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部编版(2024)湖心亭看雪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2024)湖心亭看雪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思考探究,拓展延伸,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湖心亭看雪 授课时数:1 课时
日期: 年 月 日
设计
要素
设 计 内 容
教学
内容
分析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张岱的小品文。本文写于明亡之后,作者以回忆的方式,淡雅的语言,记述了一次湖心亭赏雪的往事,表现了西湖雪后的洁净之美,以及亭上遇人之乐。其中隐含着淡淡的故园之思、故国之悲,也委婉的表达了自己孤洁傲岸的精神品格。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
技能
1、熟读课文,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2、整体感悟,细心品读,体会本文白描的写法。
3、联系作者生平事迹及创作背景,感悟其家国之思。
过程与
方法
1、引导学生注意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在反复诵读中感受作者的情怀。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生活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正确排解心中的苦闷,体会中国文人寄情山水这种自我解脱的生活方式。
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点拨、总结,提醒学生留意,感知小品文的语言美,切实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教
学
分
析
教学
重点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体会本文写景所用的白描手法。
教学
难点
难点
1、理解作者的独特情趣,体会作者的家国之思。
解决
办法
1、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理解感知。
2、教师启发点拨,学生讨论探究。
教学
资源
教师用书 多媒体课件 教案
板书
设计
“痴”
(执着)
赏雪
湖心亭看雪
张岱
“独”
(孤傲)
奇遇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
理解感知
三、思考探究
四、拓展延伸
五、课堂小结
教师出示没有标点的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师:我们学过很多文言文,可是你知道么,在古代有很多文言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比如《诗经》 《离骚》,到了汉朝才出现了“句读”符号。那么没有标点的文言文,古人是怎么朗读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体验一把。
(出示去掉标点的课文)
再读课文,明确字音、断句、节奏。感知文章大意。
崇祯(zhēn)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ɡēnɡ)定矣,余拏(ná)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ɡ)沆(hànɡ)砀(dànɡ),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jiè),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yān)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qiǎnɡ)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nán)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结合注释自由读课文,疏通文意。
小组成员互译,探究疑难。学生展示汇报,翻译课文。
之后师请学生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①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②.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③.湖中人焉得更有此人。
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④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熟读感知:
请找到作者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品读赏析其表达效果。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从听觉角度侧面描写雪大,大雪之后一片寂静,一个绝字写出了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横、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雾凇沆砀”写出湖上雪光水气,一片弥漫的苍茫之感,连用三个与字,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一气呵成、浑然一体的景象,最后几句通过诗意的特写镜头,运用特殊的量词,写出了视线的移动、景物的变化,使人觉得天地造化的伟大,衬托出人的渺小。)
白描的手法介绍。
白描是一种描写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像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特征,以简练朴质、不加渲染的文字,寥寥几笔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 例: 《秋思》 马致远 )
3、作者是一个人去湖心亭看雪的么?为什么他说“独往”?如何理解“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往”?
明确:作者并不是一个人去湖心亭看雪,但他称自己“独往”,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傲岸自恃的情怀和独立不羁的精神。
从“舟中人两三粒”及舟子其人的出场来看,作者并不是一个人去湖心亭看雪的。然而,他称自己“独往”,并不是字面上的意思,而是为了强调自己与众不同的心境和志趣。这种表达方式反映了作者傲岸自恃的情怀,体现了晚明江南文人独立不羁的精神
4、在这个特殊的夜晚,张岱在湖心亭遇到了谁?心情是怎样的?
明确:在这个特殊的夜晚,张岱在湖心亭遇到了两位金陵人,他的心情是复杂的。
张岱在湖心亭偶遇的两位金陵人,他们的身份是游子,客居此地。张岱与他们相遇时,表现出惊喜和愉悦的心情。他感叹“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表明他对这两位金陵人的出现感到意外和惊喜,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知音的渴望和找到知音的喜悦。亭中人因惊喜才“拉余同饮”,张岱也因这意外之喜而“强饮三大白”。
然而,张岱的心情也夹杂着惆怅和感伤。他问起对方的姓氏,对方只以“是金陵人,客此”作答,这表明他们只是短暂的相遇,之后可能会各奔东西,难以再有相见的机会。这种短暂的欢聚之后即将面临的分别,让张岱感到一种惆怅和感伤。
总的来说,张岱在湖心亭偶遇金陵人时,心情是惊喜与愉悦交织着惆怅与感伤的复杂情感。
研读思考:
舟子是如何评价作者和亭中人的?
明确:痴
2、你如何理解“痴”字的含义?作者的“痴”表现在哪些地方?
(结合作者背景分析)
走进作者。
张岱(1597年10月5日-1689年?),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文学创作上,张岱以小品文见长,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以“小品圣手”名世。张岱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后,他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浙江剡(shàn)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他的文章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明确:痴于景,痴于行,痴于情(淡淡的故国之思)
作者因为难遇知己,心中的情绪无法排解便“独往湖心亭看雪”其实这种独立不羁的精神表现自魏晋南北朝以来比较盛行。《世说新语》中有一个“雪夜访戴”的故事就是文人独往的原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小故事。
学生自由阅读: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世说新语》
译文:
王子猷住在山阴县。有一夜下大雪,他一觉醒来,打开房门,叫家人拿酒来喝。眺望四方,一片皎洁,于是起身徘徊,朗诵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戴安道,当时戴安道住在剡县,他立即连夜坐小船到戴家去。船行了一夜才到,到了戴家门口,没有进去,就原路返回。别人问他什么原因,王子猷说:“我本是趁着一时兴致去的,兴致没有了就回来,为什么一定要见到戴安道呢!”
教师总结:寄情山水是中国文人历来的一种自我解脱的方法,当个体生命面临不可抗争的命运时便把精神寄托在青山绿水之中,生活总有波折,一幅画、一首歌、一篇文章都能让我们的心灵找到暂时的休憩之地,就让我们品味生活、享受生活,为生活而生活吧!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课文,在初步朗读中感知体会。
翻译课文
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品味赏析。找到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从写作手法,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感知白描的写作手法的特点。
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充分表达自己的理解。
联系作者生平经历,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精神品质。
学生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理解作者孤洁傲岸的精神品格。对这种独立不羁的精神有更进一步认识。
教学设计评价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教法与学法,课前检测功能,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写作《改写》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