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1 春 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 春 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页
    1 春 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 春/朱自清课堂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 春/朱自清课堂检测,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宛转”在文中的意思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巩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轻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liá亮地响。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酝酿( ) 卖弄( ) liá( )亮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宛转”在文中的意思是: 。
    4.这段文字运用 、 、 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柔和欢快的春风图。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春天是一年中最好的赏花季节,此时,桃花、杏花、梨花全都开了。
    B.我一直喜欢朱自清的散文,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匆匆》……等。
    C.“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D.《春》选自《朱自清全集》第四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6.文段写春天的花美,请简要分析春天的花美在哪里。
    7.“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中的“闹着”改成“叫着”好不好?为什么?
    8.作者写野花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采 春
    乔忠延
    ①冬季日短夜长。农人说,十月里天碗里转,好婆姨做不熟三顿饭。是呀,刚刚日头还在当顶,扫了扫院子,喂了喂鸡,出溜一下便滑到西山梁上去了。白日真短,短得匆匆忙忙,慌慌张张,气气喘喘。城里人也不例外,上个班两头不见太阳。早晨起床屋里黑,晚上下班外头黑,回到家里倒是亮堂,可那不是阳光,是灯光。忙忙碌碌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②日子这么紧紧张张,应该过得快吧?没有,丝毫也没有。非但没有觉得冬日短暂,一个个都感到缓慢,要不为啥总见书卷报端出现漫长的冬季呢!冬季的漫长是人们感觉出来的,不,是人们煎熬出来的。日光淡淡的,没有一点温色,寒气就像草原上的群狼到处肆虐。伸出手,手冻得疼。走几步路,脚冻得疼。手脚冻木了,不疼了,鼻尖却辣辣地疼。疼得眼睛直想流泪,却强忍着不敢流,怕流出来把冰碴子挂在脸上。这日子还能说是过吗?不,是在熬,在煎熬。一煎熬日子就长,唉,好漫长,好漫长的冬天呀!
    ③好不容易熬到立春了,可春天只在日历上露脸,天地间还是冬天的鬼样子。寒寒的,秃秃的,没有一点生机。就盼惊蛰,一天一天盼,盼来了惊蛰,似乎也没啥改观。寒还在寒,秃还在秃,要摧毁冬日根深蒂固的营盘不那么容易。没有耐心,没有韧劲,还真不行,那就打消脾气,耐下性子,慢慢熬吧!
    ④忽一日,地皮软了。踏上去不再像往日那样硬邦邦,倒似是踩在了海绵上,软软的,柔柔的。抬起头,高高的杨树梢垂挂起絮穗穗,萧疏的柳树条乍开了黄翅翅。哎呀,河边沿,垄堰根,一色的绿气正在蔓延。真让人摸不着头脑,春天却悄无声息地来了。
    ⑤好啊,春来了!
    ⑥春来了,哪里还能在屋里憋得住?憋屈了一冬天的肢体早该展放了,憋闷了一冬天的浊气早该释放了。街市上不行,挤窄;村巷里不行,弯折。只有阔野,只有山梁,才是展放肢体、释放浊气的理想地方。二月二,龙抬头。人们出了城,出了村,原野里、山梁上到处是人。小路上是人的溪流,大路上是人的河流,平地上是人的海洋,山巅上是人的峰峦。随便拦住一个打问,这是干什么?回答简练干脆:采春。
    ⑦采春!
    ⑧采春?怎么个采法?采法不复杂。满地是春气,走一走浑身是春色;小溪流春水,洗一洗满脸是春意;山壑荡春风,爬一爬萦怀是春温。更别说,枯树丛里的松树叶、柏树叶早变绿了,绿得像是点缀的翡翠;更别说,崖壁岩角的山桃花早已开了,粉嘟嘟的像是仙女的笑靥。有人手痒了,折一节松枝带回家,往花瓶里一插,满屋子清香,春天的气息驱走了冬日的萎靡。有人心痒了,掐一朵粉桃花簪在乌黑的头发上,走到哪儿,都是笑笑的,笑开了一个人见人爱的春温时令。采春,采出的是欢乐,采出的是笑颜!
    ⑨还有人比他们更贪婪,见到春色手也痒,心也痒。手痒没动手,心痒大动心,把那春意、春色、春光,甚而春枝、春叶、春蕾、春花,装满一肚子,塞满一脑子。回到家里放不下,躺在床上推不开,睡在梦里仍是春水流淌、春鸟啼鸣、春条喷绿、春花怒放……梦醒了,人未醒,反而醉得迷迷离离,痴痴幻幻。迷离中展开纸,痴幻中拿起笔,于是,世人看见:“绿柳才黄半未匀”,那是杨巨源采回来的春天;“二月初惊见草芽”,那是韩愈采回来的春天;“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是白居易采回来的春天;“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那是辛弃疾采回来的春天。
    ⑩普通人采回的青枝绿叶,香着香着淡了,散了;普通人采回的蓓蕾花朵,开着开着败了,干了。而诗人采回的春天,却永恒地绿着,香着。白居易的春草,从唐朝绿满书卷,绿到了今天;辛弃疾的春花,从宋代香满庭堂,香到了今天。
    (有删改)
    9.标题“采春”有三个方面的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10.阅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
    (1)更别说,枯树丛里的松树叶、柏树叶早变绿了,绿得像是点缀的翡翠;更别说,崖壁岩角的山桃花早已开了,粉嘟嘟的像是仙女的笑靥。(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还有人比他们更贪婪,见到春色手也痒,心也痒。(如何理解加点词“贪婪”的含义?)
    11.第⑤段“好啊,春来了!”独句成段,有什么作用?
    12.本文与朱自清先生的《春》都展示了春色,但描写的侧重点和主题有所不同,请具体分析。
    综合运用
    13.一声春雷,唤醒了万物。草儿绿了,杏花开了,燕子来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吧!
    (1)【春之诗词】写出下列诗句展现的春日活动。
    ①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踏青行。
    ②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春之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诗意地总结了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请你结合二十四节气歌和示例,从春天的节气中任选其一,完成书签的制作。
    答案:
    课后知能演练
    1.niàng nòng 嘹
    2.轻脆 清脆
    3.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4.引用 比喻 拟人
    5.B 解析 “……”与“等”不能连用,可删去“……”。
    6.春天的花美在热烈,美在色彩,美在香味。
    7.不好。因为“闹”字不但写出了蜜蜂嗡嗡的声音,还写出了蜜蜂争喧的场景,内容更丰富,而“叫”只是从声音方面来写。
    8.比喻、拟人。把野花比作眼睛、星星,把野花当作人来写,使野花鲜活生动,形象逼真,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9.①在美好的春天,展放肢体,释放浊气;②走进自然,感受春天的气息;③用笔描绘春天,留下永恒的诗句。
    解析 “采春”的表层含义指人们的采春活动,结合第⑥段内容可知,人们“采春”是为了在美好的春天,展放肢体,释放浊气;结合第⑧段内容可知,人们“采春”还是为了走进自然,感受春天的气息;结合第⑨段内容可知,这是诗人们“采春”,为留住美好春色而提笔写下永恒、浪漫的诗句。
    10.(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松树叶和柏树叶比作翡翠,把山桃花比作仙女的笑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松树叶和柏树叶的翠绿,山桃花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2)“贪婪”在句中属贬义褒用,指白居易、辛弃疾等诗人对春“大动心”,并将其融入笔端,凝成永恒的诗句。
    11.结构上,承上启下,引出下文“采春”的欢乐;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来临的惊喜和赞美之情。
    解析 可结合第④段和第⑥段分析第⑤段在结构上的作用,结合句子和标点符号分析在内容上的作用。
    12.朱自清先生的《春》着重表现春天的景色,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时光的珍惜。本文侧重描写人们的活动,人们以不同的方式感受春天,表现人们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作者对诗人将春意幻化成诗歌、幻化成一种文化的赞美之情。
    13.(1)①踏青 ②放风筝
    (2)内容示例
    节气:惊蛰
    含义: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动物。
    诗意描绘:远方传来轰隆隆的雷鸣,万千沉睡的生灵被唤醒了,他们睁开眼睛,敞开胸怀迎接崭新的季节。
    图画略。
    立 夏
    含义:夏之伊始,预示着万物进入旺盛生长的阶段。
    诗意描绘:立夏时节,满塘含苞待放的荷花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在微风中翩翩起舞。

    相关试卷

    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1 春/朱自清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1 春/朱自清综合训练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巩固,阅读理解,语言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1 春/朱自清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1 春/朱自清课堂检测,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 春/朱自清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 春/朱自清课时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