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高一(上)1月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高一(上)1月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考生先用0, 该地泉眼成群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答题前,考生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阿空加瓜山是安第斯山脉的最高峰,位于南美洲阿根廷与智利交界处。该山主峰呈圆锥形,山顶有凹陷的火山口,研究发现,过去50Ma(百万年)以来,该地区的地壳增厚非常明显(高达70多公里),在距今10Ma时达到了顶峰。下图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图中序号代表不同的岩石类型,甲、乙、丙代表地质作用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1. 阿空加瓜山主峰岩石类型属于图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甲、乙、丙代表的地质作用过程分别是( )
A. 固结成岩隆起抬升变质作用 B. 固结成岩上升冷凝熔融再生
C. 外力作用上升冷凝熔融再生 D. 外力作用隆起抬升变质作用
3. 该区域地壳不断增厚的原因是( )
A. 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 B. 太平洋板块向美洲板块下方俯冲
C. 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 D. 南极洲板块向美洲板块下方俯冲
【答案】1. A 2. D 3. D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阿空加瓜山主峰岩石为喷出型岩浆岩。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为喷出型岩浆岩,②为侵入型岩浆岩,③为岩浆,④为变质岩,阿空加瓜山主峰岩石类型属于图中的①,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2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甲是由喷出型岩浆岩指向沉积物,为外力作用;乙是埋藏在地下的岩石出露地表,为地壳隆升抬升;丙是岩浆岩、沉积岩指向变质岩,为变质作用,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3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阿空加瓜山是安第斯山脉的最高峰,位于南美洲阿根廷与智利交界处,地处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消亡边界,南极洲板块向美洲板块下方俯冲,该地区地壳不断增厚,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广东省大斑石,一石成山,壁立千仞,长1365米,宽695米,高191.3米,周长4100米,是完整无缝的半球状花岗岩体,号称“天下第一石”,是广东省知名的旅游和娱乐场所。巨石陡坡面存在凹凸不平的流痕,从上而下,宛如瀑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巨石陡坡面存在凹凸不平的流痕,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差异风化 B. 流水侵蚀 C. 风力侵蚀 D. 冻融作用
5. 该地最合适开展的户外娱乐项目是( )
A. 漂流 B. 蹦极 C. 攀岩 D. 滑雪
【答案】4. B 5. C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广东气候湿热多雨,“巨石陡坡面存在凹凸不平的流痕,从上而下,宛如瀑布”,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应当是流水侵蚀,B正确;差异风化是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或构造的差异导致的岩石风化速度和风化程度不同,“大斑石,一石成山”,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或构造的差异不大,A错;广东气候湿热多雨,风力侵蚀弱、冻融作用不显著,CD错。故选B。
【5题详解】
蹦极适合在有陡崖的地方进行,大斑石只是坡面较陡,高191.3米,高差不大,更适宜攀岩,C正确,B错;大斑石表面不存在河流、积雪,且高差较小,不适宜漂流、滑雪,AD错。故选C。
阶地的沉积时代指示了古河流的演化过程,下图示意贵州省旺草盆地芙蓉江河段阶地剖面,该河段东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阶地,平坦的阶地面上存在着不同时期的河流沉积物T₁,T₂,T₃,T₄.完成下面小题。
6. 阶地面上河流沉积物形成时间最早的是( )
A. T₁ B. T₂ C. T₃ D. T₄
7. 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
A. 持续性抬升 B. 间歇性下降
C. 持续性下降 D. 间歇性抬升
【答案】6. D 7. D
【解析】
【6题详解】
河流阶地的位置越高,说明形成的时间越早,其阶地面上河流沉积物形成时间也最早,图中四个海拔不同阶地中,T₄河流沉积物的位置最高,所以阶地面上河流沉积物形成时间最早,D正确,ABC错。故选D。
【7题详解】
阶地是在地壳抬升运动的影响下,河流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的,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地壳抬升运动,而在每一级河流阶地的沉积物堆积过程中,地壳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从图中看,“该河段东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阶地,平坦的阶地面上存在着不同时期的河流沉积物”,说明该地地壳发生过多次上升运动,所以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间歇性抬升,D正确,ABC错误。故选D。
茶洛温泉群地处金沙江支流曲戈河河谷地带,泉眼海拔3530—3570m。该地高温热泉多分布于花岗岩区。下图示意该地地质剖面及泉眼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8. 该地泉眼成群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下多断裂带 B. 花岗岩透水性强
C. 地热资源丰富 D. 河水大量补给地下水
9. 与乙区域相比,甲区域温泉的水温较低,主要因为甲区域( )
A. 海拔较高,气温低 B. 地表冷水流下渗量大
C. 地下热水流来量小 D. 卵石层的比热容较小
【答案】8. A 9. B
【解析】
【8题详解】
由图可知,图中的岩层有多处的断裂带,地下水被岩浆加热后,沿断裂线上升,出露地表,形成泉眼,A正确;花岗岩质地坚硬,透水性差,B错误;地热资源丰富与泉眼多少无直接关系,C错误;河水大量补给地下水,不一定会形成泉眼,D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据材料结合图可知,乙区域主要岩石类型是岩性致密,透水性差的花岗岩,地表冷水对温泉水温的影响较小。而甲区域岩石主要是石灰岩,地表水易下渗,下渗量大,对温泉水影响大,温泉水温低,B正确;两地海拔相差不大,A错误;地下热水流来量差别不大,C错误;水温高低与卵石层的比热容大小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我国北方某市1月10—14日经历了一次天气系统过境。下图示意该市天气预报。完成下面小题.
10. 10—14日,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
A. 高压系统 B. 低压系统 C. 冷锋系统 D. 暖锋系统
11. 与10日相比,11日最低气温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太阳辐射较强 B. 地面辐射较强
C.大气逆辐射较强 D. 大气削弱作用强
【答案】10. C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自10—14日,该地最高气温有所下降,昼夜温差先减小后增大(可能先经历降雨,后天气转晴),冷锋过境,气温降低,过境时可能有降雨天气,昼夜温差减小,过境后受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转晴,昼夜温差增大,C正确;高压系统控制,天气晴朗,A错误;此时为1月,受低压控制可能性低,B错误;暖锋过境气温升高,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据图可知,10日为晴天,11日为多云,多云天气大气逆辐射较强,保温作用较强,温度较高,C正确;太阳辐射不变,A错误;多云云层较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少,地面辐射较弱,最高温较低,BD错误。故选C。
康沃尔半岛位于英国西南部,来自半岛两侧不同性质的气团易辐合生成海风锋。下图示意该地区某时刻等压线(单位:hPa)分布情况和锋线(虚线)两侧气团运动状况,在背景风的影响下该锋面发生缓慢移动。完成下面小题。
12. 来自半岛南侧的气团性质及其垂直运动特点是( )
A. 暖湿上升 B. 暖湿下沉 C. 暖干上升 D. 暖干下沉
13. 推测海风锋缓慢前进的方向为( )
A. 偏东 B. 偏西 C. 偏南 D. 偏北
14. 在该海风锋的影响下,M地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是( )
①阴天多云②气温骤降③昼夜温差大④持续性降水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12. A 13. D 14. B
【解析】
【12题详解】
如图所示, 此地为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北部纬度较高,相对寒冷,南部纬度较低,相对温暖,两气团相遇形成海风锋,来自半岛南侧的暖湿气团密度低,相对上升,故为暖湿上升,A对,BCD错。故选A。
【13题详解】
题中提及,在背景风的影响下该锋面发生缓慢移动,海风锋位于锋面气旋之中,此处地处西风带,背景风为盛行西风,风向为西南风,吹向东北方向,图示锋面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在西南风作用下,向偏北方向移动,D对,ABC错。故选D。
【14题详解】
如图所示,海风锋向偏北方向移动,北半球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M地附近为冷锋,M地位于冷锋锋后,应该形成阴雨天气。该海风锋为两股海风相遇辐合形成的,海风来自温暖的海洋,水汽含量大,由于两股海风方向不同,形成的锋面移动速度较慢,降水强度应较小、持续时间会较长,虽然为冷锋,但不会气温骤降,①④对,②错;海风温暖湿润,使得该半岛昼夜温差较小,③错。B对,ACD错。故选B。
海洋浮游生物产生的二甲基硫会形成气溶胶并促进云的形成,对减缓全球变暖有重要作用。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15. 在大气垂直分层中,云主要出现在( )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臭氧层 D. 高层大气
16. 大气中的二甲基硫及其生成物能减缓全球变暖,主要是因为( )
A. ①增加 B. ②增加 C. ③减少 D. ④减少
【答案】15. A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主要集中在对流层,云是水汽凝结形成的,因此主要出现在对流层,A正确,BD错误;臭氧层位于平流层,C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图中的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大气的反射(削弱);③中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辐射。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海洋浮游生物产生的二甲基硫会形成气溶胶,并促进云的形成,云层加厚会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所减少,缓解全球变暖,B正确;大气中云增多,削弱作用增强,①减弱,A错误;云增多,③应增强,C错误;④减少与云增多有关,是云增多导致削弱作用增强,从而使地面辐射减弱,根本原因不是④减少所致,D错误,故选B。
亚速海是东欧的一个陆间海,平均深度只有8m,是世界上最浅的海,南部通过刻赤海峡与黑海相通,下图示意亚速海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17. 亚速海盐度最低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8. 一艘游轮自黑海通过刻赤海峡进入到亚速海东北部,游轮吃水深度的变化是( )
A. 变浅 B. 先变浅再变深
C. 变深 D. 先变深再变浅
【答案】17. A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从图中可知,亚速海海域整体较封闭,有顿河、库班河等注入,所在区域地处中高纬度,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有大量积雪,春季气温回升时积雪大量消融,使河流出现春汛,淡水汇入多,使亚速海的盐度降低,因此亚速海一年中盐度最低为春季,A正确;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加上顿河、库班河等夏季农业灌溉用水量大,入海水量少,海水盐度较高,B错误;秋季降水少,淡水补给少,盐分偏高,C错误;冬季亚速海有结冰期,结冰时,海冰中的盐分析出,使海水盐度偏高,D错误。故选A。
【18题详解】
从图中可知,亚速海海域整体较封闭,有顿河、库班河等注入,受河水稀释作用影响,亚速海海水盐度低于黑海,且亚速海向东北部盐度降低。游轮自黑海通过刻赤海峡进入到亚速海东北部,海水盐度降低,密度变小,但游轮排开海水的质量相同,密度小,则排开的海水体积大,所以游轮由黑海经刻赤海峡进入亚速海的吃水深度会变大,C正确,ABD错。故选C。
下垫面与大气之间存在水热交换,由于水汽蒸发而产生的潜热被称为潜热通量.我国某湖泊常年水量稳定。下图示意该湖泊一年内潜热通量日均值变化及累计降水量。完成下面小题。
19. 该湖泊主要补给水源是( )
A. 雨水 B. 冰川融水
C. 地下水 D. 季节性积雪融水
20. 12月至次年2月,该湖泊潜热通量值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 水量减少 B. 湖面结冰 C. 风速减小 D. 沙尘肆虐
【答案】19. C 20. B
【解析】
【1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湖泊常年水量稳定,说明以地下水补给为主,C正确。我国以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湖泊水量都会有明显的季节变化,ABD错误。故选C。
【20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湖泊12月到次年2月潜热通量值最小。主要因为此时是冬季,气温低,湖面结冰,蒸发量较小,因此,潜热通量值最小,B正确;湖泊常年水量稳定,水量没有减少,A错误;由图可知,该地年降水量约70mm,应为我国西北地区,冬季风速较大,C错误;沙尘肆虐时,通常风速较大,会促进水汽蒸发,提升湖泊潜热通量值,故沙尘肆虐不是湖泊潜热通量值较小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B。
泰加林,也称为北方针叶林,广泛分布在北半球寒温带大陆的冻土区,中国处于全球泰加林分布的最南缘,下图示意大兴安岭北部泰加林分布区。完成下面小题。
21. 为适应寒冷的自然环境,泰加林具有的特征是( )
A. 叶面较小,呈刺状 B. 树干粗大,疏松柔软
C.叶片蜡质,常有锯齿 D. 有板状根,有茎花现象
22. 大兴安岭主脉西坡一些向西延伸的山脊中,北坡泰加林覆盖率高于南坡的主导因素是( )
A. 坡度 B. 水分 C. 热量 D. 土壤
【答案】21. A 22. B
【解析】
【21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泰加林,也称为北方针叶林,叶面较小,呈刺状,A正确;树干粗大、有板状根,有茎花现象为热带雨林植被特征,BD错误;叶片蜡质,常有锯齿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的特点,C错误。故选A。
【22题详解】
向西延伸的山脊北侧是阴坡,光照较弱,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土壤水分条件比山脊南侧好,因此山脊北坡泰加林覆盖率高于山脊南坡,B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判断坡度,土壤情况,AD错误;北坡为阴坡,热量较为不足,C错误。故选B。
土壤持水能力是土壤重要的物理性质,其高低取决于在一定土壤厚度条件下土壤容重和孔隙的大小,土壤孔隙中直径小于0.1mm的称为毛管孔。当土壤持水饱和后,易产生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研究者将青藏高原最东缘的祁连山东段某河谷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四种土地利用方式样地进行研究(土层深度0—10cm),得到表数据,其中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完成下面小题。
注:土壤容重是指单位容积土壤体(包括粒间孔隙)的烘干重量
23. 从①到④四种土地利用方式样地中,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趋势与最大持水量一致的是( )
A. 孔隙度 B. 毛管孔大小
C. 土壤容重 D. 非毛管孔数量
24.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在相同的土壤湿度和降水条件下,最先产生地表径流的是( )
A. 燕麦地 B. 多年生草地
C. 天然草地 D. 退耕自然恢复地
25. 推测土壤容重越小,土壤( )
A. 发育越成熟 B. 板结程度越严重
C. 通气性越好 D. 有机质含量越少
【答案】23. A 24. D 25. C
【解析】
【23题详解】
读图,最大持水量由大及小的排序是④天然草地693.5、②燕麦地618.3、③多年生草地603.5、①退耕自然恢复地579.7。土壤孔隙度由大及小排序是④天然草地(60.2+9.0)、②燕麦地(56.3+5.3)、③多年生草地(54.4+5.9)、①退耕自然恢复地(51.4+6.5),故孔隙度与最大持水量变化一致,A正确;土壤孔隙中直径小于0.1mm的称为毛管孔,材料中只有毛管孔占比的信息,没有毛管孔大小的信息,B错误;土壤容重由大及小的排序是①退耕自然恢复地、③多年生草地、②燕麦地、④天然草地,C错误;材料只有非毛管孔的占比,没有数量信息,D错误。故选A。
【24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土壤持水饱和后,易产生地表径流”可知,径流是在土壤达到饱和含水量之后出现的。读图可知,退耕自然恢复地的最大持水量最小,因此在相同的土壤湿度和降水条件下,产生径流最早的是退耕自然恢复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5题详解】
由材料“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可知,土壤容重越小,有机质含量越多,D错误;有机质多,由于有机质的密度小体积大,土壤的毛管孔增多,通气性更好,土壤不易板结,C正确,B错误;土壤的发育是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等综合作用的结果,A错误。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4月12日—16日,中央气象台连续对我国北方多地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下图示意4月13日14:00东亚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
(1)下图示意此刻丁地海平面气压分布,箭头表示此刻丁地空气质点所受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方向,在下图中用虚线画出该地空气质点受力平衡时的风向(V)及所受地转偏向力的方向(F)。
(2)指出乙地此时的大气运动状况和天气现象。
(3)推测图示时刻甲乙丙三地中最可能经历沙尘暴的地区,并说明理由。
【答案】(1)下沉辐散晴朗少云,寒冷干燥。
(2)丙地丙位于高压中心的东南侧,以西北风为主;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沙尘主要吹向丙地。
【解析】
【小问1详解】
图中所示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和摩擦力方向,风向和摩擦力方向相反,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前进方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图中陆地轮廓为北半球,故为右偏,作图如下。
【小问2详解】
如图所示,乙地此时被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空气辐射,不易成云致雨,晴朗少云;此时为4月13日14:00,东亚正处在春季,气温较低,寒冷干燥。
【小问3详解】
沙尘暴为大风携带沙土形成的天气,如上题分析,乙地处于高压中心,等压线稀疏,风力小;甲地位于高压脊上,不能形成冷锋,以晴朗天气为主,丙位于高压中心的东南侧,以西北风为主,可以将西北部沙尘携带而来;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沙尘主要吹向丙地,容易形成沙尘暴天气。
2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从山区流至下游盆地的过程中,河床沉积物会在一段相对较短的距离内从砾石迅速转变为砂,这一粒度陡变的河段为砾—砂过渡带。下图示意喜马拉雅山南侧恒河前陆盆地充填碎屑物内砾—砂过渡带位置及M地的地貌景观。
(1)M地地貌景观形如牛轭,被称为牛轭湖。说明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2)随着喜马拉雅山的抬升,砾—砂过渡带的位置会发生变化。推断其位置的移动方向,并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答案】(1)河流流经M地时,地形平缓,受河岸限制少,形成河曲;当河床弯曲越来越大时,河流上下河段越来越接近,曲流呈“Ω”形;洪水泛滥时,河水可能冲断河曲的颈部,河道被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
(2)向河流下游移动(向南移动)随着喜马拉雅山的抬升,该地区落差增大,对西南季风的阻挡抬升作用更加明显,降水量增大;径流量增大,河流流速加快,河流的侵蚀、搬运能力增强,搬运距离增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牛轭湖是河流曲流被裁弯取直形成的,可从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角度分析。读图,河流流经M地时,地形起伏小,变得平缓,受河岸限制少,受侧蚀影响,形成河曲;河流不断地被侧蚀,河曲越来越弯曲,河流上下河段越来越接近,曲流呈“Ω”形;洪水期洪水泛滥时,河水可能冲断河曲的颈部,河道被自然的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
【小问2详解】
砾—砂过渡带与堆积作用有关,可从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所学知识,随着喜马拉雅山的抬升,该地区落差不断的增大,山脉对西南季风的阻挡抬升作用更加明显,降水量也会随之增大;补给给河流的水量增大,径流量增大,河流的流速加快,侵蚀、搬运能力也增强,搬运距离增大。故砾—砂过渡带向河流下游移动(向南移动)。
2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普莫雍错位于喜马拉雅山北坡,被连绵巍峨的雪山环抱,湖面海拔约5030米,其主要支流加曲发源于海拔6800米的冰川末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近几十年,流域内冰川面积逐渐萎缩,未来普莫雍错面积也有缩小趋势,下图示意普莫雍错的地理位置及流域范围。
(1)指出加曲源头附近径流量的时间变化特点。
(2)冰川消融期间,阴天条件下冰川的消融速率低,但消融时间长。从大气受热过程的角度作出合理解释。
(3)分析湖泊面积缩小对该地湖陆风的影响。
【答案】(1)径流量年际变化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径流量大;夏季径流量的日变化明显。
(2)阴天,云量较大,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强,冰川表面温度低,消融速率低;但云量较大,大气逆辐射较强,气温下降较慢,冰川消融时间变长。
(3)随着普莫雍错面积的缩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变小,使得湖陆温差变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小,导致白天湖风变小,夜晚陆风也变小。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其主要支流加曲发源于海拔6800米的冰川末端”可知,加曲源头水源主要由高山冰雪融水补给,高山冰雪融水主要与气温有关,故可知源头的径流时间变化有以下特点:气温年际变化小,径流年际变化小;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因此,夏季的径流量大;夏季白天的融雪量大于夜晚,故白天的径流量大于夜晚,径流日变化明显。
【小问2详解】
阴天多云,云层对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少,冰川表面的温度低,融化速度慢;云量多,大气的逆辐射强,保温作用明显,气温下降较慢,因此,冰川融化的时间较长。
【小问3详解】
由于湖泊面积缩小,湖水的热容量减少,对湖面的气温的调节能力减弱,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变小,使陆地与湖面之间的温差缩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小,白天的湖风风速减小,夜晚的陆风风速减弱。
2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干层是指位于多年平均降雨下渗深度以下,深层土壤含水量长期稳定在低水平上.江西沟位于青海湖南侧湖滨平原,海拔约3100m,有冻土分布。该地年平均降水量为382mm,2009年达到416mm,降水多集中在6—9月,通过调查发现,当土壤平均含水量小于11%时,江西沟地区出现土壤干层。与2009年相比,2010年11月江西沟土壤干层厚度变小。左图示意江西沟位置,右图示意江西沟2010年11月土壤平均含水量随深度的变化。
(1)指出2010年11月份江西沟土壤干层的起始深度。
(2)分析与2009年相比,2010年11月江西沟土壤干层厚度变小的原因。
(3)江西沟土壤干层的存在使青海湖的补给水量减少。从水循环的角度作出解释。
【答案】(1)1.5(1.4-1.6)米
(2)2009年年降水量较多,随着2010年雨季的来临,表层土壤水分增多;随着冻土层的融化,水分缓慢下渗,到2010年11月,土壤深层含水量明显增加,土壤干层厚度变小。
(3)该地区降水少,且季节分配不均;大气降水下渗时,由于土壤干层较厚,水分被土壤干层吸收;正常的水分下渗环节被土壤干层切断,干土层下的地下水补给湖水量减弱甚至消失。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大约在土层深度1.5米左右土壤含水量小于11%,所以土壤干层的起始深度是1.5米左右。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该地年平均降水量为382mm,2009年达到416mm,降水多集中在6—9月”可知,2009年年降水量较多,土壤含水量较高,随着2010年雨季的到来,导致土壤表层水分增多;土壤表层水分冻结之后形成冻土层,冻土层融化,水分缓慢下渗,随着时间的推移,到2010年11月,土壤深层含水量明显增加,导致土壤含水量小于11%的厚度减小,土壤干层厚度变小。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该地年平均降水量为382mm,2009年达到416mm,降水多集中在6—9月”可知,该地降水量较少,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江西沟土壤干层的存在,使得大气降水下渗时,导致水分被土壤干层吸收,水分难以下渗;正常水分下渗环节被土壤干层切断,导致干土层以下的地下水不能获得补给,地下水补给湖泊的水量减弱甚至消失,导致青海湖的补给量减少。土地利用类型
孔隙度(%)
土壤容重
(g/cm³)
最大持水量
(t/hm²)
毛管孔
非毛管孔
①退耕自然恢复地
51.4
6.5
1.09
579.7
②燕麦地
56.3
5.3
0.97
618.3
③多年生草地
54.4
5.9
1.01
603.5
④天然草地
60.2
9.0
0.74
693.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威海市高一(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下图与K岛气候特征一致是, 棕榈种植生产时需要注意防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一(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一(上)期末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恐龙繁盛期,4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 此次地震易引发的海洋灾害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