化教育水平高于北方”的信息,但是材料重点不是强调宋代南方文化重心南移,材料整体上突出宋代崇文的社会风气,排除D项。故选C项。
7.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阅读材料表格数据可知,从北宋宝元元年(1038年)至元丰元年(1078年),三路(北宋的地方行政区)的客户(没有土地的农民)比率都呈现上升趋势,这个趋势表明失去土地的农民数量增多,反映了土地兼并程度的加深,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客户比率的变化,不能体现区域经济的差异,排除A项:客户比率的增加,不能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客户比率的增加,反映了贫富差距的扩大,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活动的时间与地域限制被打破,宋代城市商业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商业活动扩散到大街小巷,故B正确。A不合题干主旨,排除。C“放弃”不合史实,排除。D是无关项,排除。故选:B。
9.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华传统文化认为个人应与国家联系在一起,担负起社会责任,张载的这句名言表达了儒家的一种道德和政治理想,强调了学者应该承担起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的责任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哲学上的思考和追求,A项正确;材料信息与经世务实、和谐共生、守正创新无关,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0.答案:B
解析:题干没有体现兼并战争的信息,A排除;依据“向百姓征收铁赋,用于铸鼎并在上面书写《刑书》”可知反映了春秋时期铁器的出现,说明冶铁业已经得到一定发展,B正确;题干反映的是铁器用于铸鼎,这属于手工业范畴而非农业生产,C排除;题干没有晋国与其他诸侯国法律的对比,无从得出晋国最早颁布成文法,D排除。
年份
数据
户别
政区
荆湖南路
荆湖北路
江南东路
主户
客户
客户比率
主户
客户
客户比率
主户
客户
客户比率
宝元元年
456431
354626
0.437
350593
238709
0.405
902261
171499
0.160
元丰元年
475677
395537
0.454
280000
377533
0.574
926225
201086
0.178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导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预习新知,巩固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学案及答案,共11页。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学案设计,文件包含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学案+教师版2024-2025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同步备课统编版2019pdf、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学案+学生版2024-2025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同步备课统编版2019pdf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