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分析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智能机器人能与人交流,进行创意写作。以下可以作为判断智能机器人不是生物的依据是( )
A. 表达交流B. 生长发育
C. 思维发达D. 运动能力
【答案】B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CD.表达交流、思维发达、运动能力,并不是判断是否是生物的标准,如植物是生物,但其不会表达交流、没有思维能力、没有运动能力,ACD错误。
B.生物能生长发育,属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可以作为判断是否是生物的标准,故智能机器人不是生物的依据是,机器人不会生长发育,B正确。
故选B。
2. 徐州航天牛蒡育种基地的牛蒡种子随飞船遨游太空,成功培育出第六代牛蒡,种植户获得较高收益。该项成果运用的技术是( )
A. 克隆技术B. 杂交技术
C. 太空育种技术D. 细胞核移植技术
【答案】C
【分析】遗传育种是通过系统选择、杂交、诱变等方法培育人类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
【详解】AD.克隆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无性生殖的方式,克隆中遗传物质来自细胞核,克隆的过程中用到了细胞核移植技术,AD错误。
B.杂交技术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杂交水稻是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袁隆平团队研制的杂种水稻,就是通过人工杂交技术获得的,B错误。
C.太空育种即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C正确。
故选C。
3. 法布尔在《昆虫记》中对螳螂的描述“小螳螂先是头慢慢的变大,然后使劲地挣破卵壳,接下来再弹出触须和腿甩开卵壳。”法布尔运用的探究方法是( )
A. 实验法B. 观察法C. 测量法D. 调查法
【答案】B
【分析】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分类法和资料分析法等。
【详解】A.实验法:这是通过控制一个或多个变量来探究因果关系的方法。在法布尔的描述中,并没有提到他通过改变条件或控制变量来观察螳螂的孵化过程,因此这不是实验法,A错误。
B.观察法:这是科学探究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它要求研究者直接观察研究对象,记录其现象、行为和特征。在法布尔的描述中,“小螳螂先是头慢慢的变大,然后使劲地挣破卵壳,接下来再弹出触须和腿甩开卵壳。”这明显是对螳螂孵化过程的直接观察记录,因此这是观察法,B正确。
C. 测量法:这是通过测量来获取数据,进而分析研究对象的方法。在法布尔的描述中,并没有提到他对螳螂或卵壳进行了任何形式的测量,因此这不是测量法,C错误。
D.调查法:这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已有的资料或数据来研究问题的方法。在法布尔的描述中,他并没有提到他通过查阅文献或收集数据来研究螳螂,而是直接观察了螳螂的孵化过程,因此这不是调查法,D错误。
故选B。
4. 图中①~④为某光学显微镜的4个镜头。小红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若要在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答案】B
【分析】目镜没有螺纹,物镜有螺纹。观图可知:①②是物镜、③④是目镜。
【详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数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细胞数目就越多。①②上有螺丝口,应是物镜;③④上没有螺丝口,应是目镜。由题意知道,放大倍数最小的是②和③组合即10×6=60倍。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量越多,因此,若要在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②和③,B符合题意。
故选B。
5. 如图是学生在使用显微镜过程中的一些图片,操作正确的是( )
A. 取镜B. 换物镜
C. 找物像D. 收镜
【答案】B
【分析】显微镜的使用包括:取镜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放五步。
【详解】A.取镜时,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题图的方式是错误的,A错误。
B.镜筒下端的一个能转动的圆盘叫做转换器。其上可以安装几个接物镜,观察时,调换不同倍数的镜头时,应转动转换器,题图的方式是正确的,B正确。
C.找物像不能让镜筒继续下降,粗准焦螺旋应逆时针旋转,使镜筒缓慢上升,C错误。
D.收镜时,物镜、目镜得拆下并得放回盒子,D错误。
故选B。
6. 夏天家里的大米米袋里,有时会出现黑色的“米虫”。大米中的米虫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出问题B. 作出假设
C. 制订计划D. 得出结论
【答案】A
【分析】探究过程 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详解】A.提出问题是通过认真地观察和思考提出相关的问题。大米中的米虫是从哪里来的呢?属于提出问题,A正确。
B.作出假设是在观察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有关资料,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B错误。
C.制订计划是在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之后,设计实验或调查的步骤,此题未涉及此内容,C错误。
D.得出结论是科学探究的最后一步,是在进行实验或调查后,根据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的过程,而题目中并未涉及实验或调查结果,D错误。
故选A。
7. 下列是小明同学对本学期探究实验的笔记整理。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探究肉汤变质的原因”实验中,将肉汤加热煮沸的目的是杀灭肉汤中原有的细菌
B. 在“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实验中,要先调节好水温再放入金鱼
C. 在“探究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实验中,要选择生长状况不同的幼苗作为实验材料
D. 在“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实验中,测量地点周围不能有水田、水池等
【答案】C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A.在“探究肉汤变质的原因”实验中,将肉汤加热煮沸的目的是杀灭肉汤中原有的细菌,防止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A正确。
B.在“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实验中,要先调节好水温再放入金鱼,避免水温出现偏差,影响实验结果,B正确。
C.在“探究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实验中,要选择生长状况相同的幼苗作为实验材料,确保变量的唯一,C错误。
D.在“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实验中,测量地点周围不能有水田、水池等,避免其他因素的影响,D正确。
故选C。
8. “荷尽已无擎雨盖”是秋末冬初时节出现的景象(如图),影响此景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 温度B. 光照C. 水分D. 土壤
【答案】A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详解】A.温度是影响生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在秋末冬初时节,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荷花的生长活动会受到抑制,导致荷叶逐渐枯萎、凋谢。这与诗句中描绘的景象高度吻合,A符合题意。
B.虽然光照对植物的生长有一定影响,但在此情境下,光照并不是导致荷叶凋谢的主要因素。因为即使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如果温度过低,荷叶仍然会枯萎,B不符合题意。
C.水分对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但在此问题中,水分并不是导致荷叶凋谢的直接原因。因为即使水分充足,如果温度过低,荷叶仍然会受到影响,C不符合题意。
D.土壤为植物提供养分和生长环境,但在此情境下,土壤与荷叶的凋谢没有直接关系。土壤的质量主要影响植物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而不是直接导致荷叶的凋谢,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下列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 一山不容二虎
B.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 饥鹰健搏兔,馋鹭勤捕鱼
D.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答案】D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详解】A. “一山不容二虎”描述的是老虎之间的领地争夺行为。由于老虎是顶级捕食者,它们需要足够的领地来捕猎和生存。当两只老虎的领地重叠时,它们之间会发生争斗,以争夺领地和资源。这明显体现了生物(老虎)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彼此生存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描述的是农作物(豆)与杂草(草)之间的竞争关系。在有限的土地和养分条件下,杂草的茂盛生长会占据大量的养分和空间,导致农作物的生长受到抑制,表现为豆苗稀疏。这同样体现了生物(杂草和豆苗)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彼此生长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
C.“饥鹰健搏兔,馋鹭勤捕鱼”描述的是捕食者(鹰和鹭)与被捕食者(兔和鱼)之间的捕食关系。鹰通过捕食兔子来获取能量和养分,鹭则通过捕鱼来维持生命活动。这体现了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的相互影响,C不符合题意。
D.“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描述的是蚂蚁的筑巢行为对堤坝稳定性的影响。虽然蚂蚁是生物,但在这个例子中,它们对堤坝的破坏主要是由于其筑巢行为改变了堤坝的物理结构,而非通过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来影响其他生物。这更多体现的是非生物因素(如土壤结构、水分等)在蚂蚁筑巢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这些非生物因素如何间接影响堤坝的稳定性,D符合题意。
故选D。
10. 如图所示的动物,喙短而厚,脖子长,腿极长,脚的三趾间有蹼。推测它生活的环境是( )
A. 潮湿的沼泽B. 广阔的草原
C. 干旱的沙漠D. 茂密的森林
【答案】A
【分析】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详解】A.图中这种鸟类的长脖子、长腿和脚趾间的蹼是为了适应在水中生活和觅食的需求,非常适合在潮湿的沼泽地带生活。其喙短而厚,有利于从泥水中觅食,A正确。
B.虽然草原也有一些鸟类生活,但这类环境中鸟类通常需要快速奔跑,以便避开捕食者,因此它们的腿较短,并没有脚趾间的蹼,B错误。
C.在干旱的沙漠环境中,鸟类通常有较小的身体和较硬的腿,以便于在沙漠中挖掘食物和减少水分流失。脚趾间有蹼反而会影响它们在沙地上的行走,C错误。
D.生活在茂密森林中的鸟类通常具有灵活的爪子和短腿用于在树枝间跳动和栖息。而这种具有长腿和蹼的鸟并不适合在森林中生存,D错误。
故选A。
11. 马陵山风景区以奇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动植物种类著称。下列关于马陵山的描述中属于生态系统的一项的是( )
A. 马陵山风景区
B. 马陵山的阳光、空气、水
C. 景区内的所有动植物
D. 景区内所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答案】A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只有生物不能构成生态系统;只有非生物也不能构成生态系统。
【详解】A.马陵山风景区包括了非生物成分,也包括了环境中的所有生物成分,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符合题意。
B.马陵山的阳光、空气、水只能构成部分非生物成分,不能构成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
C.景区内的所有动植物,只能构成部分生物成分,不能构成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
D.景区内所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只能构成生物成分,不能构成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mm的塑料颗粒。目前在海洋、湖泊、河流等水源中都检测到了不同浓度的微塑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海洋、湖泊和河流都属于湿地生态系统
B. 微塑料不会进入人体并对人体造成危害
C. 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相互独立的,互不联系的
D. 微塑料能够广泛分布说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答案】D
【分析】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内容),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范围)。它是地球的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家。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详解】A.湿地生态系统是指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生长湿地生物的地区,如沼泽地、泥炭地、滩涂、河流、湖泊等。但在此题中,海洋生态系统并不属于湿地生态系统,它主要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A错误。
B.微塑料由于其微小的尺寸,容易通过食物链的各个环节逐级积累,最终可能进入人体。进入人体的微塑料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如影响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B错误。
C.虽然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在生物种类、环境条件和物质循环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它们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例如,河流生态系统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可能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湖泊或海洋生态系统;同时,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某些生物也可能通过迁徙等方式进入河流或湖泊生态系统。因此,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C错误。
D.微塑料能够广泛分布在水源中,包括海洋、湖泊和河流等,这说明生物圈中的物质可以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进行循环和交换。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在这个整体中,各种物质和能量通过生物链、食物网等途径进行循环和传递,D正确。
故选D。
13. 如图是利用银边天竺葵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过程简图,①~④表示主要的实验操作步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
B. 步骤①之前要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4小时
C. 步骤②中叶绿素能溶解在小烧杯中的热水里
D. 滴加碘酒后未遮光部分变蓝说明有淀粉生成
【答案】C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图中①光照、②酒精脱色、③加碘染色、④观察颜色。
【详解】A.天竺葵叶片的遮光部分和见光部分以光照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A正确。
B.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①操作前要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利用呼吸作用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B正确。
C.为防止叶片的绿色对滴加碘液的显色反应有干扰,酒精能溶解叶绿素,②用酒精隔水加热脱色去除叶绿素,使叶片由绿色变为黄白色,C错误。
D.叶片未遮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所以滴加碘液变蓝,D正确。
故选C。
14. 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的实验(如图),所选实验材料不合适的是( )
A. 银边天竺葵B. 水绵
C. 油白菜D. 绿萝
【答案】D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公式:,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详解】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的叶绿体中。因而设计对照实验时,变量应该是有无叶绿体,其他条件都相同。银边天竺葵边缘不含叶绿体的绿叶,中间部分有叶绿体;油白菜茎不含叶绿体,叶含叶绿体;水绵有带状的叶绿体,其余部分不含叶绿体;这就形成了对照,变量是有无叶绿体;而绿萝叶都含有叶绿素,无法形成对照实验,故绿萝不适于作为“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实验材料,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5. 中国空间站首次完成了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的实验,其中水稻作为粮食作物可以提供( )
A. 水、二氧化碳B. 有机物、氧气
C. 有机物、二氧化碳D. 无机盐、氧气
【答案】B
【分析】中国空间站首次完成了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的实验。这意味着水稻在空间站内完成了其完整的生命周期,包括生长、开花、结果等过程。水稻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换成有机物和氧气。除了光合作用外,水稻还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体获取能量的过程,它消耗有机物和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在本题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水稻作为粮食作物可以提供的物质,即光合作用的产物。
【详解】A.水稻在生长过程中进行光合作用会消耗水和二氧化碳,A不符合题意。
B.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有机物是水稻生长和发育的基础,也是其他生物(如人类)的食物来源。氧气则释放到环境中,供其他生物呼吸使用,B符合题意。
C.虽然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但二氧化碳是原料,不是产物,C不符合题意。
D.无机盐是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之一,但它不是水稻通过光合作用直接提供的物质,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 在校园种植油麦菜的活动中,同学们发现并不是种植越密产量越高,株距适中时产量更高。主要原因是合理密植有利于油麦菜
A. 吸收水B. 吸收无机盐
C. 充分利用光能D. 减少病虫害
【答案】C
【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
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合理密植、增加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施加气肥和农家肥等措施都可以提高大棚种植作物的产量。
【详解】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栽种作物或树木时密度要适当,行株距要合理.一般以每亩株数(或穴数)表示。株距、行距要多少才算合理,必须根据自然条件、作物的种类、品种特性、以及耕作施肥和其他栽培技术水平而定.合理密植是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通过调节植物单位面积内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使个体发育健壮,群体生长协调,达到高产的目的。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所以,合理密植有利于油麦菜充分利用光能。
故选C。
17. 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的横切面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叶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B. ①④分别是上、下表皮细胞
C. ②为叶肉,细胞里面含有大量的叶绿体
D. ③为叶脉,其中的导管能运输有机养料
【答案】D
【分析】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图中①是上表皮,②是叶肉,③是叶脉,④是下表皮。
【详解】A.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是由表皮,叶肉与叶脉三部分组成,故A正确。
B.①上表皮和④下表皮是叶的表皮,对叶片起保护作用,故B正确。
C.②叶肉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故C正确。
D.③叶脉中含有输导组织,导管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能运输有机物,故D错误。
故选D。
18. 某有机蔬菜生产基地首选肥料是蚯蚓粪。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 )
A. 水B. 有机物C. 氧气D. 无机盐
【答案】D
【分析】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其中氮肥作用: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钾肥的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磷肥的作用:促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
【详解】蚯蚓粪等肥料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其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产生水和无机盐,施肥的目的就是给植物提供生长必需的无机盐。因此,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9. 含钾的无机盐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若对下列植物施肥,应适当增加含钾无机盐的是( )
A. 白菜B. 土豆C. 洋葱D. 番茄
【答案】B
【分析】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需要量较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的无机盐、含磷的无机盐和含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缺乏时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严重时叶脉呈淡棕色;含磷的无机盐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的成熟提早,缺乏时植株特别矮小,叶片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含钾的无机盐使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缺乏时茎秆软弱,容易倒伏,叶片的边缘和尖端呈褐色,并逐渐焦枯。
【详解】A.白菜:虽然白菜是一种蔬菜,但其主要营养成分并非淀粉,而是维生素和水分等。因此,对于白菜来说,增加含钾无机盐的施肥量并不是特别必要,A错误。
B.土豆:土豆是一种富含淀粉的作物,其块茎中储存了大量的淀粉作为能量来源。因此,对于土豆来说,增加含钾无机盐的施肥量将有助于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从而提高土豆的产量和品质,B正确。
C.洋葱:洋葱虽然也含有一定的淀粉,但其主要食用部分(鳞茎)并非以淀粉为主要成分,而是以其特有的风味和口感受到人们的喜爱。因此,对于洋葱来说,增加含钾无机盐的施肥量并不是特别关键,C错误。
D.番茄:番茄是一种果实类蔬菜,其主要营养成分是维生素和无机盐等,而非淀粉。因此,对于番茄来说,增加含钾无机盐的施肥量虽然有助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但并不是特别针对淀粉的形成与运输,D错误。
故选B。
20. 如图是观察根尖切片时某区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区叙述错误的是( )
A. 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根毛增加吸收面积
B. 内部某些细胞形成导管具有运输作用
C. 细胞迅速伸长可推进根向下生长
D. 此部位受伤后植物吸水能力降低
【答案】C
【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详解】A.成熟区也叫根毛区,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根毛,能增加根吸收水的面积,A正确。
B.成熟区内部的某些细胞形成导管,具有运输水和无机盐的作用,B正确。
C.伸长区的细胞能迅速伸长可推进根向下生长,成熟区细胞已停止伸长,C错误。
D.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此部位损伤后植物吸水能力降低,D正确。
故选C。
21. 把白菜剁碎做馅时,放盐后稍等一会儿就见到有水渗出,细胞的状态以及原因分析是( )
A. 细胞失水 细胞内溶液浓度低于外界溶液
B. 细胞吸水 细胞内溶液浓度低于外界溶液
C. 细胞失水 细胞内溶液浓度高于外界溶液
D. 细胞吸水 细胞内溶液浓度高于外界溶液
【答案】A
【分析】植物细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这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浓度和细胞液浓度的大小,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当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
【详解】把白菜剁碎做馅时,常常要放些盐,此时细胞内溶液浓度低于外界溶液,导致细胞失水,因此稍等一会儿就可见到有水分渗出,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 下列食品组合中,能为人体提供较多维生素的一组是( )
A. 米饭、面条B. 清蒸鱼、红烧肉
C. 土豆牛肉、宫保鸡丁D. 水果、蔬菜
【答案】D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但并不是所有的食物都含有六类营养物质。一般一种食物都有其主要的营养成分,如米饭主要提供糖类;蔬菜、水果中含维生素C丰富,也含部分无机盐;紫菜、海带等含碘丰富;油脂类食物中不含糖类和蛋白质等。
【详解】A.米饭、面条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是主要的供能,A错误。
B.清蒸鱼、红烧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肪,B错误。
C.土豆牛肉、宫保鸡丁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C错误。
D.水果、蔬菜含有丰富维生素和无机盐,D正确。
故选D。
23. 生物兴趣小组在做“验证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实验时,如果水吸收的热量小于这些食物实际所含的能量,分析原因不可能的是( )
A. 食物没有燃烧充分
B. 实验室温度的影响
C. 温度计触及试管底
D. 加热容器对热量的吸收和散发
【答案】C
【分析】每1克食物氧化(或燃烧)时所释放的能量称为食物的热价。食物的能量(kJ)=水温升高值×水质量×4.187÷食物质量÷1000。用燃烧样品使一定体积的水温度升高的方法可以估算出食物中所含的热量。
【详解】A.如果食物没有燃烧充分,那么食物中的部分能量就没有被释放出来,因此水吸收的热量就会小于食物实际所含的能量,A不符合题意。
B.实验室的温度虽然会影响实验环境,实验室温度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实验结果的微小偏差,导致水吸收的热量小于食物实际所含的能量,B不符合题意。
C.如果温度计触及试管底,那么温度计测量的就不仅仅是水的温度,还可能包括试管底由于食物燃烧而产生的热量。这样,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就会偏高,而根据这个偏高的温度计算出的水吸收的热量也会偏大,C符合题意。
D.加热容器在加热过程中会吸收一部分热量,并且还会有一部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这些都会导致水实际吸收的热量减少,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4. 如图表示人体消化道内吸收营养物质的一种结构。下列关于该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结构位于大肠
B. 该结构能分泌消化液
C. 该结构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D. 该结构吸收的物质全部进入毛细血管
【答案】C
【分析】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细长,有环形皱襞,小肠绒毛和微绒毛,增加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同时小肠壁、毛细淋巴管壁和毛细血壁都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所以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本图表示小肠绒毛结构图。小肠绒毛壁吸收的营养物质有水分、维生素、无机盐、甘油、脂肪酸、葡萄糖和氨基酸。
【详解】A.图示结构为小肠绒毛,位于小肠,A错误。
B.小肠里有胰腺和肠腺分泌的大量的消化液,其中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小肠绒毛不能分泌消化液,,B错误。
C.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细长,有环形皱襞,小肠绒毛和微绒毛,增加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C正确。
D.小肠绒毛吸收的营养物质中,大部分脂肪成分进入毛细淋巴管,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循环,其他营养成分则由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吸收,直接进入血液循环,D错误。
故选C。
25. 某同学定期服用钙片却仍然缺钙,这时我们可以建议他在补的同时晒晒太阳并补充( )
A. 维生素AB. 维生素B
C. 维生素CD. 维生素D
【答案】D
【分析】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每日对它们的需要量也很小。但是,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是其他营养物质所不能代替的,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甚至患病。
【详解】无机盐中的钙、磷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对钙、磷的吸收和骨骼的发育,体内缺乏维生素D就会引起钙、磷代谢障碍,因此为了促进儿童骨骼的发育,除了给儿童多补充含钙、磷多的食物,还应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人体吸收钙质。常晒太阳可以使皮肤表皮细胞内的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因此,某同学缺钙,我们可以建议他补钙的同时晒晒太阳并适量补充维生素D,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6. 如图是模拟淀粉的消化过程,图中“剪刀”可表示为( )
A. 牙齿B. 消化酶C. 胃液D. 胆汁
【答案】B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其中,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详解】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在消化过程中,淀粉需要被分解成更小的分子才能被吸收。剪刀在图中起到分解作用,类似于消化酶在消化道中将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功能。因此,剪刀可以代表消化酶,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7. 能被小肠直接吸收的一组营养物质是( )
A. 蛋白质,葡萄糖B. 脂肪,维生素
C. 葡萄糖、无机盐D. 淀粉,蛋白质
【答案】C
【分析】食物中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无机盐等营养物质。能被小肠直接吸收的必须是小分子,能溶于水的。
【详解】维生素、水、无机盐是小分子能溶于水,能被小肠直接吸收。淀粉、蛋白质、脂肪必须消化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后才能被小肠吸收。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8. 如图是宣传合理膳食理念的“平衡膳食餐盘”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餐盘表示的是一人一餐中食物的大致组成
B. 摄入食物的类别要多样
C. 摄入食物的量要适当
D. 餐盘旁的牛奶在膳食是非必要的
【答案】D
【分析】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适合,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详解】A.“平衡膳食餐盘”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展示一人一餐中食物的大致组成,确保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A正确。
B.合理膳食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食物多样,这样可以确保摄入多种营养素,满足人体的各种需求,B正确。
C.摄入食物的量要适当,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健康。过多摄入可能导致肥胖、高血脂等问题,过少则可能导致营养不良,C正确。
D.牛奶是优质蛋白质、钙和维生素D的重要来源,对于维持骨骼健康、促进生长发育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膳食中牛奶是必要的,而不是非必要的,D错误。
故选D。
29.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
B. 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
C. 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D. 分解者体内的能量也可以流向生产者
【答案】D
【分析】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流动是单向的、不是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
【详解】A.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而能量又作为动力,总之,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A正确。
B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一般地说,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BC正确。
D.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利用,释放能量,因此生产者的能量能够流向分解者,D错误。
故选D。
30. “梁上有双燕,翩翻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描写了燕子生儿育女的艰辛。诗中涉及的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
A. 阳光→植物→青虫→燕子
B. 植物←青虫←燕子
C. 植物→青虫→燕子→细菌
D. 植物→青虫→燕子
【答案】D
【分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分解者(细菌、真菌)。
【详解】A.阳光→植物→青虫→燕子,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不能包含在食物链中,不是食物链,A不符合题意。
B.植物←青虫←燕子,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箭头指向反了,不是食物链,B不符合题意。
C.植物→青虫→燕子→细菌,食物链中不能有细菌等分解者,不是食物链,C不符合题意。
D.植物→青虫→燕子,植物是生产者,青虫和燕子属于消费者,并且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是食物链,D符合题意。
故选D。
31. 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中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图中有5条食物链
B. 猫头鹰和蛇只有捕食关系
C. 在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不突出
D. 若大量捕捉蛇和猫头鹰,短期内鼠的数量会迅速增加
【答案】D
【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细菌、真菌)。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生态系统,一个湖泊,一条河流等都可以看成一个个生态系统。
【详解】A.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图中有:①小麦→鼠→猫头鹰②小麦→鼠→蛇→猫头鹰两条食物链,故A错误。
B.据图可知,猫头鹰和蛇都以鼠为食,还存在竞争关系,故B错误。
C.该生态系统是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 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故C错误。
D.若大量捕捉蛇和猫头鹰,鼠会因为天敌数量大量减少而增多,鼠的数量增多竞争关系加剧,鼠会因为食物小麦的制约而减少,所以,若大量捕捉蛇和猫头鹰,短期内鼠的数量会迅速增加,故D正确。
故选D。
32. 如图是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过程的图片。图甲是将等量萌发的和煮熟的黄豆种子分别放入密封的A、B瓶中。一段时间后,将装有等量澄清石灰水的注射器分别从A、B瓶中抽取等量气体,现象如图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澄清的石灰水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B. 此装置需放在黑暗环境以避免光合作用干扰
C. A瓶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比B瓶多
D. 实验证明种子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答案】B
【分析】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详解】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澄清的石灰水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A正确。
B.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萌发的种子,煮熟的种子,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不需放在黑暗环境,B错误。
C.A瓶中的萌发种子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而B瓶中的煮熟种子因代谢活动停止,不会产生二氧化碳。因此A瓶中二氧化碳量确实多于B瓶,C正确。
D.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过程中会消耗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实验通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证明了种子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D正确。
故选B。
33.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呼吸作用对生物本身的意义是( )
A.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 储存能量
C. 分解有机物D. 与光合作用保持平衡
【答案】A
【分析】呼吸作用实质就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呼吸作用的意义,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详解】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实质就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呼吸作用的意义,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故选A。
34. 下列生产措施与目的不匹配的是( )
A. 移栽时根部带土——保护幼根和根毛
B. 涝害时在农田挖排水沟——保证根的呼吸作用
C. 大棚阴天适当进行补光——促进光合作用
D. 大棚施加“气肥”——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
【答案】D
【分析】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详解】A.移栽植物时,总是保留根部的土坨,目的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移栽的成活率,A正确。
B.遇到涝害时在农田挖排水沟能增加土壤中的空气,保证根的呼吸作用,B正确。
C.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大棚阴天适当进行补光能促进光合作用,提高产量,C正确。
D.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因此蔬菜大棚施加气肥(二氧化碳)能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D错误。
故选D。
35.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有生物学知识作依据的。下列相关解释不科学的是( )
A. 不要随地吐痰——痰液形成于口腔,含有大量的病菌
B 吃饭时不宜高声谈笑——食物容易误入气管
C. 用鼻呼吸——鼻有温暖、湿润、清洁空气的作用
D.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呼吸肌功能
【答案】A
【分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并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咽是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共用器官。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增进身心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详解】A.气管、支气管的腺细胞分泌黏液,将外来的灰尘、病菌等粘在一起,形成痰液。所以,不要随地吐痰,因为痰液中含有大量的病菌,故A错误。
B.咽是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共用器官。如果吃饭时高声谈笑,会厌软骨会来不及遮住喉的入口,食物容易误入气管,引起剧烈的咳嗽,故B正确。
C.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所以,用鼻呼吸好,故C正确。
D.积极参加适量的体育运动,有助于增强呼吸肌功能,增大肺活量,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量增多,增强呼吸功能,故D正确。
故选A。
二、分析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36. 如图是徐州市某乡村的一苹果园,地面覆盖反光膜。反光膜具有透水性,正面是白色,能较大程度地反射太阳光;背面是黑色,能阻挡阳光。春夏时在苹果树下覆盖“反光膜”;不仅能除草,还能起到使苹果提糖增甜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苹果园中的阳光、温度、水分等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成分,根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作用苹果树属于____,苹果园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
(2)利用反光膜来除草,是为了减弱苹果树与杂草之间的____关系。
(3)金龟子是苹果树常见的害虫之一,果农通过训养灰喜鹊来消灭它们,这属于____防治。
(4)试分析用“反光膜”能使苹果提糖增甜的原因:____(说出一点即可)。
【答案】(1)①. 非生物 ②. 生产者 ③. 太阳(光能、太阳能)
(2)竞争 (3)生物
(4)充分利用太阳光,提高光合作用(提高光能利用率,合成有机物多)(合理即可)
【分析】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细菌、真菌)。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生态系统,一个湖泊,一条河流等都可以看成一个个生态系统。
【详解】(1)在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它们为生物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苹果园中的阳光、温度、水分等正是这些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它们构成了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成分。而苹果树作为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有机物中。因此,苹果树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生产者的角色。整个苹果园所需的能量,包括苹果树生长、发育、繁殖等所需的能量,最终都来自于太阳能。
(2)在苹果园中,苹果树和杂草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它们共同争夺阳光、水分、养分等资源。利用反光膜来除草,其原理是通过反射太阳光来减弱杂草的光合作用,从而降低杂草的生长速度和竞争力。这样,苹果树就能获得更多的资源,有利于其生长和果实的发育。因此,利用反光膜来除草是为了减弱苹果树与杂草之间的竞争关系。
(3)金龟子是苹果树常见的害虫之一,它们会危害苹果树的叶片和果实,影响苹果的产量和品质。果农通过训养灰喜鹊来消灭金龟子,这是一种生物防治的方法。生物防治具有环保、高效、可持续等优点,它利用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来控制害虫的数量和危害程度,减少了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和环境污染。
(4)反光膜能够反射太阳光,使苹果树中下部的叶片也能得到较多的光照。光照是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之一,光照充足可以提高叶片的光合作用效率,从而合成更多的有机物和糖分。
37. 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到大棚内采摘水果萝卜,体验劳动的喜悦。图甲是萝卜大棚内图片,图乙是发生在萝卜植株体内的生理过程示意图,图丙是大棚内一天中某气体的含量变化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在采摘的过程中发现萝卜地上部分多为绿色,地下部分为白色,经分析可知,叶绿素的合成需要____。
(2)图乙中过程a为____(填生理过程的名称),该过程发生在植物细胞的____中。
(3)图丙表示的是大棚内____(填气体的名称)浓度的变化,一天中____点时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4)大棚生产中,夜间适当降温有利于提高萝卜产量,其原因在于____。
【答案】(1)光 (2)①. 光合作用 ②. 叶绿体
(3)①. 二氧化碳 ②. 18
(4)降低萝卜的呼吸作用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叫光合作用。
(2)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3)图2中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
详解】(1)萝卜裸露在地上部分是绿色,而埋在地下部分白色,是因为在培育的过程中,地下部分没有接受到阳光的照射,没有叶绿素形成。据此可知,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
(2)图乙中过程a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产物是氧气和有机物,因此a过程表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3)图丙中0点到6点,18点到24点的浓度高,这两个时间段没有光,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表示的是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6点—18点,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积累有机物,18点以后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植物开始分解有机物,因此,一天中18点时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4)夜间,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适当降低温度,可以减弱植物的呼吸作用,降低有机物的消耗,利于提高萝卜的产量。
38. 青少年肥胖现象引起社会高度关注。高糖高脂饮食是引起肥胖的主要原因,合理膳食和体育运动能有效预防肥胖。图甲是人体消化系统部分示意图,图乙表示某种营养物质消化过程,图丙是两份食谱。请回答下列问题。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在甲中____(填序号)被消化成人体可以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2)若乙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则参与过程1的消化液是由甲中____(填序号)分泌的,若乙中的“△”代表脂肪酸,则“◇”表示的营养小分子是____。
(3)丙中1号和2号食谱相比较,更合理的是____号,理由是____。
(4)体育运动可以促进脂肪等物质发生氧化分解,一部分能量以化学能形式储存在____中,直接提供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因此适量运动可以有效预防肥胖。
【答案】(1)⑥ (2)①. ① ②. 甘油
(3)①. 2 ②. 荤素搭配,营养全面(合理即可)
(4)ATP##三磷酸腺苷
【分析】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消化。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既有物理性消化又有化学性消化。物理性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通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胃肠的蠕动,把大的食物颗粒变为小的食物颗粒,物质成分没有发生变化。化学性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在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下被分解的过程,物质成分发生了变化。图甲中①肝脏②胆囊③大肠④胃⑤胰腺⑥小肠。
【详解】(1)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图中序号代表的结构分别是:①肝脏②胆囊③大肠④胃⑤胰腺⑥小肠。所以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在甲中⑥小肠中被消化吸收。
(2)若乙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则过程1表示在胆汁作用下,脂肪被乳化成脂肪微粒的过程;过程2表示脂肪微粒被消化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的过程。参与过程1的消化液是胆汁,胆汁是肝脏分泌的。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若乙中的“△”代表脂肪酸,则“◇”表示的营养小分子是甘油。
(3)丙中1号餐食谱中的米饭主要提供糖类,火腿、回锅肉、奶油蛋糕主要提供蛋白质、油脂和无机盐,缺少蔬菜水果类,会导致维生素摄入量不足,因此还应增加的食物是蔬菜水果类,2号食谱食物更多样化,荤素搭配,营养全面合理。
(4)细胞利用氧,将脂肪等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的能量,除了一部分转变成热能散失以外,其余部分以化学能形式储存在ATP中,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39. 腹式呼吸是一种通过加强膈肌运动的呼吸技巧,能使膈肌下降和回升幅度加大,从而达到深度呼吸的效果。图甲表示人体进行腹式呼吸过程中膈的位置变化情况,图乙是人体呼吸过程示意图(其中一~四表示呼吸的过程,①~②表示相关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吸气时膈肌____(选填“收缩”或“舒张”),使胸廓的容积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呼气时则反之。腹式呼吸时,这种变化的幅度增大,从而增加了肺活量。
(2)图乙中人体内发生气体交换的是过程____(填数字),是通过____作用实现的。
(3)腹式呼吸能使更多的氧气最终被运输到图乙的[②]____中,参与____作用,因此它是一种更为健康的呼吸方式。
【答案】(1)①. 收缩 ②. 增大
(2)①. 二、四(缺一不可)②. 扩散
(3)①. 组织细胞##细胞 ②. 呼吸
【分析】人体的呼吸过程是由4个环节组成 : 一肺通气:肺与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四组织换气,即组织细胞与组织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①是肺部毛细血管、②组织细胞。
【详解】(1)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 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故人体吸气时膈肌收缩,使胸廓的容积增大,呼气时则反之。
(2) 气体扩散原理: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即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四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都是遵循气体扩散原理,也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
(3)腹式呼吸深度大,使更多氧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氧气可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氧气随血液循环运输到②组织细胞,在线粒体中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0. 人们吃菠萝后会“蛰嘴”,这是因为新鲜菠萝中含菠萝蛋白酶,它能分解口腔黏膜和舌表面的蛋白质,引起刺痛、麻木的感觉。人们常用盐水浸泡菠萝以减轻食用的不适感。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想探究盐水对菠萝蛋白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a.取两组洁净试管,标记为甲、乙;
b.甲组试管加浓度为1%的盐水5mL,乙组试管中加入 ? mL清水;
c.分别向两组试管内加入10mL的新鲜菠萝汁,将两组试管置于37℃水中,保温20分钟;
d.测定菠萝蛋白酶的相对活性:甲组为88%,乙组为100%。
针对上述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
(2)步骤b中乙组试管添加清水的量应为____mL。
(3)重复上述实验,取____作为实验的最后结果,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4)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盐水____(填“会”或“不会”)影响菠萝蛋白酶的活性。
(5)有同学推测,盐水的浓度越高,对菠萝蛋白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越强,该兴趣小组进一步探究了不同浓度的盐水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通过数据分析,上述同学的观点是否合理?____,理由:____。
【答案】(1)盐水对菠萝蛋白酶活性有影响吗(或盐水对菠萝蛋白酶活性是否有影响)
(2)5 (3)平均值
(4)会
(5)①. 不合理##否 ②. 盐水浓度在5%和7%时菠萝蛋白酶的相对活性比浓度在3%时的相对活性高(合理即可)
【分析】(1)探究实验的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 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详解】(1)由题干信息可知: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想探究盐水对菠萝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因此,提出的问题应是:盐水对菠萝蛋白酶活性有影响吗?
(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所以,乙组应添加清水的量为5mL,与甲形成对照。
(3)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计算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确保实验严密准确,重复上述实验,取平均值作为实验的最后结果,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4)分析题中的柱形图可发现:不同的盐水浓度,蛋白酶的相对活性不同,当盐水浓度为3%时,蛋白酶相对活性最低是69%。由此得出结论:盐水会影响菠萝蛋白酶的活性。
(5)图中数据表明,盐水浓度在5%和7%时菠萝蛋白酶的相对活性比浓度在3%时的相对活性高,因此,“盐水的浓度越高,对菠萝蛋白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越强”的推测是不合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丰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分析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