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临川区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临川区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文件包含初二物理期中答案3docx、2024八上期中物理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填空题(共16 分,每空1 分)
1.【答案】m km/ℎ 2.【答案】超声波、 运动
3.【答案】响度 、 甲、乙 4.【答案】能量 3062
5.【答案】噪声;传播过程中 6.【答案】9:4 4:9
7.【答案】放出 、凝固 8.【答案】压缩体积、 升华
二、选择题
9.B 10.C 11.B 12.D 13.BCD 14.BD
三、计算题(共22 分,第15、16 小题各7 分,第17 小题8 分)
15.答:(1)①限速40km/ℎ;②从该标志牌到上桥的路程是18km;
(2)汽车的速度为10m/s,合36km/ℎ;
(3)从标志牌到上桥最快要用27分钟。
16.答:(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120km/ℎ;
(2)火车的长度是200m;
(3)火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5s。
17.答:(1)4s内车行驶的路程是80m;
(2)鸣笛时车与山崖之间的距离有720m;
(3)听到回声时车与山崖之间的距离有640m。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28 分,每小题7 分)
18.【答案】( 1)1cm;31.0;217.5;(2)热胀冷缩;37;−4;可以
19.【答案】(1)v=st;(2)40.0;0.3;(3)B;(4)小;大;(5) 2v1v2v1+v2
20.【答案】(1)发声体在振动 转换 (2)空气可以传声 (3)乙 真空不能传声 (4)响度 音色
21.【答案】(1)B (2)a (3) 如右图 (4)99 小于
(5)(烧杯石棉网温度高于水温,)水可从烧杯石棉网继续吸热(石棉网有余温)
(6)C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单元复习作业
八年级物理(四)供期中考试一用 答案解析
一、填空题(共16 分,每空1 分)
1.【答案】m km/ℎ
【解析】解:一辆高铁列车的长度大约为150m;高铁正常行驶的速度是280km/ℎ。
故答案为:m;km/ℎ。
根据日常生产生活中关于物理量的了解进行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生活中常见的物理量,学习过程中应加强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积累。
2.【答案】超声波、 运动
【解析】[1]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来测量车尾到障碍物的距离,故倒车雷达装置发出的是超声波。
[2]以正在倒车的汽车为参照物,障碍物与汽车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因此障碍物是运动的。
3.【答案】响度 、 甲、乙
【解析】[1]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声音经过扩音器后响度变大,使听到的声音更响亮,所以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声音的响度。
[2]从甲乙丙三幅图可以看出,甲和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所以甲和乙的音调是相同的。
4.【答案】能量 3062
【解析】解:(1)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仪器,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2)声音到达海底的时间为t=12×4s=2s,
由v=st可得,海洋的深度为s=vt=1531m/s×2s=3062m。
故答案为:能量;3062。
(1)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2)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和从发射到接受的时间已知,利用s=vt可以得到海水的深度。
本题考查了声与能量、回声测距离分应用等,考查内容多,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是中考的热点。
5.【答案】噪声;传播过程中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噪声的来源和噪声的控制。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防治噪声的途径,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
窗外传来悠扬的小提琴声,对于想安静学习的小周来说,小提琴声妨害了小周的学习,小提琴声是一种噪声;
小周随即把窗户关上,阻断噪声传播,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声音。
6.【答案】9:4 4:9
【解析】解:因为s甲:s乙=3:4,t甲:t乙=1:3;
所以v甲:v乙=s甲t甲:s乙t乙=s甲s乙×t乙t甲=34×31=9:4;
因为路程相等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所以时间之比为:4:9。
故答案为:9:4;4:9。
已知路程和时间之比,根据v=st求出速度之比;再根据路程相等时,速度和时间成反比,即可求出时间之比。
本题考查速度和时间的计算,关键会灵活应用速度的计算公式,会利用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比值关系。
7.【答案】放出 、凝固
【解析】[1][2]冷冻室温度可以低至−18℃,舌头上的唾液遇冷由液态变为固态,发生凝固现象,凝固需要放出热量。
8.【答案】压缩体积、 升华
【解析】[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家庭用的液化气是在常温下使用的,因此它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煤气液化。
[2]日光灯管灯丝变细是因为钨丝高温升华成钨蒸气形成的。
二、选择题(共14 分。第9~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 分;第13、14 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 分。全部选择正确得3 分,不定项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 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 分)
9.【答案】B
【解析】解:
A、人步行速度约为1.2m/s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为18cm,故B符合实际;
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是24℃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10张纸的厚度在1mm左右,一张考试卷厚度大约为0.1mm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决此类问题时,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答案】C
【解析】
她相对于脚下的比赛台有时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
她相对于手中的剑有时是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
C. 观众的加油声是通过空气传入她耳朵的,故C符合题意
D. 剑的碰撞声是由剑的振动而产生的,故D不符合题意
11.【答案】B
【解析】A.罩内抽出空气,闹铃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A不符合题意;
B.用力吹一根细管,将它不断剪短,空气柱减小,空气容易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变高,声音变高.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B符合题意;
C.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花四溅,说明声音发声时振动,故C不符合题意;
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纸屑跳动高度不同,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答案】D
【解析】解:A、坎儿井减小了液面上的空气流动,有效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故A正确;
B、冰雪消融,形成水流,水从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B正确;
C、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故C正确;
D、雾凇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凝华会放热,故D错误;
故选:D。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面上的空气流动;
(2)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变化过程;
(3)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4)物质从气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
本题考查了影响蒸发的因素、熔化、凝华和液化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13.【答案】BCD
【解析】解:
A、在0~5s内,表示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v乙>v甲,故A错误;
B、在6~15s内,甲,时间相同st甲、乙两车平均速度相等;
C、0−15s内,甲,都是30m;
D、由图象可知,处于静止状态。
故选:BCD。
14.【答案】BD
【解析】解:由图象可知:
(1)BC段为锡的熔化过程,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并存状态,需要吸收热量,故A错误、B正确。
(2)锡熔化是从第3min到第6min,用了6min−3min=3min,在3−6分钟的这段过程中锡处于固液并存状态。9~12分钟内锡处于凝固过程,即锡EF段时是凝固过程,第13分钟时,已经凝固完毕,锡处于固态,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从图象可看出,0min对应温度为开始加热时的温度,然后随时间温度逐渐升高,BC段温度不变,为晶体的熔化过程,对应温度为熔点,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并存状态,需要吸收热量。D点后随时间温度逐渐降低,EF段为晶体的凝固过程,处于固液并存状态,需要放出热量。
此题考查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通过图象得出物理信息:晶体的熔点、熔化和凝固过程所用时间以及各段物质对应状态等。
三、计算题(共22 分,第15、16 小题各7 分,第17 小题8 分)
15.【答案】解:(1)限速40km/ℎ;距上桥18km;
(2)汽车的速度v=st=18×1000m30×60s=10m/s=36km/ℎ;
(3)从标志牌到上桥最快所需时间t′=sv′=18km40km/ℎ=0.45ℎ=27min。
答:(1)①限速40km/ℎ;②从该标志牌到上桥的路程是18km;
(2)汽车的速度为10m/s,合36km/ℎ;
(3)从标志牌到上桥最快要用27分钟。
【解析】(1)两个数据的含义:①限速40km/ℎ;②从该标志牌到上桥的路程是18km;
(2)利用速度公式得出汽车的速度;1m/s=3.6km/ℎ;
(3)利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式t=sv得出从标志牌到上桥最快所需时间。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关键是从图中得出信息。
16.【答案】解:(1)火车从甲地早上8: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则甲地开往乙地所用时间t1=16:30−8:30=8ℎ;
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v=st=960km8ℎ=120km/ℎ;
(2)列车过桥速度v′=144km/ℎ=144×13.6m/s=40m/s,
火车过桥通过的总距离:s′=v′t′=40m/s×15s=600m,
火车的长度s火车=s′−s桥=600m−400m=200m;
(3)火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路程:s″=s桥−s车=400m−200m=200m,
火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t″=s″v′=200m40m/s=5s。
答:(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120km/ℎ;
(2)火车的长度是200m;
(3)火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5s。
【解析】(1)根据火车的发车时间和到达时间可求从甲地开往乙地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2)已知汽车速度和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可求汽车过桥行驶的路程(火车和桥梁的总长),减去桥梁长可得火车的长度;
(3)火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路程等于桥长和车长之差,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计算火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弄清火车完全过桥时行驶的路程为桥长与火车长的和,火车完全在桥上的路程为桥长和车长之差是解题的关键。
17.【答案】 解:(1)由v=st可得在t=4s的时间内,车行驶的距离:
s1=v1t=20m/s×4s=80m,
(2)声音传播的距离:
s2=v2t=340m/s×4s=1360m,
设司机鸣笛时车到山崖的距离为s,
则:2s=s1+s2,
s=12(s1+s2)=12(80m+1360m)=720m;
(3)司机听到回声时车距山崖:
s′=s−s1=720m−80m=640m。
答:(1)4s内车行驶的路程是80m;
(2)鸣笛时车与山崖之间的距离有720m;
(3)听到回声时车与山崖之间的距离有640m。
【解析】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关键是弄清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是按喇叭时汽车与山崖距离的2倍。
(1)司机鸣笛后,声音传到山崖返回货车时,汽车以20m/s的速度已经前行了4s,根据速度公式可求汽车行驶的距离;
(2)在这段时间内,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是司机鸣笛时汽车与高山距离的2倍,根据速度公式求司机鸣笛时货车与山崖距离;
(3)司机听到回声货车距山崖的距离等于司机鸣笛时货车到山崖距离减去货车行驶的距离。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28 分,每小题7 分)
18.【答案】故答案为:( 1)1cm;31.0;217.5;(2)热胀冷缩;37;−4;可以
【解析】解:(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测量的起始刻度不是零刻度,而是40.0cm的刻线,物体的末端对着的刻度线为71.0cm,所以物体的长度即为两刻度值差L=71.0cm−40.0cm=31.0cm;
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3min和4min之间,偏过中线,说明大表盘应该超过30秒;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37.5s,因此秒表读数为3min37.5s=217.5s;
(2)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液体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的这一特性制成的;由图可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体温计的示数是37℃;寒暑表的分度值是1℃,示数在0℃以下,为−4℃;体温计的下端有一个极细的弯管,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遇冷收缩,使上方的水银不能够回到玻璃泡内,因此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人体来读数。
故答案为:( 1)1cm;31.0;217.5;(2)热胀冷缩;37;−4;可以。
(1)刻度尺的使用要注意其量程和分度值,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4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40.0cm即为木块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2)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读取温度计或体温计的示数时,首先要明确它们的分度值,视线与液柱液面所对刻度相平;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个缩口,根据这个特征来使用,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1)刻度尺和秒表是常用的测量工具,要学会正确使用和读数。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字,停表没有此要求;
(2)主要考查学生对温度计的原理以及温度计和体温计的读数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9.【答案】(1)v=st;(2)40.0;0.3;(3)B;(4)小;大;(5) 2v1v2v1+v2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v=st代入求出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是v=st;
(2)根据题目所给的数据,分别计算不同阶段的路程、时间、平均速度即可;
(3)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所测量的时间会偏小,再利用v=st分析即可;
(4)小车在斜面上做加速运动,分析选项中各个运动图象找出符合条件的即可;
(5)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和速度公式即可求解。
【解答】
解:(1)该实验如果用刻度尺测出长度,用停表测出时间,再根据v=st可求出其运动的平均速度,故该实验原理是v=st。
(2)由题图可知sAB=10.0dm−6.0dm=4.0dm=40.0cm,
根据已知条件有sAC=10.0dm−1.0dm=9.0dm,
用时tAC=15:35:23−15:35:20=3s,
则AC段的平均速度为vAC=sACtAC=9.0dm3s=3.0dm/s=0.3m/s。
(3)由实验可得vAB=sABtAB=4.0dm2s=2.0dm/s,vBC=sBCtBC=5.0dm1s=5.0dm/s,
所以小车从上到下运动速度越来越大。
A.由v~t图像可知:随时间增加小车速度大小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由v~t图像可知:随时间增加小车速度越来越大,故B符合题意;
C.由s~t图像可知:随时间增加小车路程不变,即速度为零,故C不符合题意;
D.由s~t图像可知: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小车速度大小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若小车过了A点后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时间偏小,根据v=st可知,平均速度偏大。
(5)设全程的路程为s,则前半程所用时间t1=0.5sv1=s2v1,
后半程用时t2=0.5sv2=s2v2,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st=ss2v1+s2v1=2v1v2v1+v2。
20.【答案】(1)发声体在振动 转换
(2)空气可以传声
(3)乙 真空不能传声
(4)响度 音色
【解析】(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叉的振动不能直接观察,乒乓球起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更容易直观观察。通过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采用的是转换法。
(2)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3)假如在月球上做图乙的实验,由于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乒乓球不能被弹开,原因是真空不能传声。
(4)将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几次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不同,可以听到声音的响度发生变化。
[5]塑料尺与钢尺的材料不同,换用塑料尺做此实验,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速度与钢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音色不同。
21.【答案】(1)B
(2)a
(3)
(4)99 小于
(5)烧杯石棉网温度高于水温,水可从烧杯石棉网继续吸热
(6)C
【解析】(1)要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选固定好B的位置。
(2)由于在沸腾过程中水的内部有越来越多的水汽化成水蒸气进入气泡,所以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越来越大。故a表示沸腾情况。
(3)图像如下:
(4)读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9℃不变,故其沸点为99℃。液体沸点随液面气压的减小而降低,水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100℃,此时沸点为99℃,说明此时水面气压小于一标准大气压。
(5)在加热过程中,石板网、铁圈、烧杯的温度要高于杯内水的温度,当拿掉酒精灯后,水还能从这些物体上吸热,故未立即停止沸腾。
(6)将水的质量减小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缩短,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抚州市临川区第五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抚州市临川区第五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物理试题原卷版docx、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抚州市临川区第五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08,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模拟物理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9)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