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16*3=48分)
气象高空探测指利用气象气球携带探空仪,在飞升的过程中探测收集周围环境气象数据。世界气象组织要求全球国家或地区必须在国际标准时每天0时和12时前一小时内施放气球。在传统单球模式下,气球带着探空仪以5~6m/s的速度上升,气球爆炸后观测任务便结束。我国北斗导航探空系统使用双层气球,一次施放实现“上升、平漂、下降”3次观测。图1示意我国北斗导航探空系统平漂往返模式,图2示意大气的垂直分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我国探空气球施放时间可能为每日的( )
A. 1点15分B. 4点15分C. 7点15分D. 10点15分
2. 气球在探测过程中要重点考虑( )
①防低温 ②防高温 ③防飞鸟 ④防紫外线
A. ①④B. ②④C. ②③D. ①③
3. 相较于传统单球模式,北斗探空系统平漂往返模式的主要优点有( )
①增加探测高度 ②提升探测效率 ③降低探测成本 ④延长探测时间
A. 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
【答案】1. C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世界气象组织要求全球必须在国际标准时(中时区)每天0时和12时前一小时内施放气球,即北京时间的7点-8点或19点-20点,7点15分在此时间范围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高空气温低于近地面,如气球抵达的3万米高空,气温低于-70℃,所以要防冻;此外,气球在上升过程中,可能会碰到飞鸟的抓挠、碰撞,导致气球爆炸,故应防飞鸟。防紫外线对气球探测影响极小。①③正确,②④错误。D正确。故选D。
【3题详解】
相较于传统单球模式,北斗探空系统平漂往返模式可以一次施放、3次观测,所以可以提升探测效率、降低探测成本、延长探测时间,②③④正确;结合文字材料单球模式气球上升速度和图示可知,并没有增加探测高度,①错误。A正确。故选A。
【点睛】北斗探空系统应用领域广泛、发展前景广阔,除常规气象预报外,还可以用于海洋气候研究、高空气象探测等,也是海监船、远洋科考船等出海工作的必备设备。世界各国进行高空气象观测的手段主要包括卫星、气象飞机、地面雷达和探空系统等,并通过相互结合以期获得最准确的气象数据。
摄影爱好者小明在五一劳动节当日从丰城乘坐大巴车,历时2小时20分钟到达江口水库进行风光摄影旅游。小明在前往江口水库途中发现,绝大多数时间阳光都从大巴车的右侧车窗照进车内。下图示意“从丰城到江口水库的公路线路以及江口水库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4. 旅游当日,小明从丰城出发时北京时间可能是( )
A. 6:30B. 12:20C. 14:30D. 17:10
5. 为拍摄“水中日落”的照片,小明应选择的最佳拍摄点位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答案】4. C 5. C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题图示信息可知,从丰城出发到江口水库的大致行驶方向是向西南,右手边应在偏西方位,而太阳在偏西方位应是当地地方时12时之后,考虑到车程2小时20分钟阳光大部分时间是从右侧车窗照进车内,所以需要2小时20分钟前后的时间都是在地方时12时之后的时间范围内,当地经度在115°E附近,应在北京时间12:20之后,C正确,B错误;若6:30出发,太阳应位于偏东方,A错误;若17:10出发,虽然太阳在偏西方位照射,但已接近日落,再过2小时20分钟已天黑,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5月1日除极昼极夜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为拍摄日落及其在水面倒影的照片,应选择在水库东南方向拍摄,根据题图示信息可知,丙位于水库的东南方向,能拍摄出日落在水面的倒影,C正确;读图可知,甲地与水库之间有山地相隔,且甲位于盆地,看不到江口水库的日落,A错误;乙、丁没有位于水库的东南方向,不能拍摄到日落及其在水面倒影的照片,B、D错误。故选C。
【点睛】北半球夏半年全球除极昼夜地区都是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冬半年全球除极昼夜地区都是日出东南,日落西南;二分日全球各地均是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城市热岛强度为城区平均温度与其周边郊区平均温度的差值。天津市位于渤海湾沿岸,研究发现,海陆风对其城市热岛强度影响较大。结合天津地区夏季海陆风日与非海陆风日城市热岛强度变化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 与冬季相比,天津夏季海陆风势力较强的原因是( )
A. 海陆温差更大B. 陆地气温最高C. 东南季风最强D. 台风活动频繁
7. 与非海陆风日相比,天津夏季海陆风日城市热岛强度不同的是( )
A. 呈两峰一谷特征B. 陆风减弱热岛强度
C. 海风减弱热岛强度D. 日变化幅度较小
【答案】6. A 7. C
【解析】
【6题详解】
与冬季相比,夏季陆地升温快,海洋升温慢,海陆温差更大,海陆之间的气压差也更大,从而使得海陆风势力更强。冬季虽然也有海陆温差,但温差相对较小,A正确。陆地气温最高并不是海陆风势力强的主要原因,关键在于海陆温差,B错误。东南季风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大范围大气环流,与局部的海陆风不同,C错误。台风活动频繁主要影响沿海地区的天气和灾害情况,与海陆风势力强弱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读图可知,天津夏季海陆风日城市热岛强度并非呈两峰一谷特征,A错误。陆风是从陆地吹向海洋,一般会增强热岛强度,而不是减弱,B错误。海风是从海洋吹向陆地,能够带来海洋的凉爽空气,减弱城市热岛强度。在海陆风日,海风的作用使得城市热岛强度相对较低,C正确。读图可知,海陆风日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幅度较大,D错误。故选C。
【点睛】海陆风是出现于近海和海岸地区、具有日周期的地方性风。海陆风在近地面有两个局地环流组分,即昼间由海洋吹向陆地的海风和夜间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陆风。 这种规律的风循环,是由于海陆的热容量不同造成的。陆地比热容小,白天增温快,夜间冷却也快;而海洋的比热容大,在一天之内温度不会明显的变化。于是白天,陆地空气上升,变成低压区,较冷和较重的空气从海洋流入陆地,形成海风;到了夜间,陆地冷却得快,变成高压区,而海洋空气增温上升,陆地吹来较冷较重的空气,形成陆风。这样昼夜循环就形成了海陆风。
霜冻线是指地表0℃温度线,是区分是否出现霜冻天气的重要标志线。下图为某日20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图中霜冻线为预报的次日霜冻界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该日所处月份最可能是( )
A. 2月B. 7月C. 10月D. 12月
9. 图中所示锋面的性质及其移动方向为( )
A. 冷锋东移B. 冷锋西移C. 暖锋东移D. 暖锋西移
10. 此时( )
A. 甲地阴雨连绵B. 乙地吹偏北风C. 丙地霜冻严重D. 丁地风力较小
【答案】8. C 9. A 10. B
【解析】
8题详解】
读图,结合图示可知,此时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形成高压中心,出现冷锋系统,霜冻线(0℃地表等温线)大致经过我国青藏、西北以及华北和东北地区的西北部,说明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正在降温,且温度较低,故此时不可能是7月份,B错误;此时海上有较强台风出现,说明此时我国低纬度地区海水温度仍比较高,而2月、12月的海水温度较低,我国近海不易出现较强台风,由此判断此时为10月,C正确,A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此时在蒙古—西伯利亚一带有明显的高压中心分布,气流由高压中心向四周辐散,其中自西北向东南吹来的冷空气会推动图中锋面由西北向东南移动,以较高纬度吹来的冷空气为主,为冷锋,受其影响冷锋东移,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读图,甲地气压为1040hPa,气压较高,其被高压系统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A错误;据乙地附近的等压线分布可知,影响乙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由西北指向东南,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可知,会右偏形成偏北风,B正确;丙地此时受暖气团控制,且在霜冻线以南区域,霜冻并不严重,C错误;丁地等压线较密集,风力较大,D错误。故选B。
【点睛】大气水平运动,高空风向只受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风向受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最终与等压面斜交。
九丈崖位于烟台长山岛的西北角,其高度达69.7m,是一处绵延几百米的巨崖。山崖险峻,壁面犬牙交错,凹槽与凸脊相互叠置。九丈崖由大量的砂岩和泥页岩组成,这些岩层形成于约1.2亿年前的白垩纪时期。左图示意九丈崖景观,右图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组成九丈崖的岩石属于岩石圈物质循环图中的( )
A. ②B. ③C. ④D. ⑤
12. 推测九丈崖景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 地壳抬升—沉积作用—外力侵蚀B. 沉积作用—外力侵蚀—地壳抬升
C. 沉积作用一地壳抬升一外力侵蚀D. 外力侵蚀一地壳抬升—沉积作用
13. 九丈崖壁面犬牙交错,凹槽与凸脊相互叠置,主要是由于( )
A. 岩石成因不同B. 岩石层理不同C. 岩石年龄不同D. 岩石硬度不同
【答案】11. C 12. C 13. D
【解析】
【11题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①来自于地球内部的软流层,因此①为岩浆,①形成②③,因此两者属于岩浆岩,其中③可以直接通过外力作用形成沉积物,③为喷出岩,则②为侵入岩,沉积物通过固结层岩形成沉积岩,对应④,因此⑤为变质岩。结合材料信息可知,九丈崖的岩石为砂岩和泥页岩组成,属于沉积岩,对应④,C正确,排除ABD。故选C。
【12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九丈崖是由大量的砂岩和泥页岩组成,首先经过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然后遭受地壳抬升使其出露于地表,不断遭受外力的风化侵蚀,形成如今看到的九丈崖地貌,C正确,排除ABD。故选C。
【13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九章崖壁面犬牙交错,凹槽与凸脊相互叠置,主要是由于该地区遭受了外力侵蚀,由于不同岩石硬度不同,因此侵蚀造成的地貌并不相同,D正确;该地区岩石类型相同,因此成因相同,A错;层理相同、岩石年龄相同与外力侵蚀程度关系不大,排除BC。故选D。
【点睛】地壳物质循环主要是三大岩石以及岩浆的互相转化,岩浆岩可以通过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沉积岩通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变质岩可以通过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或者通过重熔再生形成岩浆,沉积岩和岩浆岩也可以通过重熔再生形成岩浆。
下图示意南美洲局部区域(左图)和图中科伦巴各月降水量及流经该地的巴拉圭河各月径流量(右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据图推测潘塔纳尔湿地区域( )
A. 雨林分布广B. 地势较平坦C. 沼泽面积小D. 冻土分布广
15. 形成科伦巴夏季降水的大气环流最有可能是( )
A. 东南信风B. 副热带高压C. 赤道低压D. 东北信风
16. 巴拉圭河受湿地影响显著,流经科伦巴河段汛期的水文特征表现为( )
A. 汛期明显提前B. 河水陡涨陡落C. 洪峰流量变大D. 含沙量减小
【答案】14. B 15. C 16. D
【解析】
【14题详解】
读图可知,南美洲潘塔纳尔湿地所在地区降水季节差异较大,夏半年降水明显较多,冬半年降水较少,不是热带雨林气候,雨林分布面积较小,A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湿地面积广布,地形平坦开阔,B正确,C错误;该地维度位置较低,冻土分布较少,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位于17°—19°S之间,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多,C正确;南半球夏季东南信风南移,该地不受东南信风控制,A错误;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B错误;该地位于南半球,不会受东北信风控制,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巴拉圭河流经潘塔纳尔湿地,对河流有削峰补枯的作用,河流汛期会延后,A错误;河流径流量会缓涨缓落,B错误;洪峰流量变小,C错误;湿地流速较低,河流泥沙沉积,含沙量减小,D正确。故选D。
【点睛】湿地包括多种类型,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都属于湿地。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其表面常年或经常覆盖着水或充满了水,是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二、综合题(三大题,共52分)
17.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气候差异显著。结合下图中的气候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上海、哈尔滨的降水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上海与成都纬度位置相近,但成都冬季气温高于上海,试分析其原因。
(3)夏季到拉萨旅游,游客必备防晒用品和较厚衣物。请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其原因。
【答案】(1)上海降水总量多于哈尔滨;上海雨季持续时间长,降水季节变化小。原因:上海纬度较低,受夏季风影响的时间长,降水量多,雨季持续时间长,季节变化小。
(2)成都地处盆地,北部山地的阻挡减弱了冬季风对其影响,气温较高;上海地处平原,受冬季风影响较大,气温较低。
(3)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较强,因此需防晒。(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较少;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需准备较厚衣物。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上海、成都和拉萨的气候资料图为背景,涉及气候特征的描述、成因分析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思维能力。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上海降水总量多于哈尔滨,雨季持续时间长,降水季节变化小。主要原因是上海地处低纬,受夏季风影响时间长,降水总量大,且降水的季节变化小。
【小问2详解】
上海与成都纬度位置相近,两地气温的差异与纬度无关,成都的冬季气温高于上海,应是地形影响差异;成都地处四川盆地,北部山地的阻挡减弱了冬季风对其影响,气温较高;上海地处平原,受冬季风影响较大,气温较低。
【小问3详解】
防晒和保暖与太阳辐射强及温度低有关,可结合当地地形特点进行分析;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较强,因此需防晒;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较少,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保温作用弱,因此气温较低,需准备较厚衣物来保暖。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洋与大气之间有复杂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海冰的形成对其影响大。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对我国天气、气候有重要影响。海水结冰需要三个条件:①气温比水温低;②水温低于冰点;③海水中有悬浮微粒、雪花等杂质凝结核。渤海由北部辽东湾、西部渤海湾、南部莱州湾、中央浅海盆地和渤海海峡五部分组成,平均水深18米。下图示意2010年2月13日渤海海冰分布图。
(1)从气象角度分析冬季渤海有利于海水结冰条件。
(2)从海水性质和海湾地形的角度,说明辽东湾几乎全部结冰的原因。
(3)简述海冰对海—气热交换的影响。
【答案】(1)冬季,受来自西伯利亚强劲偏北大风和严重降温的影响,使得渤海海水温度低;当海水温度低于海水冰点时凝结成海冰;冬季常伴有降雪,雪花作为凝结核。
(2)冬季寒冷空气南下,纬度较高,气温低,海水温度低于冰点就结冰;北部河流淡水注入,使海水盐度低,易结冰;全部位于大陆架,海水浅易结冰;海湾狭窄,海域封闭,受陆地影响大,降温快且流动性差,容易结冰。
(3)海冰的反照率大,反射了大部分的太阳辐射,使到达海洋的太阳辐射显著减少。海冰的存在减少了海洋向大气的热量输送,海冰使海水传导对流到大气的热量减少;海冰使海洋的蒸发失热减少。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渤海海冰分布图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海水结冰的原因、影响因素、海气相互作用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海水结冰需要三个条件:①气温比水温低;②水温低于冰点;③海水中有悬浮微粒、雪花等杂质凝结核。冬季,受欧亚大陆西伯利亚寒冷气流南下的影响,环渤海地区经常遭受强劲偏北大风和严重降温的影响,并常常伴有降雪,使得渤海海水温度显著低于相同纬度处的开阔水域温度。当海水温度低于海水冰点时,就会凝结成海冰。水中有雪花等杂质作为凝结核。悬浮微粒不属于气象角度。
【小问2详解】
海水的性质主要是海水的温度和盐度。辽东湾冬季遭到冷空气南下的持续影响,且纬度高于其他两海湾,气温低,海水温度低于冰点就结冰。北部辽河等河流淡水注入,使海水盐度低,易结冰。海湾的地形,海底地形为大陆架,海湾封闭,东西距离较近。渤海全部位于大陆架,辽东湾位于大陆架浅海,海水浅易结冰。海域封闭,流动性差,且海湾狭窄,受陆地影响大降温快且容易结冰。
【小问3详解】
海—气热交换通过收入与支出实现,收入主要是太阳辐射,支出通过湍流和蒸发实现。海冰的反照率大于海水,反射了大部分的太阳辐射,使到达海洋的短波辐射显著减少。海冰的存在减小了海洋向大气的热量输送,一方面海冰使海—气间的传导对流热交换强度大大降低,另一方面海冰使海洋的蒸发失热减小。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晚奥陶纪板块漂移,特殊的海陆分布使得地球进入了一个持续2000万年的冰期。冈瓦纳古陆中部地势较高,冰盖广布。该区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常年盛行由冰盖吹向瑞克洋的大风。晚奥陶纪时期地球发生了约85%的物种灭绝事件。图左示意不同地质时期地球物种数量变化;图右示意晚奥陶纪南半球海陆分布。
(1)请绘制与瑞克洋之间的大气运动模式图。(图中必须包含大气运动方向、高低空两个等压面等要素)。
(2)解释冈瓦纳冰盖在东半球分布范围更广的原因。
(3)推测晚奥陶纪发生了约85%的物种大灭绝的主要原因。
(4)根据图中原特提斯洋的洋中脊分布,说明晚奥陶纪之后冈瓦纳古陆的漂移方向。
【答案】(1) (2)极地地区的陆地面积东半球比西半球大,此时地球处于冰河时代,陆地比海洋温度更易降低;冈瓦纳古陆东半球区域,地势较高,温度更低。
(3)晚奥陶纪全球气温大幅降低,陆地冰盖面积扩大,导致海平面下降,海洋面积减小,使得许多海洋物种无法适应新的环境,从而导致了物种大灭绝。
(4)冈瓦纳古陆逐渐向北漂移。图中原特提斯洋的洋中脊呈东西向分布,而冈瓦纳古陆位于洋中脊的南部,在板块张裂的作用下,冈瓦纳古陆逐渐向北漂移。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不同地质时期地球物种数量变化与晚奥陶纪南半球海陆分布为背景材料,涉及大气环流、板块构造学说、地球气候变化和生物演化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冈瓦纳古陆较瑞克洋气温较低,故垂直方向上,冈瓦纳古陆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瑞克洋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指向低压,故呈逆时针。高压处等压线向上凸,低压处等压线向下凹。绘制如图: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极地地区的陆地面积东半球比西半球大,此时地球处于冰河时代,陆地比海洋温度更易降低,冰盖分布范围广;由材料可知,在晚奥陶纪时期,冈瓦纳古陆中部地势较高,冰盖广布,冈瓦纳古陆的非洲板块地势较高,使得冰盖在东半球地区的分布范围更广。
【小问3详解】
由材料可知,晚奥陶纪板块漂移,特殊的海陆分布使得地球进入了一个持续2000万年的冰期,使得全球气温大幅降低,陆地冰盖面积扩大,由于海陆分布导致的气候变化和环境变迁,使得许多物种无法适应新的环境,从而导致了物种大灭绝。例如,冰盖的广泛分布使得许多地区的温度骤降,生物无法适应这种寒冷环境;此外,导致海平面下降,海洋面积减小,使得许多海洋物种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许多物种的灭绝。
【小问4详解】
根据图中原特提斯洋的洋中脊分布,可以看出晚奥陶纪之后冈瓦纳古陆的漂移方向主要是向北。这是因为原特提斯洋的洋中脊呈东西向分布,而冈瓦纳古陆位于洋中脊的南部,原特提斯洋的洋中脊位于板块生长边界,板块之间不断地张裂,在板块运动张裂的作用下,冈瓦纳古陆逐渐向北漂移或者向较低纬度地带漂移。这种板块运动对地球的地理环境和生物分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创新班),文件包含丰城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创新班docx、高一创新地理答题卡docx、高一创新地理参考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文件包含丰城九中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地理试卷docx、高三地理答题卡docx、高三地理参考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文件包含丰城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地理试卷docx、高三地理参考答案docx、高三地理答题卡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