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精读段落,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基本信息
授课教师
年级
九年级
课型
新授课
主题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学校
设计思路
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所以我设计
通过阅读文章,可以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这两个学习目标,并且通过阅读全文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梳理文章思路。以及精读第三自然段来落实这两个学习目标。
学段目标中指出“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所以设计了
理解文中出现的的铺陈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4.理解反语等修辞手法的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通过分析重点词语和观看微课落实这两个学习目标的。
“语文课程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和表达与交流目标中提出“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所以我设计了作业:
1.想一想,巴特勒上尉看到这封信会怎样想?法国人会怎么想?用100字左右写出来。
2.观看《在逃大英博物馆》并写一篇观后感(二者任选其一)
作业一: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巴特勒上尉看到这封信的表现,无论是气愤还是惭愧都可以为下节课讲解雨果是一个怎样的人做铺垫。
作业二:《在逃大英博物馆》是时下特别火的网剧,当你听到遗失在外的文物的心声,你会有什么想法呢?让同学们写出来。重视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为下文做铺垫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培育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种下一粒种子。
教材分析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议论性文章,本单元人文主题是追逐思想光芒。本文是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文章,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代表了人类的良知,他认为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实质是侵略和掠夺,对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采取的行为是一次赤裸裸的强盗行径。
作为语文教师,在处理这篇书信形式的议论性文章时,应该将立足点放在他的“议论性”上,从而把握作者的观点。通过文章的阅读,要把握作者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并劫掠圆明园持什么样的观点, 对被侵略着的中国持什么态度,并理解作者立场的可贵之处。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于议论性文章并不陌生,,学生已经对于议论文的文体知识有了基本的掌握,对于“议论”的表达方式有了一定的理解,基于此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应该侧重于了解议论性文章的基本特点,把握作者的观点,而对观点和材料的区分主要是“区分”,对于论证方法的要求主要是了解常见的几种方法。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文章,可以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3.理解文中出现的的铺陈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4.理解反语等修辞手法的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阅读文章,可以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难点
理解文中出现的的铺陈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理解反语等修辞手法的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手段;教学资源
畅言智慧课堂平台中的中文测评、连连看、微课,以及在哔哩哔哩网站截取的视频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过程性指导(教师)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目标二:
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目标一:
通过阅读文章,可以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目标三
理解文中出现的的铺陈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目标一:
通过阅读文章,可以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目标四:
理解反语等修辞手法的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
一、情境导入
曾几何时,我们是世界的强国;曾几何时,地大物博是我们的骄傲;曾几何时,世界文明古国却走向了没落,东方的雄狮昏睡不醒。物产丰富的古国引来了列强的窥探。他们狼狈为奸,抢掠了我们无数的珍宝,并且毁坏了世界文明的奇迹圆明园。强盗国的伟大文学家站了出来,发出了正义的呼喊,他就是——雨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他的胆识与气度,学习他当时写给强盗的信。
夯实基础
1.了解书信体裁
2.生字读音
3.词语解释
4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梳理文章思路。
三、精读段落:
1.阅读第3段,找出雨果评价圆明园的句子。
2.作者是怎样表现圆明园的美?
3.观看《复原的圆明园》视频
4.瑰丽的想象,夸张的语言,浓墨重彩的渲染,此处用的是什么手法?
5.现在的圆明园到处都是残垣断壁!这个奇迹消失了!那是发生了什么呢?观看视频
6.解题所以本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巴特勒为什么要请雨果来为自己“站台”呢?(你认为巴特勒为什么要给雨果写信?)
8.雨果的回信是否能令他满意?
9.①说是强烈的谴责,可是文中却说“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是为什么?②文中还有那些反语?播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中的反语的微课
四、课堂小结
作业
学生跟着复习的脚步,找出文中书信体裁的体现
学生跟读重点字词,并且进行评测
学生在右侧的释义中找出对应左侧词语的解释。
快速浏览课文,筛选提炼信息
学生精读课文。筛选雨果评价圆明园的句子。
学生总结第三段作者的写作手法。
观看视频领略圆明园的美
学生分析“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那就是这座园林”用的是什么手法。
通过视频了解圆明园为何消失。
中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1860年由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进犯广州,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大举进犯北京,无能的咸丰皇帝匆匆逃出了北京。英法联军攻到位于海淀的圆明园,进行了震惊中外的抢劫和焚烧。
巴特勒上尉:随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一名法军
信:回信
了解作者简介
通过阅读全文得知:巴特勒是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征询他对所谓“远征中国”的看法,想得到一些赞美褒奖之辞,结果雨果站在了人道主义立场上,为“巴特勒”们的行径感到不齿。知道这封信不能令他满意。
观看《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中的反语的微课,学习什么是反语和本文中反语的表达效果。
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一起总结
由学生常态认知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奠定全文学习的基调。
利用畅言智慧课堂中的中文评测的师范朗读帮助同学们扫字词此障碍,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字词字音,并且进行测评评价。利用畅言智慧课堂中的
连连看,使学生理解本节课的重点词语。
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初步理清文章的论述思路。
借助探究的形式,辅以老师适当地点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行文思路,体会作者安排内容时的深意。
利用圆明园的简介视频让学生领略圆明园的美丽,使学生知道圆明园是当之无愧的“奇迹”。让学生对圆明园发出赞美!同时为下文谴责英法联军的罪行作情感铺垫。
让学生通过分析大量华美景致的铺陈,使文章感情得到强化,更加突出了圆明园之美、艺术之高超。
利用火烧圆明园的影片,创设情境,渲染气氛,让学生身临其境,产生情感的共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通过介绍背景相关知识介绍,帮助学生了解事件相关背景,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的由来。
通过介绍作者以及作者的社会地位,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通过问题导学,培养学生分析时间的能力。更好的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采取双师课堂模式,让学生通过文章中关键词句的理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观点的,同时学习反语的修辞。
通过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预习。
利用排比句子导入,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增强语言的旋律美,把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为下文讲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做铺垫。
字词评测可以矫正同学们的错误读音。可是因为收音情况不好,导致没达到达预设效果。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可以准确无误的把对应的词义连起来。
学生可以根据自已的已有经验划分段落。这一过程学生有自己的主见,此文分为三部分、四部分都可以。同学们可以坚持自己的想法,没有因为自己和别人的不一样而不说。
学生们能够在精读过程中快速、准确的找出雨果评价圆明园的句子。并且可以总结出作者是如何让表现圆明园的美的。
利用《复原的圆明园》视频为学生创造情境:圆明园是当之无愧的人类奇迹。
体会“雨果如此赞美圆明园,强调其艺术价值以及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意义”。
看了影片学生对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行为很气愤。
培养了学生分析题目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在视频中归纳事件的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已有的认知水平主导那个思考问题,得出结论。
帮助学生从头到尾的梳理文章内容
作业设计
1.想一想,巴特勒上尉看到这封信会怎样想?法国人会怎么想?用100字左右写出来。
2.观看《在逃大英博物馆》并写一篇观后感
(二者任选其一)
【设计意图:作业一: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巴特勒上尉看到这封信的表现,无论是气愤还是惭愧都可以为下节课讲解雨果是一个怎样的人做铺垫。作业二:《在逃大英博物馆》是时下特别火的网剧,当你听到遗失在外的文物的心声,你会有什么想法呢?让同学们写出来。重视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为下文做铺垫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培育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种下一粒种子。】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这是一封雨果写的信所以我用一封真实的信代替了信这个字。赞美圆明园是奇迹和谴责英法联军让圆明园消失的罪行是雨果这封信里主要观点。所以我设计了这个板书,一目了然本篇议论文主要观点。在讲课过程中我从信封里分别拿出来这六个词语更加形象的说明了这是雨果的观点。】
课后反思
优点:本节课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让学生的思维紧紧的跟随着我的脚步,夯实了基础,领略了圆明园的美丽恢弘、看到了圆明园的毁灭,也在微课中知道了什么是反语以及表达效果。认真落实了教学目标,学生也一步步完成了学习目标。
不足:在生字读音环节中检测学生读音时,因为设备收音效果不好,导致学生读的都是错的,后来发现问题后,我就搁置了这个问题,其实我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来读的,那样收音效果就会好很多,这说明我调控课堂的效果不是很好。以后需要在这一方面精进自己。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教法与学法,课前检测功能,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写作《改写》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九年级上册(2018)写作 观点要明确公开课教学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