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407645/0-173202534047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407645/0-173202534048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407645/0-173202534050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共8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酝酿(liáng) 黄晕(yùn) 发髻(jì) 碣石(jié)B.棱镜(líng) 粗犷(guǎng) 嘹亮(liáo) 贮蓄(zhù)C.卖弄(lòng) 池畦(qí) 莅临(lì) 草垛(duǒ)D.花苞(bāo) 竦峙(sǒng) 窠巢(cháo) 静谧(mì)2.找出句中错别字并改正。(1)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轻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2)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带着笠的。(3)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茏着一层薄烟。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无论是对自然、社会的赞颂,还是对理想的追求、信念的坚守,都可用诗歌表达。B.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青少年应学会接受不同的观点,而不是拘泥于自我的认知。C. 不求甚解的态度在工作中会导致失误,只有深入地了解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D. 城里新建了多个“口袋公园”,即使浮光掠影,也给广大市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4、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为培养锦州烧烤品牌,弘扬锦州烧烤文化,锦州连续两年举办了烧烤文化节。B.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C.去年,面对艰巨繁重的税收改革发展任务,全省退税减税降费超900亿元左右。D.通过健康饮食讨论,让学生认识到暴饮暴食、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5.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B.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汉字发展史上,汉字的整理规范如影随形,体现出人为改进对汉字自身演变规律的密切呼应。②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有两种力量推动着汉字的演变发展,一种是汉字自身的演变规律,另一种是人为的改进。③两种力量相互作用,共同推动汉字以全新的面貌步入了21世纪,而愈加以近乎完美的姿态承担着传承传播中华历史文化的使命。 (摘自《汉字历史,规范汉字的根基》)A. ①②③ B. ②③① C. ①③② D. ②①③7.根据上下文提示默写。(1)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2)潮平两岸阔,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离愁的诗句是: , 。(4)《天净沙 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 。 8、某学校开展“我和青春有一个约会”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活动设计】学校将围绕“我和青春有一个约会”的主题举行系列主题活动,已设计出“活动一”和“活动二”,请你再设计出“活动三”。活动一:举行“青春最美”演讲比赛活动二:举行“我的青春”征文比赛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演讲东行】学校举行演讲比赛,有同学搜集了以下一组故事,准备以“只有勤奋才能成功”为主题写一篇精彩的演讲稿。这组故事中不符合主题要求的两项是________(只填序号)。①高手流水 ②孙康映雪 ③车胤囊萤 ④宋濂抄书 ⑤岳母刺字 ⑥苏秦刺股(3)【偶像介绍】偶像是成长的心灵力量。下面三个人物都是同学们心中的青春偶像。请选择其中一个,用简洁的语言从人物所处的时代、人物的精神两个方面进行介绍。备选人物:①诸葛亮 ②文天祥 ③袁隆平示例:苏轼——宋代词人,虽屡遭挫折但依然豁达乐观。 阅读理解(一)赏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9.请用“/”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三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0.有人认为“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闻”字用得很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11.请简要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二)阅读下列两段文字,回答问题。【甲】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朱自清《春》) 【乙】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在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刘湛秋《雨的四季》)12.分别概括【甲】【乙】文中的雨(水)的特点。13.【甲】【乙】两文都写雨,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14.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1)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2)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15.【甲】【乙】文,哪篇短文引发了你对雨的遐思,请引用古代诗文中描绘雨的诗句来抒发你内心的感受。(不超过20字)(三)、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那个春天,很暖章月珍女儿一岁时,婆婆得了精神疾病,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自己每天做菜做饭洗衣服,只是一到傍晚,就会出现幻觉,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把家里的东西扔掉。记得有一次女儿感冒,她竟把感冒药全部扔到了池塘里,还振振有词地说那些是毒药。说着说着,婆婆害怕地哭了。女儿一边咳嗽一边也哭个不停。我看着两个泪人,也忍不住哭了。那个冬天,很冷……女儿五岁那年,有一天她( )对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呀?我要让惜愉的奶奶做我的奶奶!”我说为什么呀?她说:“我的奶奶一点都不好!从来没有疼爱过我!但是惜愉的奶奶对惜愉可好了!每天来幼儿园接惜愉回家,回到家还给他做好多好吃的,冬天她灌好热水袋给惜愉焐手,夏天她拿着扇子不停地给惜愉赶蚊子。"我把女儿搂在怀里:“这世上每一个做奶奶的都会疼爱自己的孙女。奶奶没有好好疼爱你照顾你,那是因为她病了。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她注定是你一辈子的奶奶,这个是谁也无法替代的”。女儿( )低下了头。女儿七岁时,上小学一年级。有一天,她回家狠狠地把书包扔在桌上,( )说:“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死了!害得我天天被同学们嘲笑,抬不起头来!”我问怎么了,她说:“奶奶每天去菜市场买菜,每天经过我们学校。你说她可笑不可笑,冬天扇扇子,夏天戴个绒线帽,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婆子!”我气得把女儿的书包扔在地上,恶狠狠地说:“别人可以看不起你奶奶,可以嘲笑她,歧视她,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是她最亲的人,你的身上流着她的血!你要想同学们尊重你奶奶,首先要做到自己尊重你奶奶!不管奶奶变成什么样子,她永远是你要去敬重的人”!女儿第一次看到我情绪如此激动,不停地说:“妈妈,我错了。”女儿九岁那年,有一天我送她去学校。远远地看见在学校门口有三个男孩正将香蕉皮扔向婆婆,我刚想制止,却见女儿用力挣脱我的手,飞一般地跑过去,用小小的身体护着奶奶,大声喊着:“不许你们欺负我奶奶!”。三个男孩愣住了,呆立在那里。我走过去,轻声对他们说:“我不跟你们讲大道理。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每个人也都会有生病的时候,想想看是不是?”三个男孩愣了一会儿,默默地走到我女儿面前说:”我们再也不欺负你奶奶了。”女儿十一岁那年,院子里开满了鲜花。祖孙俩手持一根木棍,木棍的一头系着一根漂亮的红丝线,红丝线在风中轻盈地飘着。女儿说她在和奶奶钓蝴蝶。我问,没有钩怎么能钓得着蝴蝶呢?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看着祖孙俩灿烂的笑容,我笑了。那个春天,很暖……(选自《2015 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改动)16.“女儿”对“奶奶”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请依据原文,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17.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怯怯地 愤愤地 失望地 B、失望地 愤愤地 怯怯地C、愤愤地 怯怯地 失望地 D、怯怯地 失望地 愤愤地18.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①那个冬天,很冷…… ②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 19、.文中的“我”既是儿媳,又是母亲,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20.“女儿”的经历给你带来哪些关于“成长”的思考?请结合原文,写出两点启示。 (四)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各题。 大河出深山 汤素兰①山里人见的山多了,走的山路多了,便有了关于山的智慧。“望山跑死马”,意思是你虽然望见了前面的山,但若想到那山上去,把马跑到累死也不一定能到达。你若身在山中,朝着山走,是走不出大山的。只有沿着水走,才能走出大山去。 ②两山之间必有涧,涧中一线泉水,数线这样的洞泉从四围大山中滑流而出,慢慢朝盆地中汇聚,盆地里就出现了一条清亮的小溪。 ③这小溪是我童年的乐园。夏日的午后,阳光照得整个村庄昏昏欲睡,蝉在树上大声喊热啊热啊,我却一点也不觉得热。我赤脚,拎着小桶和撮箕,跳进小溪,将撮箕伸进水草中撮鱼虾泥鳅,翻开小石头捉螃蟹。 ④小溪蜿蜒流过村庄。村路像飘带似的,沿着小溪往村口飘去。温柔的小溪来到村口的山嘴处,突然变得大胆起来,以决绝的姿态跳下悬崖,纵身跃入山下峡谷中的大河。村路则在这里犹豫一下,转了个弯,绕过山嘴去寻找大河,然后沿着大河飘向山外。 ⑤我不能跟小溪一起跃进大河,也不能跟着村路走去山外。我童年的世界只有头顶那一方蓝天和蓝天下的村庄。但我的脚步没有停歇。河岸边的山坡上开凿了层层梯田,我赤脚跳跃在梯田窄窄的田塍上。沿着那些高高低低的田塍,我终于也像小溪一样,走进峡谷中的大河,去继续我的渔获。 ⑥说是大河,其实河里的水不多,也不深,一年四季,我们都可以涉水过河。但大河曾经也是大的。从夹岸耸峙的高山、刀砍斧削般深切的河床和河床里大如茅屋的乱石,都能感受到大河当年奔腾的气势。但如今,它只能在乱石间穿行,沿着曾经的巨大河床,执拗地爬向山外。 ⑦芙蓉山下有一个水库,是在我童年时代修建起来的,水库的大坝就建在大河上。也因为修建这座水库,才使大河失去了奔腾的气势。随着水库一起修建的,还有两条渠道。其中一条渠道通过隧道,将水库的水送到我们村庄。这渠清水在流过我们村庄后,又通过一条架在盆地中间的高高渡槽和另一个隧洞,流向我所不知道的远方。 ⑧渠道不像溪流和大河那般弯弯曲曲,渠道里的水也不像溪流和大河里的水可以随心所欲。溪流像调皮的孩子,整天叮叮咚咚唱歌,有时贪玩,改了道,弯进圳沟,忘记了再回小溪,就聚成山塘。大河里的水常在窄处湍急,而在一些大石头下又沉静为深潭。渠道却规定了水的来路和去处,让水流得规规矩矩、明明白白。途经村庄的渠道虽然不长,却有明渠、隧道和渡槽。明渠有一个梯形的底座,渠道送水的时候,渠水在梯形的渠道里平缓无声地流动,没有波澜,也看不见底。隧道和渡槽的内壁都是陡直的,里面没有可供抓握的水草或者杂树。所以在渠道过水的时节,父母每天都要叮嘱孩子们不要去渠道里玩水,以免发生危险。我们简直对它又爱又怕。 ⑨对于农人们来说,这渠道真是太重要了。记得渠道第一次送水时,正是一个干旱的夏天。满渠清澈的河水流过村庄,不仅带来缕缕凉风,也通过渠底的孔洞,流进两旁的田野,让久旱的禾苗得到灌溉,让农人们的脸上荡漾开水波纹似的微笑。 ⑩少年时代,我沿着大河走出山村,到镇上读高中时,才发现家乡的大河在镇上有一个名字,叫流沙河。大河到了流沙河段,已经没有了夹岸耸峙的高山和河床里嶙峋的乱石。河道变得宽阔,流水变得平缓,河床铺满金黄的流沙,流沙河也因此得名。那时候沿河正在搞建设、盖房子,于是,流沙河里的沙子被广泛用到建筑工地上去,而那原本开阔平缓的河床,被掏得尽是窟窿。大河因此遍体鳞伤。 ⑪后来,我沿着大河再往外走,到省城读大学,才知道大河的书名叫楚江。楚江从我的故乡发源,全长48千米,沿途又汇入20多条支流,然后入沩水、进湘江,直通大海。 ⑫读大学后,我弄明白了,正因为在大河上修建了大坝,调节了山洪,才保了我们一方平安。我还知道,那通过水渠引出来的水,后来走得很远。在缺水的年份,它甚至被调往邻县,为那儿的禾苗解渴。 ⑬我故乡的这条大河,虽然在我的童年时代就被截断了,但不管是水库里的水还是渠道里的水,它依然以水的形态,滋养着大地上的万物。如今,楚江之源的水库被命名为青山湖,是下游多个乡镇的饮用水源。经过近十年的治理,楚江已经是水清岸绿,时有白鹭、野鸭在水中嬉戏。⑭“只有河能走出重重叠叠的山。河呼啸着冲撞而去,山门轰然打开,前面是一马平川。”这是我年轻时一篇小说的题记。而关于河的这种印象,是童年时代故乡的大河带给我的。 ⑮当日子流水似的远去,我在回忆故乡和故乡的大河时,也重新理解了河的意义。河水走出大山,其实最终又会回到大山。因为河水在流动的过程中,会被蒸发成水汽,飘入天空,聚成云彩。总有一片云会飘回故乡,变成雨,又落入故乡的大河。 (选自2024年5月13日《人民日报》,有删减)21、梳理文章的内容,完成下图,并据此探究文章的结构特点。梳理文章内容: (2)探究结构特点: 22、文章第③段说:“这小溪是我童年的乐园。”请分析作者在本段是如何写出“乐园”之“乐”的。23、请你为文章中画线句子设计朗读,并阐述理由。(可从重音、停连等角度设计)只有河能走出重重叠叠的山。河呼啸着冲撞而去,山门轰然打开,前面是一马平川。24、作者在一次访谈中曾说,年轻时以为乡村环境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她的想象力,后来才明白,最重要的是滋养她形成了朴素的价值观大河作为乡村环境的一部分,它的哪些精神影响了作者形成朴素的价值观?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三、作文25.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以色彩斑斓的美景点燃我们的眼睛、灿烂我们的心情、丰富我们的感受……许多同学都曾结交过不少自然界的“朋友”,并同它们展开过心灵的对话。请你以自然界中某个你熟识的“朋友”的身份,化身为某一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要求:①以“____________的心声”为题,先补全题目,再完成作文。②不少于600字。 答案D 2.(1) 轻—清 (2)带—戴 (3)茏—笼 3.D 4.B 5.C 6.B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2)风正一帆悬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8、(1)活动三:举行“分享青春”话题讲座(2)①⑤(3)①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虽行将就木但依然心系后主。②文天祥——南宋爱国诗人,虽身陷敌营但依然正气凛然。③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虽屡遭打击但依然坚持理想。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0.示例:“闻”是“听闻”的意思,可见诗人对友人非常关心,时刻都在关注友人的动向,体现了他们友谊的深厚。11.这两句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无情之月化为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12.【甲】文中的雨细、密、轻柔、绵长。【乙】文中的雨端庄而又沉静、凄冷 13.【甲】文在写雨时侧重描写,正面描绘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多实写。【乙】文在写雨时侧重抒情,写秋雨一笔带过,感受与联想着墨较多,多虚写。 14、(1)把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2)运用排比,写出了人处在瓢泼大雨中辨不清方向,看不清世界的复杂感受,生动形象。 15、略16、五岁时——觉得奶奶不疼爱自己,想要换掉奶奶; 九岁时——不许别人欺负奶奶,尊重,保护奶奶。17、D 18、①指冬天的寒冷;这里的冬天又指人生的冬天,写出“我”看见婆婆因为得了精神病所做的一些事情感到伤心和无奈,是心理上的寒冷。②和奶奶一起钓蝴蝶,经过成长,懂得了关爱和理解奶奶,让奶奶体会到家人的温暖是最快乐的事情。自己也感受到付出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19、作为儿媳——1.心地善良,关爱关心婆婆,从“我”为了婆婆的事情教育女儿可以看出。2.理解,孝顺婆婆,宽容识大体,从理解婆婆做的一系列“不正常行为”却依然关爱婆婆可以看出。作为母亲——1.爱女儿,从心疼女儿的行为可以看出。2.教子有方,循循善诱,从教育女儿尊重婆婆可以看出。3.爱家庭,从缓和女儿和婆婆的关系中可以看出。20、启示:第一,“女儿”小时候不能理解和尊重生病的老人,而是仅仅看到了虚荣的一面,经过妈妈的教育长大后终于懂得了尊重老人,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像讨厌,到尊重,保护奶奶这样的成长过程。第二,我们都要珍惜像“母亲”这样一直宽容教导我们的人,多听听他们的意见,接收别人指出的不足,才能更好更快的成长。第三,“女儿”的成长经历让我明白,人总是不断长大,不断成熟,每个人都会有老去的那天,我们应该尊重老人。第四,母亲爱的教育是我们成长路上最重要的财富。第五,有时候,爱和包容是成长最好的良药。21.(1)①清亮、温柔、大胆 ②宽阔平缓、遍体鳞伤③同情、怜惜 ④感激,赞美。钦佩(2)文章采用双线结构,一条线索是大河从深山一路奔流到海,另一条线索是我读书的经历(或我的情感变化)。22.用拟人的手法写村庄的香昏欲随和蝉的鸣叫,突出夏天的炎热,与我的感受形成对比: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达出我捉鱼虾、泥鳅、螃蟹的快乐心情。23.示例:重读“只有”“冲撞”“轰然”:“重重叠叠”“一马平川”语音延长。因为“只有”强调河的唯一性,突出对河的赞美。“冲撞”强调走出大山的艰难性,“轰然”展示出大河冲出深山的浩大气势:“重重叠叠”语音延长凸显山的阻碍之大。“一马平川”语音延长展示出大河冲出深山后的美好图景,令人向往,给人激励与鼓舞。(言之成理即可)24.大河从深山流出,历经波折,依然一路奔向大海,它一往无前的精神坚定了作者不惧困难、走出大山的意志:大河无论以何种水的形态存在,都滋养万物,保一方平安,它的奉献精神激励作者树立崇高的人生追求:大河奔流入大海,但最终仍会变成云、雨回到故乡,它的反哺精神影响作者生发回馈故乡的愿望。(意对即可)25、略 五岁时七岁时觉得奶奶可笑,看不起奶奶九岁时十一岁时与奶奶一起做游戏,关爱奶奶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