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2* 大学之道示范课ppt课件
展开华东理工大学校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河南大学校训: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河南师范大学校训:厚德博学,止于至善东南大学校训:止于至善华中科技大学校训:明德厚学,求是创新 南京工业大学校训:明德厚学,沉毅笃行
我国当代许多大学都从《礼记》各篇,尤其是《大学》《中庸》两篇中,借用一些名言警句作为校训。由此也可反映出《礼记》(尤其是《大学》《中庸》两篇)思想内容的当代价值。
《大学》相传是孔子门生曾参于春秋末年战国时期所作,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 《大学》很长一段时间内未能引起儒者的特别注意和关注。后朱熹将其编入“四书”,便与《论语》《孟子》《中庸》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且居“四书”之首,地位空前。同时,确立了其在经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主要内容是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朱熹《大学章句序》: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此又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大学》只有两千一百多字,课文节选的两段是开篇部分,只占全文篇幅十分之一左右,但是《大学》的总纲,后世学者常用“三纲八目”来概括。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好的德行,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自己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重点字词:(1)大学之道: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2)明:动词,彰明。(3)明德:美好的德性。 (4)亲民:亲近爱抚民众。一说“亲”当作“新”,“新民”即使天下人去旧立新,去恶向善。(5)止:至,到。
“三纲领”具体指什么?
“明明德”是发扬自己固有的德性,是激发求学者完善自己的自觉性,而不是用某种外在的、固定的道德准则束缚自己。“亲民”即“新民”,就是明晓自身本性的善德之后,帮助自己及他人去除污染心灵的东西,使他们同样能够达到与自己同样心灵纯洁的境界,即不仅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而且努力提高全体人民的道德品质,在儒家看来这是为治国平天下的伟业奠定精神基础。“止于至善”就是要将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国家的治理提升到最完美的地步,不达到最理想的境界绝不停止,实际上是一个无限的完善过程。
明,明之也。明徳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有尝息者,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
“三纲领”具体指什么?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明明德”——“为仁由己”,自觉地完善自我修养。“亲民”即“新民”——“推己及人”,亲近爱抚民众“止于至善”——“终身行之”,不达到最理想的境界不停止,这是一个无限的完善过程。
这三个纲领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个体到群体的完整社会体系,它表达了儒家一贯倡导的以教化为手段、以德政为目的的施政主张。
(1)知止而后有定: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2)静:心不妄动。(3)安:性情安和。(4)虑:思虑精祥。(5)得:处事合宜。(6)本末:“本”原指木之根;“ 末 ”指木之梢 。后分别引申为本根、本始和末迹、末节。指事物的根源和结局
译文: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思虑精详,思虑精详才能处事合宜。万物都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始有终,知道事物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①亮明观点,提出“三纲”,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也是引领学习的终极目标。②点明意义,只有坚定这样的目标,才能“定”、“静”、“安”、“虑”,最终学有所“得”。
重点字词:(1)齐其家: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家业繁荣。 (2)修其身:修养自己的德行。 (3)致其知:获得知识。一说,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推到极致。 (4)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译文:古代想要把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德。要修养自身的品德,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就要先使意念真诚。要使意念真诚, 就要先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
重点字词:(1)知至: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2)庶人:普通百姓。 (3)壹是:一律,一概。(4)本:本源、根本。
译文:推究了事物的原理而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而后才能使意念真诚,意念真诚而后才能使内心端正,内心端正而后才能修养品德,修养品德而后才能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后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国家治理好而后才能天下太平。从天子直到平民,一概都以修养自身作为根本。
1.“八目”之间有怎样的关系?2.“三纲”与“八目”又有怎样的联系?
明确:“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全面透彻地研究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致知”:获得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认识。“诚意”: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诚实、不自欺。“正心”:就是教人防止个人情感的偏向。“修身”:是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度,是《大学》中对人的培养的最高要求,它处在“八条目”的中枢地位。“齐家”:是善于处理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系。“治国”和“平天下”是齐家的扩大和延伸。
1、“八目”之间是什么关系?
明确:①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修身”的基础,“修身”是做好这些的目的。②“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修身”的目的,“修身”是实现这些的前提。③( )是“八目”的根本。
2、“三纲”“八目”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明确: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①“三纲”是“八目”的指导思想和目的;②“八目”是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
明确:1.论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先提出表明宗旨的“三纲”,然后提出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浑然一体,结构严谨,条理清晰。2.运用排比、顶真手法,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增强了语势,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
1.《大学之道》中,用“ ”来表达大学之道的最高境界。2.《大学之道》中,用“ , ”两句指出本末始终的道理,进而说明“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观点。3.《大学之道》中,齐家的前提条件是“ ”,修身的前提条件是“ ”。4.《大学之道》中,对所有人提出个人修养要求的两句是“ , ”5.《大学之道》中,用“ , ”两句强调家庭经营有序与国家治理上轨道的重要性。 6.《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途径的句子是:“ ”;推究事物之理获得的效果是:“ ”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2* 大学之道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01899_t3/?tag_id=26" target="_blank">5.2* 大学之道图文ppt课件</a>,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了解作者,5分钟,看完举手示意,自学指导一,精讲点拨,自学指导二,课堂小结,当堂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2* 大学之道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01899_t3/?tag_id=26" target="_blank">5.2* 大学之道说课课件ppt</a>,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大学之道”,明彰明动词,明美好的形容词,亲亲抚,止达到,知知道,止应达到至善的境界,定志向坚定,静镇静不躁,安内心安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2* 大学之道图片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01899_t3/?tag_id=26" target="_blank">5.2* 大学之道图片ppt课件</a>,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大学是什么,何谓明明德,何谓亲民,明明德,齐家治国平天下,文本研读,使整齐有序,修养自身的品性,致获得知识,使端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