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展开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如洪钟”指的是声音的音调很高
B.用超声波清洗戒指,是利用声传递信息
C.“击鼓鸣金”的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D.“闻其声而知其人”依据不同人音调不同
【答案】C
【解析】解:A、“声如洪钟”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
B、用超声波清洗戒指,故B错误;
C、“击鼓鸣金”的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D、闻其声而知其人”依据不同人音色不同。
故选:C。
2.(3分)赛龙舟不仅是一项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传承。如图所示为某比赛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选手根据鼓声齐心协力划桨,鼓声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B.选手听到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此时鼓声的响度大
C.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听出鼓声,主要是通过鼓声的音调来辨别的
D.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
【答案】B
【解析】解:A、发声体都在振动。故A错误;
B、鼓声大作,是鼓面振动幅度大。故B正确;
C、不同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主要是通过鼓声的音色来辨别的;
D、鼓手敲击鼓面越快,但传播速度不变。
故选:B。
3.(3分)我国古书上记载有“人在大舟中闭牖(牖指门窗),舟行而人不觉动”,这是对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生动描述( )
A.人本身B.大舟C.河岸D.流水
【答案】A
【解析】解:
舟行而人不觉动,“人不觉动”的意思是人不觉得船在运动(即船是静止的),船和人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
故选:A。
4.(3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无关
【答案】B
【解析】解:
AC、声音可以在固体、气体中传播,故AC错误;
B、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故D错误。
故选:B。
5.(3分)在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的禁鸣喇叭标志,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答案】D
【解析】解:图示含义为禁止鸣笛,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不合题意。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不合题意。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不合题意。
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符合题意。
故选:D。
6.(3分)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
A.0至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
B.0至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C.2s至5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2m
D.5s至7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6m
【答案】A
【解析】解:
A、由图象可知,小车的平均速度v==。此选项正确;
B、由图象可知,小车的平均速度为v==。此选项错误;
C、由图象可知,小车是静止状态;
D、在5s~8s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4m。
故选:A。
7.(3分)生活中经常用“高”、“低”来形容声音,如①女高音,②男低音,④低声细语。这四个词语中的“高”、“低”描述声音的特性﹣﹣音调的是( )
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
【答案】A
【解析】解:①“女高音”和②“男低音”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音调不同;
③“引吭高歌”与④“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响度不同;
对照选项中的描述可知,只有A的说法完全正确。
故选:A。
8.(3分)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全程50m,通过前一半路程用了4s,则该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A.5 m/sB.4.17m/sC.6.25m/sD.10m/s
【答案】A
【解析】解:则该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v===8m/s。
故选:A。
9.(3分)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间之比为3:2,速度之比为1:2( )
A.3:1B.1;3C.4:3D.3:4
【答案】D
【解析】解:甲、乙的路程之比==×=×,故ABC错误。
故选:D。
10.(3分)如图为测某种硬币直径的几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A.B.
C.D.
【答案】B
【解析】解:
A、此方法不能保证刻度尺测量的就是硬币的直径;
B、借助两块直角三角板卡住硬币,能测出直径;
C、右面的三角板任何一边都没有与刻度尺垂直。此方法错误;
D、此方法虽然能确定硬币的直径。此方法错误。
故选:B。
11.(3分)对速度公式v=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路程s和时间t无关
D.平均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越大
【答案】C
【解析】解:A.路程越长,但不知道时间大小,故A错误;
B.运动时间越短,速度不一定大;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也就是其速度大小是不变的,
所以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路程s和时间t无关;
D.由速度的变形公式s=vt可知,平均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越大;
故选:C。
12.(3分)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教室周围植树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
B.电视机上的“音量”按钮是用来调节音调的
C.地震、火山爆发会产生次声波
D.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表明声音具有能量
【答案】B
【解析】解:A、在教室周围植树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
B、电视机上的“音量”按钮是用来调节响度大小的;
C、地震,由于地壳,故C正确;
D、把眼镜放在超声波清洗机里洗干净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故选:B。
二、填空题(共17分)
13.(2分)北京时间8月6日2时33分,在山东德州市平原县发生5.5级地震,地震时会产生 次声波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析】解: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
故答案为:次声波。
14.(2分)甲、乙两辆车行驶的路程之比为5:6,通过的时间之比为3:4,则甲、乙两辆车行驶的速度之比为 10:9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析】解:由题知,s甲:s乙=5:6,t甲:t乙=8:4,
由v=可得
==×=×=。
故答案为:10:9。
15.(4分)在测量同一长度时的五次测量记录是:2.72cm、2.71cm、2.62cm、2.73cm、2.72cm,其中错误的数值是 2.62cm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采用多次测量求 平均值 的方法,取得数值为 2.72cm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析】解:记录数据2.72cm、2.71cm、5.73cm,2.62cm的准确值部分与其它几个数据有明显的差别,是错误的数据;
最后记录结果应取几组数据的平均值,即L=。
故答案为:2.62cm;平均值。
16.(2分)小超被广场舞的音乐声吵醒后很不开心,对他来说,广场舞的音乐声属于 噪声 (选填“噪声”或“乐音”),为避免干扰,他戴上了耳罩 人耳处 减弱噪声。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析】解:小超被广场舞的音乐声吵醒后很不开心,对他来说,故属于噪声;
为避免干扰,他戴上了耳罩。
故答案为:噪声;人耳处。
17.(3分)在《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中,刻舟人最终未能寻到其落水的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 运动 的,而落水的剑相对于河岸是 静止 的。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析】解:以河岸为参照物,船与河岸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
而剑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剑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运动;静止。
18.(4分)“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以竹排为参照物,青山是 运动 的;以树木为参照物,青山是 静止 的。(以上两空均填“运动”或“静止”)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 参照物 而言的。
【答案】运动;静止;参照物。
【解析】解:以竹排为参照物,青山的位置在发生变化;以树木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故答案为:运动;静止。
三、实验探究题(共19分)
19.(9分)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v= 进行测量的。
(2)实验方法:用 刻度尺 测出小车所要通过的路程,用 停表 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再利用公式求出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小 (填“大”或“小”)
(4)如图中AC段的路程SAC= 80.0 cm,如果测得时间tAC=5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 0.16 m/s。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AB段的平均速度vAB偏 大 (填“大”或“小”)
(6)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答案】(1)v=;(2)刻度尺;停表;(3)小;(4)80.0;0.16;(5)大;(6)小于。
【解析】解:(1)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
(2)测平均速度必须测量路程和时间,测量路程需要用刻度尺;
(3)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方便计时;
(4)由图可知AC段的路程sAC=80.0cm=0.4m,且tAC=5s,
则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0.16m/s;
(5)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测得的时间偏小知,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
(6)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做加速运动,故小车通过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故答案为:(1)v=;(2)刻度尺;(3)小;7.16;(6)小于。
20.(10分)如图甲所示,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淄入体积不等的水、水面高度不同。
(1)若用相同的力依次敲击水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此时发声部位是 瓶和水 (选填“空气柱”或“瓶和水”),瓶中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 低 (选填“高”或“低”)。
(2)若用嘴依次向水瓶口吹气,发出声音的音调也不同,此时发声部位是 空气柱 (选填“空气柱”或“瓶和水”),瓶中盛水越多,吹瓶口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 高 (选填“高”或“低”)。
(3)如图乙是我们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灌水过程中我们听声音就能判断出瓶里水是否快要灌满了,因为随着水位的升高 快 (选填“快”或“慢”),发出的声音音调越来越 高 (选填“高”或“低”)。
(4)老师和同学们用如图丙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索。把正在发声的闹铃放在玻璃罩内,用抽气筒将玻璃罩中的空气抽出。随着罩内空气逐渐减少,发现听到的闹铃声音越来越 小 (选填“大”或“小”),从而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真空不能传声 。
【答案】(1)瓶和水;低(2)空气柱;高(3)快;高;(4)小;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解:(1)当用相同的力敲击瓶子时,振动的物体是瓶和水,瓶子和水的质量越大,音调越低;
(2)当用嘴依次吹瓶口,振动的物体是空气柱,空气柱越短,频率越大;
(3)音调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水越多,空气柱振动越来越快;因此根据音调的高度就可以判断水位的高低;
(4)①罩内空气越来越稀薄,听到的闹钟声音逐渐变小,音调不变;
②由此猜想,假如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去,从而得到的实验结论是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1)瓶和水;低(2)空气柱;高;(4)小。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0分)
21.(9分)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6min,紧接着在模拟山路上以10m/s的速度行驶4min.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6min的路程。
(2)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总路程。
(3)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析】解:(1)tl=6min=360s,
根据v=可得,
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s1=v5tl=20m/s×360s=7200m,
(2)tl=4min=240s,
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
s2=v2t2=10m/s×240s=2400m;
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总路程:
s=s1+s5=7200m+2400m=9600m。
(3)这次整个测试中总时间t=tl+t2=360s+240s=600s,
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v===16m/s。
答:(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6min的路程为7200m。
(2)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总路程为9600m。
(3)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16m/s。
22.(9分)一轿车在福厦高速公路上行驶.
(1)它在经过如图所示的标志牌下时,速度已达40m/s,并仍以此速度向前开行,为什么?
(2)如果这辆轿车以108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则从标志牌处开到厦门需多少时间?
【答案】(1)这辆车是违反了交通规则,因为这辆车的速度超过了限制速度;
(2)从标志牌处开到厦门需要0.5h。
【解析】解:(1)交通标志牌“120”是限速的标志,指的是速度不能超过120km/h;
轿车速度为40m/s=144km/h>120km/h,所以;
(2)由图可知,从该标志牌到厦门的路程:s=54km,
由v=得:从标志牌处开到厦门的时间:t==。
答:(1)这辆车是违反了交通规则,因为这辆车的速度超过了限制速度;
(2)从标志牌处开到厦门需要0.5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田庄中学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估测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下列有关光的说法正确的是,58cm、1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九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共4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张宅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