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6.4.3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应用举例 导学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6418267/0-173218472585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6.4 平面向量的应用优秀学案设计
展开向量法解决几何问题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2.向量法解决几何问题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3. 平面几何中经常涉距离、夹角、平行、垂直问题,用向量方法解决就是将几何逻辑推理论证问题转化为向量的________问题.
自主测评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已知三角形的三个角,能够求其三条边.( )
(2)两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无法求得.( )
(3)东偏北45°的方向就是东北方向.( )
(4)仰角与俯角所在的平面是铅垂面.( )
2.如图,为了测量隧道口AB的长度,给定下列四组数据,测量时应选用数据( )
A.α,a,b B.α,β,a C.a,b,γ D.α,β,b
3.小强站在地面上观察一个建在山顶上的建筑物,测得其视角为α,同时测得观察该建筑物顶部的仰角为β,则小强观测山顶的仰角为( )
A.α+β B.α-β C.β-α D.α
共同探究
知识点1 距离问题
知识点2 高度问题
知识点3 角度问题
测量角度问题主要是指在海上或空中测量角度的问题,如确定目标的方位,观察某一建筑物的视角等.解决它们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和图形及有关概念,确定所求的角在哪个三角形中,该三角形中已知哪些量,需要求哪些量.通常是根据题意,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或几个三角形,然后通过解这些三角形得到所求的量,从而得到实际问题的解.
应用1 关于不可到达的两点距离的测量问题
例1 如图,两点都在河的对岸(不可到达),设计一种测量两点间距离的方法,并求出间的距离.
应用2 关于不可到达建筑物高度的测量问题
例2 如图,是底部不可到达的一座建筑物,为建筑物的最高点.设计一种测量建筑物高度的方法,并求出建筑物的高度.
思考 在实际操作时,使共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有什么替代方案吗?
应用3 测量角度问题
例3 位于某海域处的甲船获悉,在其正东方向相距的处有一艘渔船遇险后抛锚等待营救.甲船立即前往救援,同时把消息告知位于甲船南偏西,且与甲船相距的处的乙船,那么乙船前往营救遇险渔船时的目标方向线(由观测点看目标的视线)的方向是北偏东多少度(精确到)?需要航行的距离是多少海里(精确到)?
例4. 如图,测量河对岸的塔高时,可以选取与塔底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测量基点与,现测得,,,在点测得塔顶的仰角为,求塔高.
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一数学导学案(17)
6.4.3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应用举例
类型
图形
方法
两点间不可到达的距离
余弦定理
两点间可视不可到达的距离
正弦定理
两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
先用正弦定理,
再用余弦定理
类型
简图
计算方法
底部可达
测得BC=a,∠BCA=C,AB=a·tan C.
底部不可达
点B与C,D共线
测得CD=a及C与∠ADB的度数.
先由正弦定理求出AC或AD,再解三角形得AB的值.
点B与C,D不共线
测得CD=a及∠BCD,∠BDC,∠ACB的度数.
在△BCD中由正弦定理求得BC,再解三角形得AB的值.
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6.4 平面向量的应用精品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a href="/sx/tb_c4000293_t4/?tag_id=42" target="_blank">6.4 平面向量的应用精品学案</a>,共1页。
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6.4 平面向量的应用优质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a href="/sx/tb_c4000293_t4/?tag_id=42" target="_blank">6.4 平面向量的应用优质学案</a>,共2页。
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6.4 平面向量的应用优质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a href="/sx/tb_c4000293_t4/?tag_id=42" target="_blank">6.4 平面向量的应用优质学案</a>,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