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小学科学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认识感官》教案(2024秋)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认识感官》教案(2024秋),共3页。
4.认识感官【教材分析】本课是《用感官观察》单元的第一课。本课从孩子们熟悉的感官入手,引导认识感官,运用感官观察,了解感官功能,最后拓展到对动物感官的认知,共分为三个模块。模块一,什么是感官。知道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都是人体的感官器官(感官),交流每种感官的作用,如果感官停止工作会怎么样,将学生已知已会的观察本领激发出来。模块二,练习使用感官。包括四个小活动,分别用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来观察(用鼻子、舌头观察放在了一起)。用眼睛观察窗外的校园;用耳朵辨别各种不同的声音;用鼻子闻用餐时的气味、用舌头尝用餐时的味道;用皮肤来触摸盲文卡上的数字,并且学会用一些专门的词语来描述所观察的事物。模块三,动物的感官。通过阅读,知道动物也是依靠感官来感知周围的信息,有些动物的感官还特别灵敏,积累和丰富学生对人和动物感官的感性经验,为能够动用各种感官全面地观察事物和描述其特点做好准备。【学情分析】孩子一出生就会观察,它是科学认识的最基本活动,科学就是在对自然的观察中诞生的。一年级孩子对自然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周围的事物总是想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这些都是人类探究世界的本能的观察行为。随着认知能力的增长,他们可以对作为人体系统组成部分的感觉器官,以及科学探究方法之一的观察有较为完整的认识。但对于观察方法、观察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本课教学以儿童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为载体,让其在玩中认识各种感官,在做中掌握观察方法,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品质。【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都是人体的感官器官(感官),通过观察活动认识不同感官的功能。[科学思维]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各种感官分别观察物体的主要特征,通过口述、画图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探究实践]会细致、全面、有条理地观察并描述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态度责任]养成仔细观察、乐于表达、耐心倾听的好习惯。【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利用感官科学地观察,获得关于事物的很多信息。[难点]能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教材准备】[学生]盲文卡、记录单。[教师]课件、各种声音片段等。【教材用时】1 课时。【教材过程】模块一:什么是感官1.谈话:小朋友,我们身上有很多宝贝可以帮助我们观察认识这个美丽的世界,下面来猜个谜语,猜一猜这些宝贝分别是什么。2.猜谜:“有它色彩多缤纷”,用哪个宝贝可以观察到周围五颜六色很漂亮的事物呀?(眼睛)“有它音乐多美妙”,身上的哪个宝贝可以感觉到音乐很美妙呢?(耳朵)“有它气味香喷喷”,这是用到了身上的哪个宝贝?(鼻子)“有它美食滋味好”,这个呢?(舌头)“还有一个可别忘喽,知寒知暖离不了”,我们冷啊热啊,它都会感受到。这是身上的什么宝贝?(皮肤)3.小结: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身上的这些宝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感知世界,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感觉器官”,简称感官。4.谈话:每种感官有什么作用呢?5.提问:如果你的感官停止工作一天,会怎么样?6.小结:感官这么重要,看来我们要学会练习并用好它们。模块二:人的感官(一)用眼睛看1.看图思考:观察校园30秒,说说你看到了什么?2.学生交流汇报。3.谈话:小朋友们再看看,从左往右仔细看看,还有哪些是没说到的?看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观察不容易遗漏呢!4.小结:眼睛是视觉器官,获得的信息最多。5.交流:从获得的信息里,同学们能不能概括一下,这张图表达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他们在干什么呢?同学们不仅会搜集信息,还会整理信息,更会完整表达想法呢。(二)用耳朵听1.播放音频:闭上眼睛听,你能分辨出什么声音?2.交流汇报。3.提问:你能听出是什么鸟的叫声吗?这样的雨声是小雨还是大雨呢?4.小结:耳朵是听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辨别不同的声音,我们就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三)用鼻子闻,用舌头尝1.出示场景:说说你在用餐时闻到的气味和尝到的味道。2.交流汇报。3.小结:鼻子是嗅觉器官,可以用它来闻气味;舌头是味觉器官,可以用它来尝味道。强调:在生活中遇到不认识的东西,在不知道是否安全的情况下,不能随便闻和尝。(四)用皮肤感受1.交流:同学们,我们平时看书用眼睛,盲人的眼睛看不见,那他们用什么看书呢?2.练习:这就是盲文数字卡,盲人就是用手摸上面的盲文来获取信息的。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摸一摸盲文卡上的数字,说说你的感受。3.交流汇报。4.盲人就是靠皮肤感知上面的凸点。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如果我摸到了2个凸点,那摸到的是数字几?5.是呀,同样是2个凸点,排列方式不同,代表的意思也不同呢。盲人要经过艰苦训练才能准确识别,他们的生活可真不容易啊!6.提问:皮肤除了能感受到粗糙,在生活中你还能感受到什么呢?7.交流汇报。8.小结:遍布全身的皮肤是触觉器官,可以感知冷、热、痛、痒等。9.过渡: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认识哪些感官,最大的感官是什么。10.谈话:当我们像刚才那样有目的地运用感官来获取信息时,就是在观察。模块三:动物的感官1.出示资料:有些动物的感官特别灵敏。2.小结:动物正是依靠敏锐的感官,通过观察周围的世界,使自己更好地在大自然中生存。3.作业:课后请同学们继续调查还有哪些动物的感官特别灵敏。这对它们的生存有什么好处?4.谈话: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五种感官,知道了不同感官的作用,并学会运用感官观察,还了解了动物的感官。根据你在科学活动中的表现,给自己打“☆”吧。5.总结:观察能力是可以培养的,我们感官的灵敏度也是可以通过训练不断提升的。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留心身边的事物,用感官进行细致观察,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
4.认识感官【教材分析】本课是《用感官观察》单元的第一课。本课从孩子们熟悉的感官入手,引导认识感官,运用感官观察,了解感官功能,最后拓展到对动物感官的认知,共分为三个模块。模块一,什么是感官。知道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都是人体的感官器官(感官),交流每种感官的作用,如果感官停止工作会怎么样,将学生已知已会的观察本领激发出来。模块二,练习使用感官。包括四个小活动,分别用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来观察(用鼻子、舌头观察放在了一起)。用眼睛观察窗外的校园;用耳朵辨别各种不同的声音;用鼻子闻用餐时的气味、用舌头尝用餐时的味道;用皮肤来触摸盲文卡上的数字,并且学会用一些专门的词语来描述所观察的事物。模块三,动物的感官。通过阅读,知道动物也是依靠感官来感知周围的信息,有些动物的感官还特别灵敏,积累和丰富学生对人和动物感官的感性经验,为能够动用各种感官全面地观察事物和描述其特点做好准备。【学情分析】孩子一出生就会观察,它是科学认识的最基本活动,科学就是在对自然的观察中诞生的。一年级孩子对自然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周围的事物总是想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这些都是人类探究世界的本能的观察行为。随着认知能力的增长,他们可以对作为人体系统组成部分的感觉器官,以及科学探究方法之一的观察有较为完整的认识。但对于观察方法、观察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本课教学以儿童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为载体,让其在玩中认识各种感官,在做中掌握观察方法,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品质。【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都是人体的感官器官(感官),通过观察活动认识不同感官的功能。[科学思维]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各种感官分别观察物体的主要特征,通过口述、画图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探究实践]会细致、全面、有条理地观察并描述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态度责任]养成仔细观察、乐于表达、耐心倾听的好习惯。【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利用感官科学地观察,获得关于事物的很多信息。[难点]能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教材准备】[学生]盲文卡、记录单。[教师]课件、各种声音片段等。【教材用时】1 课时。【教材过程】模块一:什么是感官1.谈话:小朋友,我们身上有很多宝贝可以帮助我们观察认识这个美丽的世界,下面来猜个谜语,猜一猜这些宝贝分别是什么。2.猜谜:“有它色彩多缤纷”,用哪个宝贝可以观察到周围五颜六色很漂亮的事物呀?(眼睛)“有它音乐多美妙”,身上的哪个宝贝可以感觉到音乐很美妙呢?(耳朵)“有它气味香喷喷”,这是用到了身上的哪个宝贝?(鼻子)“有它美食滋味好”,这个呢?(舌头)“还有一个可别忘喽,知寒知暖离不了”,我们冷啊热啊,它都会感受到。这是身上的什么宝贝?(皮肤)3.小结: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身上的这些宝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感知世界,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感觉器官”,简称感官。4.谈话:每种感官有什么作用呢?5.提问:如果你的感官停止工作一天,会怎么样?6.小结:感官这么重要,看来我们要学会练习并用好它们。模块二:人的感官(一)用眼睛看1.看图思考:观察校园30秒,说说你看到了什么?2.学生交流汇报。3.谈话:小朋友们再看看,从左往右仔细看看,还有哪些是没说到的?看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观察不容易遗漏呢!4.小结:眼睛是视觉器官,获得的信息最多。5.交流:从获得的信息里,同学们能不能概括一下,这张图表达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他们在干什么呢?同学们不仅会搜集信息,还会整理信息,更会完整表达想法呢。(二)用耳朵听1.播放音频:闭上眼睛听,你能分辨出什么声音?2.交流汇报。3.提问:你能听出是什么鸟的叫声吗?这样的雨声是小雨还是大雨呢?4.小结:耳朵是听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辨别不同的声音,我们就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三)用鼻子闻,用舌头尝1.出示场景:说说你在用餐时闻到的气味和尝到的味道。2.交流汇报。3.小结:鼻子是嗅觉器官,可以用它来闻气味;舌头是味觉器官,可以用它来尝味道。强调:在生活中遇到不认识的东西,在不知道是否安全的情况下,不能随便闻和尝。(四)用皮肤感受1.交流:同学们,我们平时看书用眼睛,盲人的眼睛看不见,那他们用什么看书呢?2.练习:这就是盲文数字卡,盲人就是用手摸上面的盲文来获取信息的。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摸一摸盲文卡上的数字,说说你的感受。3.交流汇报。4.盲人就是靠皮肤感知上面的凸点。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如果我摸到了2个凸点,那摸到的是数字几?5.是呀,同样是2个凸点,排列方式不同,代表的意思也不同呢。盲人要经过艰苦训练才能准确识别,他们的生活可真不容易啊!6.提问:皮肤除了能感受到粗糙,在生活中你还能感受到什么呢?7.交流汇报。8.小结:遍布全身的皮肤是触觉器官,可以感知冷、热、痛、痒等。9.过渡: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认识哪些感官,最大的感官是什么。10.谈话:当我们像刚才那样有目的地运用感官来获取信息时,就是在观察。模块三:动物的感官1.出示资料:有些动物的感官特别灵敏。2.小结:动物正是依靠敏锐的感官,通过观察周围的世界,使自己更好地在大自然中生存。3.作业:课后请同学们继续调查还有哪些动物的感官特别灵敏。这对它们的生存有什么好处?4.谈话: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五种感官,知道了不同感官的作用,并学会运用感官观察,还了解了动物的感官。根据你在科学活动中的表现,给自己打“☆”吧。5.总结:观察能力是可以培养的,我们感官的灵敏度也是可以通过训练不断提升的。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留心身边的事物,用感官进行细致观察,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