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市五校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恩施市五校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科普阅读题,实验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木已成舟B.花香四溢C.烛炬成灰D.滴水成冰
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纯净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
A.糖水、白酒B.铁矿石、氧气
C.冰水混合物、盐水D.氮气、氧气
3.下列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属于玻璃仪器,且可直接加热的是( )
A.烧杯B.蒸发皿C.试管D.锥形瓶
4.下列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AB.BC.CD.D
5.下列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
A.取液体药品时,细口瓶的塞子要倒放在桌面上
B.用镊子夹取块状的药品
C.用滴管取液后,把滴管放在实验台上
D.倾倒液体时,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
6.下列有关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火焰
B.细铁丝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C.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D.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
7.瘦肉精被认为是肉制品业的“三聚氰胺”,属食品行业的违禁药品,瘦肉精的化学式为。则下列有关瘦肉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瘦肉精由五种元素组成B.一个瘦肉精分子中含有一个氮分子
C.瘦肉精由37个原子构成D.瘦肉精由碳、氢、氧、氮、氯原子构成
8.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 )
A.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
C.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
D.酒精挥发——分子间间隔变大
9.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AB.BC.CD.D
10.下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种元素,下列有关该元素的信息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是13B.它是非金属元素
C.原子结构示意图为D.相对原子质量是13
11.下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氮原子,能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AB.BC.CD.D
12.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后质量增加B.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C.可以使生成的氧气质量增多D.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13.如图为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每个氯离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B.钠原子在该反应中形成了阴离子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D.钠离子和氯离子的结构都相对稳定
二、科普阅读题
14.实验室某无色液体含有物质A,为了探究其成分,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①用试管取用该液体,向其中加入少量黑色粉末C,在常温下能迅速产生无色气体B。而C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②将产生的气体B收集起来,把燃着的红磷置于B的集气瓶中,红磷剧烈燃烧;③将燃着的硫置于B的集气瓶中,硫剧烈燃烧,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各物质的名称: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
(2)写出①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
三、实验题
15.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够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某同学为了验证氧化铜(难溶于水)是否能做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一】
(1)实验目的:探究氧化铜是否能改变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实验一结论:氧化铜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实验二】
(2)实验目的:_______
实验二结论:氧化铜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
【实验三】实验目的:探究氧化铜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有没有改变
在实验后,该同学将反应剩余物过滤、洗涤、干燥,再称量。得到黑色固体质量为1g。
实验三结论:氧化铜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
【实验结论】综上所述,说明了氧化铜是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3)请写出该实验中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
四、填空题
16.用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化学方程式)填空:
(1)空气中体积约占21%的是__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
(3)2个氧原子:_______;
(4)3个水分子:_______。
17.准确取用少量液体物质除要量筒外,还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用烧杯加热液体物质时,为使其均匀受热,烧杯应放在_______上加热;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称了5.4g(1g以下用游码),结果老师检查发现他把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了,他称得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g。
18.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请按表中信息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的原子序数是_____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质子数是_______。
(2)查找出原子序数为10的元素名称_______,排在第_______周期。
(3)核电荷数为12元素符号是_______。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_
(4)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写离子符号_______,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它属于非金属元素,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填“得到”、“失去”)电子。
19.小强和小明两位同学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几种气体。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是_______;b_______。
(2)小强想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氧气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装置序号),而小明认为该装置有一个小问题,请你帮助他:_______;实验室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
(3)在装入药品前,应先进行的一项操作是: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木已成舟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花香四溢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烛炬成灰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 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滴水成冰 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
2.答案:C
解析:A、糖水、白酒都是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铁矿石属于混合物,氧气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C、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盐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D、氮气、氧气都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故选C。
3.答案:C
解析:A、给烧杯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防止局部过热而炸裂;故A错误;B、蒸发皿能直接加热,但不是玻璃仪器;故B错误;C、试管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故C正确;D、锥形瓶不能用来直接加热,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防止局部过热而炸裂;故D错误。故选:C。
4.答案:D
解析:
5.答案:C
解析:A、为防止污染药品和腐蚀桌面,细口瓶塞要倒放,故A正确;B、块状药品使用镊子取用,故B正确;C、滴管不能放在实验台上,故C错误;D、倾倒液体时,为防止药品酒出,要使瓶口与试管口紧挨着,故D正确。故选:C。
6.答案:D
解析: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说法错误。B、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D、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7.答案:A
解析:A、瘦肉精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氮元素和氯元素等五种元素组成,该选项说法正确;B、瘦肉精分子中不含有氮气分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瘦肉精中含有很多个原子,1个瘦肉精分子由37个原子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应该是瘦肉精分子由碳、氢、氧、氮、氯原子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
8.答案:A
解析: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B、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故选项解释正确。C、食物腐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故选项解释正确。D、酒精挥发,液态变为气态,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A。
9.答案:D
解析:
10.答案:A
解析:A、由信息可知该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3,故正确;B、铝为金属元素,故错误;C、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而此图中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故错误;D、由信息可知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故错误;故选A。
11.答案:A
解析:
12.答案:D
解析: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错误;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错误;C、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使生成的氧气质量增多,错误;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正确。故选D。
13.答案:B
解析:
14.答案:(1)过氧化氢;氧气;二氧化锰;二氧化硫
(2)过氧化氢水+氧气;分解反应
解析:分析:将产生的气体B收集起来,把燃着的红磷置于盛B的集气瓶中,红磷剧烈燃烧,所以B是氧气,把燃着的硫置于盛有B(氧气)的集气瓶中,硫剧烈燃烧,生成了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所以D是二氧化硫,用试管取适量该液体,向其中加入少量黑色粉末C,在常温下能迅速产生氧气,而C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C是二氧化锰,A是过氧化氢,经过验证,推断正确。
详解:(1)物质的名称:A:过氧化氢;B:氧气;C:二氧化锰;D:二氧化硫;
(2)①中发生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水+氧气;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15.答案:(1)在上述试管中加入氧化铜,并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探究氧化铜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是否发生改变;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过氧化氢水+氧气
解析:
16.答案:(1)
(2)
(3)2O
(4)
解析:(1)空气中体积约占21%的是氧气,化学式为:;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符号为:;
(3)原子的表示方法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氧原子表示为:2O;
(4)分子的表示方法是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个水分子表示为:。
17.答案:胶头滴管;石棉网;4.6g
解析:
18.答案:(1)8;13
(2)氖;二或2
(3);6
(4);得到
解析: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
详解:(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其原子序数是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其原子序数为13,原子序数=质子数=13;
(2)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原子序数为10的元素名称氖,排在第二周期;
(3)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电荷数为12元素符号是,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
(4)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反应中容易得到两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其离子符号为。
19.答案:(1)长颈漏斗;水槽
(2)A;试管内导气管口应放棉花;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1)a是长颈漏斗,通过长颈漏斗可以向反应容器中注入液体药品;b是水槽,常用于排水法收集气体;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应该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应该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为了防止装置漏气影响实验,在装入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在试管中加入2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现象。
带火星的木条没有明显变化
_______
_______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待实验一第2步的试管中没有气泡时,重新加入2mL过氧化氢溶液,观察现象。
_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恩施市2024年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科普阅读题,计算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恩施市崔坝、沙地、双河、新塘四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吸烟有害健康”,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北省恩施市化学九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