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城北五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城北五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文件包含七年级历史期中测试docx、七年级历史期中测试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1.小明同学在线参观“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时,观察到北京人遗址中有大量的灰烬、烧石和烧骨,据此推断北京人会( )
A.磨制石器B.种植粮食C.使用火D.饲养家畜
2.在大汶口遗址的墓葬中,发现有的陶器、玉器等随葬品多达180多件,有的墓葬中只有一两件随葬品,甚至什么随葬品也没有,这种现象说明( )
①生产力比以前有了发展
②出现了私有财产
③产生了贫富分化
④主要的生产事业是手工业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3.浙江良渚遗址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城内外挖掘出水利工程、大型广场、多组高等级建筑等遗迹以及大量制作精美的玉器。这说明( )
A.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B.长江流域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C.古城先民已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
D.黄河流域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4.尧﹣舜﹣禹三位部落联盟首领相继产生的方式是( )
A.禅让B.抽签
C.世袭D.前任首领确定
5.有学者说,分封制对于周王室来说,最大的意义是在统治前期极大地巩固了天子的权威;面对于周边蛮夷之地来说,实则是一场从上而下的浩大的“文化殖民”。该论述反映出( )
A.分封制传播了西周文化
B.西周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
C.周王借分封制实施文化专制
D.周王室崇尚以文治国
山西某中学的同学们进行了“游大美山河•探三晋魅力”的主题研学活动,下面是他们分组展示的部分成果。请据此完成第6﹣6小题。
6.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一组同学走进山西博物院——晋国霸业展馆,看到了下面一组数据,据此可知春秋时期( )
公元前632﹣前564年的近百年间,晋国发生的重大战争有23次,其中兼并之战占30%以上,如城濮之战、鄢陵之战等
A.兵器制造业十分发达B.开始出现铁制兵器
C.诸侯争霸的时代风貌D.卿大夫势力的崛起
7.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观察如图示意图,据此判断该地图属于哪一历史时期( )
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朝时期
8.商鞅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实行变法,“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下列选项与材料内容同属一方面的是( )
A.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B.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C.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D.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9.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是( )
A. B.
C. D.
10.《庄子﹒天道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两者都强调( )
A.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B.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C.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11.下列传统节日中,属于二十四节气的是( )
A.中秋节B.端午节C.清明节D.元宵节
12.战国时期烽火连天,出现了七个主要的诸侯国,其中位于西部的诸侯国是( )
A.楚国B.齐国C.吴国D.秦国
13.“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是李白的著名诗句。它描绘的是( )
A.秦的强大B.秦灭六国C.打击匈奴D.修筑长城
14.监察制度,古已有之。我国秦汉时期,负责监察事务的分别是( )
A.丞相和刺史B.太尉和御史大夫
C.御史大夫和刺史D.郡守和太尉
15.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炎黄子孙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中国这个千年古国得以维持统一始自于( )
A.炎黄部落联盟的组成
B.尧舜时期“天下为公”
C.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D.秦汉时期“大一统”
16.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残破荒凉,人民流离失所,土地大片荒芜。当时边皇帝的马车都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坐牛车。由此可见,汉朝建立者刘邦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 )
A.如何尽快击败项羽B.如何尽快恢复国力
C.如何消除宦官专权D.如何加强对外交往
17.汉文帝曾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这反映了汉文帝提倡( )
A.勤俭治国,反对奢华B.以德化民,废除严刑
C.以农为本,劝课农桑D.轻徭薄赋,休养生息
18.翦伯赞在《中国史十五讲》中提到:“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针对“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 )
A.实行推恩令、刺史制
B.盐铁专卖、铸币权收归中央
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北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
19.卫青、霍去病漠北一战造成的影响是( )
A.匈奴投降,接受汉朝赐封
B.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西迁
C.匈奴不再侵夺西汉边民财产,人们安心放牧
D.匈奴人纷纷南迁,向汉朝称臣
20.下列组图反映了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诸子百家不同的态度,其相同的目的是( )
A.解决贫困问题B.解决匈奴问题
C.控制思想,巩固统治D.依法治国,独尊法家
二、非选择题(5小题,共30分)
2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别将编辑栏A、B处补充完整。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处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哪些共同点?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这些考古发现的重要意义。
22.(6分)读图回答问题: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
(2)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有什么历史作用?
23.(7分)探究问题
材料:如图
(1)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创立于哪一朝代?概括其创立这一制度的主要目的。
(2)据上述材料,分别指出上述朝代的地方官员、中央官员和国家最高统治者分别对应哪些具体职位?
(3)与分封制相比,这一制度有哪些新特点?
24.(6分)阅读下列材料后判断:
距今四五千年以前,中华各民族的祖先就生活在今天中国的这片土地上。华夏族最早开发了黄河流域的陕甘及中原地区,东夷最先开发了沿海地区,苗、瑶族最先开发了长江、珠江和闽江流域,藏、羌族最先开发了青海、西藏……高山族最先开发了台湾。中国的地理环境是一个半封闭的、内向型的区域,由于天然屏障和自然环境的阻隔与限制,中原温和的气候,辽阔肥沃而平坦的土地,丰富的资源和物产,特别是先进的文化,对四边的少数民族有无限的吸引力,这促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内聚的总体趋势。从夏朝到战国时期,夏、商和周族为主,吸收了夷、羌、狄和蛮等族的成分,演化成了华夏族。秦汉时期,华夏族吸收了更多的其它民族的成分,形成了汉族……几千年来,中华各民族经过不断的迁徙、杂居和各种形式的交流,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和心理特征逐渐产生。
——据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以下表述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涂“C”。
(1)中国的历史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开发和创造的。
(2)中国的地理条件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断内聚的总体趋势。
(3)中原地区是几千年来中华各民族不断凝聚和融合的中心。
(4)秦的统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5)中华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中不断融合,促使了中华民族的形成。
25.(6分)“和谐”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春秋战国时期,充满着和谐与不和谐的因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走进历史,了解“和谐”内容:
(1)统治的和谐:禹因什么功绩被推举为部落首领?
(2)人与自然和谐:战国时期在成都平原修建的至今仍发挥灌溉作用的重大水利工程,请写出它的名称。
(3)人与社会和谐:汉高祖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了什么政策,恢复和发展经济?不久之后,汉朝出现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局面称为什么?
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
(4)统治的不和谐:列举夏、商、西周时期的暴君各一个。
关注现实,为“和谐”发展献策:
(5)请从儒家和法家的立场,分别谈谈如何加强国家管理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良渚古城遗址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A ,距今约5300﹣4300年。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城内外的贵族墓地里,随葬有数十件至上百件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和城外随葬品稀少的普通墓地对比鲜明……
陶寺古城遗址
陶寺古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约B 年。城内有围墙环绕的宫城。宫城内有多处高等级建筑基址,以及陶质的建筑材料。城内有多处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墓中往往随葬陶鼓、石磬、玉钺、陶盘等器物……很多小型墓没有任何随葬品……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城北五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文件包含八年级历史期中测试docx、八年级历史期中测试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文件包含九年级历史试卷pdf、9期中历史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文件包含七年级历史试卷pdf、2024秋期中七年级历史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