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专题试卷-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406385/0-173201487735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专题试卷-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406385/0-17320148773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专题试卷-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406385/0-173201487741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专题试卷
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专题试卷-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专题试卷-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直击中考】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2024•南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下列生产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B.湿法炼铜C.海水晒盐D.黏土烧瓷
2.(2024•临夏州)让非遗文化“动”起来、“火”起来,为扩大非遗文化在青少年中的影响,临夏县积极组织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下列非遗文化作品制作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酿河州黄酒B.刻河州砖雕
C.绘河州彩陶D.捏河州泥塑
3.(2024•宿迁)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集月壤样品之旅。下列探月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点火起航B.箭器分离C.月背着陆D.采集月壤
4.(2024•临沂)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B.胆矾研碎C.蔗糖溶解D.烧制陶器
5.(2024•武汉)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进行下列家务劳动时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清洗蔬菜B.沥干蔬菜C.点火炒菜D.盛菜装盘
6.(2024•黑龙江)成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木已成舟B.钻木取火C.滴水成冰D.沙里淘金
7.(2024•镇江)下列现象主要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
A.海水晒盐B.汽油挥发C.红磷燃烧D.瓜果飘香
8.(2024•北京)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B.酒精挥发C.镁条燃烧D.矿石粉碎
9.(2024•潍坊)文物修复与化学密切相关。下列修复措施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小刀剔除铁器表面锈层
B.稀盐酸除去瓷器表面碳酸钙
C.氢氧化钙溶液封护酥松的石质文物
D.碱性溶液除去纸质文物中的酸
10.(2024•青岛)下列对酒精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液体B.有特殊气味
C.易挥发D.能燃烧
11.(2024•常州)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B.冶炼钢铁C.品红扩散D.石油分馏
12.(2024•广州)下列过程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盐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
B.用过氧化氢制得氧气
C.用蒸馏法将海水淡化制得蒸馏水
D.用液氢作燃料推进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13.(2024•自贡)诗词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句描写场景中主要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4.(2024•内江)端午佳节,国人喜食粽子。下列制作肉粽的环节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清洗食材B.切碎腊肉C.粽叶包馅D.烧火蒸煮
15.(2024•青海)下列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制作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黑陶烧制B.土族刺绣C.河湟剪纸D.藏毯编织
16.(2024•利州区)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翠云廊时作出的“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重要指示,某校开展了系列研学活动。下列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茶园采茶叶B.古树挂标牌
C.稻草编草鞋D.糯米酿米酒
17.(2024•长沙)“雷小锋”爱心义卖活动在各学校开展。下列制作义卖品的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编手链B.剪窗花C.烧火熬粥D.榨甘蔗汁
18.(2024•镇江)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用镁粉制作照明弹B.用活性炭除冰箱异味
C.用铜制作电线电缆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19.(2024•威海)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活性炭作冰箱除味剂
B.铜丝作导线
C.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
D.氮气作保护气
20.(2024•大庆)下列过程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氧气变为液氧
B.硫在空气里燃烧
C.白色的硫酸铜粉末放在潮湿空气中,固体变蓝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
21.(2024•内蒙古)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B.粮食酿酒C.干冰升华D.汽油挥发
22.(2024•内江)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了物理性质的是( )
A.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B.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D.食醋用于除水垢
23.(2024•深圳)节约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下哪个是化学变化?( )
A.洗涤小麦B.晒干小麦C.烘烤小麦D.研磨小麦
24.(2024•绥化)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下列制作粽子的环节中,涉及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淘洗糯米B.清洗竹叶C.生火煮粽D.竹叶包粽
25.(2024•吉林)吉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众多。下列项目涉及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延边朝鲜族刺绣B.四平市葫芦雕刻
C.伊通县钩针编织D.吉林市缸窑烧造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2024•南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下列生产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B.湿法炼铜C.海水晒盐D.黏土烧瓷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粮食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湿法炼铜,铜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海水晒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D、黏土烧瓷,瓷器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2024•临夏州)让非遗文化“动”起来、“火”起来,为扩大非遗文化在青少年中的影响,临夏县积极组织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下列非遗文化作品制作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酿河州黄酒B.刻河州砖雕
C.绘河州彩陶D.捏河州泥塑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酿河州黄酒的酿制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B、刻河州砖雕制作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绘河州彩陶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捏河州泥塑制作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2024•宿迁)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集月壤样品之旅。下列探月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点火起航B.箭器分离C.月背着陆D.采集月壤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解答】解:A.点火起航过程中,燃料与助燃剂(如氧气)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和光,同时生成新的物质(如水蒸气、二氧化碳等),由于有新物质生成,因此点火起航属于化学变化,故A选项正确;
B.箭器分离是火箭在飞行过程中,各个部分(如助推器、整流罩等)按照预定程序分离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只是物体的位置或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箭器分离属于物理变化,故B选项错误;
C.月背着陆是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探测器只是从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或者位置发生了变化,但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月背着陆属于物理变化,故C选项错误;
D.采集月壤是探测器在月球表面收集土壤样本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只是将月球表面的土壤收集起来,并没有改变土壤的化学性质或生成新物质,因此采集月壤属于物理变化,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简单,通过嫦娥六号探测器的发射和探月过程,巧妙地考察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这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用化学知识去解释和判断生活中的现象,同时,也提醒我们在判断变化类型时,要抓住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一关键点。
4.(2024•临沂)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B.胆矾研碎C.蔗糖溶解D.烧制陶器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胆矾的研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蔗糖溶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烧制陶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5.(2024•武汉)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进行下列家务劳动时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清洗蔬菜B.沥干蔬菜C.点火炒菜D.盛菜装盘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清洗蔬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沥干蔬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点火炒菜过程中伴随燃料的燃烧,燃料燃烧时生成新物质二氧化碳等,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盛菜装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6.(2024•黑龙江)成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木已成舟B.钻木取火C.滴水成冰D.沙里淘金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木已成舟,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钻木取火,发生了木材的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滴水成冰,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沙里淘金,只是分离出黄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7.(2024•镇江)下列现象主要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
A.海水晒盐B.汽油挥发C.红磷燃烧D.瓜果飘香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海水晒盐,是利用了主要利用阳光和风力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利用的是蒸发结晶的原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汽油挥发,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红磷燃烧,有新物质五氧化二磷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瓜果飘香,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8.(2024•北京)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B.酒精挥发C.镁条燃烧D.矿石粉碎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冰雪融化,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酒精挥发,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镁条燃烧,有新物质氧化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矿石粉碎,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9.(2024•潍坊)文物修复与化学密切相关。下列修复措施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小刀剔除铁器表面锈层
B.稀盐酸除去瓷器表面碳酸钙
C.氢氧化钙溶液封护酥松的石质文物
D.碱性溶液除去纸质文物中的酸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小刀剔除铁器表面锈层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B、稀盐酸除去瓷器表面碳酸钙,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钙溶液封护酥松的石质文物,氢氧化钙可能会与石质文物中的某些成分反应,形成更为坚固的保护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碱性溶液除去纸质文物中的酸,酸和碱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0.(2024•青岛)下列对酒精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液体B.有特殊气味
C.易挥发D.能燃烧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
【解答】解:A、颜色、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有特殊气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挥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能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11.(2024•常州)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B.冶炼钢铁C.品红扩散D.石油分馏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酒精挥发,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冶炼钢铁,有新物质铁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品红扩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石油分馏,是利用了石油中各成分沸点的不同,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2.(2024•广州)下列过程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盐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
B.用过氧化氢制得氧气
C.用蒸馏法将海水淡化制得蒸馏水
D.用液氢作燃料推进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用盐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用过氧化氢制得氧气,有新物质水和氧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用蒸馏法将海水淡化制得蒸馏水,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D、用液氢作燃料推进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氢气燃烧生成水,有新物质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3.(2024•自贡)诗词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句描写场景中主要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通过诗词中的描述来识别哪些场景涉及到了化学变化。
【解答】解: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述的是水在低温下凝固成冰和雪的自然现象,这个过程中,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但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的“野火烧不尽”描述的是野火燃烧的现象,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这个过程中有新物质(如二氧化碳、水等)生成,因此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描述的是大风将屋顶的茅草卷走的现象,这个过程中,只是茅草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的是瀑布从高处落下的壮观景象,这个过程中,只是水的位置和形态发生了改变(如从液态变为气态的水蒸气等),但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也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简单,题目通过诗词这一富有文化气息的形式来考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既考察了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又考察了他们对诗词的解读能力,题目设计巧妙,既有趣味性,又有教育意义;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各种现象中提炼出化学知识。
14.(2024•内江)端午佳节,国人喜食粽子。下列制作肉粽的环节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清洗食材B.切碎腊肉C.粽叶包馅D.烧火蒸煮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清洗食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切碎腊肉,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粽叶包馅,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烧火蒸煮,发生了燃料的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5.(2024•青海)下列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制作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黑陶烧制B.土族刺绣C.河湟剪纸D.藏毯编织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黑陶烧制,涉及到燃料燃烧等,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B、土族刺绣,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河湟剪纸,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藏毯编织,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6.(2024•利州区)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翠云廊时作出的“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重要指示,某校开展了系列研学活动。下列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茶园采茶叶B.古树挂标牌
C.稻草编草鞋D.糯米酿米酒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茶园采茶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古树挂标牌,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稻草编草鞋,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糯米酿米酒,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7.(2024•长沙)“雷小锋”爱心义卖活动在各学校开展。下列制作义卖品的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编手链B.剪窗花C.烧火熬粥D.榨甘蔗汁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编手链,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剪窗花,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烧火熬粥,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榨甘蔗汁,只是从甘蔗中分离出甘蔗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8.(2024•镇江)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用镁粉制作照明弹B.用活性炭除冰箱异味
C.用铜制作电线电缆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分析】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用镁粉制作照明弹,是利用了镁粉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用活性炭除冰箱异味,利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用铜制作电线电缆,是利用了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19.(2024•威海)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活性炭作冰箱除味剂
B.铜丝作导线
C.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
D.氮气作保护气
【分析】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活性炭作冰箱除味剂,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铜丝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氮气作保护气,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20.(2024•大庆)下列过程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氧气变为液氧
B.硫在空气里燃烧
C.白色的硫酸铜粉末放在潮湿空气中,固体变蓝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氧气变为液氧,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B、硫在空气里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硫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白色的硫酸铜粉末放在潮湿空气中,固体变蓝,是因为硫酸铜和水反应生成了五水合硫酸铜,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1.(2024•内蒙古)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B.粮食酿酒C.干冰升华D.汽油挥发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冰雪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粮食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干冰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汽油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2.(2024•内江)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了物理性质的是( )
A.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B.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D.食醋用于除水垢
【分析】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是利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B、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了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是利用了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食醋用于除水垢,是利用了醋酸能与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氢氧化镁反应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23.(2024•深圳)节约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下哪个是化学变化?( )
A.洗涤小麦B.晒干小麦C.烘烤小麦D.研磨小麦
【分析】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否生成新物质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解答】解:A、洗涤小麦,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错;
B、晒干小麦,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错;
C、烘烤小麦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D、研磨小麦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错;
故选:C。
【点评】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
24.(2024•绥化)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下列制作粽子的环节中,涉及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淘洗糯米B.清洗竹叶C.生火煮粽D.竹叶包粽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淘洗糯米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清洗竹叶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生火煮粽,包含着物质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D、竹叶包粽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5.(2024•吉林)吉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众多。下列项目涉及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延边朝鲜族刺绣B.四平市葫芦雕刻
C.伊通县钩针编织D.吉林市缸窑烧造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解答】解:A、刺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葫芦雕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钩针编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缸窑烧造,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4/9/10 15:07:52;用户:组卷22;邮箱:zyb022@xyh.cm;学号:41418985
菁优网APP 菁优网公众号 菁优网小程序分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
没有新物质生成
有新物质生成
微观理解
没有新分子生成,变化的是粒子之间的间隔
生成了新分子的变化
伴随的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发生变化
常伴随发光、放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举例
石蜡熔化、水结成冰等
钢铁生锈、木炭燃烧等
联系
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分类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定义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性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区别
是否需要在化学变化中体现出来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
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
酸碱性等
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真题汇编】2022-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原卷版-好题汇编三年2022-2024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docx、专题0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解析版-好题汇编三年2022-2024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专题 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下列活动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②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020年中考化学真题分专题训练(山东专版),文件包含专题0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020年中考化学真题分专题训练山东专版教师版含解析docx、专题0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020年中考化学真题分专题训练山东专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