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课后测评
展开A.看护(kàn)暖和(hu)贮蓄(zhù)峡窄(zhǎi)
B.轮敦(dūn)着落(zhá)镶边(xiāng)水藻(zǎ)
C.害羞(xiū)更换(gēng)发髻(jī)安适(shì)
D.薄雪(bá)慈善(cí)宽敞(chang)着急(zhá)
2.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②“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③一提到雨,也就必然会想到雪。
④借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比我的文字美丽得多?
⑤“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第二天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⑥“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是雪、月、梅这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撩逗酒姑娘了。
A.③①⑥②⑤④B.③⑤②⑥①④C.③⑥①②⑤④D.③②①⑥⑤④
3.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
C.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D.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老舍纪念馆是一家在丰富胡同19号的普通的一座四合院。
B.温晴的济南,使济南人民带来了欢乐。
C.雪后的济南即使很寒冷,但绝对让人感到温馨。
D.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用上写景技巧,是能否写好景物的关键。
5.阅读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选段,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②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③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④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⑤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A.文中加粗词语“青黑”“一件”“吹动”“粉色”词性依次是形容词、数量词、动词、名词。
B.“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憨。
C.结尾句第⑥句直接抒情,商量中含着赞许,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强烈的赞美之情。
D.这段话描写的是济南“薄雪覆盖下的小山”,水墨淡彩,动静相间,层次井然,情真意切,娓娓道来,令人仿佛身临其境,不可自拔。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春风
老舍
①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拿气候说吧,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但是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
②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在海边。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的草色在黄绿之间,松是绿的,别的树叶差不多都是红与黄的。就是那没树木的山上,也增多了颜色——日影、草色、石层,三者能配合出种种的条纹,种种的影色。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绿得晶莹剔透。远处的点点白帆在绿波上轻轻荡漾,平时看不见的小岛也清楚地点现在天边。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一种无目的的思虑,要思虑而心中反倒空虚了些。
③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引起我甜美的悲哀。我不知应当爱哪个。
④所谓春风,似乎应当温柔,轻吻着柳枝,微微吹铍了水面,偷偷地传送花香,同情地轻轻掀起禽鸟的羽毛。可是,济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济南的风每每在丁香海棠开花的时候把天刮黄,什么也看不见,连花都理在黄暗中;青岛的风少一些沙土,可是狡猾,在已很暖的时节忽然来一阵或一天的冷风,把一切都送回冬天去,棉衣不敢脱,花儿不敢开,海边翻着愁浪。
⑤两地的风都有时候整天整夜地刮。春夜的微风送来雁叫,使人似乎多些希望。整夜的大风,门响窗户动,使人不英雄地把头埋在被子里;即使无害,也似乎不应该如此。对于我特别觉得难堪。我生在北方,听惯了风,可也最怕风。听是听惯了,因为听惯才知道那个难受劲儿。它老使我坐卧不安,心中游游摸摸的,干什么不好,不干什么也不好。它常常打断我的希望:听见风响,我懒得出门,觉得寒冷,心中渺茫。春天仿佛应当有生气,应当有花草,这样的野风几乎是不可原谅的!我倒不是个弱不禁风的人,虽然身体不很足壮。我能受苦,只是受不住风。别种的苦处,多少是在一个地方,多少有个原因,多少可以设法减除;对风是干没办法。总不在一个地方,到处随时使我的脑子晃动,像怒海上的船。它使我说不出为什么苦痛,而且没法子避免。它自由地刮,我死受着苦。我不能和风去讲理或吵架。单单在春天刮这样的风!可是跟谁讲理去呢?苏杭的春天应当没有这不得人心的风吧?
⑥我不准知道,而希望如此。好有个地方去“避风”呀!
(有删改)
6.通读全文,填写下面的表格。
7.本文是写春风的,可是为什么却用了大量的文字来写济南、青岛秋天的美丽呢?试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认识。
8.品味语言。
(1)品读文章要重视朗读,请你说说第④段画横线部分“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中哪个词应该重读,并说明理由。
(2)请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第④段画框句子的表达效果。
所谓春风,似乎应当温柔,轻吻着柳枝,微微吹皱了水面,偷偷地传送花香,同情地轻轻掀起禽鸟的羽毛。
9.本文最后一句说“好有个地方去‘避风’呀”,作者是否真的想到苏杭去“避风”呢?请结合上文,再联系《济南的冬天》,说说你的理解。
10.读课文《济南的冬天》,“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一句的本体、喻体分别是( )
A.本体是白花,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B.本体是树尖上顶的白雪,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C.本体是树尖上顶的白雪,喻体是白花。
D.本体是顶着白雪的树的样子,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看kān,峡→狭。B.轮→伦,着zhuó。C.髻jì。
2.答案:A
解析:该语段描写江南雪景。③句为起始句,引出雪景;④句是总结句;中间四句按诗句所写的时间,从前一天傍晚到第二天早晨,排序为①⑥②⑤。故选A。
3.答案:A
解析:项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C、D三项均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4.答案:D
解析:A.语序不当,应该把“在丰富胡同19号的”与“普通的”位置互换。B.用词不当,把“使”改换成“给”。C.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将“即使”改为“虽然”。D.正确。故选D。
5.答案:B
解析:考查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辨析。B.有误,“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这句话使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薄雪”人格化,赋予了人的情态;故选B。
6.答案:(1)冷;(2)凉爽;(3)长而晴美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章内容。作答时,首先定位文中从整体上对比济南与青岛的气候特点的段落,然后根据表格中所给提示,从段落中提取关键语句进行概括。根据选文可知,文中整体对比济南与青岛的气候特点的段落是第①段。(1)空,根据“济南”“冬天”的提示,结合第①段“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可知,不同点应填“冷”;(2)空,根据“青岛”“夏天”的提示,结合第①段“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可知,不同点应填“凉爽”;(3)空,根据“春天多风,秋天”的提示,结合第①段“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可知,相同点应填“长而晴美”。
7.答案:写济南、青岛两地秋天的美丽,是为了以秋美反衬春风的粗猛和寒冷,突出两地春风的令人不快,表达对大风的无可奈何。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写作手法。根据文章标题“春风”可知,本文的写作重点是春风。通过阅读文章可知,第②段用大量的篇幅来写济南、青岛秋天的美丽;结合第④段“可是,济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可知,这里主要写了济南和青岛的春风的粗猛和寒冷,以及带给人痛苦烦恼的感受。作者从秋天写起,描写济南和青岛两地的秋日美景,是为了用两地秋天的美反衬两地春风的粗猛和寒冷,突出两地春风的令人不快,表现出作者对两地春风的无可奈何。
8.答案:(1)示例一:“毁”字应该重读。突出两地的春风粗猛、破坏力大的特点,表达作者对春风的不满以及对春被风吹毁的惋惜之情。
示例二:“两地”和“都”应该重读。强调粗猛、寒冷是两地春风的共同特点,表达作者对两地春风的不满以及对春被风吹毁的惋惜之情。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设想中的春风拟人化,表现其轻柔、多情、美好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印象中的春风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朗读重音设计。词语的重读取决于内容,凡是在内容上起强调作用的词语都可以重读。结合第④段“可是,济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可知,“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强调了济南和青岛这两个地方的春天都太粗猛、寒冷,令作者不愉快。因此,可以重读“毁”字,突出两地春风的破坏力之大,以及作者对春风的厌恶之情。也可以重读“两地”和“都”,强调粗猛、寒冷是两地春风的共同特点,从而表达出作者对两地春风的不满以及对春被风吹毁的惋惜之情。
(2)本题考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首先根据标志词判断修辞手法,然后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根据“轻吻”“偷偷地”“同情地”等词可知,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春风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设想中的春风轻柔、多情、美好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印象中的春风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9.答案:作者不是真的想去苏杭“避风”。因为尽管两地的春风让他痛苦与无奈,但两地的秋天是美丽的,所以他没有逃避,而是“死受着苦”;从《济南的冬天》一文中也可以看出作者对济南的无比热爱。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首先指出作者不是真的想要到苏杭去“避风”,然后联系选文及《济南的冬天》阐述理由。从第⑤段可知,作者在两地的春风中很痛苦,但是作者仍然没有逃避,而是选择承受,表明即使是让他感到痛苦,也不妨碍他深切地爱着济南和青岛。并且《济南的冬天》通过对济南冬天场景的描述,表达出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和对济南这座城市的热爱之情。所以,他不是真的想去苏杭“避风”。
10.答案:D
解析:题干中的句子,把“顶着白雪的树”比作“日本看护妇”。
城市
不同点
相同点
济南
夏天很热,冬天(1)______________
春天多风,秋天(3)______________
青岛
夏天(2)______________,冬天较温暖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a href="/yw/tb_c63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济南的冬天复习练习题</a>,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跟踪,跟踪迁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练习: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a href="/yw/tb_c63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济南的冬天练习</a>,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a href="/yw/tb_c63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济南的冬天课后测评</a>,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