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解析
      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 原卷
      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
    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1页
    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3页
    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1页
    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2页
    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图为世界某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和日出日落的大致时间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判断该地纬度位置( )
    A. 40°NB. 40°SC. 50°ND. 50°S
    2. 根据所学地理知识,计算该地冬至日的昼长时间( )
    A. 8.5hB. 9hC. 9.5hD. 12h
    【答案】1. A 2. B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联系已学可知,太阳东升西落的视运动轨道表示两分日。该地春秋分时正午太阳高度为50°,且正午太阳方位为正南,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可推断该地纬度为40°N,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地夏至日4点30分日出、19点30分日落,可推断夏至日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5小时,夜长=24小时-昼长=9小时,由于同一地点冬至日和夏至日昼夜长短状况相反,故可判断该地冬至日昼长为9小时,夜长为15小时,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①H=90°-|所求地纬度±直射点纬度|。同减异加(即:所求地与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则用“-”,不在同一半球则用“+”)②H=90°- 纬度差(所求地与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
    2024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2024年2月7日建成的秦岭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之后的我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也是我国的第三座常年考察站。左图为我国南极料考站分布示意图,右图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 中山站B. 秦岭站C. 长城站D. 昆仑站
    4. 此时,我国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及变化( )
    A. 昼短夜长,白昼在不断变长B. 昼长夜短,白昼在不断变长
    C. 昼长夜短,白昼在不断变短D. 昼短夜长,白昼在不断变短
    【答案】3. C 4. A
    【解析】
    【3题详解】
    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即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读图可知,中山站、秦岭站和昆仑站位于南极圈以内,纬度较高,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纬度最低,因此长城站的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此时是2024年2月7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BC错误;直射点向北移动,故北半球白昼逐渐变长,黑夜不断变短,A正确,D错误。故选A。
    【点睛】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春分日(3.21左右)和秋分日(9.23左右),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6.22左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12.22左右)直射南回归线。春分→秋分直射北半球;秋分→春分直射南半球;夏至→冬至直射点向南移动;冬至→夏至直射点向北移动。
    5. 读下图,与②地相比,⑤地的地球自转速度( )
    A.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大B. 角速度小,线速度相等
    C.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小D. 角速度相等,线速度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点递减,⑤地在30°S,②地在赤道上,因此⑤地比②地线速度小,AB错误;除南北极点外地球各地的自转角速度相同,⑤地和②地都未在极点,因此两地角速度相同,C错误,D正确。故选D。
    6. 下列地形区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 )
    A. 江汉平原B. 青藏高原C. 四川盆地D. 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球各地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而下列四地形区纬度接近,但海拔差异显著,根据海拔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大,四个地形区中,青藏高原海拔最高,因此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快,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 下图为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所在半球及原因是( )
    A. 北半球,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 北半球,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 南半球,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D. 南半球,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规律是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根据等值线弯曲,可以判断a点速度大于b点。说明a点海拔高,相当于地球纬线的半径增长,自转线速度快于b点。因此A对,故排除B、C、D,选择A。
    【点睛】本道题主要考查影响线速度的因素,以地球自转为例,各地转一圈的时间是相等的,所以线速度的大小,其实就看所求的地方转的圈的大小。从不同纬度看,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越往两极,纬线圈越小,所以线速度也是从赤道向两极减小。从同一纬度看,海拔的高低会影响转圈的大小,海拔越高,转的圈越大,线速度也越大;
    8. 某同学于9月20日晚9点观测到织女星正好位于上中天,如果第二天(9月21日)想观测到织女星再次位于上中天时,应该在何时观测( )
    A. 21点整B. 21点8分C. 20点56分D. 20点52分
    【答案】C
    【解析】
    【详解】织女星为恒星,以织女星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间隔为一个恒星日,恒星日的时长为23小时56分4秒。材料信息表明,学生于9月20日晚9点(即21时)看到织女星在上中天,那么第二天(9月21日)再次观测到织女星上中天的时间间隔是1个恒星日。我们使用的自转周期为太阳日,一天24小时,也就是说要看见织女星在同一位置,每天比前一天要提前3分56秒,因此第二天(9月21日)想观测到织女星再次位于上中天时的时间应为20时56分4秒,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 本初子午线上各地( )
    A. 二分时日落时刻相同B. 地方时不同
    C. 自转线速度相同D. 自转角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答案】A
    【解析】
    【详解】二分日时全球各地日落时刻相同,都为18点,故本初子午线上各地日落时刻相同,A正确;本初子午线上各地地方时相同,B错误;本初子午线上各地纬度不同,故自转线速度不相同,C错误;除极点外,全球各地自转角速度相同,D错误。故选A。
    【点睛】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就要早。因此,就会产生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文化遗产,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示意图”,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大约为15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2023年6月6日6时15分我国进入芒种节气。芒种节气来临时,太阳直射点( )
    A. 位于北半球,向南运动B. 位于北半球,向北运动
    C. 位于南半球,向南运动D. 位于南半球,向北运动
    11. 地球公转速度加快的时间是( )
    A. 清明至立夏B. 寒露至立冬C. 夏至至大暑D. 冬至至大寒
    【答案】10. B 11. B
    【解析】
    【10题详解】
    春分太阳直射赤道,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芒种位于春分和夏至之间,因此芒种节(6月6日)来临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运动,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地球公转速度远日点(7月初)最慢,近日点(1月初)最快。清明至立夏,地球向远日点运动,速度变慢,A错误;寒露至立冬,地球向近日点运动,速度变快,B正确;夏至至大暑,地球公转先向远日点附近移动,再向近日点移动,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C错误;冬至至大寒,地球公转先向近日点附近移动,再向远日点移动,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处较快,远日点处较慢。
    12. 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据悉,此次航天员团队将在2024年10月下旬返回地球。下图示意地球公转运动轨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在轨飞行期间,北京的昼长( )
    A. 一直增大B. 先增后减C. 一直减小D. 先减后增
    【答案】B
    【解析】
    【详解】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在轨飞行期间,时间是4月25日到10月中下旬,太阳直射点先北移后南移,北京的昼长先变长后变短,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 读“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图(图1)”和“地球公转线速度变化图(图2)”,有关两幅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②P点与Q点的自转角速度相同,PQ之间位于中纬度 ③N点对应的月份是7月初,公转角速度较大 ④M到N的时间间隔约是半个恒星年
    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读图1可知,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①正确;图1中,赤道自转的线速度为1670km/h,P点线速度为赤道的二分之一,因此P点所在纬度为60°,Q点所在的纬度为30°,因此30°-60°之间为中纬度,除南北两极之外,全球各地自转角速度相同,②正确;右图中N点的地球公转线速度最小,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时间为7月初,③错误;当地球公转线速度为M时,其公转线速度最大,地球位于近日点,为1月初,M到N的时间间隔约是半个恒星年,④正确。因此①②④正确,故答案选A。
    点睛: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①除南北极点外,地球上各点自转角速度均为15°/小时。
    ②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赤道最大,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小,两极为零。
    14. 读地球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示意图,若图中②角比现在增大2°,则( )
    A. 黄赤交角变为25°26'
    B. 太阳直射的范围将缩小2个纬度
    C. 回归线的度数将变为24°26'
    D. 极昼极夜的范围将缩小4个纬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约为23°26'。图中②角为公转轨道面与地轴的夹角,它与黄赤交角(①)互余,若图中②角比现在增大2°,则黄赤交角比现在减小2°,则黄赤交角变为21°26',A错误;黄赤交角度数与回归线纬度数相同,黄赤交角减小2°,则太阳直射的范围(南北回归线之间)将缩小4个纬度,B错误;黄赤交角度数与回归线纬度数相同,黄赤交角变为21°26',则回归线的度数将变为21°26',C错误;极圈以内为极昼极夜的范围,极圈的纬度数与黄赤交角互余,黄赤交角减小2°,则极圈度数增加2°,南北极圈以内的范围各缩小2个纬度,则极昼极夜的范围将缩小4个纬度,D正确。故选D。
    15. 家住上海(31°N,121°E)的摄影爱好者小明在五一劳动节当日,从丰城乘坐大巴车历时2小时20分钟到达江口水库进行风光摄影旅游。小明在前往江口水库途中发现绝大多数时间阳光都从大巴车的右侧车窗照进车内。下图示意从丰城到江口水库的公路线路以及江口水库位置图,旅游当日( )
    A. 小明从丰城出发的时间可能是上午10时30分B. 与上海相比,江口水库所在城市日出更早
    C. 该地与上海正午日影朝向相反D. 该地与上海正午太阳高度较前一日更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从丰城出发到江口水库大致行驶方向大致是向南,右手边应在偏西方位,而太阳在偏西方位应是当地地方时12时之后,考虑到车程2小时20分钟阳光始终从右侧车窗照进车内,所以需要2小时20分钟前后的时间都是在地方时12时之后的时间范围内,当地经度在115°E附近,应在北京时间12:16之后出发,A错误;此时为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位置越高昼越长,上海的纬度位置高于该地,昼更长,上海的经度更靠东,所以上海的日出时间更早,B错误;两地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日影都朝北,C错误;五月一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距离两地越来越近,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前一日都变大,D正确。故选D。
    太阳能发电技术包括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光伏发电利用光伏电板将太阳光直接转换为电能。光热发电则是通过定日镜等设备聚焦太阳光、加热熔盐等介质将热能储存,然后利用热能加热水产生蒸汽,进而驱动涡轮机发电。定日镜能够实时跟踪太阳。下图为我国青海柴达木盆地一处光热电站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与光伏发电相比,光热发电的突出优点是( )
    A. 占地面积更小B. 投资成本更低C. 发电连续性好D. 能源可以再生
    17. 在柴达木盆地布局太阳能光热电站的突出优势是( )
    ①光照资源充足②铁路运输便捷③靠近消费市场④土地供应充足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18. 该地光热电站定日镜一日内水平旋转角度最大的是( )
    A. 春分B. 夏至C. 秋分D. 冬至
    【答案】16. C 17. C 18. B
    【解析】
    【16题详解】
    两者的发电装置均会占用较大的土地面积,A错误。光热发电包括聚光系统、吸热系统、储热系统、热力发电系统等,投资成本并不低,B错误。光伏发电量会受到季节变化、天气情况、昼夜交替以及太阳辐射强度的影响,而光热发电系统可以通过储热系统实现24小时连续发电,C正确。两者皆是清洁能源,D错误。故选C。
    【17题详解】
    光热发电对太阳辐射的要求较高,我国柴达木盆地太阳辐射充足,适合布局,①正确;铁路运输不是电力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②错误;我国能源消费市场主要集中于东部,柴达木盆地远离东部能源消费地,③错误;光热发电通常需要较大面积的土地来布置集热系统和储热设施,柴达木盆地地势较为平坦,荒地面积大,地价低,土地供应充足,④正确。故C正确。
    【18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定日镜能实时跟踪太阳,将太阳光线反射到固定装置,而北半球夏至日白昼最长,一天中太阳视运动轨迹所跨角度最大,故该日定日镜的水平旋转的角度最大,B正确,ACD错误。
    【点睛】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是用很多凹面镜把阳光聚焦到塔顶部的吸热器上,吸热器中用熔盐循环带出热量,热量再产生蒸汽,用汽轮机发电,它能够24小时发电。该塔式发电站十分壮观,其科技含量很高。
    19. 下图为某区域经纬网和昼夜分布示意图,虚线为日界线,阴影表示黑夜。读图完成下题。
    苏瓦与阿洛菲两地比较( )
    A. 日期苏瓦晚,区时两地相同B. 日期苏瓦早,区时两地相同
    C. 日期苏瓦晚,区时阿洛菲早D. 日期苏瓦早,区时阿洛菲早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往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减一天,因此日期苏瓦早,阿洛菲晚;区时遵循东加西减的原则,阿洛菲所处时区位于苏瓦所在时区往东方向的相邻时区,区时应在苏瓦区时基础上加1小时,因此区时阿洛菲早,苏瓦晚。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 地转偏向力只在物体相对于地面有运动时才产生,它只能改变水平运动物体运动的方向,不能改变物体运动的速率,下图表示四条不同的河流。如果在图中的a、b、c、d四条河中顺流放木排,假设水文地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木排向河流右岸偏移最严重的河流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c河流都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d河流主要位于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转,D错误;木排向河流右岸偏移最严重的河流应位于北半球,相同速度物体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a河流纬度最高,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最明显,木排向河流右岸偏移最严重,A正确,BC错误。故选A。
    21. 科考队在某地考察中,采用立杆的方式测量影子长度和方向(如图),图中O点为立杆点,实线表示杆影,虚线为一天中杆头影子的连线。据此完成下题。
    该地可能位于( )
    A. 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B. 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
    C. 北极圈内D. 南极圈内
    【答案】D
    【解析】
    【详解】读图可知,图中虚线为一天中杆头影子的连线,大致呈圆形,表明该地发生极昼现象,应位于极圈以内,AB错误;竿影最短时,其太阳高度角最大,为正午。读图可知,杆影最短时,杆影指向南方,即表明正午时刻太阳在当地的正北方天空,所以该地位于南极圈内,如果位于北极圈内,正午时太阳应位于当地正南方天空,一天中杆影最短时,杆影应指向正北方,D正确,C错误。故选D。
    【点睛】太阳高度大则影子短,太阳高度角小则影子长。
    22. 如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关于图中地层形成年代正确的是( )
    A. ④晚于⑤B. ③晚于EC. ①晚于②D. E晚于①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图可知,地层④、⑤都属于沉积岩,是外力作用形成的岩石,岩层④位于⑤岩层之下,④形成要早于⑤,A错误。③岩层为变质岩,形成后随地壳上升,上部受到侵蚀,后地壳下降,上部形成沉积岩层,然后岩层整体发生断裂出现断层 E,所以③形成早于断层E,B错误。从图中可知,①属于喷出岩形成的火山锥,岩浆穿透图中整体沉积岩层,发生在沉积岩形成后;②为侵入岩,只侵入下部沉积岩层,故侵入岩②形成于上部沉积岩沉积之前,所以①晚于②,C正确。E断层出现后,岩层出现位移,表面被外力侵蚀形成侵蚀面,后发生岩浆喷发,岩浆在侵蚀面堆积形成火山锥,所以断层E出现的要早于火山锥①,D错误。故选C。
    23. 洪积扇、三角洲是常见的流水地貌。对洪积扇、三角洲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洪积扇只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②三角洲属于河流侵蚀地貌
    ③洪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④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
    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冲积扇和三角洲区别:1.性质不同:三角洲是河口冲积平原;冲击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2.形成原理不同:三角洲:河口为河流终点,即河流注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的地方。未流入湖泊的内流河称为无尾河,可以没有河口。河口处断面扩大,水流速度骤减常有大量泥沙沉积而形成三角形沙洲。冲积扇: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冲积扇分布在河流的出山口,不止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湿润和半湿润地区也可能分布,故①错,③对;三角洲主要位于河流的入海口或入湖口,属于河流堆积地貌,②错,④对。③④正确,故选D。
    24. 读下图,该河河段甲处冬季相对最易结冰,其原因是( )
    A. 位于凸岸,水浅B. 位于凸岸,水深C. 位于凹岸,水浅D. 位于凹岸,水深
    【答案】A
    【解析】
    【详解】读图可知,图中河段为河流曲流处,甲处位于河流凸岸,为淤积岸,水流慢,且水浅,容易结冰,故选A。
    25. 马蹄湾是美国科罗拉多河的一截U形河道,也是格兰峡谷其中的一小段,河湾环绕的巨岩形似马蹄,下图为马蹄湾景观。图示马蹄湾河流两岸均存在大量沉积物,关于沉积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凹岸沉积物成因与河流侵蚀有关
    ②凹岸沉积物为风力沉积形成
    ③凸岸沉积物成分与当地基岩相同
    ④凹岸沉积物颗粒棱角较凸岸沉积物更加明显
    A. ②③B. ②③C. ①④D. ①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处为U形河道,河道弯曲,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凹岸流速较快,搬运和侵蚀能力较强,所以凹岸沉积物与河流侵蚀有关,与风力沉积无关。①正确,②错误;凸岸的流速较缓,河流从上游携带来的泥沙可能再次堆积,其沉积物的来源还有上游,所以沉积物成分与当地基岩不相同,③错误;凹岸流速较快,且侵蚀作用强,其堆积物来自流水对基岩的侵蚀及坡面崩塌等堆积的杂物,所以堆积物棱角较为分明,而凸岸流速较慢,堆积物颗粒较小且来自上游,经过较长时间的磨蚀,较为圆润,④正确。故①④正确,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凹岸流速较快,侵蚀和搬运能力较强,水底坡度较陡;凸岸堆积,水流较缓,堆积作用较强,坡度较缓。
    26. 抛物线形沙丘是在常年定向风或几个近似方向风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风积地貌。受沙漠植被的影响,其形态特征与新月形沙丘相反,它的两个丘臂(沙角)指向上风向,背风坡呈弧形凸出,轮廓呈抛物线形。下图为库布齐沙漠南部某抛物线形沙丘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
    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为( )
    A. 西北风B. 西南风C. 东北风D. 东南风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知,抛物线形沙丘与新月形沙丘相反,迎风坡凹进,背风坡凸出,读图可知,该沙丘向东南凸出,翼角指向西北,说明该地主导风是西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野外考察是学习地理知识、提升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方法。某地理兴趣小组在广西某地进行了野外考察,下图为他们绘制的当地广泛分布的地貌剖面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7. 下列关于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可溶性岩石分布较广②地表水丰富,生产生活供水充足
    ③地貌景观独特,适合发展旅游业④地表破碎,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28. 图示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
    A. 风力作用B. 风化作用C. 流水作用D. 冰川作用
    【答案】27. C 28. C
    【解析】
    【27题详解】
    该地貌为喀斯特地貌,多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①正确;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岩石裂隙发育,多溶洞、地下暗河,地表水易下渗,因此地表水缺乏,②错误;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地貌景观丰富独特,适合发展旅游业,③正确;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地表破碎,地形崎岖,交通不便,④正确。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8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此处有石钟乳、石柱、天窗,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主要是流水作用形成的,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地面喀斯特地貌主要有石芽、溶沟、石林、峰丛、峰林、孤峰、溶蚀洼地、溶蚀平原等。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洞、地下暗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29. 第19届亚运会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浙江杭州举行。这届亚运会奖牌取名为“湖山”,设计灵感来自良诸文明玉琮。良诸玉琮的主要材质是透闪石,一种由白云石和石英混合沉积后形成的变质岩。完成下面小题。
    上图中能够反映良渚玉琮的岩石类型及形成过程的分别为图中的( )
    A. 甲⑥B. 乙①C. 丁④D. 戊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良渚玉琮是变质岩;由沉积物经过④固结成岩,指向的为丁沉积岩;丁通过⑤变质作用指向的为戊变质岩;由甲到乙和丙之间的关系可以推测甲为岩浆,乙为侵入岩,丙为喷出岩,乙丙都是岩浆岩,①是冷凝作用,⑥是重熔再生。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0. 如图是某大洋海底示意图,N为板块的边界。据此回答下题。图中N区域表面最常见的岩石类型和岩石物质的来源是( )
    A. 沉积岩、地壳B. 喷出岩、软流层
    C. 侵入岩、岩石圈D. 变质岩、软流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图中信息看,N处有岩浆涌出,为喷出岩,岩浆来源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二、解答题(共40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时间2023年5月10日21时22分,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七运载 火箭,在我国文昌(20°N,110°E)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5月11日5时16分,天舟六号货运 飞船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下面左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右图为5月10日某条经线与晨昏线交点的纬度位置移动轨迹图。
    (1)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至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对接期间,地球公转大致位于轨道上的______区间,公转速度______。
    (2)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发射当天,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为:______。文昌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当日文昌日出与正午地物的影子分别朝向______方和______方。
    (3)5月10日文昌旭日东升时,该经线与晨线交点位于M点,则M位于文昌的______方。
    【答案】(1) ①. ② ②. 逐渐变慢
    (2) ①. 由13°N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 83° ③. 西南 ④. 正北
    (3)东南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天舟货运飞船的发射为材料创设情境,涉及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左图中,根据地轴的倾斜方向可以判断图中左侧为冬至,右侧为夏至,上方为秋分,下方为春分。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至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对接的时间为5月10日至11日,此时段地球公转位于春分(3月21日)至夏至(6月22日)之间,即图中②区间;此时段逐渐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小问2详解】
    读右图,5月10日经线与晨昏线交点的最大纬度为77°,即晨昏线与纬线切点的纬度为77°,可知此时太阳直射13°N,因此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为由13°N向南北两侧递减。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文昌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90°-(20°-13°)=83°。该日文昌东北方向日出,日出的影子朝向西南方向;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影子朝向正北。
    【小问3详解】
    文昌旭日东升,说明文昌此时与M同位于晨线上;M点此时日出的地方时为6时,可知M点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结合此时晨线的走向,可知M位于文昌的东南方向。
    32. 读图“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M所代表的恒星名称是____。
    (2)图中②表示的角度的度数是____。当②变大时,地球上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范围会变____(大或小),地球上寒带的范围将变____(大或小),温带的范围将变____(大或小)。
    (3)当太阳直射点在E点时,对应的节气为____,此时地球公转速度正逐渐____(加快或变慢)。
    【答案】(1)北极星 (2) ①. 66°34′ ②. 小 ③. 小 ④. 大
    (3) ①. 冬至日 ②. 加快
    【解析】
    【分析】本题以”黄赤交角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天体以及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生要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M星处在北极上空,地轴北极指向M星,可知M星为北极星。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②表示的是北回归线到北极点之间的度数,可知②的度数是66°3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②的度数变大时,那么①的角度就会变小,即南北回归线的度数将会变小,可知此时地球上受到阳光直射的范围就会变小。回归线和极圈划分了五带,寒带和热带范围变小,温带则变大。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E点在南回归线,当太阳直射点直射南回归线时,为冬至日;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正在朝近日点靠近,可知地球的公转速度是逐渐加快的。
    33.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甲)和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图乙),完成下列问题。
    (1)如在图示直线的深度上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在A、B、C三地应选择____地,原因是____,____。
    (2)2013年湖南省启动湘西喀斯特地貌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岩石多属于三大类岩石中的____(填名称),图甲中____(填数码)可表示该岩石的形成过程,该岩石特点是____,____。
    (3)简析形成B地这种地貌的成因。
    【答案】(1) ①. B ②.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 ③. 不易渗水(不易储存地下水)
    (2) ①. 沉积岩 ②. ② ③. 层理构造 ④. 含有化石
    (3)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岩性疏松),容易被外力侵蚀,形成谷地。
    【解析】
    【分析】本题以地质构造示意图以及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为情境材料,涉及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结合图示岩层受挤压力作用发生弯曲变形,为褶皱。B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背斜遭受侵蚀形成背斜谷。背斜岩层呈天然拱形,结构稳定,在图示直线的深度上,适合建隧道。
    【小问2详解】
    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岩石多为石灰岩。石灰岩属于三大岩石中的沉积岩。结合图甲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可知,丙处箭头三进一出为岩浆,乙为岩浆岩,甲为沉积岩,②可表示该岩石形成过程。沉积岩的特点为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且可能含有化石。
    【小问3详解】
    B为背斜谷,背斜谷形成的原因为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遭受外力侵蚀,形成谷地。
    3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江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注入东海,全长约为6300千米,上中下游分界点分别是宜昌和湖口,流域面积为180万平方千米。下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长江流域的六种地貌景观图。
    (1)长江流域地貌景观多样,甲处地貌主要为______;丙处地貌主要为______;丁处地貌主要为______;河流在出山口沉积形成的地貌为______(填序号)
    (2)①③⑤⑥地貌中,属于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有______;属于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有______。(填序号)
    (3)下列是某学习小组收集到的图⑥地貌相关示意图(图a、图b、图c),据此描述该地貌的景观特点。
    【答案】(1) ①. ② ②. ① ③. ③ ④. ⑥
    (2) ①. ① ②. ③⑤⑥
    (3)平面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扇缘向周边平地展开;自扇顶至扇缘,厚度变薄,沉积物变细。
    【解析】
    【分析】该大题结合长江流域示意图为背景,根据材料设置三个问题,涉及河流地貌、主要外力作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甲处位于河流的源头,即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该山地地势高,冰川地貌显著,主要有角峰、冰斗,对应地貌为②,即角峰;丙处位于三峡地区,是河流侵蚀形成的峡谷地貌,对应图中地貌①;丁处位于长江入海口,属于河口三角洲,对应地貌主要为③;河流由于在山地地区冲刷较强,出山口后,水流平缓,流速下降,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对应图中的地貌为⑥。
    【小问2详解】
    阅读图文材料,观察①③⑤⑥地貌中,①为峡谷,主要是流水侵蚀地貌,属于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③⑤⑥分别为三角洲、冲积平原、冲积扇,均为流水沉积地貌,属于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
    【小问3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⑥地貌为山前冲积扇。结合题干中图片信息可知,由于水流速度逐渐减缓,冲积扇地貌平面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扇缘向周边平地逐渐的展开。主要是由于河流流出山口后,水流速度减慢,流水携带泥沙的能力下降,扇顶沉积较多且颗粒较大,自扇顶至扇缘,厚度变薄;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趁机,沉积物逐渐变细。
    35. 根据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怒江大峡谷又称“东方大峡谷”(图1),位于云南西北部的横断山脉三江并流地带,呈南北走向,是世界上最长、最神秘、最美丽险奇的大峡谷,平均深度2000米。峡谷两侧雪峰林立,雄奇壮观,森林茂密;峡谷幽静深邃,怒江奔腾咆哮,令人震撼。
    材料二:图2为丽江西北地区的黎明丹霞地貌——千龟山,主要由红色沙砾、砂岩和泥岩组成,展现出“色若渥丹、灿若明霞”的奇妙风采。

    (1)从内外力地质作用角度,说明云南丽江丹霞地貌千龟山的形成过程。
    (2)当地开发旅游业需要发展交通,当地的高速公路则需要以桥隧结合的方式呈现,思考这样做的优势。
    【答案】(1)流水沉积作用形成沉积物;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红色沙砾、砂岩和泥岩);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抬升;外力风化、侵蚀作用,形成丹霞地貌千龟山。
    (2)减缓坡度,节省时间;增加安全性;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节省里程。
    【解析】
    【分析】本题以怒江大峡谷及云南丽江丹霞地貌千龟山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云南丽江丹霞地貌千龟山形成过程、交通运输布局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千龟山,主要由红色沙砾、砂岩和泥岩组成“可知,千龟山为沉积岩,形成过程为流水沉积作用形成沉积物,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形成山地是因为板块碰撞挤压,地売抬升;形成丹霞地貌千龟山还需要外力作用,如风化、侵蚀作用。
    小问2详解】
    云贵高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隧道可以穿山而过,桥隧结合可以减缓地势坡度,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线路更为平直,增加了通行安全性,同时还可以缩短两地之间的通行距离,节省里程,节省时间。

    相关试卷

    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综合读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该流域新垦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0 区分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中包括的天体系统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