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一(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一(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一(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一(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一(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一(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在我国,地壳厚度, 推测图中曲线示意的辐射类型是, 曲线③在8, 山脉位于巴彦浩特镇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与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3.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共50分。)
    滨州某学校研学团队在元旦前后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月相观察,其中一位同学的观察日记中记录着“月出东山日西坠”的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月出东山日西坠”的现象出现在( )
    A. 农历初一 B. 农历初七、初八 C. 农历十五 D. 农历二十二、二十三
    2. 该同学观测到“月出东山日西坠”现象的当日,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有( )
    A. 北极地区出现极光现象 B. 滨州大气对流层较厚
    C. 山东海滨地区出现小潮 D. 长江入海口盐度较小
    【答案】1. C 2. A
    【解析】
    【1题详解】
    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残月。"月出东山日西坠"的现象是指月亮从东方升起,太阳从西方落下,说明此时太阳、地球、月亮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和太阳位于地球的两侧,此时的月相应为满月,出现在农历十五、十六,故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该同学观测到“月出东山日西坠”现象的当日是在元旦前后,此时北极地区出现极夜,有可能出现极光现象,A正确。冬季对流运动比较弱,滨州大气对流层较薄,B错误。此时是农历十五、十六,应该出现天文大潮,C错误。冬季长江入海水量较少,长江入海口盐度较高,D错误。故选A。
    下图为中国地壳厚度等值线(单位:km)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若下列城市借助地震波测定地壳厚度,接收自莫霍界面反射回来的地震波用时最短的是( )
    A. 拉萨 B. 兰州 C. 武汉 D. 哈尔滨
    4. 在我国,地壳厚度( )
    A. 自东南向西北越来越大 B. 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
    C. 在海拔升高处可能减小 D. 与海拔高度大致相等
    【答案】3. D 4. C
    【解析】
    【3题详解】
    莫霍面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地壳的厚度是不均匀的,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地势越高的地方,地壳越厚,其底部也越深,即莫霍面埋藏越深。选项中哈尔滨位于东北平原,属于第三阶梯,平均海拔最低的,地壳最薄,故最早接收到从莫霍面传来的地震波,D正确。故选D。
    【4题详解】
    在我国,地壳厚度在海拔升高处可能减小,如成都东部的42、40处,数值42处一个是四川盆地的一部分,数值40处接近巫山山脉,C正确。我国,地壳厚度没有自东南向西北越来越大,是波动变化,A错误。一般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多一些,但与海拔高度不相等,BD错误。故选C。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和净辐射(由天空向下投射和由地表向上投射的所有辐射量之差)能影响森林生态系统。下图为2003—2016年我国某热带季雨林地区不同季节(干热季、雨季和雾凉季)某辐射值的日变化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推测图中曲线示意的辐射类型是( )
    A. 净辐射 B. 地面辐射
    C. 太阳辐射 D. 大气逆辐射
    6. 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对应的季节分别为( )
    A. 雾凉季、干热季、雨季 B. 雨季、干热季、雾凉季
    C. 雾凉季、雨季、干热季 D. 干热季、雾凉季、雨季
    7. 曲线③在8:40左右出现高值,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雾 B. 风速 C. 云量 D. 太阳辐射
    【答案】5. D 6. B 7. A
    【解析】
    【5题详解】
    据图可知,图中辐射类型三条曲线在一天24小时内都存在,而夜间没有太阳辐射,因此不是太阳辐射,C错误;地面辐射量在夜间随着气温降低会产生下降,而图中曲线在夜间并没有明显的下降,B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净辐射是由天空向下投射和由地表向上投射的所有辐射量之差,净辐射的正负表示地表增热或损失热量,若图中曲线表现净辐射,则夜间由于气温降低,热量不断损失,净辐射值应随着夜间时间推移而有明显下降,但图中仍是正值且数值较大,夜间辐射值下降趋势不明显,不符合夜间降温损失热量的表现,A错误;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气逆辐射在一天24小时都存在,并且由于白天气温高,地面辐射传递给大气的热量多,使得大气升温明显,则大气传回到地面的大气逆辐射热量也较多,符合图中曲线分布特征,D正确。故选D。
    【6题详解】
    根据上题可知,图中曲线表示大气逆辐射。由于该地位于我国某热带季雨林区,夏季为雨季,夏季由于气温较高,热量较充足,且雨季降水较多,云层较厚,使该地大气逆辐射在雨季整体都比较强,故①应该对应雨季;我国热带季雨林地区干热季应为4-5月,由于此时太阳直射点北移,但季风尚未到达,故此时该地区晴天较多;在夜间由于天气晴朗,云量较少,大气逆辐射较弱,使夜间大气逆辐射辐射值相对较低,而白天由于太阳辐射强,地面温度升高较快,向大气传递的热量多,使大气升温明显,使大气逆辐射值在白天迅速达到了高值,故干热季的大气逆辐射值表现为变化幅度大的特点,故②为干热季;我国热带季雨林地区雾凉季一般出现在冬季,此时该季雨林区温度为一年中的最低值,故地面辐射向大气传递的热量也是一年中最少的时期,使大气温度较低,通过大气逆辐射传递给地面的热量值也应是最低,对应③。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曲线③代表雾凉季,雾凉季一般是季雨林区的冬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③曲线在0:40后一直呈增加趋势,8:40左右出现高值,主要原因是雾凉季夜间气温低,水汽易凝结,从而容易出现雾,8:40出现了大气逆辐射高值,说明此时雾气最大,而大雾天气能显著增强大气逆辐射,A正确;风速对大气逆辐射值影响不大,B错误;一般云量多、云层厚时大气逆辐射较强,而此时为冬季,季雨林区温度较低,上升气流较弱,云量应较少,C错误;由于此时为冬季,8:40左右刚刚日出,太阳辐射量还比较少,不会使8:40出现大气逆辐射高值,D错误。故选A。
    城市近地面O₃的形成与工业和交通排放的废气有关,能严重影响一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内蒙古巴彦浩特镇的山谷风是影响当地污染物扩散的关键因子之一。下左图为巴彦浩特镇山谷风变化图,右图为同期巴彦浩特不同观测站O₃平均浓度日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山脉位于巴彦浩特镇的( )
    A. 东部 B. 西部 C. 南部 D. 北部
    9. 监测时段内,巴彦浩特O₃浓度升降速度明显存在差异,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夜间工厂下班后,排放的O₃减少,城市O₃浓度下降快
    B. 白天山区气温回升,山风风力较强,城市O₃浓度上升快
    C. 夜间山风影响小,不利于O₃生成,城市O₃浓度上升慢
    D. 夜间时,残留山区的O₃回流城市,城市O₃浓度下降慢
    【答案】8. A 9. D
    【解析】
    【8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山谷风的成因为,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气流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空气密度增大,沿坡下滑,形成山风。读左图可知,第1日10时--第1日19时为西风,这段时间主要是白天,吹谷风,风由谷地吹向山坡,说明山脉位于巴彦浩特镇的东部,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读右图可知,观测站1的O₃浓度全天变化幅度小,观测站2和3的O₃浓度全天变化幅度大,据材料可知,城市近地面O₃的形成与工业和交通排放的废气有关,白天山区气温回升,谷风风力较强,山区O₃浓度上升快,夜间工厂下班后,排放的O₃减少,但夜间山坡降温快,山风风力较强,残留山区的O₃回流城市,城市O₃浓度下降慢,而不是上升,ABC错误,D正确,故选D 。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在图示时刻,甲、乙、丙、丁四地易出现风暴潮灾害的是( )
    A.甲 B. 乙 C. 丙 D. 丁
    11. 据图判断,图示时刻戊地( )
    A. 气流上升,出现阴雨天气 B. 风速较快,易出现沙尘暴
    C. 气流下沉,天气晴朗干燥 D. 风速较慢,出现霜冻天气
    【答案】10. A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结合等压线分布可知,甲地吹偏西风,为向岸风,且等压线较密集,风速较快,易出现风暴潮灾害,A正确;乙地吹东北风,为离岸风,不易出现风暴潮灾害,B错误;丙处吹偏西风,为离岸风,不易出现风暴潮灾害,C错误;丁地吹偏南风,为离岸风,不易出现风暴潮灾害,D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戊为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干燥,A错误,C正确;等压线稀疏,风速较慢,不易出现沙尘暴,B错误;该地纬度较低,不易出现霜冻天气,D错误。故选C。
    大明湖、趵突泉及南部山区都是济南的旅游名片。过去趵突泉水质明显下降且一度停喷,自2003年趵突泉复涌以来,已实现多年持续喷涌。下图为济南市趵突泉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根据水循环原理判断,趵突泉( )
    A. 水质变差的主要原因是城市污水排放
    B. 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地面硬化
    C. 喷涌量受南部山区降水量影响
    D. 喷涌量的增大可导致城市内涝
    13. 近年来,趵突泉保持持续喷涌的重要原因是( )
    A. 南部山区降水增加 B. 城市污染状况改善
    C. 南部山区耕地减少 D. 城市用水方式改善
    【答案】12. C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趵突泉补给区位于南部山区,若补给区受到污染,泉水的水质就会变坏,城市不在补给区,对地下承压水影响较小,A错误;趵突泉补给区位于南部山区,城市地面硬化对趵突泉水位影响不大,B错误;南部山区降水量的大小会影响到趵突泉地下水位的高低,从而影响喷涌量,C正确;图示径流为地下径流,城市内涝主要是地表径流短时间增大引起的,D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近年来降水量变化不大,A错误;城市污染不是导致趵突泉停喷的原因,同理,城市污染状况改善也不是趵突泉保持持续喷涌的重要原因,B错误;南部山区耕地本就较少,C错误;喷泉水为地下承压水,只有地下水位上升,高于喷泉地面,趵突泉才可能喷涌,城市用水方式改善,减少了地下水的使用量,使地下水位上升,是趵突泉保持持续喷涌的重要原因,D正确。故选D。
    植被线形沙丘是风积地貌中常见的沙丘类型,有植被盖度较高、稳定性高的特点。在植被盖度较高的内陆沙漠区,单向风或呈锐角相交的双向风作用下可形成植被线形沙丘。其演化可概括为下图几个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下图能正确表示植被线性沙丘形成过程中风力作用的是(注:箭头表示风向、风速)( )
    A.
    B.
    C.
    D.
    15. 植被线形沙丘形成过程中( )
    A. 第一阶段,沙丘形式简单、高度低,植被盖度低,以小型新月形灌丛沙丘为主
    B. 第二阶段,风沙在灌丛的迎风处持续堆积,沙丘在不断增长,开始相互叠加
    C. 第三阶段,植被的覆盖度增加,沙丘表层物质积累速度加快,形成垄状沙链
    D. 第四阶段,沙丘主体依旧在变宽增高,季节变化不再影响其内部的层理结构
    【答案】14. A 15. C
    【解析】
    【14题详解】
    据材料“在植被盖度较高的内陆沙漠区,单向风或呈锐角相交的双向风作用下可形成植被线形沙丘”可知,沙丘的迎风侧堆积多,背风侧堆积少;受单向风影响,沙丘延伸方向与单向风方向一致,呈长条垄状展布;受双向风影响,沙丘的延伸方向与合成风的方向基本平行,呈长条垄状展布,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植被线形沙丘形成过程中第一阶段,沙丘形式简单、高度低,植被盖度低,以小型抛物线形灌丛沙丘为主,A错误;第二阶段,风沙在灌丛的迎风处持续堆积,沙丘在不断增长,没有相互叠加,B错误;第三阶段,植被的覆盖度增加,沙丘表层物质积累速度加快,形成垄状沙链,C正确;第四阶段,沙丘主体依旧在变宽增高,季节变化仍然会影响其内部的层理结构,D错误。故选C。
    鲁中南低山丘陵区是温带喀斯特地貌的典范,以“崮、泉、峡”等组合景观为主。崮顶开阔如平原,崮顶周围是峭壁,峭壁之下是逐渐平缓的山坡,这种地貌被称为“岱崮地貌”(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鲁中南“岱固地貌”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生物风化、风力侵蚀 B. 冰川侵蚀、流水搬运
    C. 流水侵蚀、重力崩塌 D. 外力堆积、流水侵蚀
    17. 能正确示意“岱齿地貌”岩层结构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16. C 17. B
    【解析】
    【16题详解】
    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A错误。冰川侵蚀形成的地貌是U形谷、角峰等,B错误。该地岱崮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重力崩塌形成,C正确。跟外力堆积无关,D错误。故选C。
    【17题详解】
    岱崮地貌的成因:岩石经受了强烈的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下部岩层较软,上部岩层较硬,下部岩层大量风化导致上部岩层坍塌,形成了外表呈圆形、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以下陡坡逐渐由陡到缓的崮;“岱崮地貌”岩层结构的是下软上硬,故选B。
    茎柔鱼亦称“美洲大鱿鱼”,广泛分布于东太平洋海域。茎柔鱼以海藻为食,生命周期短,属冷水性鱼类,能及时根据环境的变化,转移到适宜的栖息环境中。2017年由于气候异常,东太平洋茎柔鱼1—7月渔场重心发生了变化(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获取、分析海藻情况可以确定茎柔鱼主要分布区,此过程可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GIS B. RS和GIS C. BDS和GIS D. RS和BDS
    19. 影响茎柔鱼分布的主要海水运动类型是( )
    A. 寒流和海浪 B. 暖流和潮汐 C. 暖流和密度流 D. 寒流和上升流
    20. 推测2017年1—7月茎柔鱼重心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洋流减弱 B. 洋流增强 C. 潮汐周期性变化 D. 海浪增强
    【答案】18. B 19. D 20. A
    【解析】
    【分析】
    【18题详解】
    利用GIS分析海藻情况,利用RS获取茎柔鱼主要分布的海域,B正确,A错误;BDS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与BDS关系不大,CD错误。故选B。
    【19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茎柔鱼属于冷水性鱼类,受寒流影响,水温低;沿岸上升流从海洋深处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利于吸引鱼类积聚,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题详解】
    据材料“2017年由于气候异常,东太平洋茎柔鱼1—7月渔场重心发生”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茎柔鱼渔场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说明上升流减弱,带来的营养物质减少,向近岸区集中,A正确,B错误;与潮汐周期性变化、海浪增强无关,CD错误。故选A。
    桐花树(下图)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沿海淤泥质潮间带上,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分布广泛,为红树林组成树种之一。桐花树组成的森林有较好的防风、防浪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桐花树( )
    A. 树形高大 B. 根系发达 C. 叶片宽大 D. 排盐能力低
    22. 桐花树林固碳效果显著的原因是( )
    ①促淤作用强,促进碳沉降;②生长迅速,固碳作用强;
    ③林下植物多,碳汇能力强;④水淹时间长、碳分解作用弱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答案】21. B 22. C
    【解析】
    【21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桐花树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沿海淤泥质潮间带上,此处多淤泥,植株受海浪冲击较强,植被易倒伏,故桐花树需要发达的根系来支撑植株,B正确;根据图示该植被的外观来看,该树的树形并不高大,A错误;由于经常受到海浪的冲击,该植被的叶片不会发育得宽大,C错误;由于其生长在沿海地区,土壤盐分大,故该植被应有较强的排盐能力,D错误。故选B。
    【22题详解】
    由于桐花树林生长于淤泥质的潮间带上,众多的植被能够减慢水流速度,增加泥沙淤积,促进碳的沉降,①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桐花树林的植株数量多,密度大,说明其生长和增殖速度应较快,且我国热带和亚热带沿海地区热量充足,使得桐花树有较好的生长条件,能够使桐花树快速成林,发挥较强的固碳作用,②正确;根据图片可知,桐花树林下方植物较少,多淤泥分布,③错误;桐花树林下方多为潮间带,被海水淹没的时间较长,淤泥中的碳分解作用较弱,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通过管道系统将水和养分缓慢滴入作物根区的灌溉方式叫滴灌,漫灌和滴灌对农田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的影响存在差异。下左图示意滴灌,右图示意漫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受滴灌影响最小的水循环环节是( )
    A. 下渗 B. 蒸发 C. 径流 D. 降水
    24. 相较于漫灌,同一块耕地滴灌结束后的短时间内,土壤( )
    A. 质地较疏松 B. 肥力较高 C. 盐度较低 D. 温度较低
    25. 干旱区,长期滴灌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 植物根系发育受限 B. 土壤盐度升高
    C. 土壤因受侵蚀变薄 D. 地下水位升高
    【答案】23. D 24. A 25. B
    【解析】
    【23题详解】
    据材料“通过管道系统将水和养分缓慢滴入作物根区的灌溉方式叫滴灌”可知,滴灌影响下渗、蒸发、径流环节,不影响降水环节,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4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与漫灌相比,滴灌土壤受水面积较小,同一块耕地滴灌结束后的短时间内,土壤因水分增加,质地变松软,A正确;对土壤肥力、盐度、温度影响不大,BCD错误。故选A。
    【25题详解】
    滴灌的灌水特点是高频少灌,只湿润作物根层,在干旱区高蒸发量的作用下,土体盐分容易向表层移动导致表层土壤返盐,土壤盐度升高,B正确;滴灌作用于作物根区,有利于植物根系发育,A错误;滴灌保证了作物的生长,土壤受侵蚀减弱,C错误;滴灌用水量少,不会造成地下水位升高,D错误。故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四川盆地为我国四大雾霾区之一。下图示意冬季四川盆地雾霾日数偏多时沿31°N纬向平均气流运动状况剖面合成图,其中阴影区域为地形。
    (1)据图说明冬季四川盆地雾霾日数偏多时的气流运动状况,并判断其对四川盆地地面气压状况的影响。
    (2)从地形和气流运动状况角度分析冬季四川盆地雾霾日数偏多的原因。
    【答案】(1)四川盆地多偏西风和下沉气流。地面气压偏高。
    (2)盆地地形,四周高山阻挡/地形封闭,风速小,污染物、水汽不易扩散;冬季多下沉流,抑制污染物扩散;下沉气流不易产生降水,不利于污染物沉降;下沉的冷空气在四J盆地堆积,易形成逆温,大气稳定,污染物、水汽不易扩散。
    【解析】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冬季四川盆地雾霾日数偏多时,西部等压线密集,东部等压线较为稀疏,多吹偏西风;四川盆地西部靠近青藏高原,多下沉气流影响四川盆地。由于青藏高原的下沉气流,地面空气密度变大,气压偏高。
    【小问2详解】
    从地形角度来分析,四川盆地属于盆地地形,四周高、中间低,地形封闭,四周高山阻挡了风力,导致盆地内部风速较小,污染物不易扩散,容易滞留在盆地地面的低空;从气流角度来分析,秋冬季节一般强度冷空气难以入川,使得大气层结构经常处于稳定状态,不利于污染物的垂直和水平扩散。四川盆地边缘山脉对空气的有冷却作用,夜间冷空气沿盆周山区向盆地底部运动,并在盆地底部聚集,形成下冷上热的地形逆温现象,大气稳定,污染物、水汽不易扩散,从而造成污染物在盆地内不断累积,雾霾日数偏多。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受气候影响,下图中大棚(左图)所在区域土壤贫瘠。几十年前人们开始大力发展大棚蔬菜、改良土壤,并于每年夏季在大棚顶部涂抹白色石灰,当地逐渐成为“蔬菜之都”。右图示意该地区的全年平均气温和降水变化。
    (1)从气候的角度,说明当地自然土壤贫瘠的原因。
    (2)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说明当地农民夏季时在大棚顶部涂抹白色石灰的作用。
    (3)当地农民通过在上、中、下不同深度分别铺设沙土、有机肥和黏土的方式改良土壤。请分析这种方式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答案】(1)降水少,蒸发量大,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土壤发育程度低(粒径大,沙质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土壤贫瘠。
    (2)大棚顶部涂抹的白色石灰能反射太阳辐射,减少到达棚内的辐射量,降低棚内温度。
    (3)上层铺设沙土,利于水分下渗,减少下层土壤水分散失/缓解土壤盐碱化;中层铺设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下层铺设黏土,减少水分下渗,保水保肥。
    【解析】
    【小问1详解】
    土壤贫瘠即有机质含量低,可从有机质(腐殖质)收入与支出的角度展开分析,收入主要来自枯枝落叶,支出主要是分解。读图可知,该地区气温较高,降水少,蒸发量大,气候干旱;降水少,植被稀疏,土壤有机质含量少;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土壤发育程度低,粒径大,多沙质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导致土壤贫瘠。
    【小问2详解】
    大棚可以让太阳辐射进入,阻止地面辐射,进而起到保温作用;大棚顶部涂抹白色石灰,增大了大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使进入大棚内的太阳辐射减少,进而降低棚内的温度。
    【小问3详解】
    土壤特征包括温度、湿度、酸碱度、疏松程度、肥力等。上层铺设沙土,增加了地表粗糙度,利于水分下渗,提高土壤湿度;同时上层砂石可以减少下层土壤水分蒸发,缓解土壤盐碱化;中层铺设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下层铺设黏土,增加土壤黏性,减少土壤水分下渗,起到保水保肥的作用。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海营养盐浓度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显著,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某科研单位通过布设14个调查站(s1-s14)等手段,连续两年对北部湾东北部海湾营养盐浓度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溶解无机氮(营养盐之一)存在明显时空差异。甲图(夏季)和乙图(冬季)为北部湾东北部海域溶解无机氮分布等值线图(单位:μml/L)。
    (1)指出北部湾东北部海域海水调查站的空间布设特点。
    (2)描述北部湾东北海域溶解无机氮的季节差异。
    (3)结合甲图的溶解无机氮空间分布特点,推断无机氮的来源和输送方向。
    【答案】(1)调查站近岸布设密度大(调查站距离近),远海布设密度小(距离远);在近岸或远海的同一片海域调查站大致均匀布设。
    (2)冬季无机氮含量小,夏季无机氮含量大;冬季无机氮空间(南北)差异小,夏季空间(南北)差异大;北部海域(近岸、河流入海口处)无机氮季节差异大,南部海域(远海)无机氮季节差异小(稳定)。
    (3)近海(河流人海口)无机氮含量大,远海无机氮含量小;东北部(北部)含量大,西南部(南部)含量小。可推测海洋无机氮的来源为陆地(径流)输入。输送方向:无机氮由东北部(北部)向西南部(南部)输送。
    【解析】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调查站点布局不均;近岸地区调查站布设密度大、距离近;远海地区调查站布设密度小、距离远;同一片海域调查站在近岸或远海大致均匀布设。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夏季北部湾东北部海域溶解无机氮分布等值线数值大,分布密集,表明夏季无机氮含量高,南北空间差异大;冬季北部湾东北部海域溶解无机氮分布等值线数值小,分布稀疏,表明冬季无机氮含量低,南北空间差异小;整体看,近岸、河流入海口处的北部海域无机氮数值高,季节差异大,距陆地较远的南部海域无机氮数值小,季节差异小,相对稳定。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甲图的溶解无机氮空间分布不均;河流入海口处的近海地区,等值线数值大,表明无机氮含量大;远海海域等值线数值小,表明无机氮含量小;无机氮含量整体由东北部(北部)海域向西南部(南部)海域减小。可推测海洋无机氮的来源为陆地河流携带无机氮入海输入的,输送方向由东北部(北部)向西南部(南部)输送。
    2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出三峡后,流经古荆州地区,该段长江被称为“荆江”,古人以“楚地阔天边,苍茫万顷连”对这一地区进行赞美。荆江河段蜿蜒曲折,分布有多个河流故道,组成长江中游故道湿地群(如下图)。
    (1)结合地形、水流特征,说明荆江河段河流故道的自然形成过程。
    (2)河流故道形成导致了河道发生明显变化。分析河道变化对荆江河段洪水灾害的影响。
    (3)在没有人类干预的情况下,推测现有河流故道湿地面积变化趋势,并给出推断依据。
    【答案】(1)该河段由山区流入平原,地形变的平坦开阔,水速变慢,下蚀减弱,侧蚀加强,河道弯曲;随着河流愈加弯曲,(洪水时)河水冲断河曲的颈部(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主要自取直部位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与主河道断开、分离),形成故道。
    (2)河流长度缩小,比降(坡度)增大,流速增快;泥沙堆积作用减弱,侵蚀作用加强,河床降低;故道成为荆江洪水期的蓄洪、滞洪区;洪水漫堤威胁减少,洪水灾害威胁减少
    (3)面积会减小。依据:失去长江水源补给后,河流故道的水量减少;河水蒸发下渗,水量减少;植被生长,径流注入,不断淤积。
    【解析】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长江出三峡后,流经古荆州地区,河流由山区流入平原,“楚地阔天边,苍茫万顷连”,由于地形变的平坦开阔,河流流速减缓,泥沙淤积,容易堵塞河道,而且水流下蚀减弱,侧蚀加强,河道变得很弯曲;随着时间的推移,河流愈加弯曲,但河流处于洪水期,流量巨大,流速快,河水冲断河曲的颈部,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流形成新的比较平直的河道;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与主河道断开、分离,形成故道,形成牛轭湖等。
    【小问2详解】
    由于河流的自然裁弯取直,导致河流长度缩小,比降(坡度)增大,河流流速增快,泥沙堆积作用减弱,下蚀作用加强,河床降低;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与主河道断开、分离,形成故道,故道成为荆江洪水期的蓄洪、滞洪区,可以调蓄洪水;泥沙淤积减少,洪水漫堤威胁减少,降低了洪水灾害威胁。
    【小问3详解】
    在没有人类干预的情况下,现有河流故道湿地面积变化趋势是面积会减小。主要依据是:原来的古道主要依靠长江水源补给,现在已经成为废弃的河道,水量急剧减少,面积缩小;随着河水不断蒸发、下渗,水量继续减少;由于水体静止,水质变差,水生植被大量繁衍生长,水面变小;周围降水形成的径流携带大量的泥沙注入,不断淤积,河流故道最终面积缩小或消失。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威海市高一(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威海市高一(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下图与K岛气候特征一致是, 棕榈种植生产时需要注意防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一(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一(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高一(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高一(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6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