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2024)一年级上册(2024)乘车教案
展开【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57页~59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上下车的情境,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边摆、边说、边算,获得两步算式运算顺序的感性体验。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精品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导入
师:(出示课件)看谁算得对。
学生自己写出得数,老师提问学生校对答案。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板书:乘车(1))
【设计意图】从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到为学习10以内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做铺垫,自然导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
1.现在车上一共有多少人?画一画,填一填。
(课件出示教材57页主题图1)
师:仔细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预设:公交车上原来有2人,到三家店车站后上车3人,到七里庄站后又上车3人。
师:现在车上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
预设:2+3+3=
师:有三个加数,怎样计算?
预设1: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把车上原本的人数和两个车站上车的人数加起来。
预设2:先算2加3,再用它们的和加3。
预设3:画一画:用1个圆形代表1人,数一数一共有多少。
师:2+3+3=8这个算式里有两个加号,有三个数相加,像这样的加法算式就是连加算式。怎样计算?
预设:三个数相加,计算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用所得的结果与第三个数相加。
师:2+3+3=8这个算式,读作:2加3再加3等于8
【设计意图】结合情境图,获取数学信息,接着列式计算,从而认识连加,并探讨如何计算以及如何读连加算式,这样层层推进,环环相扣,非常紧凑,不仅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还考查学生列式计算的能力。
2.现在车上还有多少人?画一画,填一填。
(课件出示教材第57页主题图2)
师:观察情境图,你能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预设:车上有8人,到了“九棵树”站后,下来5人,上来1人。现在车上还有多少人?
师:怎样算出得数呢?
预设1:用画一画的方法。用1个圆形代表1人。先减下车的5人。再画一个圈,表示又上车了1个人。
预设2:也可以反过来,先加上上车的1人,再减去下车的5人。
师:你能列式并计算吗?
预设:8-5+1=4;8+1-5=4
师:现在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加减混合算式。这两个算式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这样的算式就是加减混合算式。加减混合算式中,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师:8-5+1=4;8+1-5=4如何读?
8-5+1=4读作:8减5再加1等于4。
8+1-5=4读作:8加1再减5等于4。
【设计意图】利用情境图,训练学生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列式计算的能力,在探究中不知不觉接触到加减混合运算的问题,了解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的知识。
3.画一画,填一填。
(课件出示教材第58页主题图3)
师:观察情境图,你能得到什么数学信息?怎样列式?
预设1:车上有4人,前门下车2人,后门下车1人。
列式为:4-2-1=
预设2:或者反过来,先减去后门下车1人,再减去前门下车2人,也是车上剩下的人数。
列式为:4-1-2=
师:怎样计算出得数呢?
预设:用画一画的方法:用1个圆形代表1人。先减前门下车的2人,再减后门下车的1人。
师:从总数里先减去一个数,再减去一个数,算式里有两个减号,像这样的算式是连减算式。这两个算式怎么读呢?
预设:
4-2-1=1,读作:4减2再减1等于1。
4-1-2=1,读作:4减1再减2等于1。
【设计意图】从情境图中获取数学信息,一步步探讨到连减的问题,以及连减的运算顺序和读作的问题。
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
1.课堂练习
教材第59页练一练第1题
①先看图,根据图的内容,捕捉数学信息,再列连加算式计算。
②观察插图,列一个连加算式,算出结果来。
2.变式练习
(1)看图填算式。(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
看图列一个连减的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2)还有几只鸟?(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
看懂图意,列一个加减混合的算式计算。
(3)说一说,算一算。(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
仔细观察3幅插图,说一说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再列一个连减算式计算。
(4)练一练。(变式训练第4题课件展示)
把下面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题,算出结果。
3.思维训练(展示课件)
读读图上体现的问题,再列式计算。可以列出不同的2种算式。
【设计意图】在层层训练中,巩固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训练,巩固新学的知识,提升运算能力。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1)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连续相加就是连加;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连续相减就是连减。
(2)计算连加或连减算式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即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减),再用所得的结果与第三个数相加(减)。
(3)一个算式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这样的算式就是加减混合算式。
(4)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即先算前两个数,再用前两个数的结果与第三个数相加或相减。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注重情境设计。乘车是乘客上下车的情境,正好贴切地演示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体现,帮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使他们知道这些算式的来龙去脉,也为今后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2.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学生看懂图意、叙述故事之后,鼓励学生把故事的情境用画圆形的方式反映出来,使每一个学生头脑中都有一幅“乘车”的景象,深入理解三个数之间的运算关系,最后列式解答问题。
一年级上册乘车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一年级上册乘车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探究新知,课堂练习,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乘车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乘车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探究新知,课堂练习,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连加 连减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连加 连减教案设计,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