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湖南省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2,选择性必修1。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细胞中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B. 细胞内的结合水是良好的溶剂,参与物质运输和化学反应
C. 植物种子萌发时,细胞中自由水的相对含量较低
D. 细胞中结合水的含量越高,抗逆性越强,代谢越旺盛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含量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结合水含量越高抗逆性越强。
【详解】A、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A正确;
B、细胞内的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参与物质运输和化学反应,B错误;
C、植物种子萌发时,细胞中自由水的相对含量高,代谢旺盛,C错误;
D、细胞中结合水的含量越高,抗逆性越强,代谢越缓慢,D错误。
故选A。
2. 某科研小组在深海无光区域发现了一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新型蓝细菌,与其他光合蓝细菌相比,该蓝细菌含有叶绿素f。下列有关该蓝细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叶绿素f可能位于该蓝细菌的类囊体薄膜上
B. 推测叶绿素f可吸收非可见光进行光合作用
C. 该蓝细菌的DNA能和蛋白质结合参与染色体的形成
D. 该蓝细菌可通过核孔进行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叶绿素f存在于蓝细菌细胞中,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
【详解】A、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没有类囊体薄膜,A错误;
B、在深海无光区域发现了一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新型蓝细菌,该蓝细菌含有叶绿素f,则推测叶绿素f可吸收非可见光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
C、该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DNA分子裸露,C错误;
D、该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D错误。
故选B。
3. 取形状、大小相同的红心萝卜A和红心萝卜B的幼根各5段,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甲~戊)中,一段时间后,取出红心萝卜幼根称重,结果如图所示。据图推测红心萝卜A和红心萝卜B的幼根细胞液的初始浓度大小及甲、乙、丙、丁、戊的初始浓度大小,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①红心萝卜A的幼根细胞液的初始浓度大于红心萝卜B的
②红心萝卜A的幼根细胞液的初始浓度小于红心萝卜B的
③乙>丁>甲>戊>丙
④丙>戊>甲>丁>乙
⑤甲>丁>乙>戊>丙
A. ①④B. ①③C. ②③D. ②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实验后与实验前长度之比>1,说明萝卜条吸水,细胞液浓度降低;实验后与实验前长度之比<1,说明萝卜条失水,细胞液浓度增加;实验后与实验前长度之比=1,说明萝卜条吸水和失水处于动态平衡。
【详解】①②观察甲溶液的实验结果,红心萝卜A的体积不变,说明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而红心萝卜B的体积变小,说明细胞液浓度低于外界溶液浓度,所以红心萝卜A的幼根细胞液的初始浓度大于红心萝卜B的,①正确,②错误;
③④⑤实验后与实验前长度之比>1,说明萝卜条吸水,实验后与实验前长度之比<1,说明萝卜条失水,实验后与实验前长度之比=1,说明萝卜条吸水和失水处于动态平衡,观察萝卜条A的重量变化,重量越小,说明外界溶液浓度越大,则甲~戊五种蔗糖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是丙<戊<甲<丁<乙,③正确,④⑤错误。
故选B
4. 某种生物(2n=4)细胞分裂过程中的相关图像和曲线如图甲、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所示细胞处于图乙中的BC段
B. 处于图乙中DE段的细胞不可能含有同源染色体
C. 图乙中AB段上升是因为着丝粒分裂
D. 细胞每分裂一次,子细胞的染色体和核DNA 数目相比亲代细胞的均会减半
【答案】A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甲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乙中AB表示DNA分子复制,CD表示着丝粒(着丝点)分裂。
【详解】A、图甲所示细胞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可对应图乙的BC段,A正确;
B、处于图乙中DE段的细胞可能是有丝分裂的末期,此时细胞中仍含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
C、图乙中AB段上升是因为DNA分子复制,C错误;
D、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后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染色体和核DNA 数目相同,D错误。
故选A。
5. 研究发现,哺乳动物线粒体中的遗传密码与通用的遗传密码存在差别,如表所示。若将细胞质中的mRNA转移至线粒体中进行翻译,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
①线粒体中的肽链缩短 ②线粒体中的肽链延长③线粒体中的肽链氨基酸顺序发生改变 ④线粒体中的肽链氨基酸顺序不变
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翻译是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①③某mRNA含有AGA、AGG的密码子,据表分析,若将细胞质中的该mRNA转移至线粒体中进行翻译,该密码子对应终止密码,翻译就此终止,因此翻译形成的肽链缩短,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①③正确;
②UGA通用的遗传密码表示终止,线粒体密码表示色氨酸,若将细胞质中的该mRNA转移至线粒体中进行翻译,该密码子对应色氨酸,翻译不会就此终止,因此翻译形成的肽链延长,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②正确;
④若细胞质中的mRNA不含有以上密码子,则该mRNA转移至线粒体中进行翻译,线粒体中的肽链氨基酸顺序不变,④正确。
D正确。
6. 等渗溶液在医学上有着重要的应用,0.9%的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和5%的葡萄糖溶液都是临床上常用的等渗溶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对于腹泻严重者,可适当注射生理盐水,以补充机体缺失的水分和盐分
B. 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从而引起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C. 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或5%的葡萄糖溶液几乎不会影响血细胞的形态
D. 手术后暂时不能进食的患者可以通过注射5%的葡萄糖溶液来补充水分和糖分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意分析,5%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和0.9%NaCl溶液的渗透压都与血浆渗透压相同,被称为等渗溶液;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导致其与细胞内液的浓度差发生改变,细胞内液渗透压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详解】A、对于腹泻严重者,可适当注射生理盐水,以补充机体缺失的水分和盐分,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A正确;
B、生理盐水是等渗溶液,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会不会改变细胞外液渗透压,B错误;
C、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或5%的葡萄糖溶液(二者是等渗溶液)几乎不会影响血细胞的形态,C正确;
D、手术后暂时不能进食的患者可以通过注射5%的葡萄糖溶液来补充水分和糖分,以保证能量的正常供应和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D正确。
故选B。
7. 在跑步过程中,人体不可能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
A. 机体大量出汗会导致机体散热量增加
B. 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可以中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
C. 体液中的CO2浓度变化可通过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
D. 下丘脑通过交感神经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维持血糖稳定
【答案】D
【解析】
【分析】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
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详解】A、机体大量出汗时,汗液蒸发会带走热量,从而导致机体散热量增加,A正确;
B、剧烈运动时,氧气供应不足,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血浆中的缓冲物质碳酸钠可以与乳酸发生反应,进而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B正确;
C、体液中CO2浓度的变化可作用到脑干中的呼吸中枢,即通过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C正确;
D、下丘脑通过交感神经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维持血糖稳定 ,D错误。
故选D。
8. 药物L是一种抑制剂,可以抑制神经兴奋的产生。某兴趣小组刺激A神经元,检测到其后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使用药物L处理神经元后,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的量高于药物L处理前的。药物L的作用机理可能是( )
A. 破坏了神经递质的受体
B. 抑制神经递质的分解
C. 抑制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
D. 促进神经递质释放
【答案】A
【解析】
【分析】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如肌肉细胞、腺体细胞等之间传递信息化学物质。
【详解】药物L处理前,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的量少于处理后的,且后一个神经元未产生兴奋,使用药物L处理神经元后,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的量高于药物L处理前的,推测药物L破坏了神经递质的受体,导致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9. 肾上腺位于两侧肾脏的上方,腺体分肾上腺皮质和肾上腺髓质两部分,能够分泌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醛固酮等多种激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肾上腺髓质主要分泌肾上腺素,其分泌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
B. 肾上腺皮质主要分泌醛固酮、皮质醇等激素,其分泌受垂体分泌的激素调节
C. 在紧急状态下,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以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
D. 在调节血糖平衡方面,糖皮质激素与胰岛素相互协同,而与胰高血糖素相互抗衡
【答案】D
【解析】
【分析】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参与调节水盐代谢,分泌的皮质醇,其主要功能是增加糖异生,对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的影响亦非常显著故参与有机物代谢。
【详解】A、肾上腺髓质主要分泌肾上腺素,其分泌活动直接受神经支配,即肾上腺素的分泌受神经系统的支配,A正确;
B、肾上腺皮质主要分泌醛固酮、皮质醇等激素,其分泌受垂体分泌的激素调节,即肾上腺皮质的分泌活动存在分级调节过程,B正确;
C、在紧急状态下,肾上腺髓质可以分泌肾上腺素,以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从而使人体更好适应环境,C正确;
D、调节血糖平衡方面,糖皮质激素与胰高血糖素相互协同,而与胰岛素相互抗衡,D错误。
故选D。
10. 将甲小鼠的皮肤移植到乙、丙小鼠的身上,其中乙小鼠的胸腺被切除,丙小鼠的胸腺未切除。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可探究胸腺对器官移植的影响
B. 丙小鼠的皮肤移植成功率高于乙小鼠的
C. 小鼠体内对异体皮肤产生排斥作用的免疫细胞主要是T淋巴细胞
D. 对丙小鼠的胸腺进行假手术,但不切除,可以排除手术对实验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分析】胸腺是T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缺少胸腺的小鼠,T细胞不能成熟,细胞免疫丧失。
【详解】A、题意显示,将甲小鼠的皮肤移植到乙、丙小鼠的身上,其中乙小鼠的胸腺被切除,丙小鼠的胸腺未切除,则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切除胸腺,而后进行器官移植,因此,该实验可探究胸腺对器官移植的影响,A正确;
B、乙小鼠因为胸腺被切除,因而细胞免疫功能减弱,因而乙小鼠皮肤移植成功率高于丙小鼠的,B错误;
C、胸腺是 T 淋巴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切除胸腺后的乙小鼠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主要作用的是 T 淋巴细胞,C正确;
D、实验过程中,对丙小鼠的胸腺进行假手术,但不切除,可以排除手术对实验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D正确。
故选 B。
11. 生长素是一种植物激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后,可转变成生长素
B. 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芽、成熟的叶片和种子
C. 生长素给细胞传递信息,从而调节细胞的生命活动
D. 在成熟的组织中,生长素可通过输导组织进行非极性运输
【答案】B
【解析】
【分析】1、生长素的产生: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
2、生长素的运输:胚芽鞘、芽、幼叶、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称为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3、生长素的分布:各器官均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地分布于新陈代谢旺盛的部分;老根(叶)>幼根(叶);分生区>伸长区;顶芽>侧芽。
【详解】A、生长素是色氨酸经过一系列转变而成的,A正确;
B、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而不是成熟的叶片,B错误;
C、植物激素能给细胞传递信息,生长素也不例外,可调节细胞的生命活动,C正确;
D、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的输导组织进行非极性运输,D正确。
故选B。
12. 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形成完整植株的技术被称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中需要添加植物激素以参与诱导过程,其中添加的能促进芽的分化且有利于植株叶绿素合成的植物激素是( )
A. 赤霉素B. 生长素C. 细胞分裂素D. 脱落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1、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不同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生理功能: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的作用。
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幼嫩根尖。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分化;防止植物衰老。
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等。主要生理功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
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产生。主要生理功能: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的脱落;促进多开雌花。
【详解】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细胞分裂,促进芽的分化,侧枝发育和叶绿素合成,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 科学家以蛙的坐骨神经为实验材料,对其进行冷却阻滞处理,随后检测坐骨神经上的膜内电位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图中冷却阻滞的位置最好位于坐骨神经的轴突上,且坐骨神经应置于生理盐水中
B. 该实验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但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
C. 冷却阻滞处理后,距离电刺激位置越远的位点的兴奋强度越弱
D. 推测冷却阻滞主要通过影响坐骨神经上K+的外流来影响神经纤维的兴奋
【答案】BD
【解析】
【分析】1、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神经节所在的神经元是传入神经元,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以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者腺体。
2、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主要由钾离子外流产生和维持,动作电位是外负内正,主要由钠离子产生和维持。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取决于神经递质的种类。
【详解】A、图中冷却阻滞的位置最好位于坐骨神经的轴突上,因为神经纤维是由长的轴突以及套在外膜的髓鞘组成的,实验中坐骨神经应始终置于生理盐水中,而生理盐水是细胞外液的等渗液,能保证坐骨神经的活性,A正确;
B、结合图示可知,本研究只研究了一个方向的兴奋的传导,不能证明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是双向的,B错误;
C、图中结果显示,冷却阻滞处理后,距离电刺激位置越远的位点膜内电位变化越小,因而兴奋强度越弱,C正确;
D、图中结果显示,冷却阻滞处理后,距离电刺激位置越远的位点的兴奋强度越弱,所以冷却阻滞影响细胞膜上钠离子通道的开放,D错误。
故选BD。
14. 科研人员在低糖培养液中培养胰岛A细胞,获取滤液甲。将生理状态相同的胰岛B细胞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的胰岛B细胞置于含滤液甲的低糖培养液中培养,获取滤液乙;将第二组胰岛B细胞置于不含滤液甲的低糖培养液中培养,获取滤液丙。比较滤液乙、丙中的胰岛素含量,发现滤液乙中的胰岛素含量明显高于滤液丙中的胰岛素含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培养液中的低糖环境可以作为信号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B. 若用高糖培养液培养胰岛B细胞,滤液中也可检测到较高含量的胰岛素
C. 实验结果说明胰岛素的分泌受到胰高血糖素的调节
D. 该实验可以说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
【答案】ABC
【解析】
【分析】血糖调节的过程:血糖浓度升高,刺激机体产生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吸收、摄取和利用葡萄糖,血糖浓度降低,机体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
【详解】A、培养液中的低糖环境可以作为信号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因而培养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上升,A正确;
B、若用高糖培养液培养胰岛B细胞,则高糖作为信号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因而滤液中也可检测到较高含量的胰岛素,B正确;
C、实验结果说明胰岛素的分泌受到胰高血糖素的调节,且胰高血糖素含量上升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C正确;
D、该实验中培养的细胞,不涉及神经调节,因此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D错误。
故选ABC。
15. 实验人员将抗原X注射到实验鼠体内,并检测小鼠体内针对抗原X的抗体水平变化,结果如曲线A段所示。在初次免疫后的第8天,实验人员对该实验鼠同时注射了抗原X和抗原Y,随后通过相应的检测方法分析并比较了针对抗原Ⅹ和抗原Y的抗体产生情况。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 再次注射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如曲线B所示,此时抗体是由记忆B细胞产生的
B. 抗原Y可作为激活B细胞的第一个信号,最终的抗体产生量如曲线C所示
C. 若第8天后不注射抗原X,则实验鼠中的对应抗体产生量最可能如曲线D所示
D. 注射抗原X和抗原Y所产生的抗体均是由同一种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
【答案】BC
【解析】
【分析】图示表示将抗原注射到小鼠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初次注射抗原X时,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将抗原消灭后,抗体数量逐渐减少;再次注射抗原X和Y时,对于抗原X是第二次免疫反应,机体会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因此对应于曲线B;对于抗原Y是初次免疫,因此产生抗体数量少且速度慢,对应于曲线C。
【详解】A、再次注射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如曲线B所示,此时抗体是由记忆B细胞分化形成的浆细胞产生的,记忆B细胞不能产生抗体,A错误;
B、抗原Y可作为激活B细胞的第一个信号(第二个信号时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分子发生变化后与B细胞接触),最终的抗体产生量如曲线C所示(对于抗原Y是初次免疫,因此产生抗体数量少且速度慢,对应于曲线C),B正确;
C、若第8天后不注射抗原X,则实验鼠将抗原消灭后,抗体数量逐渐减少,其体内的对应抗体产生量最可能如曲线D所示,C正确;
D、一种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D错误。
故选BC。
16. 油茶主要用于生产茶油。为研究6-BA(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粉萌发的影响,某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测得三个油茶品种的花粉萌发率(%)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6-BA是对油茶的花粉萌发有显著影响的植物激素
B. 促进品种A花粉萌发的6-BA最适浓度可能高于品种B、C的
C. 不同浓度的6-BA对于不同品种的油茶花粉萌发均表现为促进作用
D. 在各自最适的6-BA浓度下,品种B的油茶产量高于品种C的
【答案】ACD
【解析】
【分析】由表可知,6-BA是对油茶的花粉萌发有显著影响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浓度的6-BA对不同品种的油茶花粉萌发有一定的差异。
【详解】A、由表可知,6-BA对油茶的花粉萌发有显著影响,但6-BA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属于植物激素,A错误;
B、促进品种A花粉萌发的6-BA最适浓度(5-15mg.L-1)可能高于品种B(小于5mg.L-1)、C(0.5-10mg.L-1)的,B正确;
C、15mg.L-1的6-BA对品种B、C花粉萌发表现为抑制作用,C错误;
D、表中只能看出花粉萌发率,但看不出油茶产量,D错误。
故选AC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 为探究基因OsNAC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机制,研究人员在相同条件下种植某品种水稻的野生型(WT)、OsNAC敲除突变体(KO)及OsNAC过量表达株(OE),测定了灌浆期旗叶(位于植株最顶端)中编码蔗糖转运蛋白的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蔗糖含量及单株产量,结果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可利用___法分离水稻叶片中的光合色素,得到的滤纸条上的蓝绿色色素带代表____________。蔗糖属于光合作用的产物,其产生于______阶段。
(2)结合图1分析,OsNAC过量表达会使旗叶净光合速率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发生相应变化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
(3)为进一步研究基因OsNAC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机制,研究人员测定了灌浆期各组旗叶的叶绿素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分析发现,与WT组相比,OE组叶绿素含量较高,推测影响光合作用的机制还包括_________。
【答案】(1) ①. 纸层析 ②. 叶绿素a ③. 暗反应
(2) ①. 增大 ②. 与 WT 组相比OE组旗叶中编码蔗糖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量较高,可以及时将更多的光合产物(蔗糖)向外运出,从而促进旗叶的光合作用速率
(3)OE组叶绿素含量升高,光反应过程增强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并将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NADPH和氧气,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利用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被还原。
【小问1详解】
分离光合色素的方法是纸层析法;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自下而上依次呈黄绿色(叶绿素b)、蓝绿色(叶绿素a)、黄色(叶黄素)、橙黄色(胡萝卜素),即蓝绿色色素带代表叶绿素a;蔗糖属于光合作用的产物,其产生于暗反应阶段,是经三碳化合物还原而来。
【小问2详解】
结合题图可知,OE组旗叶中编码蔗糖转运蛋白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单株产量都明显高于WT 组和KO组,OE组蔗糖含量却低于WT 组和KO组,说明OsNAC过量过量表达会使旗叶净光合速率增大,发生相应变化的可能原因是与 WT 组相比OE组旗叶中编码蔗糖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量较高,可以及时将更多的光合产物(蔗糖)向外运出,从而促进旗叶的光合作用速率。
【小问3详解】
分析图2,与 WT 组相比,OE组叶绿素含量较高,增加了对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光反应增强,促进旗叶光合作用。
18. 某家禽的基因M控制黑色素的合成,基因m无此遗传效应,并与等位基因R/r共同控制羽色。研究者利用两只白羽家禽进行杂交,F1全表现为灰羽,F1灰羽个体相互杂交,F2中黑羽:灰羽:白羽=3:6:7。回答下列问题:
(1)由实验结果可判断该家禽羽色的遗传遵循________定律,亲本白羽家禽的基因型为________。
(2)结合F2结果分析,基因M与基因R之间的具体作用机制是________。
(3)F2中灰羽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F2白羽个体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若F2的黑羽个体间随机交配,则所得后代中白羽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
【答案】(1) ①. 自由组合(或孟德尔第二) ②. MMRR和mmrr
(2)基因R对基因M合成的黑色素有淡化作用,基因型为Rr时将其淡化为灰色,基因型为RR时将其淡化为白色
(3) ①. 2 ②. 4/7 ③. 1/9
【解析】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
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家禽羽色由M/m和R/r共同控制,实验2的F2中羽色表型及比例为黑羽:灰羽:白羽=3:6:7,是9:3:3:1的变形,表明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且比例相同,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方式有16种。因此,该家禽羽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规律。两只白羽家禽进行杂交,F1全表现为灰羽,F1灰羽个体相互杂交,F2中黑羽:灰羽:白羽=3:6:7,因此F1灰羽个体基因型为MmRr。基因M控制黑色素的合成,基因m无此遗传效应,可知F2中黑羽为M-rr(占3/16),其中MMrr占1/16、Mmrr占2/16;F2中灰羽(M-Rr)中MMRr占1/8、MmRr占1/4;F2中白羽占7/16,基因型共5种,分别为mmRR(1/16)、mmRr(2/16)、mmrr(1/16)、MmRR(2/16)和MMRR(1/16)。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MMRR和mmrr;
【小问2详解】
由(1)可知,该家禽羽色中基因型为MMRR的羽色为白色,基因型为MmRR的羽色为灰色,由此可判断出基因R对基因M合成的黑色素有淡化作用,基因型为Rr时将其淡化为灰色,基因型为RR时将其淡化为白色;
【小问3详解】
由(1)可知,F2中灰羽个体的基因型有MMRr、MmRr2种,F2白羽个体的基因型共5种,分别为mmRR(1/16)、mmRr(2/16)、mmrr(1/16)、MmRR(2/16)和MMRR(1/16),杂合子为mmRr(2/16)、MmRR(2/16),因此F2白羽个体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4/7;F2的黑羽个体的基因为MMrr:Mmrr=1:2,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Mr:mr=2:1,因此F2的黑羽个体间随机交配,则所得后代中白羽个体(mmrr)所占比例为1/3mr×1/3mr=1/9mmrr。
19. 人体血压的调节与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有关。血管紧张素原在肾素的催化下转化为血管紧张素,机体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对血压和血容量的调节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肾素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激素,理由是________。
(2)当人体血压降低时,肾素分泌增加,促进血管紧张素的生成。血管紧张素通过两个途径升高血压:一是促进醛固酮的分泌,使血钠含量________,改变细胞外液渗透压,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从而________,使血容量增加;另一方面,血管紧张素通过________来升高血压。
(3)某人血压过高,经检查发现垂体出现病变。结合图示信息,分析其高血压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4)某药物H具有降血压的作用,研究发现其与辅助剂D共同服用时,降血压效果更佳,推测辅助剂D不能直接降血压而是加强药物H的降压效果。为验证这一结论,利用高血压模型鼠进行如下实验,请完善实验方案中的②③④处理方式。
【答案】(1) ①. 不属于 ②. 血管紧张素原在肾素的催化下转化为血管紧张素,说明肾素是发挥催化作用,其属于酶,不属于激素
(2) ①. 上升 ②.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③. 促进小动脉血管收缩
(3)垂体发生病变,可能释放超量的抗利尿激素,导致血容量增加,进一步导致血压上升
(4) ①. 高血压模型鼠+辅助剂D ②. 高血压模型鼠+药物H ③. 高血压模型鼠+药物H+辅助剂D
【解析】
【分析】醛固酮具有促进肾小管、集合管细胞对钠离子重吸收作用。
【小问1详解】
由题意可知,血管紧张素原在肾素的催化下转化为血管紧张素,即肾素的作用是催化作用,所以肾素不是激素而是酶。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血管紧张素通过两个途径升高血压:一是促进醛固酮的分泌,醛固酮具有促进肾小管、集合管细胞对钠离子的重吸收作用,使血钠含量升高,改变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大),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从而促进肾小管和肾小管对原尿中水进行重吸收,使血容量增加;另一方面,血管紧张素通过促使小动脉血管收缩来升高血压。
【小问3详解】
垂体发生病变,可能释放超量的抗利尿激素,导致血容量增加,进一步导致血压上升。
【小问4详解】
该实验目的是验证辅助剂D不能直接降血压而是加强药物H的降压效果,自变量是药物H和辅助剂D的使用方式,因变量是小鼠血压。结合实验结果可知,乙组使用辅助剂D,无降血压作用,丙组使用药物H,有一定的降血压作用,丁组同时使用药物H和辅助剂D,降血压作用最显著。
20. 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能够识别并杀死某些类型的癌细胞和被病毒感染的细胞。NK细胞表面有PD-1,可用于识别癌细胞,但某些癌细胞表面有PD-L1,可与NK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导致NK细胞停止攻击癌细胞,此现象被称为免疫逃逸,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NK细胞对癌细胞的攻击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功能。
(2)正常细胞表面会表达MHC-Ⅰ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Ⅰ分子能够与NK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结合,传递抑制信号,防止NK细胞对正常细胞的攻击。某患者出现NK细胞攻击正常细胞的情况,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___,根据上述信息推测,出现该免疫失调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答出1点)。
(3)为解决免疫逃逸的问题,研究人员研发了相关药物,结合图1、2分析该药物的功能为________。
(4)DC细胞(树突状细胞)不直接杀伤癌细胞,但在抗癌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研究DC细胞和NK细胞在杀伤癌细胞方面的关系,研究人员进行了如表所示的实验。
①DC细胞属于抗原呈递细胞的一种,其功能是________,再列举两种抗原呈递细胞:________。
②表中结果说明了________。
【答案】(1)免疫监视
(2) ①. 自身免疫病 ②. 正常细胞表面表达的MHC-Ⅰ分子异常,进而无法被NK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结合。
(3)抑制NK细胞表面的PD-1和癌细胞表面的PD-L1结合
(4) ①. 识别抗原、处理和呈递抗原 ②. 巨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 ③. 通过DC细胞的呈递功能,能提高NK细胞对癌细胞的攻击效率
【解析】
【分析】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
【小问1详解】
NK细胞对癌细胞的攻击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此外免疫系统还具有免疫防御和免疫自稳功能。
【小问2详解】
正常细胞表面会表达MHC-Ⅰ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Ⅰ分子能够与NK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结合,传递抑制信号,防止NK细胞对正常细胞的攻击。某患者出现NK细胞攻击正常细胞的情况,导致正常细胞功能异常而患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自身免疫病,根据上述信息推测,出现该免疫失调的原因可能是正常细胞表面表达的MHC-Ⅰ分子异常,进而无法被NK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结合,因而导致NK细胞对该正常细胞发起攻击,也可能是NK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发生异常,无法识别正常细胞表面的MHC-Ⅰ,进而患病。
【小问3详解】
题意显示,某些癌细胞表面有PD-L1,可与NK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导致NK细胞停止攻击癌细胞,表现为免疫逃逸为解决免疫逃逸的问题,研究人员研发了相关药物,则相关药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NK细胞表面的PD-1和癌细胞表面的PD-L1结合,进而避免免疫逃逸,药物的具体作用为PD-1抑制剂类药物或PD-L1抑制剂类药物。
【小问4详解】
①DC细胞属于抗原呈递细胞的一种,其功能是识别抗原、处理和呈递抗原,此外巨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也具有抗原呈递功能。
②表中结果显示在NK细胞+DC细胞共同作用下能提高癌细胞裂解率,说明通过DC细胞的呈递功能,能提高NK细胞对癌细胞的攻击效率,提高癌细胞裂解率。
21. 脱落酸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参与调节多种生理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脱落酸的合成部位主要是________等。在种子萌发方面,与脱落酸作用相抗衡的植物激素是________。
(2)为研究脱落酸对水稻种子萌发的作用,研究人员将水稻种子置于脱落酸溶液中浸泡24h后,再用蒸馏水洗净。然后将水稻种子随机分为3组,测定24h、48h、72h时的水稻种子萌发率,结果如图所示。
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
②据图分析,用不同浓度的脱落酸对水稻进行处理,是否都会抑制水稻种子的萌发?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③若要有利于水稻种子的储藏,图中最好的处理措施是________。
(3)为研究脱落酸对植物的抗旱作用,研究人员测定了不同干旱条件下某种植物幼苗地下部分脯氨酸的含量(μg。g-1FW),结果如表所示。已知脯氨酸是植物细胞中调节渗透压的重要物质,与植物的抗旱能力有关。
脱落酸能够增强植物的抗旱能力,根据表中数据推测其机制是________。
【答案】(1) ①. 根冠和萎蔫的叶片 ②. 赤霉素
(2) ①. 脱落酸浓度、不同时间 ②. 否 ③. 当脱落酸浓度较低时(如10 mg·L-1左右),在24h、48h、72h时水稻种子的萌发率与脱落酸浓度为0时相比并没有明显降低,甚至在某些时间点还有所升高 ④. 用90mg·L-1的脱落酸溶液处理水稻种子
(3)脱落酸在干旱条件下能提高植物幼苗地下部分脯氨酸的含量以调节渗透压,从而增强植物的抗旱能力
【解析】
【分析】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有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等;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含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小问1详解】
根冠和萎蔫的叶片是脱落酸的主要合成部位,在种子萌发方面,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而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与脱落酸作用相抗衡;
【小问2详解】
①在这个实验中,研究人员改变的因素是脱落酸的浓度,而测定的是不同时间(24h、48h、72h)水稻种子的萌发率,所以自变量是脱落酸浓度和不同的时间;
②从图中可以看出,当脱落酸浓度为0时,水稻种子的萌发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当脱落酸浓度较低时(如10 mg‧L-1左右),在24h、48h、72h时水稻种子的萌发率与脱落酸浓度为0时相比并没有明显降低,甚至在某些时间点还有所升高,所以不是用不同浓度的脱落酸对水稻进行处理都会抑制水稻种子的萌发;
③对于种子储藏来说,种子的萌发率越低越好。从图中可以看出,当脱落酸浓度为90 mg‧L-1时,在24h、48h、72h时水稻种子的萌发率都是最低的,所以最好的处理措施是用90 mg‧L-1的脱落酸溶液处理水稻种子;
【小问3详解】
由题意可知,脯氨酸是植物细胞中调节渗透压的重要物质,与植物的抗旱能力有关。观察表格数据,在正常供水时,对照组和脱落酸处理组脯氨酸含量差异不大(对照组52.21,处理组50.55);在轻度干旱时,对照组脯氨酸含量49.69,处理组52.18,差异也不大;但在重度干旱时,对照组脯氨酸含量为184.53,而脱落酸处理组脯氨酸含量达到389.76,有很大提升。由于脱落酸能够增强植物的抗旱能力,而脯氨酸与抗旱能力有关,所以在干旱条件下,脱落酸可能通过提高植物幼苗地下部分脯氨酸的含量来调节渗透压,从而增强植物的抗旱能力。密码子
通用密码
线粒体密码
UGA
终止密码
色氨酸
AGA
精氨酸
终止密码
AGG
精氨酸
终止密码
AUA
异亮氨酸
甲硫氨酸
6-BA浓度/(mg.L-1)
0
0.5
5
10
15
品种A
21.2
46.8
49.5
62.4
32.6
品种B
16.7
20.8
17.3
15.6
15.5
品种C
10.6
16.5
24.9
11.2
8.8
组别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处理方式
①高血压模型鼠+生理盐水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检测方式
注射试剂一段时间后,测定小鼠血压并比较血压高低
实验结果
甲=乙﹥丙﹥丁
组别
实验处理
癌细胞裂解率/%
甲
NK细胞+癌细胞
25.3
乙
NK细胞+DC细胞+癌细胞
52.7
组别
正常供水
轻度干旱
重度干旱
对照组
52.21
49.69
184.53
脱落酸处理组
50.55
52.18
389.76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鄂西南三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鄂西南三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x、鄂西南三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学试卷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0页。
这是一份湖南省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