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含答案)
2025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基础知识专题练: 自然灾害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基础知识专题练: 自然灾害,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题思路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图为某种灾害现场图。据此完成问题。
该灾害( )
A.多发生在平原地区B.多发生于我国冬季
C.成因与人类活动无关D.具有突发性
甲图为地震波典型时距曲线(表示地震时纵波和横波到达不同地震台站所需的时间)图,乙图为某次地震时,M、N、Q三地震台站测得不同的震中距,并以此为半径绘成大小不同的圆。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关于图中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W1和W2两者皆无法通过地幔B.W2为纵波
C.W1和W2可以在任何物质中传播D.能通过地核的是W1
3.若M台站测得纵波和横波时距差为6分钟,则M台站的震中距最接近( )
A.3000kmB.3500kmC.4500kmD.4000km
4.依据M、N、Q三地震台测得的震中距判断,此次地震震中位于( )
A.①B.②C.③D.④
青龙县城地处燕山山脉一侧的山谷中,青龙县气象站距谷底中心约500m,可以较好地观测风向的变化特征。下图为该地区四个季节山谷风逐时最多风向频率折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5.判断青龙县所处山谷的走向及气象站所在的方位分别是( )
A.南北走向山谷西侧B.南北走向山谷东侧
C.东西走向山谷北侧D.东西走向山谷南侧
6.图中序号和季节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春季B.②——冬季C.③——秋季D.④——夏季
7.在晴朗、微风的情况下,山谷风的日变化对污染物输送有明显影响,该县城空气污染物( )
A.白天浓度总体低于夜晚B.浓度最大值在午夜前后
C.夜晚浓度总体低于白天D.浓度最小值在日出前后
冰岩崩是指原位巨厚冰或岩体因冻胀、开裂等脱离母体从冰川陡峻处倾倒、崩塌、滚落、滑动的现象,多发生于冰川末端或高位陡峭岩体。下图为冰岩崩引发的冰川型泥石流链式演化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冰湖中涌浪的产生主要取决于( )
①冰崩体的体积
②冰湖的湖岸坡度
③冰崩体的运动速度
④冰湖的蓄水水位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9.冰川型泥石流链式演化过程反映出( )
A.冰崩体物质组成由复杂变得单一B.冰崩体在演变过程中温度保持稳定
C.冰崩体在演变过程中逐渐变得黏稠D.冰崩体在演变过程中物相分层明显
10.冰川型泥石流链式演化过程中,刨蚀作用强烈的过程是( )
A.冰岩崩B.冰湖溃决C.溃决山洪D.冰川型泥石流
兰阳平原位于台湾岛东北部,该平原沿海分布着南北长约23千米、高约10米的连绵沙丘。兰阳溪是孕育兰阳平原的“生命之河”,河流含沙量大。许多河流受南北向沙丘的阻挡,在沙丘西侧蜿蜒向北或向南流,最后在沙丘的缺口处入海。左图示意台湾岛局部地区地形和兰阳平原的位置,右图示意兰阳平原风频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兰阳平原沿海分布着连绵沙丘,其沙源及沙丘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
A.河流带来泥沙,风力堆积B.海浪带来泥沙,河流搬运堆积
C.河流带来泥沙,海浪搬运堆积D.盛行风吹来泥沙,风力堆积
12.兰阳平原沿海分布的沙丘( )
A.东侧坡度小,颗粒物粒径小B.西侧坡度小,颗粒物粒径大
C.东侧坡度大,颗粒物粒径大D.西侧坡度大,颗粒物粒径小
某游客的游记——广西的沌湖事件令我记忆犹新。3月5日在沌湖附近游玩,突然感觉脚底一晃,但巨响之后就再也没有动静,只是湖面开始急剧下降。第二天,湖水已经消失大半,有的地方露出了湖底。昨日被吓坏的村民又迎来了惊喜:湖水没了,留下了数不尽的鱼虾。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自然景观的形成,与游记中所述现象成因类型相似的是( )
A.广东灿若明霞的丹霞山B.甘肃张掖的彩色丘陵
C.云南石林的阿诗玛石峰D.横断山区山高谷深
14.以下最有可能导致沌湖一夜间“消失”的原因是( )
A.附近矿山采矿引起地面沉降B.当地地下暗河的崩塌
C.下游地区抽水和回灌D.当地特殊的捕鱼方式
随着曲流的发展,一些河流的河床中形成了多条弧形排列略呈扇形分布的滨河床沙坝(泥沙组成的堤坝),这些沙坝向下游方向辐聚,构成的地貌称为迂回扇。河湾侧向缓慢非连续均匀移动有利于迂回扇形成。下图为某河流形成的迂回扇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5.图中河流总体上流向和最晚形成的滨河床沙坝分别是( )
A.自北向南 1B.自北向南 5C.自南向北 1D.自南向北 5
16.下列有利于迂回扇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是( )
A.河道平直B.含沙量小
C.地势落差大D.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北大河发源于祁连山北坡,中游河段发育了系列古河道,古河道1、2、3分别在距今(以1950年为基准)7471年、7434年、5706年被遗弃。研究发现,图中河道变迁与金塔南山地壳活动和区域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古河道3沉积物粒径大于古河道2。下图示意古河道变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图中甲处形成的河流地貌是( )
A.洪积扇B.槽形河谷C.“V”形河谷D.三角洲
18.据材料推测该区域地壳活动最剧烈的时期是( )
A.古河道1遗弃至古河道2遗弃B.古河道1形成期间
C.古河道2遗弃至古河道3遗弃D.现代河道形成期间
19.与古河道2相比,古河道3河流存在时期气候特征为( )
A.暖干B.暖湿C.冷干D.冷湿
山岳冰川常发育在中、低纬度的高山地带。冻结在冰川体内的各种碎屑物随着冰川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冰川谷缓慢地向下移动。在宽阔的冰川谷地,冰川体消融的前端常有由众多碎屑物堆积形成的冰碛垄及发育出辫状水系。下图是山岳冰川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在任意一条冰碛垄的形成过程中,冰川体消融的前端( )
A.向海拔低处推进B.向海拔高处后退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
21.与河流三角洲相比,冰碛垄堆积物( )
A.颗粒较小B.粗细混杂C.大小均匀D.碎屑表面光滑
当一个地区受到构造抬升时,促使河流在它以前的谷底下切,原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之上,成为近似于阶梯状地形,称为阶地。阶地按从下到上(由新到老)依次命名为T1、T2……。青衣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流入四川盆地。图为青衣江沿线各阶地不同时期的河流下切速率(毫米/年)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毛家坝T5、T4、T3阶地形成过程中,河流下切速率的变化是( )
A.不断加快B.不断减慢C.先变慢,后变快D.先变快,后变慢
23.影响栗子坪和阳坪现有阶地数量的主要因素是( )
A.河谷陡缓B.海拔高低C.流量大小D.基岩软硬
24.各时期河流最大下切速率所在地随时间( )
A.往四川盆地方向变化
B.往青藏高原方向变化
C.由东西往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交界地带变化
D.由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交界地带往东西变化
海陆风是因海洋和陆地受热不均匀而在海岸附近形成的一种有日变化的风系。在基本气流微弱时,白天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前者称为海风,后者称为陆风,合称为海陆风。读图,完成下题。
25.亲临海滨地区体验海陆风,下列说法不可信的是( )
A.海滨城市白天多出现云、雨和雾;夜间以晴朗天气为主
B.长发女郎夜晚面向大海,长发朝向内地方向飘起
C.陆风风力一般弱于海风
D.海风对抑制中午暑热,调节气候有一定作用
26.海风转换为陆风的时间大约是( )
A.2~3时B.6~7时C.14~15时D.21~22时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其中植被线形沙丘是该沙漠的主要沙丘形态。植被线形沙丘一般是在呈锐角的双向风作用下风沙沿合成风方向堆积而成,其形成过程经历四个阶段:a灌丛沙丘—b风影灌丛沙丘—c垄状沙丘—d植被线形沙丘。下图示意植被线形沙丘形成演化过程的四个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不同区域线形沙丘走向不同,主要反映各区域( )
A.植被类型不同B.盛行风向不同C.降水量不同D.沙源不同
28.植被线形沙丘形成过程中,其沙源主要( )
A.来自上风向B.来自两侧
C.先源于上风向,后源于两侧D.先源于两侧,后源于上风向
29.形成植被线型沙丘的双向风,当两侧风力不等时( )
A.强风的一侧坡面较陡B.强风的一侧坡面较短
C.脊线偏向于强风一侧D.脊线偏向于弱风一侧
二、材料解题思路题
30.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央气象台消息:2020年第8号台风“巴威”正在逐步逼近中(如下图),预计其将于27日上午在辽宁东部到朝鲜西部一带沿海登陆,今天起至明天(8月26日至27日),如果“巴威”能够以台风级别登陆辽宁,它仍将是“一手”登陆辽宁的最强台风。气象大数据显示,“巴威”或将成为1949年以来罕见登陆辽宁的“一手”台风,甚至是最强台风。“巴威”的北上将给山东半岛和东北地区带来强风雨,影响不容小觑。
(1)“巴威”登陆后向________方向移动,受________力的作用,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自南向北逐渐减弱。
是台风天气往往伴随着等,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
(3)辽宁水资源总量少,人均实际占有水资源量不足全国人均数的1/4,属于严重缺水地区。为什么当地农民期盼着这次台风的到来?
(4)如果遇到台风天气,你该如何防避?
3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左示意我国某地传统村落的梳式布局方式,右示意该村落的剖面。某校师生暑期研学时,发现该地天气炎热,村落中宅院与巷道排列规整,能够较好地通风散热。
在图左中画出夏季最大风频的风向,在图右中画出夏季晴天午后微风环境下的局地环流,并分别说明绘制理由。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那木拉错(拉姆拉错)又名琼果杰神湖,是西藏最具传奇色彩的湖泊,坐落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加查县曲科杰丛山之中。墨脱县地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下游、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境内山高谷深,山峦起伏,地势险峻,其中主要山峰有南迦巴瓦峰。下列左图为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地层地貌剖面示意图,右图为墨脱县某段山路景观图。
(1)指出那木拉错所处的构造地貌类型,并说明那木拉错的形成过程。
(2)从地质作用力角度解题思路墨脱县境内山高谷深的原因。
(3)解题思路地形条件对墨脱县交通运输方式及其交通线路选址布局的影响。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艾比湖流域(见下图左)位于天山北麓,湖盆南、西、北三面环山,西北方向是著名的阿拉山口,山口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形成落差较大的狭长谷地。艾比湖流域内气候干燥,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0mm,降水区域差异较大,多大风,以偏西风为主。
某科研小组为了探究沙丘形态演变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艾比湖流域东南部选取了一块样地,该样地发育有典型的、形态各异的抛物线状沙丘。沙丘平面形态为迎风向开口的U形或V形(见图右),沙丘由两翼及凹凸状丘体组成,其中,两翼附近生长着较密集的梭梭(一种生长在沙漠中的中深根系小乔木)。
(1)从水源角度解题思路艾比湖东南部样地沙漠地带梭梭生长密集的条件。
(2)解题思路梭梭覆盖度在抛物线状沙丘形态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有观点认为抛物线状沙丘未来会因遭受吹蚀而断裂,逐渐发育为纵向沙垄。请你为该观点提供合理解释。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滑坡多发生在山区,A项错误。滑坡多发生于我国夏秋季,B项错误。滑坡的成因与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人类破坏植被、不合理的工程建设等,C项错误。滑坡的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D项正确。
2.答案:B
解析:读图,通过相同距离,W1用时长,说明其速度慢,应该为横波。 W2用时短,说明其传播速度快,应该为纵波。地幔是固态,纵波横波都能通过,A错误;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快,纵波可以通过液体和固体,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C错误;纵波可以穿过三相物质,比横波破坏力大,B正确;能通过地核的是W2,D错误。故选B。
3.答案:C
解析:读图,根据图中纵波和横波的曲线,横轴表示震中距大小,右纵轴表示时间。图中纵波和横波时距差为6分钟时,横波用时14分钟,纵波用时8分钟。此时震中距是4 500 km,故选C。
4.答案:B
解析:依据M、N、Q三地震台测得的震中距判断,以三地所测得的不同的震中距为半径,绘成大小不同的圆,此次地震震中位于三个圆的一个共同交点上,这个交点是此次地震的震中,即图中的②处,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答案:C
解析:读图解题思路可知,山风为偏北风,谷风为偏南风,故山谷走向为东-西走向,AB错误。山谷风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青龙县气象站所在地夜晚以偏北风为主,因此山风的风向为偏北风,气象站位于山谷北侧,C正确,D错误。故选C。
6.答案:B
解析:与冬季相比,夏季白昼长,日出时刻较早,由山风转为谷风的时间会提前,冬季相反。且山风开始转换谷风的时间及谷风持续时间与日出时刻白昼时长有一定相关性。②图中谷风持续时间最短,应为冬季;①应为夏季,夏季日出早,升温快,山谷风转换时间最早,谷风持续时间最长;③的谷风持续时间较④长,应为气温开始升高的春季;④图应为秋季,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答案:A
解析:由于夜间“山风”的持续作用,导致污染物不断聚集,日最大值出现在日出前后,B错误。白天随着风向的转变及“谷风”的出现,污染物被空气运动带离县城所在的山谷中,污染物的浓度出现快速下降,日最小值出现在日落前后,D错误。夜里浓度总体大于白天,白天浓度总体低于夜晚,A正确,C错误。故选A。
8.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冰湖涌浪为冰岩崩发生后冰崩体进入湖泊冲击湖泊水体产生的,主要与冰崩体的体积和冰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冰崩体的体积越大、冰崩体的运动速度越快,对湖水的冲击力度越大,越有利于涌浪的产生,①③正确;冰湖的湖岸坡度和冰湖的蓄水水位不会对冰岩崩造成影响,因此不是冰湖中涌浪的产生主要因素,②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冰川型泥石流链式演化过程冰岩崩发生后冰崩体进入湖泊冲击湖泊水体产生涌浪,涌浪对湖岸产生冲击,使冰湖溃决,形成山洪,山洪挟带大量冰崩体和碎石、泥沙等物质流动形成冰川型泥石流。因此冰崩体物质组成由单一变得复杂,A错误;冰崩体在演变过程中随着位置的变化,温度会发生变化,B错误;冰崩体在演变过程中混入了泥沙,逐渐变得黏稠,C正确;山洪冲击力度大,侵蚀力强,冰崩体在演变过程中物相分层不明显,D错误。故选C。
10.答案:A
解析:冰川本身有巨大的重量,由此而产生的压力能使冰床上的岩石沿节理而产生松动,突出的部分能与冰冻结在一起冰川向前移动时,可把岩块掘出带走,我们把冰川的这种作用成为刨蚀作用。因此在冰岩崩过程中刨蚀作用非常强烈,A正确;冰湖溃决、溃决山洪、冰川型泥石流都不是在冰床上进行的,不会有强烈的刨蚀作用,BCD错误。故选A。
11.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兰阳溪含沙量大,在自西向东注入海洋后,由于海水顶托作用,泥沙在沿岸堆积下来,由风频图看出,该地盛行东风,东风携带岸边的沙粒在沿海堆积形成沙丘,故A正确;河流搬运堆积和海浪搬运堆积一般都会形成较为平坦的冲积平原或沙滩,而不会形成10米高的沙丘,BC错误;该地盛行风为东风,且该地东侧为海洋,缺乏沙源,故不是盛行风吹来泥沙,D错误。故选A。
12.答案:D
解析:由该地风频图可以看出,该地盛行东风,盛行风携带颗粒物从沙丘东侧吹向西侧,东侧为迎风坡,坡度小,风在此遇到沙丘阻挡,风速开始减小,粒度较大的颗粒物先沉积下来,西坡为背风坡,风速进一步降低,粒度较小的颗粒物后沉积下来,由此可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该现象为地表湖泊经过侵蚀于地下空洞或地下河连接,该种自然景观为喀斯特地貌,我国喀斯特地貌区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与之想象的为云南石林,C正确;排除ABD。故选C。
14.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该现象为地表湖泊经过侵蚀于地下空洞或地下河连接,导致地表湖泊底部塌陷产生的现象,B正确;矿山采矿引起地面沉降会使湖泊水位下降或者流向塌陷处,但湖水不会消失,排除A;下游地区的抽水对上游影响较小,而且不会出现巨大的响声,排除C;特殊的捕鱼方式为鸬鹚捕鱼,不会引起地面震动和巨响,排除D。故选C。
1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迂回扇上的沙坝向下游方向辐聚,故读图可知,该河流总体自北向南流;新的沙坝总是出现在原沙坝更靠近河道的一侧,故5沙坝最晚形成。B项正确。
1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河湾侧向缓慢非连续均匀移动有利于迂回扇形成”可知,河流的水量季节变化大有利于迂回扇的形成和发展,D项正确。在河流含沙量小、弯曲度小、落差大的地方都不利于泥沙沉积,不利于形成迂回扇,A、B、C项错误。
17.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甲处河流流经金塔南山山区,地势起伏大,流速快,下蚀作用强,形成“V”形河谷,C正确;洪积扇形成于河流出山口处,A错误;三角洲形成于河口,B错误;槽型河谷形成于河流中下游平原,D错误;故选C。
18.答案:A
解析:
19.答案:B
解析:古河道3沉积物粒径大于古河道2,说明古河道3河流存在时期河流更大,河流搬运能力更强,气候暖湿,河流的流量会更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答案:C
解析:阅读图文材料可知在冰川运动过程中,冰川侵蚀岩层,并将石块砂砾搬运至冰川末端,随着海拔降低,气温升高,冰川末端融化,沉积物在山谷地带大量堆积,形成垄状堆积地貌,即冰碛垄。在沉积物形成冰碛垄的过程中,冰川体消融的前端位置较稳定,C正确。
21.答案:B
解析:河流挟带物质在沉积的过程中,由于流速逐渐减慢,沉积物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具有明显的分选性。冰川沉积的物质皆由碎屑物组成,大小混杂,缺乏分选性,经常是巨大的石块和细微的泥质物的混合物,故A、C错误,B正确;冰碛物由于缺乏流水等外力磨蚀,绝大部分棱角分明,D错误。
2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阶地按从下到上(由新到老)依次命名为T1、T2……青衣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流入四川盆地。”可知,T1到T7阶地依次变老,T6—T5时期为T5阶地形成过程,此时河流下切速率较慢;T5—T4时期为T4阶地形成过程,此时河流下切速率较快;T4—T3时期为T3阶地形成过程,此时河流下切速率较慢,所以河流下切速率的变化是先变快,后变慢,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3.答案:D
解析:根据图上信息可知,栗子坪阶地数量较少,阳坪阶地数量较多,说明两地河流下切程度不同,基岩软硬程度是影响其数量不同的主要原因,基岩较硬越硬,河流下切作用越弱,阶地数量越少,基岩越软,河流下切作用越强,阶地数量越多,D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及图上信息,河谷陡缓不能判断,所以无法判断是否是影响现有阶地数量的主要因素,A错误。海拔高低、流量的大小都不是影响两地现有阶地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BC错误。故选:D。
2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阶地按从下到上(由新到老)依次命名为T1、T2……青衣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流入四川盆地。”可知,T1到T7阶地依次变老。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各时期河流最大下切速率所在地随时间向下游方向推移,青衣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流入四川盆地,所以各时期河流最大下切速率所在地随时间往四川盆地方向变化,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5.答案:B
解析:海滨城市白天吹海风,气流湿润,多出现云、雨和雾;夜晚吹陆风,气流干燥,以晴朗天气为主;长发女郎夜晚面向大海,长发朝向海洋方向飘起;陆风风力一般弱于海风;海风对抑制中午暑热,调节气候有一定效果。
26.答案:D
解析:海风转换为陆风的时间即大陆气温相对降低、气压升高,海洋气温相对升高、气压降低的时候,即陆地气压大于海洋的时刻。
27.答案:B
解析:由题中材料可知,植被线形沙丘一般是在呈锐角的双向风作用下风沙沿合成风方向堆积而成,所以沙丘走向与合成风方向有关,B正确;植被类型、降水量、沙源不影响沙丘走向主要影响沙丘大小、固定程度和规模大小,A、C、D错误。故选B。
28.答案:C
解析:由图中所示,图a、b中显示出沙源来源于合成风上风向,图c、d中显示出沙源来自于两侧,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29.答案:D
解析:当两侧风力不等时,强风的一侧沙粒爬升较多,表现为坡度减缓,坡面较长,A、B错误;由于强风风力较大,导致合力方向会向弱风一侧倾斜,因此脊线偏向于弱风一侧,C错误,D正确。故选D。
30.答案:(1)东北(或北);摩擦;减弱;(2)狂风(或强风);暴雨;风暴潮;
(3)台风带来一定的降水量,可有效缓解当地的旱情,利于农作物生长。
(4)收听台风信息,调整出行时间;准备充足的食物和水,尽量减少外出;检查阳台花盆等高空物的摆放,以免大风吹落伤人;及时切断电源;不要在迎风一侧开窗门。
解析:(1)由图可知,台风在我国辽宁省登陆后,不断向东北(北)方向移动;登陆后由于陆地的摩擦力较海洋来的比较大,最大风力自南向北逐渐减弱,
(2)台风天气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等,并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狂风能够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暴雨会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并危害近海养殖;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
(3)由材料可知,此次台风发生于夏季(8月),气温高,辽宁雨季还未来临,相对干旱,台风带来一定的降水量,可有效缓解当地的旱情,利于农作物生长。所以当地农民期盼着这次台风的到来。
(4)台风天气常伴随着狂风、暴雨、并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台风来临前要及时收听台风信息,调整出行时间;准备充足的食物和水,尽量减少外出;狂风能够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所以要检查阳台花盆等高空物的摆放,以免大风吹落伤人;不要在迎风一侧开窗门。暴雨会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要及时切断电源,防止出现危险。
31.答案:绘图如下:
理由:池塘对热风具有冷却作用。为了通风散热,池塘应位于宅院上风向,且风向应与巷道平行。
夏季晴天午后宅院温度较高,气流上升;池塘、林地温度较低,气流下沉,分别与宅院形成热力环流。
解析:本题考查村落及周边的热力环流。夏季池塘(比热容大)升温较慢,气压较高,风由池塘吹向宅院。如图左黑色箭头所示。宅院的巷道走向与风向平行,即可通风散热。图右的原理类似于城市热岛效应,宅院在夏季的气温较高,气流上升,在近地面气压比池塘及树木区低,风由池塘、林地吹向宅院,分别构成热力环流。
32.答案:(1)地貌类型:背斜谷。形成过程:该地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和断层作用,多裂隙发育,易被外力侵蚀,形成地势低洼的谷地(背斜谷),同时来自周边地区的降水和冰雪融水不断汇入谷地,积水成湖。
(2)该县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岩层受挤压隆起,地壳不断抬升,形成高大的山体;该县年降水丰富,高山冰川广布,地势落差大,流水、冰川持续向下侵蚀作用强烈,形成幽深峡谷。
(3)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该县地处山区,地势起伏大,修建交通线的成本高且技术难度较大,因此山区主要选择成本低及技术水平要求较低的公路。
对交通线路选址布局的影响:该县境内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陡坡多,为了降低公路线的坡度,公路线主要布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河谷地带,往往沿等高线修筑,呈“之”字形迂回前进。
解析:(1)根据所学,构造地貌是地球内力作用形成的背斜、向斜、断层地貌,其判断主要根据岩层形态;根据那木拉错岩层的弯曲状况可知,岩层上拱,其为背斜构造,从地表形态看,那木拉错呈下凹形态,为谷地,主要是由于顶部岩层受张力,岩层破碎易被外力侵蚀成为谷地,因此该构造地貌为背斜谷;结合上一问可知,那木拉错构造地貌属于背斜谷,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和断层作用,被侵蚀后地势低洼,形成谷地,谷地海拔较低,能够汇集周围的降水、冰雪融水,进而形成高原湖泊。
(2)本题分别要对山高、谷深进行解释;墨脱县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山高主要是因为内力作用,该县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依据所学知识板块消亡边界岩层受挤压隆起、经历造山运动,地壳不断抬升,形成高大的山体;谷深主要是由于外力侵蚀作用,由于降水丰富、且冰川融水量较大,地势起伏、落差大,受流水侵蚀作用影响,冰川持续向下侵蚀作用强烈,形成幽深峡谷。
(3)交通运输方式及其交通线路选址布局受地形条件影响较大;依据上一小问,墨脱县境内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修建交通线的成本高且技术难度较大,在交通方式的选择上,要考虑其成本和技术水平因素,应选择公路交通运输方式;交通线路选址布局上,由于地形影响,要考虑道路安全等因素,墨脱县的公路建设应选择在地势低平的河谷地带,沿着地势迂回前进。
33.答案:(1)艾比湖周边高山环绕,冰川融水和山地降水形成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向地势较低处汇集;艾比湖周边地区地表水不断下渗,地下水相对丰富;纬度较高,冬季降雪多,春季升温快,积雪融水能够有效补充土壤水和地下水。
(2)沙丘两翼附近梭梭覆盖度较高,植被固沙效果较好,风力侵蚀作用较弱,致使沙粒移动缓慢;迎风坡附近梭梭覆盖度较低,易受风力侵蚀;随着迎风坡风蚀和背风坡风积作用的持续,中部沙体向前推进;经过这些变化后形成两翼反向发展的抛物线状沙丘。
(3)沙丘迎风坡地带风力侵蚀作用强,不适合梭梭生长,迎风坡风蚀作用持续;该地区风力强且风向稳定,沙丘逐步被分割,而后发育成纵向沙垄。
解析:(1)结合图文资料可知,艾比湖位于天山北麓,湖盆南、西、北三面均为山地,高山环绕,冰川融水和山地降水形成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向地势较低处汇集;艾比湖周边地区地表水不断下渗,地下水相对丰富,地下水补给较多;纬度较高,冬季降雪多,春季升温快,积雪融水能够有效补充土壤水和地下水。
(2)根据抛物线状沙丘及附近梭梭覆盖度的特点,可知两翼的翼角是所覆盖度较高的地带,植被固沙效果较好,风力侵蚀作用较弱,致使沙粒移动缓慢,可以推测出抛物线状沙丘两翼稳定;迎风坡附近梭梭覆盖度较低,植被固沙效果较差,易受风力侵蚀,而背风坡持续堆积。随着迎风坡风力侵蚀和背风坡风力堆积作用的持续,沙丘中部向迎风坡凹进,向背风坡凸出,最终演变成两翼反向发展的抛物线状沙丘。
(3)抛物线状沙丘能发育成纵向沙垄,说明迎风坡侵蚀作用较强,梭梭难以生长,加之侵蚀作用在持续,该地区受西风影响,风力强且风向稳定,沙丘逐步被分割,最终会被分割开,发育成纵向沙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基础知识专题练: 植被与土壤,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题思路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基础知识专题练: 大气的运动,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题思路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基础知识专题练: 大气的 运动,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题思路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