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一(上)1月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2.选择题答案必需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必需使用0.5毫米签字笔书写。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准考证号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关于发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无叶绿体但含叶绿素和藻蓝素,是自养生物
B. 细胞壁成分与植物细胞不同,含有大量几丁质
C. 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的代谢活动密切相关
D. 无成形的细胞核,储存遗传信息的环状DNA称为拟核
【答案】A
【分析】发菜属于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也没有除核糖体之外的其他细胞器结构。
【详解】A、发菜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但含叶绿素和藻蓝素,是自养生物,A正确;
B、发菜细胞壁成分与植物细胞不同,原核细胞的细胞壁成分是肽聚糖,几丁质普遍分布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B错误;
C、发菜是原核生物,不含细胞核,故无核仁结构,C错误;
D、发菜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环状DNA分子集中分布的场所称为拟核,D错误。
故选A。
2.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中有机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B. 遗传物质是DNA,不只存在于染色体上
C.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均可从食物中获得
D. 生物大分子彻底水解后均可得到相应的单体
【答案】D
【分析】DNA分子初步水解得到4种脱氧核苷酸,彻底水解得到1种脱氧核糖、4种含氮碱基、1种磷酸;RNA初步水解得到4种核糖核苷酸,彻底水解得到1种核糖、4种含氮碱基、1种磷酸。
【详解】A、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比如血糖可以转化为脂肪,A正确;
B、人体遗传物质是DNA,线粒体中没有染色体但也含有DNA,B正确;
C、组成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均可从食物中获得,C正确;
D、核酸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不是核苷酸,而是磷酸、五碳糖和含氮碱基,D错误。
故选D。
3. 下列关于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增大,利于植物体抗逆性的提高
B. 带电荷分子一般易与水结合,故水是良好的溶剂
C. 血红素中既含有大量元素又含有微量元素
D. 人体缺乏Ca2+可导致肌肉酸痛,缺乏Na+可导致肌肉抽搐
【答案】D
【分析】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以自由水形式存在的,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其主要功能:(1)细胞内的良好溶剂,(2)细胞内的生化反应需要自由水的参与,(3)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部分细胞,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4)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
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所占比例增加;若细胞中结合水所占比例增大,有利于抵抗不良环境(高温、干旱、寒冷等)。
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之一是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
【详解】A、细胞中结合水所占比例增大,有利于抵抗不良环境(高温、干旱、寒冷等),A正确;
B、水是极性分子,易于带电荷分子或离子结合,因此水是良好的溶剂,B正确;
C、血红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含的元素有C、H、O、N等,Fe也是构成血红素的元素,C、H、O、N是大量元素,Fe是微量元素,C正确;
D、Ca2+可调节肌肉收缩,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D错误。
故选D。
4. 研究表明,叶绿体是前质体在光照条件下诱导发育而来的,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可以用高倍显微镜在活细胞中观察到
B. ②中有色素和酶,可进行水的光解产生氧气
C. 存在该细胞器的细胞中一定存在线粒体
D. 只要有光照,上述过程可发生在任何植物细胞中
【答案】C
【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场所: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中,主要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两个过程;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主要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两个过程。
【详解】A、图中过程显示出了叶绿体内部结构,光学显微镜看不到叶绿体内部结构,A错误;
B、②是叶绿体内膜,不含有色素,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且水的光解也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B错误;
C、含有叶绿体的细胞属于真核细胞,也含有线粒体,C正确;
D、植物的根部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发生上述过程,D错误。
故选C。
5. 细胞核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具有4层磷脂分子,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B. ②在有丝分裂时形态发生周期性变化有利于遗传物质的均分
C. ③与某种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 DNA通过④进出细胞核需要消耗线粒体提供的能量
【答案】D
【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细胞核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是核膜,②是染色质,③是核仁,④是核孔。
细胞核的结构:(1)核膜:结构: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功能: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3)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详解】A、①是核膜,是双层膜结构,因此具有4层磷脂分子,其功能是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并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A正确;
B、②是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真核生物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染色质在有丝分裂前期螺旋变粗形成染色体,在有丝分裂末期解螺旋形成染色质,其形态发生周期性变化有利于遗传物质的均分,B正确;
C、③是核仁,其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正确;
D、④是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但核孔具有选择性,DNA不能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D错误。
故选D。
6. 细胞外囊泡(EVs)可由多种细胞释放,内含蛋白质、脂质、DNA、RNA、氨基酸等分子,这些分子可影响靶细胞的生命活动,从而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某EVs与细胞膜融合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可用差速离心技术分离提取EVs
B. 图中锚定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C. 图中融合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D. Rab的不同保证了EVs将信息准确送达至靶细胞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干信息:“细胞能够将完整的囊泡直接分泌至细胞外,这种囊泡称为细胞外囊泡(EV)。EV能够与靶细胞发生融合,将其中的蛋白质、mRNA等生物大分子释放到靶细胞内。”可知,此过程中涉及到膜的融合,须借助膜的流动性来完成,该过程也涉及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详解】A、依题意,EVs是来自多种细胞的释放到的细胞外囊泡,可用差速离心技术分离提取EVs,A正确;
B、细胞能够将完整的囊泡直接分泌至细胞外,EVs能够与靶细胞发生融合,将其中的蛋白质、mRNA等生物大分子释放到靶细胞内细胞间,可知图中锚定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能够进行信息交流的功能;Rab的不同保证了EVs将信息准确送达至靶细胞,B错误,D正确;
C、细胞释放EVs需要进行膜的融合,该过程离不开生物膜的流动性,C正确。
故选B。
7. 实验的效果往往与选材有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新鲜的黑藻是观察细胞质流动的理想材料
B. 恩格尔曼的实验中水绵可以用菠菜叶代替
C. 用梨匀浆与斐林试剂反应可检测还原糖
D. 用藓类小叶或菠菜叶观察叶绿体的形态
【答案】B
【分析】恩格尔曼利用水绵和好氧细菌为实验材料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无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显微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将上述装片完全暴光,则好氧细菌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周围,通过两种情况的对比,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详解】A、观察细胞质流动时以叶绿体为参照物,黑藻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是观察细胞质流动的理想材料,A正确;
B、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其叶绿体为螺旋带状,容易观察实验现象,而菠菜叶的叶绿体不利于上述观察,B错误;
C、梨匀浆中含有还原糖,用梨匀浆与斐林试剂反应可检测还原糖,经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C正确;
D、显微镜下观察的材料要薄而透明的,可选用藓类小叶或菠菜叶带叶肉的下表皮来观察叶绿体形态,D正确。
故选B。
8. 萤火虫尾部的发光细胞中含有荧光素和荧光素酶,荧光素接受ATP提供的能量后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作用下,荧光素与氧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荧光素和氧生成氧化荧光素的化学反应是吸能反应
B. 在荧光素酶作用下,荧光素生成氧化荧光素的反应不需要活化能
C. 萤火虫发光细胞中,ATP中的能量来自光能或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D. 萤火虫发光细胞中,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化为光能
【答案】A
【分析】ATP又叫腺苷三磷酸,简称为ATP,其结构简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特殊化学键。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在体内含量并不高,但转化速度快。ATP主要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详解】A、依题意,ATP为荧光素酶催化的荧光素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提供了能量,由此可判断,荧光素和氧生成氧化荧光素的化学反应是吸能反应,A正确;
B、酶具有降低活化能的作用,因此,在荧光素酶作用下,荧光素生成氧化荧光素的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减少,并不是不需要活化能,B错误;
C、在萤火虫发光的细胞中,ATP中的能量来自有机物氧化释放的能量,C错误;
D、能量不能百分百发生转化,因此,萤火虫发光细胞中,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只有一部分转化为光能,D错误。
故选A。
9. 细胞呼吸一般从糖酵解开始,糖酵解是指1分子葡萄糖分解为2分子丙酮酸,同时生成还原氢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糖酵解可发生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
B. 糖酵解产生的还原氢为还原型辅酶Ⅱ
C. 糖酵解同时伴随NAD+、ADP和Pi的消耗
D. 葡萄糖经糖酵解后,大部分能量仍储存在丙酮酸中
【答案】B
【分析】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在分解的过程中产生少量的氢(用[H]表示),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第二个阶段,丙酮酸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氢,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第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产生的氢,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与氧结合而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详解】A、糖酵解是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的过程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有的过程,A正确;
B、糖酵解产生的还原氢为NADH,也称为还原型辅酶I,B错误;
C、糖酵解时会合成NADH和ATP,即糖酵解同时伴随NAD+、ADP和Pi的消耗,C正确;
D、糖酵解是指1分子葡萄糖分解为2分子丙酮酸,即葡萄糖经糖酵解后,大部分能量仍储存在丙酮酸中,D正确。
故选B。
10. 为探究不同pH对酵母菌无氧呼吸强度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如下实验:将pH为3、4、5、6、7、8、9、10的10%葡萄糖溶液配制成酵母菌培养液,无氧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并检测气泡的产生速率,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中所检测气体的产生场所是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
B. 较高的pH值可能降低了酵母菌细胞膜上相关转运蛋白的活性
C. 据图分析,较低的pH值时酵母菌线粒体中呼吸酶的活性较高
D. 利用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时pH值最好控制在3-5之间
【答案】C
【分析】有氧呼吸全过程:
(1)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
(2)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
(3)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
无氧呼吸全过程:
(1)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
(2)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或乳酸。
【详解】A、酵母菌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场所在细胞质基质,故实验中所检测气体的产生场所是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A正确;
B、较高的pH值,可能破坏了细胞膜上相关转运蛋白的空间结构,从而降低了酵母菌细胞膜上相关转运蛋白的活性,B正确;
C、分析题图,较低的pH值时,气泡产生速率较大,说明酵母菌无氧呼吸,细胞质基质中呼吸酶的活性较高,C错误;
D、分析题图,pH值在3~5之间气泡产生速率较大,则利用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时pH值最好控制在3-5之间,D正确。
故选C。
11. 大部分植物的叶片在秋天会从绿色渐变为黄色。为探究叶片颜色变化的原因,某兴趣小组分别提取绿叶和黄叶中的光合色素并进行分离,实验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四种色素在无水乙醇中溶解度不同使其在滤纸条上的分布不同
B. 应选择同种植物、称取等质量的绿叶和黄叶进行实验
C. 图中Ⅱ、Ⅲ色素带的颜色分别是黄色、黄绿色
D. 据图分析,秋天叶片变黄的原因是叶绿素转化为类胡萝卜素
【答案】B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Ⅰ胡萝卜素、Ⅱ叶黄素、Ⅲ叶绿素a、Ⅳ叶绿素b,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详解】A、层析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快(位于滤纸条上方),反之则慢,故条带位置反映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小,而无水乙醇是提取色素所用的有机溶剂,A错误;
B、实验的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因此应选择同种植物、称取等质量的绿叶和黄叶进行实验,B正确;
C、从条带结果看,图中Ⅱ色素带是叶黄素,为浅黄色,Ⅲ叶绿素a为蓝绿色,C错误;
D、据图分析,秋天叶片变黄的原因是叶绿素含量下降,被分解,D错误。
故选B。
12. 果蝇的肠道受到细菌感染后,肠道细胞会合成一种特殊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调节神经细胞内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增强了果蝇的嗅觉灵敏度,避免摄入更多含细菌的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肠道细胞和神经细胞有相同的DNA,没有相同的蛋白质
B. 果蝇可以通过改变自身的遗传物质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C. 神经细胞发生上述变化的现象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D. 已经分化的细胞中,某些基因的表达情况仍会发生改变
【答案】D
【分析】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在多细胞生物中,每个体细胞的细胞核都含有个体发育的全部基因,只要条件许可,都可发育成完整的个体。
【详解】A、肠道细胞和神经细胞是有丝分裂来的体细胞,有相同的DNA,也有相同的蛋白质,如两者都有呼吸酶,A错误;
B、变异是不定向的,果蝇不可以通过改变自身的遗传物质以适应环境的变化,B错误;
C、细胞的全能性需要分化出各种细胞或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个体才能体现,细胞分化并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
D、神经细胞属于已经分化的细胞,当受到细菌感染后,神经细胞细胞内的基因开始表达,以增强果蝇的嗅觉灵敏度,因此已经分化的细胞中,某些基因的表达情况仍会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D。
13. 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铁死亡,其机制为:细胞中的OTUD1蛋白过多会抑制IREB2蛋白的降解,从而激活转铁蛋白基因(TFRC基因)的表达,TFRC蛋白的合成增多,导致Fe2+大量进入细胞,使细胞内Fe2+积累过多,过氧化物酶4(CPX4)活性受到抑制,导致自由基大量堆积,从而引发细胞发生铁依赖的程序性死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A. 自由基大量堆积可攻击生物膜产生更多自由基引发雪崩式反应
B. OTUD1蛋白和IREB2蛋白含量增多时细胞会启动铁死亡
C. 抑制TFRC基因表达和CPX4活性都利于细胞凋亡
D. 铁死亡有利于维持多细胞生物个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答案】C
【分析】细胞衰老的自由基学说:细胞代谢中产生的自由基会攻击和破坏生物膜、DNA、蛋白质等,致使细胞衰老;
细胞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有利于个体完成正常的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详解】A、自由基可攻击生物膜的磷脂,产物是自由基,自由基大题堆积又会进一步攻击生物膜,产生更多的自由基,就会引发雪崩式反应,A正确;
B、由题意可知,细胞中的OTUD1蛋白和IREB2蛋白的含量增多,都能激活转铁蛋白基因(TFRC基因)的表达,TFRC蛋白的合成增多,导致Fe2+大量进入细胞,使细胞内Fe2+积累过多,过氧化物酶4(CPX4)活性受到抑制,导致自由基大量堆积,从而引发细胞“铁死亡”,B正确;
C、若抑制TFRC基因的表达和CPX4的活性,使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下降,自由基大量堆积导致细胞凋亡,而不是延缓细胞凋亡,C错误;
D、“铁死亡”是铁依赖的程序性死亡,属于细胞凋亡,有利于维持多细胞生物个体内部环境的稳定,D正确。
故选C。
14. 研究发现,染色体的端粒缩短会导致细胞内p53蛋白活化,继而诱导p21蛋白的合成,p21蛋白使得细胞停滞在分裂间期,最终引发小鼠软骨细胞衰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端粒的化学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B. 端粒DNA序列缩短最终会引起内侧的DNA序列受损
C. 衰老的小鼠软骨细胞会出现水分减少,体积变小等现象
D. 可尝试研发促进p21蛋白合成的药物延缓细胞的衰老
【答案】D
【分析】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序列。
(1)结构特点:由简单串联重复的序列组成,富含G,长度可达十几到几千个碱基对;端粒DNA具有取向性;染色体末端与特定蛋白形成复合物。
(2)功能:保持染色体的稳定,决定细胞的寿命;在肿瘤增殖的维持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详解】A、端粒位于染色体的两端,故其化学成分是DNA和蛋白质,A正确;
B、根据“端粒学说”,随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端粒逐渐缩短,导致染色体内部的DNA序列受损,从而引起细胞的衰老,B正确;
C、衰老细胞的特征:水分减少,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体积增大,物质运输效率降低等现象,C正确;
D、根据题意“染色体的端粒缩短会导致细胞内p53蛋白活化,继而诱导p21蛋白的合成,p21蛋白使得细胞停滞在分裂间期,最终引发小鼠软骨细胞衰老”可知,故可尝试研发抑制p21蛋白合成的药物延缓细胞的衰老,D错误。
故选D。
15. 图甲中a、b、c、d表示洋葱根尖的不同区域,图乙表示洋葱根尖细胞分裂周期中某物质的数量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观察有丝分裂时选择图甲b区细胞,此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B. 需对根尖先后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再制成临时装片显微观察
C. 乙图de段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中心体移向细胞两极
D. 图乙代表是核DNA的数量变化,bc段变化的原因是DNA复制
【答案】C
【分析】有丝分裂:①间期:DNA分子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②前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③中期: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运动,使其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④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④末期:染色体解螺旋为染色质,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植物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动物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
【详解】A、观察有丝分裂时选择图甲b分生区细胞,分生区细胞才进行有丝分裂,此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A正确;
B、为了能够清楚看到染色体,需要对根尖先后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再制成临时装片显微观察,B正确;
C、洋葱根尖细胞没有中心体,C错误;
D、图乙代表的是核DNA的数量变化,bc段发生了DNA复制,导致DNA数量加倍,D正确。
故选C。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过程应用了很多科学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线粒体的电镜照片属于物理模型
B.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应用了完全归纳法
C.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过程中没有空白对照组
D. 可用放射性同位素15N跟踪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答案】ABD
【分析】模型: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详解】A、电镜照片不属于模型,A错误;
B、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应用了不完全归纳法,B错误;
C、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过程中没有空白对照组,有氧条件组和无氧条件组相互对照,C正确;
D、同位素15N不具有放射性,D错误。
故选ABD。
17. 真核细胞中的蛋白质从初始合成部位转运到发挥功能部位的过程叫蛋白质分选,分选依赖肽链自身的信号序列(一小段特殊氨基酸序列,分为内质网定向信号序列和靶向序列两种),如图表示蛋白质分选的基本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和细胞核内蛋白的合成均始于游离核糖体
B. 蛋白质经①过程还是④过程分选由自身的氨基酸序列决定
C. 无氧呼吸的酶和光合作用的酶的分选均不需要经过①、②过程
D. 经⑤⑥⑦过程分选的蛋白质均穿过了2层生物膜
【答案】ABC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大致是: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并且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内,再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膜鼓出形成囊泡,包裹着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由高尔基体膜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囊泡转运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
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依赖于膜的流动性跨膜。
【详解】A、胞外蛋白和胞内蛋白合成均起始于游离核糖体,A正确;
B、由题干信息可知,蛋白质的分选依赖于肽链自身的信号序列,即一小段氨基酸序列,所以蛋白质经①过程还是④过程分选由自身的氨基酸序列决定,B正确;
C、无氧呼吸的酶和光合作用的酶其分选依赖靶向序列,无需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所以不需要经过①、②过程,C正确;
D、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物质,⑤⑥过程依赖于膜的流动性,⑦过程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未穿过生物膜,D错误。
故选ABC。
18. 某同学在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发现一个试剂瓶上的标签丢失,他将这种试剂进行实验,观察到图甲所示图像,一段时间后又观察到图乙所示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出现图甲的原因可能是滴加试剂后没有用吸水纸引流
B. 图中C处细胞液吸水能力一定比B处细胞液小
C. 图甲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是因为细胞壁没有伸缩性
D. 从上图推测该试剂一定是通过主动运输被细胞吸收的
【答案】CD
【分析】图甲表示部分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图乙表示质壁分离复原,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能自动复原,说明相应的溶液中溶质能进入细胞,使细胞渗透压升高而吸水。
【详解】A、出现图甲的原因可能是滴加试剂后没有用吸水纸引流,导致试剂没有均匀覆盖细胞,导致有的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而有的细胞未发生,A正确;
B、图中C处细胞较B处细胞原生质体大,说明吸水多,渗透压降低,其细胞液吸水能力一定比B处细胞液小,B正确;
C、细胞壁有一定的收缩性,只是较原生质层小,C错误;
D、从上图推测该试剂被细胞吸收,但不一定是通过主动运输进行的,D错误。
故选CD。
19.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蔗糖酶的耐热性,将2%新鲜蔗糖酶溶液分别放置在40℃、45℃、50℃、55℃、60℃、65℃、70℃的水浴锅中保温处理30min,再恢复至室温,于最适温度下与3%蔗糖溶液反应5min后,用镊子夹取一根尿糖试纸浸入液面后取出,观察试纸显色程度(葡萄糖含量越高,显色越深),结果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注:“+”越多,表示棕色越深
A. 显色程度越深反映蔗糖酶的催化效率越高
B. 尿糖试纸也可用于探究淀粉酶和蛋白酶的耐热性
C. 实验结果显示40℃~55℃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蔗糖酶的活性不变
D. 由实验结果可知,60℃及以上的温度会对蔗糖酶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答案】AD
【分析】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是温度、pH等,探究酶的最适温度、pH,都应设置较小的浓度梯度或温度梯度;生物实验遵循的一般原则是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原则等。
【详解】A、本实验要探究蔗糖酶的最适温度,故温度是自变量。蔗糖酶可将蔗糖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而尿糖试纸的颜色深浅可定量判断溶液中葡萄糖的浓度,故用尿糖试纸颜色深浅来表示蔗糖酶的活性大小,颜色程度越深,活性就越大,A正确;
B、尿糖试纸只能检测葡糖糖的含量,由于淀粉酶和蛋白酶水解的产物不含葡糖糖,因此不可用于探究淀粉酶和蛋白酶的耐热性,B错误;
C、实验结果显示40℃~55℃范围内,显色程度相同,指产生的葡糖糖含量相同,这是因为参与反应的底物相同,产生的产物太多,并不能说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蔗糖酶的活性不变,C错误;
D、由实验结果可知,60℃及以上的温度显色程度显著降低,说明酶活性降低,因此说明高温对蔗糖酶造成不可逆的破坏,D正确。
故选AD。
20. 为探究青蒿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科研人员将乳腺癌细胞平均分成四组,分别置于培养液、含全转铁蛋白培养液、含青蒿素培养液、含全转铁蛋白+青蒿素培养液中培养16h后,检测各组乳腺癌细胞数量与培养前的比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注:全转铁蛋白是Fe2+与转铁蛋白的复合物,与膜上受体结合后引起胞内Fe2+升高
A.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青蒿素、全转铁蛋白、青蒿素和全转铁蛋白
B. 由1、2组结果可知,乳腺癌细胞内Fe2+浓度升高会促进癌细胞增殖
C. 由3、4组结果可知,胞内高浓度Fe2+抑制青蒿素对癌细胞的作用效果
D. 青蒿素治疗乳腺癌可能是通过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实现的
【答案】C
【分析】转铁蛋白与膜上受体结合后引起胞内Fe2﹢升高。表中第1、2组的自变量为是否加入全转铁蛋白,其实验结果显示:普通培养液中加入全转铁蛋白后,乳腺癌细胞相对百分比增加,由此可以说明胞内高浓度Fe2﹢有利于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表中第3、4组的实验结果显示:与第3组相比,普通培养液中先加入全转铁蛋白后、再加入青蒿素,乳腺癌细胞相对百分比降低,说明胞内的高浓度Fe2﹢有利于青蒿素发挥抗肿瘤作用。
【详解】A、由题意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青蒿素、全转铁蛋白、青蒿素和全转铁蛋白,A正确;
B、第1、2组的自变量为是否加入全转铁蛋白,普通培养液中加入全转铁蛋白后,乳腺癌细胞相对百分比增加,由此可以说明胞内高浓度Fe2﹢有利于促进癌细胞增殖,B正确;
C、3、4组的实验结果显示:与第3组相比,普通培养液中先加入全转铁蛋白后、再加入青蒿素,乳腺癌细胞相对百分比降低,说明胞内的高浓度Fe2﹢促进青蒿素对癌细胞的作用效果,C错误;
D、据实验结果推测,青蒿素治疗乳腺癌可能是通过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实现的,D正确。
故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下图甲表示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a、b、c、d代表不同的小分子,A、B、C代表不同的大分子。图乙表示某九肽分别用M酶、N酶处理后得到的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物质A和物质C可以组成HIV,则C是__________,参与组成它的c有___________种;物质a的结构通式是____________,其通过____________方式形成A。
(2)若B是植物体特有的储能物质,它的单体是___________(填名称);若d可以参与组成动物细胞膜,该物质的功能还有__________。
(3)据图乙结果分析,该九肽由___________种氨基酸组成,M酶处理后得到的2条短肽彻底水解需要____________分子水,推测M酶、N酶的酶切位点分别是__________。
A甘氨酸氨基端肽键B.脯氨酸氨基端肽键C.半胱氨酸羧基端肽键D.苯丙氨酸羧基端肽键
【答案】(1)①. RNA ②. 4 ③. ④. 脱水缩合
(2)①. 葡萄糖 ②. 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3)①. 7 ②. 7 ③. BD
【分析】氨基酸先通过互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连接: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以此类推,多个氨基酸缩合形成多肽,肽链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
【解析】(1)若物质A和物质C可以组成HIV,物质A元素为C、H、O、N,为蛋白质,物质C元素为C、H、O、N、P,为RNA,参与构成它的c核糖核苷酸有4种。物质a为氨基酸,结构通式含有一个中心碳原子,分别连接着一个氢原子、一个R基、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如图,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
(2)若B是植物体特有的储能物质,则B为淀粉,它的单体是葡萄糖。若d可以参与组成动物细胞膜,则d为胆固醇,胆固醇还可以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3)据图乙结果分析,该九肽由7种氨基酸组成,M酶处理后得到1条六肽、1条三肽,共含有7个肽键,彻底水解需要7分子水。据图可知M酶只将半胱氨酸和脯氨酸之间的肽键水解,可知M酶作用位点是脯氨酸氨基端肽键;N酶只将苯丙氨酸和甘氨酸之间的肽键水解,可知N酶作用位点是苯丙氨酸羧基端肽键。
22. 某些细胞中,线粒体外膜与内质网膜之间有时可以通过蛋白质GRP75连接,称之为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偶联(MAM)。研究显示,线粒体中过量的Ca2+会干扰细胞呼吸,增加活性氧(ROS)的生成;同时Ca2+浓度异常会触发内质网功能异常,从而导致神经细胞死亡,引发阿尔茨海默症(AD)。
(1)合成蛋白质GRP75的细胞器主要成分有__________。
(2)细胞中内质网并不是漂浮在细胞质中的,而是通过__________锚定支撑的,内质网膜通常与__________和______直接相联系。
(3)根据文中信息,Ca2+浓度异常引发AD的原因之一是:Ca2+通过MAM从__________转出,过量的Ca2+干扰了氧气在___________与[H]的反应,产生过多活性氧,从而导致神经细胞死亡。进一步研究表明蛋白质GRP75参加了Ca2+的转运,请从Ca2+平衡的角度,提出治疗AD的可能方案__________。
【答案】(1)蛋白质和RNA
(2)①. 细胞骨架 ②. 核膜(核膜外膜)③. 细胞膜
(3)①. 内质网 ②. 线粒体内膜 ③. 降低GRP75蛋白的活性或减少GRP75蛋白的数量
【分析】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场所细胞质基质,利用葡萄糖生成丙酮酸、NADH和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利用丙酮酸和水生成NADH和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NADH和氧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解析】(1)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
(2)细胞中的细胞器通过细胞骨架锚定支撑。内质网膜通常与核膜和细胞膜直接相联系。
(3)据图可知,Ca2+通过MAM从内质网转出,导致线粒体中过量的Ca2+干扰了氧气在线粒体内膜与[H]的反应,产生过多活性氧,从而导致神经细胞死亡。研究表明蛋白质GRP75参加了Ca2+的转运,则可以通过降低GRP75蛋白的活性或减少GRP75蛋白的数量,防止线粒体中过量的Ca2+干扰细胞呼吸,维持内质网功能,从而治疗AD。
23. 盐生植物能在盐渍环境中生长。某些盐生植物可以通过将Na+运输到液泡中,从而降低Na+对细胞质基质中细胞器、酶等的毒害。下图是盐地碱蓬细胞膜和液泡膜上部分离子转运示意图,其中PPi是一种类似ATP的高能磷酸化合物,A、B、C、NHX和SOS1表示相关转运蛋白。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转运蛋白中与其他转运蛋白类型不同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通过转运蛋白B运输H+的方式是______
(2)通过转运蛋白NHX运输H+的方式是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3)由图可知,盐地碱蓬降低Na+毒害“策略”有_____________。
(4)研究发现,一定浓度的外源Ca2+能增强液泡膜和细胞膜上转运蛋白A、B的活性,进而提高盐地碱蓬耐盐性,请结合图示信息简述其机理____________。
【答案】(1)①. C ②. 主动运输##主动转运
(2)①. 协助扩散/易化扩散 ②. 从H+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运输,且需要转运蛋白NHX
(3)将Na+转运至液泡中储存,将Na+排出细胞
(4)转运蛋白A、B的活性增强,液泡膜两侧H+浓度差增大,Na+通过转运蛋白NHX进入液泡增多;同时细胞质与外界的H+浓度差增大,Na+通过转运蛋白SOS1排出细胞增多,细胞质中Na+浓度减小,耐盐性提高(答出1条,得1分)
【分析】(1)自由扩散的特点是顺浓度梯度,与膜内外物质浓度梯度有关,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2)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顺浓度梯度,与膜内外物质浓度梯度有关,还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的协助,不消耗能量。(3)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协助,需要消耗能量。
【解析】(1)转运蛋白包括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图中C为通道蛋白,其余均为载体蛋白。转运蛋白B运输H+时需要能量供应,为主动运输。
(2)液泡的pH低于细胞质基质,则液泡内的H+浓度高于细胞质基质中H+的浓度,因此H+转运蛋白NHX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运输,为协助扩散。
(3)由图可知,盐地碱蓬将Na+转运至液泡中储存,将Na+排出细胞,从而降低Na+毒害。
(4)结合图形分析,转运蛋白A、B的活性增强,液泡膜两侧H+浓度差增大,Na+通过转运蛋白NHX进入液泡增多;同时细胞质与外界的H+浓度差增大,Na+通过转运蛋白SOS1排出细胞增多,细胞质中Na+浓度减小,耐盐性提高,因此一定浓度的外源Ca2+能增强液泡膜和细胞膜上转运蛋白A、B的活性,进而提高盐地碱蓬耐盐性。
24. 植物工厂在人工精密控制光照、温度、湿度、CO2浓度和营养液成分等条件下,生产蔬菜和其他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原理是植物工厂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理论依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表示在密闭恒温小室内测定的a、b两种萝卜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①光照强度为Pklx时,a的细胞中合成ATP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
②当光照强度由Pklx突然增大,短时间内b的叶绿体中C3含量_________。
③光照强度为Zklx条件下,每天给予14小时黑暗、10小时光照,则a和b积累有机物较多的是_________。
(2)与自然栽培模式不同,植物工厂几乎完全依靠LED灯提供光源。不同光质配比及光处理周期对萝卜体内叶绿素含量、总干重及其根冠比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①据表分析,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组别是________,从影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自身因素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
②为增加萝卜产量,植物工厂可适当_________(填“延长”或“缩短”)光照时间,并适当__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红蓝光比例,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
(3)采摘后的萝卜在储存过程中有机物的含量会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为延长保质期,宜在_________条件下储存。
【答案】(1)①. 线粒体和叶绿体 ②. 减少 ③. b
(2)①. D ②. 该条件下萝卜植株叶绿素的含量最高(该光质比和光处理周期促进叶绿素的合成),利用光的能力增强,合成有机物最多 ③. 延长 ④. 提高 ⑤. D组萝卜的总干重最大,且根冠比最大
(3)①. 减少 ②. 低温、低氧
【分析】(1)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等。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之一,光照强度会影响光反应;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浓度会影响暗反应。
(2)图1表示在密闭恒温小室内测定的a、b两种不同植物真正光合作用强度和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中P点所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补偿点,N、 M点所对应的光照 强度为光饱和点;图中可以看出与b植物相比,a植物呼吸作用强度大,净光合作用强度大。
【解析】(1)①光照强度为Pklx时,此光照为光补偿点,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a的细胞中合成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②若光照强度突然增强,短时间内光反应产生ATP和[H]的速率增加,但ATP和H]消耗速率基本不变,故ATP和H]的含量会增加;短时间内消耗C5生成C3的速率不变,由于ATP和[H]的含量的增加,消耗C3生成C5的速率加快,即C5含量增加,C3含量减小。故若光照强度突然增强,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含量随之减少。
③光照强度为Zklx条件下,每天给予14小时黑暗、10小时光照,则a积累的有机物为=白天净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夜晚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5×10-3×14=8,同理b积累的有机物为=白天净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夜晚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5×10-1×14=36,因此积累有机物较多的是b。
(2)①据表分析,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组别是D组,因为D组的总干重最重,从影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自身因素分析,其原因是该条件下萝卜植株叶绿素的含量最高(该光质比和光处理周期促进叶绿素的合成),利用光的能力增强,合成有机物最多。
②D组的有机物积累最多,其光照时间也最长,因此为增加萝卜产量。植物工厂可适当延长光照时间,D组的红蓝光比例也是最高的,因此可以适当提高红蓝光比例。
(3)由于采摘后的萝卜在储存过程中会进行有氧呼吸等,因此有机物的含量会减少,为延长保质期,应该低温降低有氧呼吸相关的酶活性,低氧以降低有氧呼吸所需要的氧气,进而从总体上降低有氧呼吸对有机物的消耗。
25. CDK是一类调控细胞周期进程的蛋白,CyclinE蛋白可以激活CDK,而CKI是细胞内一类对CDK起抑制作用的蛋白质。为探究当归多糖对有丝分裂过程中三类蛋白和各时期细胞数量比例的影响,现将生理状况相似的96只小鼠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为健康小鼠,模型组为采用X射线处理得到的衰老模型小鼠,干预组为在模型组的基础上给予当归多糖水溶液灌胃的小鼠,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水灌胃。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____________时为止,包括分裂间期(G1期、S期、G2期)和分裂期(M期)两个阶段,其中分裂间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2)据实验数据分析,X射线抑制了____________过程;当归多糖能使衰老小鼠进入S期的细胞比例____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从三种蛋白调控细胞周期的角度分析,其作用机理为____________。
(3)细胞周期三种常见检验点的功能如下表所示,据表推测,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检验点A、B、C发生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__。检验点A接受的信号是细胞体积____________。通过检验点B后,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比变为____________。
(4)检验点C还可评估纺锤丝是否与着丝粒正确连接,推测此检验点对有丝分裂的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
【答案】(1)①. 完成 ②. 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2)①. DNA复制 ②. 增加 ③. 当归多糖可增加CyclinE的含量并降低CKI的含量,使得CDK的含量增加,S期细胞数目增多
(3)①. B、A、C ②. 增大到一定值 ③. 1:2
(4)确保复制后的染色体均分到细胞两极
【分析】细胞周期概念,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包括G1、S、G2,是细胞分裂准备阶段,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析】(1)细胞周期概念,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包括G1、S、G2,是细胞分裂准备阶段,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2)据实验数据分析,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G1期细胞比例增加,而S期细胞比例减少,这说明模型组用X射线处理后抑制了细胞从G1期进入S期的进程,也可说是抑制了DNA复制;干预组为在模型组的基础上给予当归多糖水溶液灌胃的小鼠,据实验数据分析,干预组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S期细胞比例增加了;据实验数据分析,干预组的CDK蛋白和Cyclin E蛋白相对含量比模型组高,而其CKI蛋白相对含量比模型组低,这说明干预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给予当归多糖水溶液灌胃的小鼠后使小鼠细胞内的CDK蛋白和Cyclin E蛋白相对含量增加,而CKI蛋白相对含量减少,综上,所以其作用机理为当归多糖可增加CyclinE的含量并降低CKI的含量,使得CDK的含量增加,S期细胞数目增多。
(3)检验点A评估细胞大小,通过该检验点,细胞会开始分裂,细胞在分裂前细胞体积有适度增大,因此检验点A接受的反馈信号是细胞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或一定大小,DNA复制在S期,过了G2期,细胞开始进入分裂期,因此检验点B在A之前,纺锤体组装是在细胞分裂开始后才进行的,所以检验点C在A之后;因此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检验点A、B、C发生的先后顺序为B、A、C;通过检验点B后,说明细胞中DNA已经准确复制了,细胞中DNA数目就会加倍,但此时染色体数不变,所以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比变为1:2
(4)纺锤丝与着丝粒正确连接的意义是保证了经过复制的染色体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维持了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遗传的稳定性。 温度(℃)
40
45
50
55
60
65
70
显色程度
+++++
+++++
+++++
+++++
++
+
+
组别
处理
结果
光质配比
光处理周期
叶绿素含量
总干重(g)
根冠比
A
红光:蓝光=1:1
光照12h,黑暗12h
39.7
0.57
0.069
B
红光:蓝光=2:1
光照12h,黑暗12h
40.4
0.42
0.143
C
红光:蓝光=1:1
光照16h,黑暗8h
42.5
0.58
0.115
D
红光:蓝光=2:1
光照16h,黑暗8h
44.25
0.86
0.194
组别
G1期细胞比例(%)
S期细胞比例(%)
G2期和M期细胞比例(%)
对照组
68
23
9
模型组
90
7
3
干预组
72
21
7
检验点
功能
A
评估细胞大小
B
评估DNA是否准确复制
C
评估纺锤体是否正确组装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威海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威海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38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红苋菜的液泡中含有花青素,3g/mL的蔗糖溶液,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