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要将位于视野左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装片( )
A.向左上方移动B.向左下方移动
C.向右上方移动D.向右下方移动
2.下列都是生物的是( )
A.机器人、蜻蜓、钟乳石B.蘑菇、珊瑚虫、松鼠
C.珊瑚礁石、菊花、水草D.枯枝、鱼、树
3.向日葵在生活过程中要呼吸,需要( )
A.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B.吸入氧气,呼出氧气
C.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气D.吸入二氧化碳,呼出二氧化碳
4.乐乐将公园中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归类,金鱼、水草分为一类;桃树、蜗牛、狗尾草分为另一类,他的分类依据是( )
A.形态结构B.生活环境C.生理结构D.个人喜好
5.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中,不正确的一组是( )
A.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的物镜
B.换用较大的光圈--看到更大的视野
C.移动玻片标本--找到要观察的物象
D.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显微镜能帮助我们观察肉眼无法看到的微小结构,是生物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工具。如图为显微镜结构和镜头组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观察时,视野中的物象不清晰,应调节b
B.①③镜头组合能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C.周围环境较暗时,应使用g的凹面
D.对光时,应转动d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7.夏天,小明在学习时不住地出汗,这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A.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B.能生长和繁殖
C.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物能呼吸
8.透明玻片上的“9>6”,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 )
A.9>6B.6<9C.6>9D.9<6
9.在显微镜下看到了左图所示的物像,为了更清晰地观察a细胞,得到如图所示的物像,则主要操作步骤依次是( )
①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②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③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④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
⑤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⑥调节粗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A.①→③→⑤B.③→①→⑤C.②→④→⑤D.②→③→⑥
10.下列有关生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物都能运动B.生物都能制造有机物
C.生物都能排出体内的废物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1.下列哪句话能体现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D.朵朵葵花向太阳
12.某同学使用显微镜对光时,无论怎么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视野始终漆黑一片,其原因可能是( )
A.目镜的放大倍数太大B.反光镜上有个小污点
C.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D.物镜镜头上有极小污点
13.显微镜已经成为人类探索微观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在练习使用显微镜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在光线不足时,用大光圈对光
B.一边注视目镜,一边下降镜筒
C.视野中有污点,转动反光镜
D.用洁净的纱布擦拭目镜和物镜
14.在对显微镜进行对光时,要注意以下结构在一条直线上的是( )
A.目镜、镜筒、物镜、标本B.目镜、镜筒、物镜、载物台
C.目镜、镜筒、转换器、物镜D.目镜、物镜、转换器、反光镜
15.使用显微镜时,可参照下图快速判断“污物”的位置,图中①②分别为( )
A.装片 装片B.装片 目镜C.目镜 目镜D.目镜 装片
二、填空题
16.说出生物基本特征。
(1)小羊长成大羊:__________。
(2)羊生小羊:__________。
(3)狼只能生狼,羊只能生羊:__________。
(4)狼吃羊:__________。
(5)人有时会“触景生情”,这属于生物__________。
(6)除__________外,生物都是由__________构成。
17.回忆显微镜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
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的是__________组;细胞体积最小的是__________组。放大倍数最大的一组放大倍数是__________倍。
(2)显微镜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__________(填“低倍”或“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__________,选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__________,直到看到明亮圆形视野说明对光完成。
(3)把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__________。
(4)转动__________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原因__________。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转动__________,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__________,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5)当光线较暗时,应选用__________光圈和__________面镜。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倒像,我们移动装片时,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因此移动物像至视野中央可总结为“物像偏哪向哪移”。要想将视野左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装片,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答案:B
解析:A.机器人是非生物,它是由人类制造并用于执行特定任务的机械装置;蜻蜓是生物,它具备生物的所有基本特征;钟乳石是非生物,它是由碳酸钙等矿物质在水滴的长期作用下形成的自然奇观,A错误。
B.蘑菇是真菌的一种,属于生物;珊瑚虫是海洋生物,也是生物;松鼠是哺乳动物,同样属于生物。它们都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B正确。
C.珊瑚礁石是非生物,它是由珊瑚虫等生物的遗骸和矿物质长期堆积形成的;菊花和水草都是植物,属于生物,C错误。
D.枯枝是非生物,它是树木失去生命后留下的部分;鱼和水生植物都是生物,D错误。
故选B。
3.答案:A
解析: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为线粒体,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因此呼吸作用的实质都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所以A答案正确。
4.答案:B
解析:A.虽然金鱼、水草、桃树、蜗牛、狗尾草在形态结构上都有各自的特点,但它们的形态结构差异并不足以作为乐乐将它们分为两类的直接依据。特别是金鱼和水草在形态结构上差异较大,而桃树、蜗牛、狗尾草之间也有显著的形态差异,A不符合题意。
B.金鱼和水草通常都生活在水中,它们构成了水生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而桃树、蜗牛、狗尾草则更多地生活在陆地上,它们构成了陆地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这种生活环境的显著差异很可能是乐乐将它们分为两类的依据,B符合题意。
C.与形态结构类似,虽然这些生物在生理结构上也有各自的特点,但它们的生理结构差异并不足以直接作为分类的依据。特别是金鱼和水草在生理结构上的差异较大,难以作为归为一类的直接理由,C不符合题意。
D.科学分类应该基于生物本身的特征,而不是观察者的个人喜好,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答案:B
解析:A.显微镜的转换器上安装有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通过转动转换器可以方便地换用不同的物镜,以适应不同观察需求,A正确。
B.显微镜的光圈用于调节光线进入镜筒的量。换用较大的光圈确实可以让更多的光线进入,使视野变得更亮,但并不会使视野变得更大。视野的大小主要由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以及显微镜的整体设计决定,B错误。
C.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初次未能找到要观察的物象,可以通过移动玻片标本来寻找。这是显微镜观察中的常用方法,C正确。
D.细准焦螺旋是显微镜上的一个微调装置,用于在粗调焦后进一步微调物像的清晰度。通过微调细准焦螺旋,可以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D正确。
故选 B。
6.答案:C
解析:A.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物象不清晰,应调节c细准焦螺旋,A错误。
B.观察同一视野的同一部位: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小,数量多、视野亮、视野范围大;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大,数量少、视野暗、视野范围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因此,要想看到细胞的数目最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应是最小,即低倍目镜①(5×)和低倍物镜④(15×),B错误。
C.反光镜能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可见,周围环境较暗时,应使用g反光镜的凹面,C正确。
D.对光时,应转动d转换器使低倍物镜(不是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D错误。
故选C。
7.答案:A
解析: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夏天,小明同学不停地出汗,这说明生物具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的特征。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8.答案:D
解析: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不是上下颠倒,不是左右颠倒,是上下左右皆颠倒,即是旋转180°后得到的像.比较简便的方法,是把要观察的字母或汉字写在纸上倒过来看,即旋转180°,就是在显微镜中看到的像。故选:D。
9.答案:A
解析:由左图所示的物像得到右图所示的物像,是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在显微镜低倍镜下首先看到的是左图,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题干中左图的物像a细胞位于视野偏右上方,应该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a细胞才移动到视野中央,此时图中细胞结构不清楚,为了更清晰地观察a细胞要放大物像,应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细胞体积放大了,但是图象模糊,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图象清晰。
故操作步骤依次是:①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③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⑤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即①→③→⑤。
故选A。
10.答案:C
解析:动物一般能运动,植物一般不能运动,A错误;植物能制造有机物,动物和微生物不能制造有机物,B错误;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C正确;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D错误。
11.答案:B
解析: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话主要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特性,即亲代的遗传信息会传递给子代,使得子代在形态、生理特征等方面与亲代相似。这与生物需要营养的特征无关,A不符合题意。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话描述了一个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螳螂捕食蝉,是为了获取蝉体内的营养物质以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同样,黄雀捕食螳螂也是为了获取营养。这直接体现了生物为了生活需要营养的特征,B符合题意。
C.“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句话主要描述了植物的繁殖和生长过程。虽然植物的生长确实需要营养,但这句话更侧重于描述植物的繁殖能力和生长速度,没有直接体现生物需要营养的特征,C不符合题意。
D.“朵朵葵花向太阳”这句话描述了植物的向光性。植物为了更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会朝向光源生长。这与生物需要营养的特征无关,而是体现了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答案:C
解析:A.目镜的放大倍数主要影响观察物体的放大程度,而不直接影响视野的亮度。即使目镜的放大倍数大,只要其他部分(如物镜、通光孔、反光镜等)正常,视野仍然应该是明亮的,A不符合题意。
B.反光镜上的小污点主要影响的是反射光线的质量,可能会使观察到的图像变得模糊或有污点,但并不会导致视野完全漆黑。因为反光镜的主要作用是反射光线进入显微镜,即使有小污点,只要大部分光线能被反射,视野就应该是明亮的,B不符合题意。
C.物镜是显微镜中负责接收光线并放大物体的关键部件。如果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那么从反光镜反射过来的光线就无法通过物镜进入显微镜内部,从而导致视野漆黑一片,C符合题意。
D.物镜镜头上的极小污点同样主要影响的是观察到的图像质量,可能会使图像上出现污点或模糊,但并不会导致整个视野漆黑。因为污点只是局部遮挡了光线,而大部分光线仍然可以通过物镜进入显微镜,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答案:A
解析:A.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大光圈能使更多的光线进入,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A正确。
B.转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的过程中,双眼应从侧面看着物镜,以免压坏玻片标本或损坏物镜镜头,B错误。
C.视野中看到的污点可能位于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上,看不到反光镜上的污点,C错误。
D.清洁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时,应用擦镜纸,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影响观察效果,D错误。
故选A。
14.答案:A
解析:A.光是沿直线传播,只有目镜、镜筒、物镜、标本在一条直线上,且都对准通光孔,才能使反光镜反射的光线通过通光孔、标本、物镜、镜筒和目镜到达眼球,才能对好光,A正确。
B.载物台是放置标本的地方,它与光的传播无关,B错误。
CD.反光镜能把外界的光线反射到物镜内,它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因此不需要和目镜、镜筒和物镜在一直线上;转换器的作用是更换不同的物镜,与光的传播无关,CD错误。
故选A。
15.答案:B
解析: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拨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装片,污点移动就在装片,不动就不在装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所以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移动装片,污物移动,在①装片上;污物不动,转动目镜,污物移动在②目镜上,污物不动,在物镜上。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6.答案:(1)生长
(2)繁殖
(3)遗传
(4)需要营养物质
(5)应激性/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6)病毒;细胞
解析:(1)小羊长成大羊,这体现了生物具有生长的特征,即生物体能够通过细胞分裂和增大,使体积和重量增加,由小长大。
(2)羊生小羊,这体现了生物具有繁殖的特征,即生物体能够产生后代,使生命得以延续。
(3)狼只能生狼,羊只能生羊,这体现了生物具有遗传的特征,即亲代与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使得生物种群的遗传信息得以保持和传递。
(4)狼吃羊,这体现了生物具有获取营养物质和能量的特征,即生物体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和能量,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同时,这也体现了生物之间存在的捕食关系,是生物群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5)人有时会“触景生情”,这属于生物具有应激性的特征,即生物体能对外界的各种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这种反应可以是物理性的,如触碰后的躲避;也可以是化学性的,如食物进入口腔后的唾液分泌;还可以是行为上的,如“触景生情”所体现的情感反应。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无论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虽然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仍然具有生物的一些特征,如能够遗传和变异、能够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等,因此也被归类为生物。
17.答案:(1)C;A;C
(2)低倍;遮光器;反光镜
(3)通光孔
(4)粗准焦螺旋;避免压碎载玻片;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5)大;凹
解析:(1)根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可以计算出各组别的放大倍数。A组的放大倍数为5×10=50倍,B组的放大倍数为15×10=150倍,C组的放大倍数为8×40=320倍。由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少,细胞体积就越大;反之,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多,细胞体积就越小。因此,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的是C组,细胞体积最小的是A组。放大倍数最大的一组是C组,放大倍数为320倍。
(2)显微镜对光时,需要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因为低倍物镜的视野范围较大,更容易找到光源并形成明亮视野。接着转动遮光器,选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以增加光线进入显微镜的通道。然后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明亮圆形视野说明对光完成。反光镜的作用是反射光线,使光线进入显微镜并形成明亮视野。
(3)把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以确保光线能够正确照射到标本上并形成清晰物像。
(4)转动粗准焦螺旋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以防止物镜压碎玻片标本或损伤镜头。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此时可能还需要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5)当光线较暗时,应选用较大的光圈和凹面镜来增加光线进入显微镜的通道和反射光线的能力,从而形成更明亮的视野和更清晰的物像。
组别
目镜
物镜
A
5×
10×
B
15×
10×
C
8×
40×
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共4页。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共5页。
大同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大同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