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展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
1.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文化遗存发现了成堆的稻谷、谷壳、稻秆,最厚处达七八十厘米;发掘出的夹碳黑陶则是掺有碎叶、稻壳的陶土烧制而成;该遗存还发现了成排颇具工艺的卯榫结构的木构建筑。这些考古发现说明,当时( )
A.人们生活逐渐稳定B.良渚文化已经初具规模
C.稻粟种植开始出现D.居民财富分化已经形成
2.老子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深刻地认识到“万物负阴而抱阳”,他提出“大成若缺”、“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等观点,这体现了老子的( )
A.天人合一的思想B.无为思想
C.朴素辩证法思想D.以柔克刚思想
3.“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不师古,始罢侯置守。太尉主五兵,丞相总百官,又置御史大夫以贰于相。设郡守、郡尉、县令等以统地方。”材料主要表明秦朝( )
A.等级制度日趋固化B.监察体制正式形成
C.创立官僚政治体制D.郡国并行体制终结
4.安车是西汉时期一种坐乘车,常驾四匹马。西汉初期,社会残破,为皇帝套马拉车都找不到四匹同样颜色的马。但到汉武帝时期,马匹遍布街巷。这主要得益于下列哪项政策( )
A.休养生息B.推恩令C.均输平准D.整顿吏治
5.太和九年(485年),北魏颁布了均田制。规定:男子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不准买卖,年老免课,身死还官。官吏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离职时移交下任,不得转卖。这有利于( )
A.缓和阶级矛盾B.促进民族融合
C.加剧土地兼并D.提高妇女地位
6.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确立,“全国军政大权集中于三省,皇帝颁布政令,需要通过中书省和门下省副署才算合法"。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B.相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权
C.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D.有利于保证决策的民主性
7.“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材料评述的是( )
A.两税法B.摊丁入亩C.均田制D.租庸调制
8.如图所示农具,设计巧妙,轻便灵活,适于精耕细作,它的发明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
A.汉代的耧车B.唐代的筒车C.唐代的曲辕犁D.宋代的秧马
9.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佛教宣称“人王即是法王”“皇帝即当今如来”。北魏僧人法果曾说:“我非 拜天子,乃礼佛耳。”这些言论反映出北朝佛教( )
A.汲取了儒家思想的精髓B.在中国本土化的倾向
C.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D.获得君主的倾力支持
10.唐代画家吴道子,其名作《送子天王图》取自佛教故事,描绘的是释迦牟尼降生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的故事。下列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唐代佛教十分兴盛B.唐代市民文化繁荣
C.唐代中外文化交融加强D.唐代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11.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朝廷将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以后路的数目有所增加),并陆续在各路设转运司、提点刑狱司、安抚司、提举常平司,分掌地方财政、司法、军事以及农田水利等具体事务。路、州、县官员都由中央官兼任。宋政府此举是为了( )
A.加强中央集权B.扩大路一级官员权力
C.强化君主专制D.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
12.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于敛财……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还带有急刻的心理。”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 )
A.加强对百姓的社会管控B.并未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
C.加速北宋走向衰亡D.一定程度上加重人民的负担
13.中国古代有些统治者为加强统治,解决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问题,曾经采用过类似“一国两制”的办法进行治理。下列制度中具有明显“一国两制”特征的是( )
A.西汉时期的郡国并行制
B.契丹的“蕃汉分治”制度
C.金朝的猛安谋克制度
D.元朝时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地方设置行中书省
14.《元史百官志七》记载:“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与都省为表里”的地方行政机构是( )
A.三司
B.行中书省
C.中书省
D.宣政院
15.元朝“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此材料可以说明( )
A.边疆管理与内地一体化B.元朝边疆地区经济得到发展
C.元朝推行民族平等政策D.元朝沿用唐朝“羁縻”政策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4小题)
16.材料孔子认为,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极力主张“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重建社会秩序。孔子曾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他一度入仕为官,以求实现其治国理想。他还提倡“学而优则仕”,其弟子亦多有入仕者。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完美的人,必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个人“不学礼,无以立”,在言行上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摘编自王钧林《中国儒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关于礼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关于礼的主张。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魏孝文帝率兵南伐,无功而返。大臣高闾上表说:“畜力以待敌衅,布德以怀远人,使中国清穆,化被遐裔。淮南之镇,自效可期;天安之捷,指辰不远。”高闾建议孝文帝封禅,孝文帝认为没有完全统一南北,是不适合封禅的。高闾说:“汉之名臣,皆不以江南为中国。且三代之境,亦不能远。”孝文帝说:“淮海惟扬州,荆及衡阳惟荆州,此非近中国乎?”
——摘编自刘茗《北魏孝文帝改革研究》
(1)比较材料中孝文帝和高闾关于“中国”观念的异同。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中国观出现的原因。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省六部制是唐代职官设置的整体,三省是对重要最高权力的划分,将以前属于宰相的政府决策和执行权分开,由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承担。中书、门下两省是以皇帝的名义草拟和颁发诏令,且门下审复的第一个手续就是向皇帝复奏画敕,最后一个手续是用皇帝的宝玺进行“印逢”,就是说其工作运转受到了皇帝的严密控制,其权力完全是皇帝所赋予。在以皇帝和三省为核心的最高领导机构之下,政令的具体执行由六部与尚书省具体负责。唐代的六部设置于尚书省之下,分别为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在每个部下面又设置了四个司,这样中央的领导机构为皇帝和三省,重要的执行机构就是六部和二十四司,这些机构统领着全国的行政事务。
——摘编自赵冬云《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设置及其发展》等
材料二 这些通过科场考试精选出来的,富有较高文史知识素养的文臣,受到了宋政府的重用。宋代文官制度使权力收纵自如,无尾大不掉之虞。宋代士大夫阶层的组成部分,与前代相比,已经有了根本性的改变。隋唐以后重科举取士,为中下层的寒族知识分子进入仕途打开方便之门。通过科举取士,帝王也有意识地让下层知识分子进入仕途,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关键的一点是这些文人士大夫出身寒微,没有势家势力作为社会背景,故也没有深厚的社会根基和实力,其荣辱盛衰皆掌握在帝王手中,即使位极人臣,也不会对赵宋王朝构成潜在威胁。
——《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文官政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往来。来到唐朝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日本派遣的“遣唐使”就达13次。佛教盛行,景教、祆教、拜火教也在唐朝得到尊重。外国人还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在唐朝入仕为官。据韩愈记载,“岭之南,其州七千……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稀世之珍,溢于中国,不可胜用”。唐朝在广州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机构市舶司,并在长安、扬州等地为来华经商的波斯、阿拉伯侨民设有“蕃坊”特区,发展为繁华商业区。
——摘编自李庆新《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
概括材料中唐朝对外开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做出合理解释。
参考答案
1.【答案】A
【详解】材料突出强调河姆渡遗址有厚实的谷类作物遗存,有结构复杂的木构建筑,这些都说明此地当时的居民定居性比较强,A项正确;良渚文化与河姆渡文化不属于同一时代,排除B项;粟的种植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居民财富分化出现的时间晚于河姆渡文化,排除D项。故选A项。
2.【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等成语中都隐含着对立的两方面,体现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C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没有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并且天人合一的思想主要是由董仲舒提倡,A项错误;老子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材料中并未体现无为而治的思想,B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以柔克刚的思想是老子辩证法思想中的一种,而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D项错误。
3.【答案】C
【详解】材料大意是秦朝统一全国后,建立皇帝制度和立百官之制,没有效法以往朝代的制度,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中央确立三公九卿制度,承相总领百官,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太尉掌管军事,地方推行郡县制,设郡守、郡尉和县令等管辖地方,郡县制的确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这表明秦朝创立了官僚政治体制,C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等级制度,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体制,不仅仅是监察制度的建立,排除B项;郡国并行制度是在汉初推行,材料没有体现郡国并行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4.【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文景之治,最终在汉武帝时期国力达到鼎盛,A正确;推恩令是汉武帝时期的举措,其作用在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B;均输平准是指在汉武帝时期推行的由国家在各地统一征购和运输货物的经济政策,目的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整顿吏治不能直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排除D。
5.【答案】A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在北魏推行的均田制下,农民按照一定的标准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且土地买卖受到严格限制,这有利于保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缓和阶级矛盾,A正确,C排除;材料与促进民族融合和提高妇女地位无关,BD排除。故选A。
6.【答案】B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在三省六部制体制之下,皇帝颁布的诏令也要通过中书省和门下省副署才算合法,这说明皇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B正确,C排除;A与材料无关,排除;D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B。
7.【答案】A
【详解】“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指的是唐朝的两税法。两税法是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于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A项正确;BCD项与“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不符合,排除。
8.【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适于精耕细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所示为唐代出现的曲辕犁,可自由调节入土深浅,C项正确;耧车是播种工具,排除A项;筒车是灌溉工具,排除B项;秧马是插秧和拔秧的工具,排除D项。故选C项。
9.【答案】B
【详解】南北朝时期,佛教将帝王视为法王、如来,视拜天子为礼佛,这说明北朝的佛教在中国本土化倾向,B正确;儒家思想和佛教的融合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题干未涉及佛教对儒学地位的冲击,排除C;题干未列举君主对佛教的态度,因此不能得出君主支持佛教,排除D。
10.【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唐代画家吴道子,其名作《送子天王图》取自佛教故事,描绘的是释迦牟尼降生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的故事。”可知佛教题材在中国绘画中出现,反映出唐代中外文化交融加强,佛教传入中国,C项正确;材料绘画虽然涉及佛教题材,但不能得出唐代佛教十分兴盛,排除A项;唐代市民文化繁荣带来通俗文学的发展,但材料绘画属于佛教题材,与市民需求无关,排除B项;材料绘画属于佛教题材,无法反映唐代的社会状况,排除D项。故选C项。
11.【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并陆续在各路设转运司、提点刑狱司、安抚司、提举常平司,分掌地方财政、司法、军事以及农田水利等具体事务。路、州、县官员都由中央官兼任”可知,这主要是宋朝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即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故答案为A;中央派官员分掌地方各项事务,说明路一级官员权力减小了,B错误;材料是对地方的控制,而不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C错误;材料不能显现出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D错误。
12.【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有些处又迹近于敛财……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还带有急刻的心理”可知,钱穆认为王安石变法对待百姓苛刻,有敛财的迹象,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人民的负担,D项正确;作者是认为王安石变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而不是加强对百姓的管控和加速北宋走向衰亡,排除AC项;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的目的,B项说法并不准确,排除B项。故选D项。
13.【答案】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统治者采取“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中央设置南面官和北面官。南面官由汉人和契丹人担任,沿用唐以来的官制,权力不及北面官大。北面官均由契丹人担任。符合材料“一国两制”的说法,B项正确;郡国并行制、猛安谋克制及元朝的行省制均不属于“一国两制”的特征,排除ACD项。故选B项。
14.【答案】B
【详解】元朝中央中书省是最高的行政机关,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代表中书省管理地方事务。行省由中央派出机构变成常设机构。因此,行中书省与中央的“都省”,即中书省互为表里,故排除C,B符合题意;三司是宋代设置的掌握财政赋税的机构,宣政院是元朝中央设置的专管吐蕃地区事务的中央机构,故AD不符合题意。
15.【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时期(中国)。根据“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可知,元朝时期,对边疆地区的管理等同于内地,说明元朝时期在边疆管理上与内地实现了一体化,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边疆和内地管理的一体化,并没有体现元朝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对边疆的管理,和民族政策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边疆管与内地管理的一体化,元朝时期不再沿用唐朝的“羁縻”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
16.【答案】(1)背景:礼乐传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思想活跃。
(2)主张:重建礼制社会;希望主政者能担当重建礼乐秩序的大任;积极入仕,以礼治国;人人都践行周礼。
【详解】(1)从材料“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并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孔子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孔子深受传统礼乐传统的影响,提出了礼的主张;于此同时,孔子时期思想活跃,也是孔子提出礼的主张的背景。
(2)从材料“极力主张‘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重建社会秩序”可以看出孔子主张重建礼制社会;从材料“曾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可以看出希望主政者能担当重建礼乐秩序的大任;从材料“他一度入仕为官,以求实现其治国理想”可以看出积极入仕,以礼治国;从材料“必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可以看出人人都践行周礼。
【点睛】孔子的思想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时期思想,所以应该联系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时期政治、经济、阶级以及思想回答。
17.【答案】(1)相同点:都以“中国”指代北魏。
不同点:高闾认为江南不属于诸夏之地,北魏占据的中原即是理所当然的“中国”;孝文帝认为江南也是中国。
(2)原因:孝文帝统一南北的决心;南方经济的发展;孝文帝深受中原(儒家)文化的影响;民族交融的影响。
【详解】(1)相同点:根据材料中“北魏孝文帝率兵南伐”“使中国清穆,化被遐裔”可知,孝文帝和高闾都以“中国”指代北魏。不同点:根据“使中国清穆,化被遐裔”“汉之名臣,皆不以江南为中国”可知,高闾认为江南不属于诸夏之地,北魏占据的中原即是理所当然的“中国”;根据“孝文帝认为没有完全统一南北,是不适合封禅的”可知,孝文帝认为江南也是中国。
(2)原因:根据材料中“北魏孝文帝率兵南伐”“畜力以待敌衅”可知,孝文帝有统一南北的决心;根据“(南伐)无功而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方经济的发展;根据“布德以怀远人”可知,北魏孝文帝深受中原(儒家)文化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中国观出现的原因还包括,民族交融的影响。
18.【答案】(1)特点:政府决策与执行分离;三省与六部分工明确;突出皇权。
(2)影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详解】(1)本题为材料题之概括分析题。时空为唐朝时期的中国。特点:根据材料一中“三省是对重要最高权力的划分,将以前属于宰相的政府决策和执行权分开,由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承担”可知,政府决策与执行分离;根据“在以皇帝和三省为核心的最高领导机构之下,政令的具体执行由六部与尚书省具体负责”和所学可知,三省与六部分工明确;根据“中书、门下两省是以皇帝的名义草拟和颁发诏令,且门下审复的第一个手续就是向皇帝复奏画敕”可知,突出皇权。
(2)本题为材料题之概括分析题。时空为宋朝时期的中国。影响:根据材料二中“这些通过科场考试精选出来的,富有较高文史知识素养的文臣”可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根据“通过科举取士,帝王也有意识地让下层知识分子进入仕途,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可知,扩大了统治基础;根据“隋唐以后重科举取士,为中下层的寒族知识分子进入仕途打开方便之门”可知,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根据所学可知,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19.【答案】特点:范围广遍及欧、亚、非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以长安为中心;既有陆上丝绸之路又有海上丝绸之路,陆路发达;对外交往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设置了专门机构、划定特区管理对外事务。
解释: 唐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国力强盛;农耕文明繁荣,文化、技术领先;唐朝统治者具有开放的意识和包容的心态;海陆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
促进了唐朝的繁荣,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提升唐朝国际地位;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融合;引领了周边国家地区的发展,形成了中华文化圈。
【详解】根据图示中的交通路线可以看出唐代对外联系的范围广,遍及欧、亚、非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以长安为中心;既有陆上丝绸之路又有海上丝绸之路,陆路发达;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唐代对外交往的内容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设置了专门机构、划定特区管理对外事务。唐代对外交往的特点主要和唐朝国家统一强盛、农耕文明繁荣、文化技术领先、统治政策开明、海路交通条件改善等因素有关。
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份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份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四月即熟,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训练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训练历史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