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三课《土地改革》检测卷(含答案及解析)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三课《土地改革》检测卷(含答案及解析)第1页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三课《土地改革》检测卷(含答案及解析)第2页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三课《土地改革》检测卷(含答案及解析)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 土地改革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 土地改革课时练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B.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C.解放农村生产力
    D.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2.土地改革开始的时间是( )
    A.1950 年 B.1951 年 C.1952 年 D.1953 年
    3.下列关于土地改革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次土地改革主要是在新解放区进行
    B.这次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C.到 1952 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D.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
    4.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5.在土地改革中,政府对地主所占土地采取的政策是( )
    A.没收
    B.赎买
    C.保留
    D.合作经营
    6.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 )
    A.国家土地所有制
    B.集体土地所有制
    C.农民土地所有制
    D.地主土地所有制
    7.土地改革后,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土地改革促进了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
    C.国家对农业的大力支持
    D.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8.土地改革的意义包括( )
    ①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 2000 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③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④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和以往的土地改革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
    A.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B.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C.采取保护富农经济的政策
    D.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10.土地改革中,某地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这一现象充分说明( )
    A.土地改革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B.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
    C.土地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11.土地改革运动中,农民协会的主要作用是( )
    A.掌握农村政权,领导土地改革
    B.宣传政策,组织农民斗地主、分田地
    C.组织农民发展生产
    D.代表农民与政府协商土地改革相关事宜
    12.以下哪一项不是土地改革后的农村变化( )
    A.农村阶级结构发生变化
    B.农民文化水平显著提高
    C.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D.农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
    13.土地改革中,为了更好地团结中农,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与中农平分土地
    B.保护中农利益不受侵犯
    C.让中农担任土地改革领导工作
    D.给中农更多的经济补偿
    14.在土地改革时期,对于富农的土地和财产,采取的是( )
    A.没收
    B.征收其多余的土地财产
    C.保留不动
    D.全部没收再分配
    15.土地改革使我国农村( )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A.生产力
    B.生产资料所有制
    C.阶级
    D.以上都是
    16.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了买卖土地的现象,其原因是( )
    A.土地改革不彻底
    B.农民的土地私有制存在
    C.部分农民想扩大生产规模
    D.以上都是
    17.土地改革时期,政府鼓励农民互助合作,主要是为了( )
    A.克服个体农民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方面的不足
    B.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培养农民的集体主义观念
    D.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
    18.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积极参军、支援抗美援朝,这说明( )
    A.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B.抗美援朝战争需要大量兵员
    C.农民想通过参军获得更好的生活
    D.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19.从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可以看出,土地改革的策略是( )
    A.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孤立和打击主要敌人
    B.全面打击封建地主阶级
    C.只针对地主阶级中的大地主
    D.以富农为突破口
    20.土地改革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体现在( )
    A.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B.改变了中国农村的社会面貌
    C.促进了中国农业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D.以上都是
    二、材料分析题(每题 20 分,共 40 分)
    材料一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材料二
    土地改革后,农民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1951 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 1.4363 亿吨,比 1949 年增长了 26.9%。
    1.根据材料一,为什么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8 分)
    2.材料二反映了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12 分)
    材料三
    土地改革中,各地政府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在对待富农问题上,采取了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即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富农出租的小量土地一般也保留不动。在对待中农问题上,坚决保护中农利益,注意团结中农。
    材料四
    土地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涉及到农村的各个阶层。在改革过程中,农民协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民们积极参与土地改革,斗地主、分田地,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1.根据材料三,分析土地改革中对待富农和中农政策的意义。(10 分)
    2.结合材料四,谈谈农民协会在土地改革中的作用以及农民积极参与土地改革的原因。(10 分)
    三、简答题(每题 20 分,共 20 分)
    1.简述土地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
    2.分析土地改革对新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及解析
    1.答案:C。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农村生产力。A 选项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是土地改革的重要内容;B 选项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是手段之一;D 选项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是改革的结果,而解放生产力才是根本目的,能推动农业和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
    2.答案:A。解析:土地改革于 1950 年开始。1951 年、1952 年是土地改革推进的时间,1953 年开始进行三大改造等其他重要历史进程。
    3.答案:D。解析:土地改革完成标志着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农民成为土地主人,但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是 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的标志。A 选项,这次土地改革主要在新解放区进行是正确的;B 选项土地改革总路线表述正确;C 选项到 1952 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基本完成土地改革也是正确的。
    4.答案:B。解析: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作用,但不是专门针对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当时尚未制定完成,且不是土地改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与土地改革无关。
    5.答案:A。解析:在土地改革中,政府对地主所占土地采取没收政策。赎买政策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保留不符合土地改革内容;合作经营不是针对地主土地的处理方式。
    6.答案:C。解析: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农民土地所有制。国家土地所有制不符合当时情况;集体土地所有制是后来合作化等运动后的结果;地主土地所有制是被改革废除的对象。
    7.答案:A。解析:土地改革后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土地改革初期并没有促进农业生产技术改进;国家对农业支持是后来的因素且不是此时农民积极性提高的主要原因;农村生产关系变化中最关键是农民成为土地主人这一核心因素。
    8.答案:D。解析:土地改革的意义包括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主人、农业生产恢复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条件。这些意义涵盖了经济、社会结构等多方面,全面体现了土地改革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9.答案:C。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和以往最大不同是采取保护富农经济的政策。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在以往土地改革中也有体现,而保护富农经济是这次土地改革独特之处。
    10.答案:C。解析:农民昼夜不停把盐碱地改造成良田,充分说明土地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题干未体现对生态环境改善的信息;消灭地主阶级不是这一现象主要说明的问题;解放农村生产力是宏观结果,这里突出的是农民积极性的调动。
    11.答案:B。解析:土地改革运动中,农民协会的主要作用是宣传政策,组织农民斗地主、分田地。掌握农村政权不准确,政权是国家层面;组织农民发展生产不是其主要功能;代表农民协商表述错误,它主要是执行和组织土地改革相关工作。
    12.答案:B。解析:土地改革后农村阶级结构发生变化,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改善,但没有信息表明农民文化水平显著提高,题干未涉及这方面内容。
    13.答案:B。解析:土地改革中为了更好地团结中农,政府采取保护中农利益不受侵犯的措施。与中农平分土地错误;中农担任领导工作不是普遍措施;给中农更多经济补偿不符合史实。
    14.答案:B。解析:在土地改革时期,对于富农的土地和财产,采取征收其多余的土地财产的政策。没收是针对地主;保留不动不符合,全部没收再分配也是错误的。
    15.答案:D。解析:土地改革使我国农村生产力、生产资料所有制、阶级关系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生产力得到解放,生产资料所有制从地主所有制变为农民所有制,阶级结构也重新调整。
    16.答案:D。解析: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买卖土地现象,原因包括土地改革不彻底、农民土地私有制存在、部分农民想扩大生产规模等。土地改革后农民土地私有,可能因各种原因买卖土地,同时改革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遗留问题。
    17.答案:A。解析:土地改革时期政府鼓励农民互助合作,主要是为了克服个体农民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方面的不足。实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之后合作化运动更深入的目标;培养集体主义观念是附带结果;当时条件下提高机械化水平不现实。
    18.答案:A。解析: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积极参军、支援抗美援朝,说明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抗美援朝需要兵员但不是农民积极参军的根本原因;说农民想通过参军获得更好生活不准确;二者有联系但不是直接因果关系,主要是土地改革激发的爱国热情。
    19.答案:A。解析:从土地改革总路线可以看出其策略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如中农等),孤立和打击主要敌人(地主阶级)。不是全面打击所有地主阶级成员,也不是只针对大地主,富农不是突破口。
    20.答案:D。解析:土地改革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奠定重要基础、改变农村社会面貌、促进农业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涵盖了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二、材料分析题答案及解析
    1.答案:土地改革是最大最彻底的改革原因:①从改革的性质来看,它是一场彻底的反封建的社会变革,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②从历史跨度来看,中国几千年来一直存在封建土地制度,这次改革彻底打破了这种长期存在的不合理制度。③从涉及范围来看,涉及广大农村地区和众多农民,使几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社会层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解析:从材料一内容结合土地改革的性质、历史地位和影响范围等方面阐述,突出其在封建土地制度变革上的彻底性和对农民、社会的深刻影响。
    2.答案:变化: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早出晚归,积极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影响:这种变化使得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如 1951 年粮食产量比 1949 年增长了 26.9%,为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促进了农业经济的繁荣,也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解析:根据材料二描述农民的行为变化,进而分析这种变化对农业生产在产量、发展趋势和对国家经济支持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3.答案:对待富农政策的意义:①保存富农经济有利于稳定农村局势,减少土地改革的阻力,使改革能够更顺利地进行。②富农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能力,保留其经济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发展,避免因过度打击富农而影响农业生产水平。对待中农政策的意义:①保护中农利益能团结中农这一重要群体,形成土地改革的强大力量,使中农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②中农在农村经济中占有一定比例,保护他们能保障农村经济结构的稳定,促进土地改革在公平、有序的环境下推进。解析:分别从富农和中农政策的稳定局势、减少阻力、保障生产、团结力量等方面阐述其对土地改革顺利实施和农村经济社会稳定的意义。
    4.答案:农民协会的作用:①宣传土地改革政策,让农民了解改革的内容、目的和意义,使农民积极参与到改革中来。②组织农民进行斗地主、分田地等具体活动,保证土地改革的有序开展,使土地改革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农民积极参与土地改革的原因:①土地改革关乎农民的切身利益,通过改革农民可以获得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改变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地位。②农民对封建土地制度的不满,渴望摆脱地主的剥削,土地改革给了他们这样的机会。解析:从农民协会在宣传、组织方面阐述其在土地改革中的作用,从农民对自身利益追求和对封建剥削的反抗角度分析农民积极参与的原因。
    三、简答题答案及解析
    1.答案:
    历史背景:①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②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主要内容: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意义:①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 2000 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②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解析:历史背景从农民需求和封建土地制度危害两方面阐述;主要内容围绕土地改革法规定的土地所有制变革和土地分配方式;意义从对封建土地制度、农民地位、政权巩固、生产力解放和工业化准备等多方面回答。
    2.答案:
    对经济建设的作用:①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民成为土地主人后,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了粮食和农产品的产量,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②农业的发展也为工业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推动了工业生产,促进了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良性循环。
    对社会稳定的作用:①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减少了社会矛盾。②消灭了地主阶级,从根本上铲除了封建剥削制度,使农村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为新中国的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解析:经济建设方面从生产力解放、农业对工业的原料和市场支持阐述;社会稳定从满足农民需求、消灭地主阶级和稳定农村社会秩序等角度分析。

    相关试卷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时训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巩固练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材料分析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第3课 土地改革优秀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3课 土地改革优秀巩固练习,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03课《土地改革》讲义学生版docx、同步讲义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03课《土地改革》讲义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