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 地里钻出的竹笋B. 恐龙蛋化石
C. 不断长大的钟乳石D. 珊瑚
【答案】A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珊瑚是由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聚结而成,状如树枝,多为红色,也有白色或黑色的,因此珊瑚不是生物。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地里钻出的竹笋”具有生长繁殖等基本特征,属于生物;而“恐龙蛋化石”、“不断长大的钟乳石”、“珊瑚”都没有生命,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不属于生物,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 在《动物世界》中,我们常看到生物学家长时间隐藏在丛林中用摄像机等工具来研究动物的行为,这种方法属于( )
A. 观察法B. 实验法
C. 调查法D. 文献法
【答案】A
【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收集和分析资料等。
【详解】A.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可见,题干所述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属于观察法,A正确。
B.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B错误。
C.调查法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深入实际了解特定事物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完成探究活动的方式,C错误。
D.文献法是指通过阅读、分析、整理有关文献材料,全面、正确地研究某一问题的方法,D错误。
故选A。
3. 在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过程中,细心的小马同学把观察的过程记录下来,下列错误的是( )
A. 步骤1说明对光成功B. 步骤4的操作是向右移动装片
C. 物镜B的长度比C长D. 步骤5的操作使视野更明亮了
【答案】D
【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解答即可。
【详解】步骤1说明对光成功,因视野是白亮的,故A正确;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步骤4的操作是向右移动装片,故B正确;物镜倍数越小,镜头越短,物镜倍数越大,镜头越长,步骤5的操作是换用了高倍物镜,故C正确;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变暗,步骤5的操作使视野变暗了,故D错误。故选D。
4.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下列与此相似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A. 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B. 蚯蚓可以松土
C. 沙漠中的植物的根很长D. 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
【答案】B
【详解】试题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大 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 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选项B蚯蚓的活动使得土壤变得肥沃和疏松,也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符合题意。而其它选项均反应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5. 黄粉虫幼虫生活在较暗的环境中.在探究“光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把同样多的黄粉虫幼虫放在较暗和较亮的环境中.下列哪种曲线能表示较暗环境中的黄粉虫幼虫的个数?( )
A. B.
C. D.
【答案】D
【分析】黄粉虫幼虫生活在较暗的环境中,说明光会影响黄粉虫幼虫的生活,阴暗环境中的黄粉虫幼虫分布较多。
【详解】该实验的题目是探究“光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有无光照,把同样多的黄粉虫同时放在较暗和较亮的环境中,观察黄粉虫对环境的选择,黄粉虫喜欢在较暗的环境中生活,较暗环境中黄粉虫数量先逐渐增多,后趋于稳定,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6. 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 请问下列哪一条食物链是正确的( )
A. A→ B→C→D→ EB. E→D→ C→ B→ A
C. D→A→B→C→ED. C→E→A→B→D
【答案】D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营养级别越低,有害物质含量越少。
【详解】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营养级别越低,有害物质含量越少。表格中有害物质的由少到多依次是C、0.003,E、0.009,A、0.045,B、0.124,D、0.145。因此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C→E→A→B→D,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7. 某同学依据所学知识,绘制了生态系统各成分关系示意图(如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 )
A. 乙和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
B. 通过捕食,乙的能量全部进入丙体内
C. 图中生物之间可以构成2条食物链
D. 甲、乙、丙、丁组成了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
【答案】D
【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合成的有机物除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外,另外其它生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所以也为其它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同时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
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动物摄取的有机物,有的参与构成动物的身体,有的在它们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物质;动物的遗体或粪便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由此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题图中,甲分解者,乙生产者,丙、丁消费者;①光合作用,②③呼吸作用。
【详解】A.分析图示,生物部分乙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双向箭头,结合生物的生理作用,可知①表示光合作用,②表示呼吸作用,故乙表示生产者。再结合分析,消费者(主要是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生产者为食,因此,丙、丁属于消费者,A错误。
B.乙中的能量有三个去向: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因此,B错误。
C.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因此,题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乙→丙→丁,C错误。
D.题图中的甲可将生物遗体和排泄物转变为二氧化碳等,故甲表示分解者,再结合选项A的详解,可知甲、乙、丙、丁组成了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D正确。
故选D。
8. 如图,果树挂果时,果农通常会在树干上环割树皮,其目的是( )
A. 减少病虫害
B. 防止果树长得太高
C. 限制有机物向下运输,使水果增产
D. 避免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得太多,影响水果口感
【答案】C
【分析】筛管是植物体韧皮部内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
【详解】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到其它器官如根。环剥树皮,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切口处不能在向下运输,能够提高果品中有机物的含量。所以,果树挂果时,果农通常会在树干上环割树皮,其目的是限制有机物向下运输,使水果增产。
故选C。
9. 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选取两片大小相近,生长健壮的叶片A和B,按图连好装置(锥形瓶用相同的软木塞和棉花封口密闭),移到光下几个小时,取下叶片A和B,脱色处理后,用碘液检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暗处理是为了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防止其对检测结果造成干扰
B. 叶片A的作用是作为叶片B的对照
C. 该实验的变量是锥形瓶内的二氧化碳
D. 实验结果是叶片B变蓝而叶片A不变蓝
【答案】D
【分析】由图可知:该图是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作原料的实验装置,根据“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淀粉遇碘变蓝,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进行解答
【详解】A.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48h的目的是让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以破除原有淀粉的干扰,A正确。
BC.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A中有二氧化碳,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叶片A装置的作用是作为叶片B装置的对照,BC正确。
D.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叶片A能进行光合作用含有淀粉,变蓝;叶片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含有淀粉不变蓝,D错误。
故选D。
10. 为促进绿萝生长,可定期施加营养液。营养液中的无机盐含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绿萝对氮、磷、钾需求量较大
B 营养液浓度应大于细胞液浓度
C. 此营养液中含量最多的是氮元素
D 含氮无机盐能使绿萝枝叶繁茂
【答案】B
【分析】植物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详解】A.根据表格数据,氮、磷、钾的无机盐含量分别是25 g/L、18 g/L和17 g/L,而微量元素的总含量只有0.2 g/L,所以,绿萝对氮、磷、钾需求量较大,A正确。
B.如果营养液浓度(即细胞外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会导致细胞失水,绿萝会变得萎蔫,严重甚至会导致死亡,B错误。
C.根据表格数据,氮、磷、钾的无机盐含量分别是25 g/L、18 g/L和17 g/L,微量元素的总含量只有0.2 g/L,所以,氮元素含量最多,C正确。
D.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所以含氮无机盐能使绿萝枝叶繁茂,D正确。
故选B。
11. 如图是某种植物根尖模式图。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
A. ①成熟区B. ②伸长区C. ③分生区D. ④根冠
【答案】A
【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④根冠、③分生区、②伸长区、①成熟区。
【详解】A.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根毛能分泌多种物质,如有机酸等,使土壤中难于溶解的盐类溶解,成为容易被植物吸收的养分。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所以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①成熟区,故A符合题意。
B.②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能够吸收少量的水分和无机盐,故B不符合题意。
C.③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大、细胞质浓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故C不符合题意。
D.④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的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 合理膳食十分重要。下列选项中,营养物质与缺乏症相符的是( )
A. 维生素B1——脚气病B. 维生素A——坏血病
C. 含碘的无机盐——佝偻病D. 维生素C——夜盲症
【答案】A
【分析】人体对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需要量很小,但作用却很大,人体一旦缺乏,甚至引发疾病,结合选项分析作答。
【详解】A.人体缺维生素B1会患脚气病,正确。
B.如果缺维生素A,会得夜盲症、皮肤干燥、干眼症等,错误。
C.缺乏含碘的无机盐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错误。
D.人体缺维生素C会患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错误。
故选A。
13. 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离不开营养物质,下列有关营养物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糖类是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提供者
B. 蛋白质是身体构建与修复重要原料
C. 脂肪是人体内重要备用能源物质
D. 维生素是人体细胞内最多的物质
【答案】D
【分析】食物中营养物质分为能源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和非能源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详解】A.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的氧化分解,约占人体能量供应量的70%,A正确。
B.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修复和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B正确。
C.人体内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等处,属于贮备能源物质,C正确。
D.水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也是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D错误。
故选D。
14. 医生从某病人的消化道内取出一些内容物,经化验有 :水、氨基酸、葡萄糖、麦芽糖、无机盐、脂肪等。请分析这些物质最有可能是从哪里取出来的( )
A. 口腔B. 胃C. 小肠D. 大肠
【答案】C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详解】三大有机营养指的是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其中淀粉最早在消化道内被消化,它的消化开始于口腔,在口腔中被分解成麦芽糖,再在小肠中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其次是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在胃中被初步消化,再在小肠中倍彻底分解成氨基酸;最后被消化的是脂肪,脂肪的消化在小肠内进行,先是胆汁茎脂肪颗粒乳化成脂肪微粒,再被彻底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提取的液体内有氨基酸,说明一定不是在口腔和胃内,因为口腔内不会消化蛋白质,胃内虽然能消化蛋白质,但也是对其进行初步消化,不会将其彻底分解成氨基酸。只要有氨基酸出现就说明已经在小肠中了,所以水,氨基酸,葡萄糖、麦芽糖,无机盐,脂肪等。这种液体最可能是从病人的小肠中取出的,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5. 下列有关“探究不同食物贮存能量的差异”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为了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温度计的下端要接触锥形瓶底部
B. 可以用燃烧的方法来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C. 实验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能量的散失
D. 可以通过设置平行重复实验来减小实验误差
【答案】A
【分析】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是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反映出食物中储存能量的多少。相同的水温度上升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表明食物燃烧释放的能量越多。
种子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包括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和无机物(含水和无机盐)。种子中加热后碳化并可以燃烧的物质称为有机物,而加热后不可以燃烧的物质称无机物。
【详解】A.为了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温度计的下端要浸入水中, 但不要接触锥形瓶的瓶底,否则测量的将不是水温,导致实验误差增大,A错误。
B.食物中的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有机物又可以燃烧。因此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可以用燃烧的方法,B正确。
C.通过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来测定食物中能量的多少,为尽可能的减小误差,使更多的能量转化为水的能量,所以食物燃烧时应尽量减少热量的散失,C正确。
D.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因此应该设置重复实验(或重复组),多做几次,然后取平均值,D正确。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25分)
16. 如图一表示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过程,图二表示“光合作用的过程”示意图,请如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一中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填写相应的字母)。
(2)图一中步骤D滴加的染色试剂是____;该实验可证明____。
(3)图一过程中,酒精的作用是____。
(4)图二中表示乙和丙分别表示____。
(5)请你写出光合作用的公式____。
【答案】(1)BGCFEDA
(2) ①. 碘液##碘酒 ②. 光是光合作用必要条件,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3)溶解叶绿素 (4)水和氧气
(5)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B暗处理→G部分遮光并光照→C取叶→F酒精脱色→E漂洗D加碘→A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并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详解】(1)根据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B暗处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G部分遮光: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C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F脱色: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E漂洗、D染色: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A观察: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所以,题图一正确的顺序是B→G→C→F→E→D→A。
(2)步骤D:把漂洗过的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目的是检测叶片中的淀粉存在情况,以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3)图一步骤F:酒精的作用是溶解叶绿素。但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所以,我们一般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对叶片进行酒精脱色时,一般采用把酒精放在小烧杯内隔水加热的方法。
(4)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表达式为:。
因此,题图二“光合作用的过程”示意图中,甲代表二氧化碳,乙代表水,丙代表氧气,丁代表有机物。
(5)由第(4)小题详解可知,光合作用的公式为:。
17. 牛奶主要成分有水、脂肪、蛋白质、乳糖、无机盐等,喝牛奶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图甲是消化系统结构示意图,图乙表示牛奶在不同消化器官中的变化过程。请回答:
(1)乳糖是牛奶中的一种糖类,据图推测,消化乳糖的主要器官是[ ]____,请写出该器官适合消化的结构特点____(写出两点即可)。
(2)牛奶中蛋白质在[ ]____开始消化,进入小肠后会被最终分解成为物质d____,参与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有____(需写全)。
(3)小肠中不含有消化酶的消化液是____,它是由[ ]____分泌的,其作用是促进脂肪的消化。牛奶中的脂肪最终被分解为____。
(4)小分子物质b、c、d、e、f等通过小肠绒毛进入血液的过程被称为____。
(5)①口腔、②食道、③胃、④小肠、⑤大肠,以上器官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吸收功能的是____。(填序号)
【答案】(1) ①. ⑦小肠 ②. 小肠很长、皱襞和小肠绒毛多、有多种消化液
(2) ①. ④胃 ②. 氨基酸 ③. 胃液、胰液、肠液
(3) ①. 胆汁 ②. ③肝脏 ③. 甘油和脂肪酸
(4)吸收 (5)③④
【分析】题图甲中,①口腔,②食道,③肝脏,④胃,⑤胰腺,⑥大肠,⑦小肠,⑧肛门。
题图乙中,①口腔,④胃,⑦小肠;a多肽,b葡萄糖(或半乳糖),c半乳糖(或葡萄糖),d氨基酸,e脂肪酸,f甘油。
【详解】(1)根据图乙,消化乳糖的酶存在于⑦小肠内,而且乳糖在①口腔,④胃内都没有变化,所以,消化乳糖的主要器官是⑦小肠。
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与其相适应的特点是:小肠很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面积大大增加;小肠内有肠腺,分泌的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及肝脏分泌的胆汁都进入小肠,肠液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多种食物,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消化营养物质。
(2)根据图乙,蛋白质在④胃中发生变化,所以,牛奶中蛋白质在④胃开始消化,部分蛋白质被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分解为多肽;在小肠内被肠液、胰液中的多种消化蛋白质的酶彻底分解为d氨基酸。
(3)③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胆汁,暂时储存在胆囊中。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被肠液、胰液中消化脂肪的酶彻底消化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4)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小分子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的小肠绒毛进入循环系统(如血液)的过程叫做吸收。
(5)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其中①口腔中含有唾液,能够初步消化淀粉,但口腔对营养物质没有吸收能力;咽和②食道是食物的通道,既没有消化能力、也没有吸收能力;③胃中含有的胃液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胃也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④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的营养物质都在小肠里被彻底消化,小肠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⑤大肠对食物没有消化能力,但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因此,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吸收功能的是③胃和④小肠。
18.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提出问题:为什么馒头在口腔内,与唾液充分混合后就有了甜味?
(1)作出假设:____。
制订计划:
制定实验方案。
实施计划:若实验按如上方案进行,分析问题:
(2)在本实验中,设计1号试管的作用是____。
(3)37℃水浴加热和保温10分钟目的是:____。
(4)步骤2中,2号试管应加入____。
(5)步骤3中,10分钟后,再往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两滴碘液,预期2号试管实验现象是不变蓝,该现象说明2号试管中的淀粉已经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____。
【答案】(1)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有关
(2)对照 (3)模拟人体口腔温度,让唾液淀粉酶充分消化淀粉
(4)2mL唾液 (5)麦芽糖
【分析】设计探究实验的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对照实验——除探究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一般有实验组和对照组之分)、单一变量原则(科学探究要求一组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实验变量)、重复性原则(设计的实验要可重复实验)。
【详解】(1)作出假设是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判断假设的可检验性。根据探究问题可作出如下假设: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有关。
(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因此在该实验中1号试管是对照组,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3)37℃是人体的正常温度,此温度是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最适温度,因此37℃水浴加热是模拟人体口腔温度;保温10分钟的目的是让唾液淀粉酶充分消化淀粉。
(4)该探究实验中,1号试管与2号试管这组对照实验的实验变量是唾液,所以步骤2中,2号试管应加入2mL唾液。
(5)通过1号试管和2号试管的比较可以知道唾液中含有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的酶,即唾液淀粉酶;2号试管中颜色不变蓝,原因是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1号试管中颜色变蓝,原因是淀粉遇碘变蓝色,说明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
19.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鸭绿江公园湖内生态系统进行了探究,他们将下面几种生物摄取的食物成分进行分析,并绘制成如下表格。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表中缺少的成分是_________。
(2)根据表中的信息,该生态系统有___条食物链。
(3)下图表示其中含河蚌的一条食物链中4种生物所构成的能量金字塔。则c对应的生物是____。
(4)此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从______固定太阳能开始。
【答案】(1)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四##4 (3)水蚤
(4)生产者##植物##小球藻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是单向、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详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此天香公园湖内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小球藻,河蚌、小鱼、水蚤均是直接或间接以小球藻为食,为消费者。因此,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表中缺少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每条食物链必需从生产者开始,直到没有其他消费者可以吃它为止。根据表中的信息,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有4条:小球藻→水蚤→河蚌→鸭子,小球藻→水蚤→鸭子;小球藻→水蚤→小鱼→鸭子;小球藻→河蚌→鸭子。
(3)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如图表示其中含河蚌的一条食物链,则构成的食物链是:d→c→b→a。对比食物链“小球藻→水蚤→河蚌→鸭子”可知,c对应的生物是水蚤。
(4)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小球藻)固定太阳能开始的。生物种类
A
B
C
D
E
单位体积农药含量(毫克)
0.045
0.124
0.003
0.145
0.009
营养液中无机盐含量(g/L)
氮
25
磷
18
钾
17
微量元素总含量
0.2
生物种类
鸭子
河蚌
小鱼
水蚤
消化道内食物
河蚌、小鱼、水蚤
水蚤、小球藻
水蚤
小球藻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分析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丰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分析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