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5无锡江阴六校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生物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5无锡江阴六校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生物含解析第1页
    2025无锡江阴六校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生物含解析第2页
    2025无锡江阴六校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生物含解析第3页
    还剩3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无锡江阴六校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生物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5无锡江阴六校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生物含解析,共33页。
    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2.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B. 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网络
    C. 发生中暑、失温等现象说明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有限
    D. 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也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2. 人体内的醛固酮能在肝脏细胞中被灭活。某肝硬化患者肝细胞灭活醛固酮的功能减退,会出现组织水肿现象。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
    B. 醛固酮含量升高造成Na+、水潴留,细胞外液增多而导致组织水肿
    C. 组织水肿发生时,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水分子仍然能进行相互交换
    D. 利尿剂甘露醇能减少水的重吸收,是根治该患者组织水肿的首选药物
    3. 人体血浆渗透压可分为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胶体渗透压和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晶体渗透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血浆的胶体渗透压大于组织液或淋巴液的胶体渗透压
    B. 葡萄糖、胰岛素、抗体和Na+等都参与了血浆渗透压的形成
    C. 正常机体内血浆渗透压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D 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血浆晶体渗透压会上升
    4. 如图为眨眼反射的示意图,a、b表示神经节两端的不同突起。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脑干中有控制呼吸、心跳和生物节律的中枢
    B. a、b突起分别是传入神经元的树突和轴突
    C. 战士训练长时间不眨眼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 眨眼反射需要大脑皮层视觉中枢的参与才能完成
    5. 某高血压患者突发右侧手臂和腿部无力麻木、说话含糊不清、听不懂人说话并出现尿失禁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排尿反射受大脑皮层发出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调控
    B. 该患者的大脑左半球的S区和H区由于缺血造成损伤
    C. 若该患者还出现生物节律失调的症状,则该患者的下丘脑可能受损
    D. 高血压人群适当减少钠盐的摄入,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此疾病发作的风险
    6. 下列关于人体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脑和脊髓中的神经中枢分工明确,独立地调控机体的生命活动
    B. 外周神经系统中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其活动不受意识支配
    C. 自主神经系统中既有传入神经又有传出神经
    D. 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有辅助作用,其数量比神经元少
    7. 下图1是测量离体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下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中B测出的电位大小相当于图2中a点的电位
    B. 若细胞外Na+浓度适当降低,在适宜条件刺激下图2中c点下移
    C. 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时为静息电位
    D. 神经纤维的状态由b转变为a 的过程中,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
    8. 如图为突触传递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和③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
    B. ②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能量
    C. 突触间隙中的②发挥作用后浓度快速降低
    D. ②与④结合,就会使③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
    9. 某些糖尿病患者在睡前使用胰岛素后,会出现夜晚正常、清晨空腹血糖高的“黎明现象”;有些患者会出现夜晚低血糖,清晨空腹血糖明显升高的“苏木吉现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正常人血糖含量维持平衡存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B. 出现“苏木吉现象”的患者需增加胰岛素的使用量
    C. 出现“黎明现象”可能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有关
    D. 糖尿病患者在注射胰岛素时应该考虑使用量的问题
    10. 如图为人体血糖、体温和水盐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途径①属于血糖调节,胰岛B细胞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B. 途径②属于体温调节,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
    C. 途径③属于水盐平衡调节,激素D是由垂体合成和释放的
    D. 激素A、C、D都能定向运输到靶细胞或靶器官起作用
    11. 肺水肿是指肺内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平衡失调,大量组织液集聚,表现为呼吸困难、高烧、大汗淋漓等,并出现低氧血症。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患者呼吸困难导致体内CO2浓度升高
    B. 呼吸运动的调节方式是体液调节
    C. 大汗淋漓能够增加散热量,有利于缓解患者的高烧症状
    D. 肺内组织液的去向主要是进入肺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12. 研究发现,人体体重与一种脂肪细胞分泌的蛋白类激素——瘦素有关,调节机制如下图所示。某同学昼夜节律紊乱、进食频率过高,导致瘦素分泌增加,形成瘦素抵抗。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瘦素在过程①中通过血液运输
    B. 瘦素的分泌存在过程②负反馈调节
    C. 图中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D. 形成瘦素抵抗的原因是靶细胞内受体数量不足
    13. 免疫调节是人体内的护卫队,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免疫活性物质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常见的有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
    B. 淋巴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二者都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
    C.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后者针对性强
    D. 人体识别并清除侵入人体的病菌,这体现了免疫防御功能
    14. 5-羟色胺(5-HT)是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但最新研究表明:细胞毒性T细胞也能合成和分泌5-HT并结合自身表面受体,增强自身接触、裂解肿瘤细胞的能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5-HT与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完成了化学信号向电信号的转换
    B. 5-HT在上述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细胞因子”的作用
    C. 靶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会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
    D. 细胞毒性T细胞接触和裂解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
    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4题,每题3分,共计12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5. 迷走神经是与脑干相连的脑神经,不仅对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起作用,还可影响机体的炎症反应,相关机理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迷走神经中促进胃肠蠕动的神经属于交感神经
    B. 胃酸杀灭胃内的细菌属于免疫系统的清除功能
    C. 迷走神经兴奋时,有利于食物消化、炎症反应减弱
    D. 乙酰胆碱与N受体结合后能抑制肠巨噬细胞分泌TNF-α
    16. 如图表示反射活动中神经中枢抑制活动产生机制的三种模式,图中①~⑦代表相应的神经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模式Ⅰ中,①兴奋时,③、④分别处于兴奋和抑制状态
    B. 模式Ⅲ中,⑤兴奋必然导致⑦产生兴奋
    C. 模式Ⅱ中,体现了神经调节的反馈调节机制
    D. 缩手反射中,屈肌因兴奋而收缩时,伸肌受到抑制而舒张,其调节模式为图中模式Ⅰ
    17. 下列有关人体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幼年时缺乏生长激素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
    B. 在神经调节中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结构基础
    C.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发挥作用依次需要的信号分子是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
    D. 免疫系统可识别和清除机体突变的细胞
    18. 下图是人体对某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I~Ⅶ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TH细胞表示辅助性T细胞,a~g代表不同的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IV、VI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
    B. 当抗原再次侵入机体后,会引起浆细胞的细胞周期变短
    C. 病毒侵入人体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会发挥作用
    D. T细胞在胸腺成熟,且只在细胞免疫中起作用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共计6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9. 渐冻症是一种慢性运动神经元性疾病,发病非常缓慢,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谷氨酸毒性学说”是解释渐冻症病因的一种重要学说,下图是该学说的部分示意图,图中 AMPA和NMDA 是相关受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MPA的化学本质是_____,其功能有_____。谷氨酸与 AMPA结合后使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引起 NMDA 打开,促进钙离子进入细胞内,激活______进而产生过量的NO。
    (2)过多 NO 会导致谷氨酸的过量释放,使突触后神经元内的 Ca²⁺浓度持续升高,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死亡,最终引发渐冻症。NO通过体液调节导致谷氨酸持续释放是____调节的结果。NO作为非典型神经递质,与谷氨酸相比,NO作用的特点有_____(至少填2点,)。
    (3)目前市面上常用来缓解渐冻症症状的药物是利鲁唑,其作用机理可能有 。
    A. 抑制谷氨酸释放
    B. 干扰谷氨酸与 AMPA的结合
    C. 提高 NO 合酶活性
    D. 促进精氨酸合成
    (4)渐冻症群体中大约有2%的患者具有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基因突变。正常的 SOD1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而突变后的SOD1对神经元具有毒性。Tfersen是一种反义寡核苷酸(单链RNA)药物,能干扰翻译过程,推测其作用机理是药物序列在_____(填细胞结构)中能与_____互补配对。
    20. 正常人感染病原体会引起发热,图1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可调节体温于相对恒定状态。图2为电突触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细胞和乙细胞的受体接受的信息分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2)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致热性细胞因子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_________,这一过程_________(从“属于”“不属于”中选填)神经—体液调节。
    (3)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调节一方面可以_________;另一方面可以形成多级调节,利于精细调控。促甲状腺激素可作为信息分子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是_________。
    (4)人体失Na+多于失水为低渗性失水,血液中Na+浓度下降,醛固酮的分泌量_________。高温持续期(38.5℃)病人产热量_________散热量,此阶段病人感到口渴,合成和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该激素释放的部位是_________,功能主要是_________。
    (5)下丘脑中有电突触,它以电流为信息载体(图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
    A. 电突触的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以离子通道相通
    B. 电突触和植物的胞间连丝都有信息交流作用
    C. 与化学突触相比,电突触传递速度快、可双向传递
    D. 兴奋经过电突触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
    21. 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之后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三大因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可通过控制胰岛素分泌以调节血糖稳态,部分作用机制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素能够通过多方面的作用维持血糖平衡,一方面促进_____,转化为非糖物质;另一方面又能抑制_____,从而降低血糖含量。
    (2)据图回答:健康者胰岛素分泌很快的主要机理是:血糖升高,位于_____中的血糖调节中枢兴奋,后者通过迷走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胰岛B细胞上的_____,导致胰岛B细胞兴奋,引起Ca2+大量内流,使_____。
    (3)司美格鲁肽(有效成分为GLP-1)作为II型糖尿病治疗药物批准在国内上。
    ①GLP-1通过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特定受体结合引起细胞膜发生_____的信号转变,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②与注射胰岛素相比,糖尿病患者注射司美格鲁肽能够避免因药量过多引发低血糖症状,据图2解释其原因_____。
    ③根据上述作用机理推测,司美格鲁肽_____(填“能”或“不能”)治疗Ⅰ型糖尿病,理由是_____。
    22. 新型冠状病毒(SARS-CV-2),主要攻击人体的呼吸道和肺部细胞,这是因为病毒囊膜表面刺突蛋白S能与呼吸道或肺部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ACE2)结合,囊膜与细胞膜融合,病毒核酸和相关的酶进入细胞,过程如图1所示。图2是机体对入侵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其中Ⅰ~Ⅶ表示不同种类细胞,Th 细胞即辅助性T细胞,a~g代表不同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病毒囊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_____。病毒侵入细胞的过程依赖细胞膜的_____性。
    (2)图2表示的是_____免疫过程,物质d、e、f表示_____,细胞Ⅲ是_____。当同种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由于_____(填数字)细胞的存在,使得二次免疫更快更强,人体消灭侵入体内的新冠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功能。
    (3)新型冠状病毒经灭活处理后制成的疫苗是我国进行新冠预防接种的主要类型,病毒灭活处理可使其失去致病性但保留抗原性,注射疫苗属于_____(填“主动”或“被动”)免疫,但通常需要多次接种以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_____。
    (4)当抗体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可能引发_____,由于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这种疾病是_____。
    23. 肠道菌群能通过菌体自身或其代谢产物对人脑产生影响,人脑也能通过调节影响肠道菌群,部分机制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Ⅰ摄取肠道菌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________,然后传递给细胞Ⅱ________(填名称),细胞Ⅱ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细胞Ⅲ结合,同时分泌细胞因子。
    (2)细胞因子含量上升,促进下丘脑分泌物质a。物质a是________,其功能是________,最终引起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
    (3)致病菌产生的毒素可刺激肠嗜铬细胞分泌5-HT,5-HT与迷走神经元上的________结合,引起迷走神经产生兴奋,信号沿着外周神经传递到脑,进而产生呕吐反射,同时兴奋传递到________产生痛觉。呕吐的生理意义是________。
    (4)研究表明,长期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炎症反应可能导致抑郁症。抑郁症情况越严重的大鼠对糖水的偏好度越低,明暗箱实验中停留在明箱的时间越短。药物X能通过缓解肠道炎症治疗抑郁症。L-茶氨酸能改善情绪,治疗抑郁症。科研人员探究生理盐水配制的L-茶氨酸是否是通过缓解肠道炎症来治疗大鼠的抑郁症,进行了如下实验。请补全下表:
    实验步骤的目的
    实验步骤的要点
    动物分组
    将所有大鼠适应性饲养7天后平均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A)、模型组(B)、________(C)、茶氨酸组(D)
    制作抑郁症模型鼠
    实验中除A组以外,其他各组大鼠通过改变肠道菌群制作抑郁症模型鼠
    实验处理
    A组和B组________,C组每日用一定浓度的药物X溶液10mL灌胃,D组每日用10mL L-茶氨酸溶液灌胃,连续灌胃28天
    指标测定
    先对各组大鼠进行实验________并观察,再解剖并检测________
    2024-2025学年度秋学期期中联考试卷
    高二生物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2.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B. 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网络
    C. 发生中暑、失温等现象说明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有限
    D. 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也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答案】CD
    【解析】
    【分析】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集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
    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细胞代谢正常进行和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A错误;
    B、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错误;
    C、中暑、失温等现象的发生说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时,稳态就会被打破,C正确;
    D、机体细胞确实生活在内环境中,并且它们也通过物质交换和调节机制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这种稳态的维持对于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至关重要,D正确。
    故选CD。
    2. 人体内的醛固酮能在肝脏细胞中被灭活。某肝硬化患者肝细胞灭活醛固酮的功能减退,会出现组织水肿现象。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
    B. 醛固酮含量升高造成Na+、水潴留,细胞外液增多而导致组织水肿
    C. 组织水肿发生时,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水分子仍然能进行相互交换
    D. 利尿剂甘露醇能减少水的重吸收,是根治该患者组织水肿的首选药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详解】A 、醛固酮具有吸钠排钾的作用,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A正确;
    B、醛固酮含量升高造成Na+、水潴留,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吸水增多而导致组织水肿,B正确;
    C、组织水肿发生时,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水分子仍然能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相互交换,C正确;
    D、根治该患者组织水肿的首选药物应降低患者体内过多的醛固酮,减少水的重吸收只能缓解组织水肿的现象,不能根治,D错误。
    故选D
    3. 人体血浆渗透压可分为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胶体渗透压和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晶体渗透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血浆的胶体渗透压大于组织液或淋巴液的胶体渗透压
    B. 葡萄糖、胰岛素、抗体和Na+等都参与了血浆渗透压的形成
    C. 正常机体内血浆渗透压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D. 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血浆晶体渗透压会上升
    【答案】D
    【解析】
    【分析】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详解】A、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高于淋巴液或组织液,所以血浆的胶体渗透压大于组织液或淋巴液的胶体渗透压,A正确;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由无机盐决定,与蛋白质等物质也有关系,故葡萄糖、胰岛素、抗体和Na+等都参与了血浆渗透压的形成,B正确;
    C、正常机体内血浆渗透压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这样才能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C正确;
    D、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多,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D错误。
    故选D。
    4. 如图为眨眼反射的示意图,a、b表示神经节两端的不同突起。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脑干中有控制呼吸、心跳和生物节律的中枢
    B. a、b突起分别是传入神经元的树突和轴突
    C. 战士训练长时间不眨眼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 眨眼反射需要大脑皮层视觉中枢的参与才能完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中枢神经系统:①脑:大脑、脑干、小脑;②脊髓。
    (2)关系:①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②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③神经中枢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
    【详解】A、脑干中有控制呼吸、心跳的中枢,生物节律的中枢在下丘脑,A错误;
    B、由图可知,a、b所在的神经元上有神经节,为传入神经,a、b突起分别是传入神经元的树突和轴突,B正确;
    C、结合题意可知,眨眼反射是非条件反射,而战士们能练成长时间不眨眼,说明有大脑皮层的参与,C错误;
    D、眨眼反射是由脑干参与的非条件反射,因此不需要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参与也能完成,D错误。
    故选B。
    5. 某高血压患者突发右侧手臂和腿部无力麻木、说话含糊不清、听不懂人说话并出现尿失禁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排尿反射受大脑皮层发出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调控
    B. 该患者的大脑左半球的S区和H区由于缺血造成损伤
    C. 若该患者还出现生物节律失调的症状,则该患者的下丘脑可能受损
    D. 高血压人群适当减少钠盐的摄入,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此疾病发作的风险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脑的高级功能: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中央前回为第一运动区。
    【详解】A、排尿反射受脊髓发出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调控,A错误;
    B、S区受损不能讲话,H区受损听不懂话。患者说话含糊不清,且听不懂别人说话,说明该患者大脑左半球S区和H区因缺血造成损伤,B正确;
    C、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若该患者还出现生物节律失调的症状,则该患者的下丘脑可能受损,C正确;
    D、合理膳食,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可降低高血压,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此疾病发作的风险,D正确。
    故选A。
    6. 下列关于人体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脑和脊髓中的神经中枢分工明确,独立地调控机体的生命活动
    B. 外周神经系统中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其活动不受意识支配
    C. 自主神经系统中既有传入神经又有传出神经
    D 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有辅助作用,其数量比神经元少
    【答案】B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对机体的控制是相互协调的,并非独立调控。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它们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活动,且不完全自主。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等辅助作用,其数量比神经元多得多。
    【详解】A、脑和脊髓中的神经中枢分工明确,但它们相互联系,共同调控机体的生命活动,并非独立地调控,A错误;
    B、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即外周神经系统中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其活动不受意识支配,B正确;
    C、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是传出神经系统,C错误;
    D、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有辅助作用,其数量比神经元多,D错误。
    故选B。
    7. 下图1是测量离体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下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中B测出的电位大小相当于图2中a点的电位
    B. 若细胞外Na+浓度适当降低,在适宜条件刺激下图2中c点下移
    C. 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时为静息电位
    D. 神经纤维的状态由b转变为a 的过程中,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膜主要对K+ 有通透性,造成K+ 外流,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 的通透性增加,Na+ 内流,这个部位的膜两侧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表现为内正外负的兴奋状态。图1装置a测得的电位是外正内负,相当于图2中的a点的电位,即静息电位。装置b测得的电位是外负内正,相当于图2中的c点的电位,即动作电位。
    【详解】A、图1装置B测得的电位是外负内正,相当于图2中的c点的电位,即动作电位,A错误;
    B、若细胞外Na+浓度适当降低,会导致神经纤维膜内外Na+浓度差减小,Na+外流速度变慢,从而导致动作电位的绝对值减小,即图2中c点下移,B正确;
    C、动作电位的形成是由于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Na+内流导致膜内带正电的离子增多,使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的兴奋状态,C错误;
    D、神经纤维的状态由b转变为a的过程中,是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此时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K+外流,D错误。
    故选B。
    8. 如图为突触传递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和③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
    B. ②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能量
    C. 突触间隙中的②发挥作用后浓度快速降低
    D. ②与④结合,就会使③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图示为突触传递示意图,其中①为突触前膜,②为神经递质,③为突触后膜,④为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详解】A、①是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膜的一部分,③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因此二者均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A正确;
    B、②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突触间隙,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
    C、突触间隙中的②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灭活或被运输至突触前面,其浓度快速降低,C正确;
    D、神经递质分为两类,兴奋性递质与抑制性递质,兴奋性递质会使下一个神经元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而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后,膜电位仍然是外正内负,因此不知道②神经递质的类型,无法知道③的膜电位的情况,D错误。
    故选D。
    9. 某些糖尿病患者在睡前使用胰岛素后,会出现夜晚正常、清晨空腹血糖高的“黎明现象”;有些患者会出现夜晚低血糖,清晨空腹血糖明显升高的“苏木吉现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正常人血糖含量维持平衡存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B. 出现“苏木吉现象”的患者需增加胰岛素的使用量
    C. 出现“黎明现象”可能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有关
    D. 糖尿病患者在注射胰岛素时应该考虑使用量的问题
    【答案】B
    【解析】
    【分析】机体血糖调节过程: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胰岛B细胞的活动增强,胰岛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的上升,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细胞和肝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等;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这样既增加了血糖的去向,又减少了血糖的来源,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A细胞的活动增强,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
    【详解】A、下丘脑是血糖调节的中枢,需要激素参与调节,正常人血糖含量维持平衡存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A正确;
    B、苏木吉现象是指在夜晚出现低血糖,说明胰岛素的使用量过多,故出现 “苏木吉现象”的患者要考虑减少胰岛素的使用量,B错误;
    C、出现“黎明现象”的患者清晨空腹血糖高可能与胰高血糖素等升血 糖激素的作用有关,C正确;
    D、糖尿病患者在注射胰岛素时应该考虑使用量的问题,防止出现苏木吉现象,D正确。
    故选B。
    10. 如图为人体血糖、体温和水盐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途径①属于血糖调节,胰岛B细胞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B. 途径②属于体温调节,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
    C. 途径③属于水盐平衡调节,激素D是由垂体合成和释放的
    D. 激素A、C、D都能定向运输到靶细胞或靶器官起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示表示人体中下丘脑参与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激素A由胰岛B细胞分泌,表示胰岛素;在寒冷环境中,通过途径②使人代谢增强,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则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C为垂体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激素D为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
    【详解】A、途径①是血糖升高时,通过相关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合成分泌胰岛素,参与血糖的调节过程,神经元②的轴突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B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A正确;
    B、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分泌的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进一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B错误;
    C、抗利尿激素D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由垂体释放,参与水盐平衡调节,C错误;
    D、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不能定向运输到靶细胞,只能定向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D错误。
    故选A。
    11. 肺水肿是指肺内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平衡失调,大量组织液集聚,表现为呼吸困难、高烧、大汗淋漓等,并出现低氧血症。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患者呼吸困难导致体内CO2浓度升高
    B. 呼吸运动的调节方式是体液调节
    C. 大汗淋漓能够增加散热量,有利于缓解患者的高烧症状
    D. 肺内组织液的去向主要是进入肺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答案】B
    【解析】
    【分析】1、人体体温恒定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2、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组成,三者之间的关系为血浆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组织液大部分回流到血浆,少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液,淋巴液再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回流到血浆。
    【详解】A、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呼吸不畅,体内CO2浓度升高,A正确;
    B、呼吸运动的调节主要由CO2等体液调节因子刺激呼吸中枢的神经-体液调节,B错误;
    C、大汗淋漓能够增加散热量有利于缓解患者的高烧症状,C正确;
    D、肺内组织液大部分进入肺毛细血管回流到血浆中,少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称为淋巴液,D正确。
    故选B。
    12. 研究发现,人体体重与一种脂肪细胞分泌的蛋白类激素——瘦素有关,调节机制如下图所示。某同学昼夜节律紊乱、进食频率过高,导致瘦素分泌增加,形成瘦素抵抗。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瘦素在过程①中通过血液运输
    B. 瘦素的分泌存在过程②负反馈调节
    C. 图中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D. 形成瘦素抵抗的原因是靶细胞内受体数量不足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瘦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其作用有两个,一是作用于靶细胞,最终引起食欲下降,减少能量摄入;二是反作用于脂肪细胞,抑制脂肪的形成。图中瘦素的分泌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
    【详解】A、瘦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激素,其①作用特点通过血液运输,A正确;
    B、瘦素反作用于脂肪细胞,抑制脂肪的形成,②属于负反馈调节,B正确;
    C、由图可判断瘦素的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C正确;
    D、人体昼夜节律紊乱、进食频率过高,导致瘦素分泌增加,瘦素是蛋白类激素,形成瘦素抵抗的可能原因是靶细胞上瘦素受体数量不足,瘦素无法发挥作用,D错误。
    故选D。
    13. 免疫调节是人体内的护卫队,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免疫活性物质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常见的有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
    B. 淋巴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二者都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
    C.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后者针对性强
    D. 人体识别并清除侵入人体的病菌,这体现了免疫防御功能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体的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分为T淋巴细胞(骨髓产生,胸腺成熟)和B淋巴细胞(骨髓产生、骨髓中成熟),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
    【详解】A、免疫活性物质溶菌酶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物质,如泪腺细胞,A错误;
    B、淋巴细胞分为T淋巴细胞(骨髓产生,胸腺成熟)和B淋巴细胞(骨髓产生、骨髓中成熟),二者都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的,B正确;
    C、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能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其物质基础包括第一、二道防线,作用范围广,而特异性免疫是后天形成的,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C正确;
    D、人体识别并清除侵入人体的病菌,是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功能的体现,D正确。
    故选A。
    14. 5-羟色胺(5-HT)是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但最新研究表明:细胞毒性T细胞也能合成和分泌5-HT并结合自身表面受体,增强自身接触、裂解肿瘤细胞的能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5-HT与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完成了化学信号向电信号的转换
    B. 5-HT在上述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细胞因子”的作用
    C. 靶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会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
    D. 细胞毒性T细胞接触和裂解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
    【答案】A
    【解析】
    【分析】免疫监视可以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病原体成分,如肿瘤、衰老细胞和凋亡细胞。免疫自稳是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态,使其功能不发生改变。一旦免疫自稳发生了改变,免疫功能紊乱,就会发生一些自身免疫病和过敏性疾病。
    【详解】A、细胞毒性T细胞能合成5-羟色胺并结合自身表面的受体,增强自身识别和裂解肿瘤细胞的能力,突触处可以进行化学信号和电信号的转化,此时没有突触,因此不能完成化学信号向电信号的转化,A错误;
    B、细胞毒性T细胞也能合成和分泌5-HT并结合自身表面受体,增强自身接触、裂解肿瘤细胞的能力,所以5-HT在上述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细胞因子”的作用,B正确;
    C、细胞免疫过程中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需要靶细胞的接触、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C正确;
    D、免疫监视功能是指清除被感染的细胞或者肿瘤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和裂解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D正确。
    故选A。
    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4题,每题3分,共计12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5. 迷走神经是与脑干相连的脑神经,不仅对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起作用,还可影响机体的炎症反应,相关机理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迷走神经中促进胃肠蠕动的神经属于交感神经
    B. 胃酸杀灭胃内的细菌属于免疫系统的清除功能
    C. 迷走神经兴奋时,有利于食物消化、炎症反应减弱
    D. 乙酰胆碱与N受体结合后能抑制肠巨噬细胞分泌TNF-α
    【答案】CD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
    【详解】A、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副交感神经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A错误;
    B、胃酸存在于胃液中,胃液不属于体液,因此胃液杀灭胃内细菌的过程属于第一道防线,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免疫防御是指机体对外来物质的识别、排除,B错误:
    C、TNF-α能够促进炎症反应,迷走神经释放的乙酰胆碱能抑制肠巨噬细胞释放TNF-α,因此迷走神经的兴奋能抑制炎症反应即具有抗炎症作用,图示还显示迷走神经能促进胃腺和肠腺分泌消化液,因此,迷走神经兴奋后胃肠糯动加快、消化液分泌增加,有利于消化,C正确;
    D、根据图示信息:乙酰胆碱与肠巨噬细胞膜上的N受体结合后能抑制肠巨噬细胞释放TNF-a,D正确。
    故选CD。
    16. 如图表示反射活动中神经中枢抑制活动产生机制的三种模式,图中①~⑦代表相应的神经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模式Ⅰ中,①兴奋时,③、④分别处于兴奋和抑制状态
    B. 模式Ⅲ中,⑤兴奋必然导致⑦产生兴奋
    C. 模式Ⅱ中,体现了神经调节的反馈调节机制
    D. 缩手反射中,屈肌因兴奋而收缩时,伸肌受到抑制而舒张,其调节模式为图中模式Ⅰ
    【答案】ACD
    【解析】
    【分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在一个反射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详解】A、在神经调节中,神经元通过胞吐作用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后,再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模式Ⅰ中,图中③为抑制性神经元,接受①传来的兴奋后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④产生抑制,A正确;
    B、模式Ⅲ中,若⑤兴奋会导致⑦兴奋,但若⑥兴奋后⑤再兴奋,⑥会抑制⑤释放神经递质,因而⑦不能产生兴奋,B错误;
    C、模式Ⅱ中,兴奋性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使抑制性神经元兴奋,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反过来抑制兴奋性神经元的活动,体现了神经调节的负反馈调节机制,C正确;
    D、模式Ⅰ是同时进行的相互拮抗的不同调节,缩手反射中,屈肌因兴奋而收缩的同时,伸肌则受到抑制而舒张,该神经调节模式为图中的模式Ⅰ,D正确。
    故选ACD。
    17. 下列有关人体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
    A. 幼年时缺乏生长激素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
    B. 在神经调节中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C.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发挥作用依次需要的信号分子是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
    D. 免疫系统可识别和清除机体突变的细胞
    【答案】BCD
    【解析】
    【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有: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3、免疫系统的功能有:防卫、监控和清除。
    【详解】A、甲状腺激素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因此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会导致神经系统的发育不良,患呆小症,A错误;
    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即在神经调节中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B正确;
    C、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发挥作用离不开信号分子,依次需要的信号分子是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等,C正确;
    D、免疫系统可及时的识别和清除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的细胞,防止癌症的发生,还可以不断清除衰老死亡的细胞,保持体内的净化更新,D正确。
    故选BCD。
    18. 下图是人体对某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I~Ⅶ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TH细胞表示辅助性T细胞,a~g代表不同的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IV、VI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
    B. 当抗原再次侵入机体后,会引起浆细胞的细胞周期变短
    C. 病毒侵入人体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会发挥作用
    D. T细胞在胸腺成熟,且只在细胞免疫中起作用
    【答案】BD
    【解析】
    【分析】Ⅰ表示抗原呈递细胞,Ⅱ细胞毒性T细胞,Ⅲ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Ⅳ洗白事故记忆T细胞, Ⅴ表示B细胞, Ⅵ表示记B细胞,Ⅶ浆细胞。
    【详解】A、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IV、VI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相应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浆细胞,发挥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A正确;
    B、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没有细胞周期,不能进行细胞分裂,B错误;
    C、病毒侵入机体后,当攻破前两道防线后,先发挥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到内环境,进而发挥体液免疫,C正确;
    D、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D错误。
    故选BD。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共计6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9. 渐冻症是一种慢性运动神经元性疾病,发病非常缓慢,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谷氨酸毒性学说”是解释渐冻症病因的一种重要学说,下图是该学说的部分示意图,图中 AMPA和NMDA 是相关受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MPA的化学本质是_____,其功能有_____。谷氨酸与 AMPA结合后使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引起 NMDA 打开,促进钙离子进入细胞内,激活______进而产生过量的NO。
    (2)过多 NO 会导致谷氨酸的过量释放,使突触后神经元内的 Ca²⁺浓度持续升高,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死亡,最终引发渐冻症。NO通过体液调节导致谷氨酸持续释放是____调节的结果。NO作为非典型神经递质,与谷氨酸相比,NO作用的特点有_____(至少填2点,)。
    (3)目前市面上常用来缓解渐冻症症状的药物是利鲁唑,其作用机理可能有 。
    A. 抑制谷氨酸释放
    B. 干扰谷氨酸与 AMPA的结合
    C. 提高 NO 合酶的活性
    D. 促进精氨酸合成
    (4)渐冻症群体中大约有2%的患者具有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基因突变。正常的 SOD1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而突变后的SOD1对神经元具有毒性。Tfersen是一种反义寡核苷酸(单链RNA)药物,能干扰翻译过程,推测其作用机理是药物序列在_____(填细胞结构)中能与_____互补配对。
    【答案】(1) ①. 糖蛋白 ②. 识别谷氨酸,转运Na+
    ③. NO合酶
    (2) ①. 正反馈 ②. NO不储存于囊泡;可由突触后膜释放 (3)AB
    (4) ①. 核糖体 ②. 突变后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的mRNA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小问1详解】
    由题意可知,图中 AMPA是受体,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功能是与谷氨酸相结合,然后使Na+通道打开,促使Na+内流。据图可知,谷氨酸与 AMPA结合后使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引起 NMDA 打开,促进钙离子进入细胞内,激活NO合酶进而产生过量的NO。
    【小问2详解】
    谷氨酸与 AMPA结合后使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引起 NMDA 打开,促进钙离子进入细胞内,激活NO合酶进而产生过量的NO,过多NO又会导致谷氨酸的过量释放,这形成了正反馈调节过程。NO作为非典型神经递质,与谷氨酸相比,NO作用有不储存于囊泡、可由突触后膜释放的特点。
    【小问3详解】
    由题意结合图示可知,谷氨酸毒性的发挥需要谷氨酸释放出来并与受体结合后才能起作用,故可开发谷氨酸受体拮抗剂,抑制谷氨酸合成或释放来抑制谷氨酸毒性,AB符合题意,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小问4详解】
    由题意知,Tfersen是一种反义寡核苷酸(单链RNA)药物,能干扰翻译过程,翻译是以超氧化物歧化酶1的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所以推测它的作用机理是药物序列在核糖体中能与突变后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的mRNA超氧化物歧化酶1的mRNA互补配对,阻止突变后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合成。
    20. 正常人感染病原体会引起发热,图1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可调节体温于相对恒定状态。图2为电突触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细胞和乙细胞的受体接受的信息分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2)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致热性细胞因子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_________,这一过程_________(从“属于”“不属于”中选填)神经—体液调节。
    (3)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调节一方面可以_________;另一方面可以形成多级调节,利于精细调控。促甲状腺激素可作为信息分子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是_________。
    (4)人体失Na+多于失水为低渗性失水,血液中Na+浓度下降,醛固酮的分泌量_________。高温持续期(38.5℃)病人产热量_________散热量,此阶段病人感到口渴,合成和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该激素释放的部位是_________,功能主要是_________。
    (5)下丘脑中有电突触,它以电流为信息载体(图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
    A. 电突触的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以离子通道相通
    B. 电突触和植物的胞间连丝都有信息交流作用
    C. 与化学突触相比,电突触传递速度快、可双向传递
    D. 兴奋经过电突触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
    【答案】(1) ①. 神经递质 ②. 甲状腺激素
    (2) ①. 下丘脑 ②. 不属于
    (3) ①. 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 ②. 反馈(或负反馈)调节
    (4) ①. 增加(升高) ②. 等于(或=) ③. 垂体 ④. 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的重吸收 (5)ABC
    【解析】
    【分析】1、如图1所示,病原体入侵后,体细胞会分泌致热性细胞因子,作用于下丘脑,下丘脑接受刺激将体温调定点上调至38.5℃,下丘脑通过神经元作用于毛细血管,减少散热,通过神经元作用于甲细胞;通过分泌激素a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激素b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分泌激素c作用于乙细胞,达到体温上升的目的。
    2、如图2所示,电突触是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之间存在离子通道,当突触前膜产生兴奋时,该兴奋可以通过离子通道直接传递给突触后膜。
    【小问1详解】
    如图1所示,下丘脑通过神经元作用于甲细胞,因此甲细胞接受的信息分子是神经递质;乙细胞接受甲状腺产生的激素c,激素c为甲状腺激素。
    【小问2详解】
    如图1所示,致热性细胞因子作用于下丘脑,神经-体液调节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既有完整的反射弧,也有激素发挥作用,因此这一过程不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小问3详解】
    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形成精细调控,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因此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一方面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另一方面可以形成多级调节,利于精细调控。促甲状激素可作为信号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属于(负)反馈调节。
    【小问4详解】
    醛固酮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有利于Na+的重吸收,因此血液中Na+浓度下降时,醛固酮分泌量增加;高热持续期,体温不变,因此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抗利尿激素的释放部位为垂体,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分重吸收。
    【小问5详解】
    A、据图2可知,电突触的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以离子通道相通,A正确;
    B、电突触可将神经冲动从突触前膜传递到突突触后膜,高等植物的成熟组织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B正确;
    C、电突触可通过离子通道直接传递神经冲动速度快,且当突触后膜产生神经冲动时也可通过离子通道传递给突触前膜,化学突触需要将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才能传递神经冲动,速度较慢,且只能单向传递,C正确;
    D、当兴奋经过电突触时,可以电信号的形式直接传递,D错误。
    故选ABC。
    21. 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之后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三大因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可通过控制胰岛素分泌以调节血糖稳态,部分作用机制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素能够通过多方面的作用维持血糖平衡,一方面促进_____,转化为非糖物质;另一方面又能抑制_____,从而降低血糖含量。
    (2)据图回答:健康者胰岛素分泌很快的主要机理是:血糖升高,位于_____中的血糖调节中枢兴奋,后者通过迷走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胰岛B细胞上的_____,导致胰岛B细胞兴奋,引起Ca2+大量内流,使_____。
    (3)司美格鲁肽(有效成分为GLP-1)作为II型糖尿病治疗药物批准在国内上。
    ①GLP-1通过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特定受体结合引起细胞膜发生_____的信号转变,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②与注射胰岛素相比,糖尿病患者注射司美格鲁肽能够避免因药量过多引发低血糖症状,据图2解释其原因是_____。
    ③根据上述作用机理推测,司美格鲁肽_____(填“能”或“不能”)治疗Ⅰ型糖尿病,理由是_____。
    【答案】(1) ①. 葡萄糖被组织细胞摄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肝糖原和肌糖原) ②. 肝糖原的水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2) ①. 下丘脑 ②. (特异性)受体 ③. 促进贮存胰岛素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迅速释放胰岛素
    (3) ①. 化学信号->电信号 ②. 当药量过多导致血糖降低时,葡萄糖摄入减少,胰岛B细胞呼吸减慢导致ATP浓度降低,使得GLP-1的胞内信号转导的促进作用减弱,对胰岛素分泌的促进减弱,避免了低血糖症状 ③. 不能 ④. 司美格鲁肽降糖时主要作用于胰岛B细胞,I 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受损
    【解析】
    【分析】血糖平衡的调节,也就是调节血糖的来源和去 向,使其处于平衡状态。研究发现,机体是通过一些特定的激素来调节血糖的代谢速率的,其中最主要的是胰岛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
    【小问1详解】
    胰岛素能够通过多方面的作用维持血糖平衡,一方面促进葡萄糖被组织细胞摄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肝糖原和肌糖原),转化为非糖物质;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水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降低血糖含量。
    【小问2详解】
    健康者胰岛素分泌很快的主要机理是:血糖升高,位于下丘脑中的血糖调节中枢兴奋,后者通过迷走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胰岛B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导致胰岛B细胞兴奋,引起Ca2+大量内流,使促进贮存胰岛素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迅速释放胰岛素。
    【小问3详解】
    ①据图可知,GLP-1通过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此时是化学信号,促进cAMP的产生(化学信号),促进K+通道磷酸化,K+外流受阻,细胞膜电位变化(电信号),影响Ca2+内流,促进胰岛素的释放。
    ②胰岛素直接作用于组织细胞降低血糖,当胰岛素注射过多时,可能出现低血糖。而GLP-1发挥作用依赖葡萄糖产生的ATP转化为cAMP,当GLP-1注射过多导致血糖降低时,胰岛B细胞摄入葡萄糖减少,细胞呼吸减慢导致ATP浓度降低,使得GLP-1的胞内信号转导的促进作用减弱,进而对胰岛素分泌的促进效果也减弱,避免了低血糖症状。
    ③司美格鲁肽降糖时主要作用于胰岛B细胞,Ⅰ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受损,所以司美格鲁肽不能用于治疗Ⅰ型糖尿病。
    22. 新型冠状病毒(SARS-CV-2),主要攻击人体的呼吸道和肺部细胞,这是因为病毒囊膜表面刺突蛋白S能与呼吸道或肺部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ACE2)结合,囊膜与细胞膜融合,病毒核酸和相关的酶进入细胞,过程如图1所示。图2是机体对入侵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其中Ⅰ~Ⅶ表示不同种类细胞,Th 细胞即辅助性T细胞,a~g代表不同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病毒囊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_____。病毒侵入细胞的过程依赖细胞膜的_____性。
    (2)图2表示的是_____免疫过程,物质d、e、f表示_____,细胞Ⅲ是_____。当同种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由于_____(填数字)细胞的存在,使得二次免疫更快更强,人体消灭侵入体内的新冠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功能。
    (3)新型冠状病毒经灭活处理后制成的疫苗是我国进行新冠预防接种的主要类型,病毒灭活处理可使其失去致病性但保留抗原性,注射疫苗属于_____(填“主动”或“被动”)免疫,但通常需要多次接种以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_____。
    (4)当抗体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可能引发_____,由于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这种疾病是_____。
    【答案】(1) ①. 脂质和蛋白质 ②. 流动
    (2) ①.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特异性免疫) ②. 细胞因子 ③. (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 ④. Ⅵ和Ⅳ ⑤. 防御
    (3) ①. 主动 ②. 记忆细胞和抗体
    (4) ①. 过敏反应 ②. 自身免疫病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Ⅰ是抗原呈递细胞,Ⅱ是细胞毒性T细胞, Ⅲ是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Ⅳ是记忆T细胞,Ⅴ是B细胞,Ⅵ是记忆B细胞,Ⅶ是浆细胞。
    小问1详解】
    新冠病毒囊膜来自宿主细胞的细胞膜,主要化学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病毒侵入细胞的过程是胞吞的过程,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小问2详解】
    图2中有g抗体产生,说明存在体液免疫,还有被感染的细胞,说明有细胞免疫;物质d、e、f均是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由于记忆细胞(VI记忆B细胞和IV记忆T细胞) 的存在,当遇到同种抗原时,记忆细胞分裂分化产生新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使得二次免疫更快更强,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人体消灭侵入体内的新冠病毒,新冠病毒属于外来异物,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
    【小问3详解】
    注射疫苗属干主动免疫,可以使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多次接种以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增强免疫力。
    【小问4详解】
    当抗体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可能引发过敏反应,由于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这种疾病是自身免疫病。
    23. 肠道菌群能通过菌体自身或其代谢产物对人脑产生影响,人脑也能通过调节影响肠道菌群,部分机制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Ⅰ摄取肠道菌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________,然后传递给细胞Ⅱ________(填名称),细胞Ⅱ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细胞Ⅲ结合,同时分泌细胞因子。
    (2)细胞因子含量上升,促进下丘脑分泌物质a。物质a是________,其功能是________,最终引起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
    (3)致病菌产生的毒素可刺激肠嗜铬细胞分泌5-HT,5-HT与迷走神经元上的________结合,引起迷走神经产生兴奋,信号沿着外周神经传递到脑,进而产生呕吐反射,同时兴奋传递到________产生痛觉。呕吐的生理意义是________。
    (4)研究表明,长期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炎症反应可能导致抑郁症。抑郁症情况越严重的大鼠对糖水的偏好度越低,明暗箱实验中停留在明箱的时间越短。药物X能通过缓解肠道炎症治疗抑郁症。L-茶氨酸能改善情绪,治疗抑郁症。科研人员探究生理盐水配制的L-茶氨酸是否是通过缓解肠道炎症来治疗大鼠的抑郁症,进行了如下实验。请补全下表:
    【答案】(1) ①. 细胞表面 ②. 辅助性T细胞
    (2) 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②. 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3) ①. 特异性受体 ②. 大脑皮层 ③. 及时将有害食物(物质)排出体外,避免对机体造成伤害
    (4) ①. 药物X组 ②. 每日用10mL生理盐水灌胃 ③. 糖水偏好和明暗箱 ④. 肠道菌群种类和数量、毒素、炎症面积等
    【解析】
    【分析】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属于分级调节;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保护黏膜,调节肠道菌群。
    【小问1详解】
    细胞Ⅰ摄取肠道菌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细胞Ⅱ,根据其能释放细胞因子,可知细胞Ⅱ为辅助性T细胞。
    【小问2详解】
    下丘脑可分泌a,调节垂体分泌b,b可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即该激素分泌过程为分级调节,则a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其功能是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小问3详解】
    5-HT作为信号分子可与迷走神经元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迷走神经产生兴奋。所有的感觉都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因此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会产生痛觉。呕吐能及时将有害食物(物质)排出体外,避免对机体造成伤害。
    小问4详解】
    本实验是探究生理盐水配制的L-茶氨酸是否是通过缓解肠道炎症来治疗大鼠的抑郁症,已知药物X能通过缓解肠道炎症治疗抑郁症,因此自变量为是否含有L-茶氨酸和药物X,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长期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炎症反应导致的抑郁症模型组,C组为炎症反应导致的抑郁症条件下添加药物X组,D组为炎症反应导致的抑郁症条件下添加L-茶氨酸,A和B组为不同条件下的对照组,每日应用10mL生理盐水灌胃,由于抑郁症情况越严重的大鼠对糖水的偏好度越低,明暗箱实验中停留在明箱的时间越短。因此指标测定时先对各组大鼠进行实验糖水偏好和明暗箱实验并观察,再解剖并检测肠道菌群种类和数量、毒素、炎症面积等。
    实验步骤的目的
    实验步骤的要点
    动物分组
    将所有大鼠适应性饲养7天后平均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A)、模型组(B)、________(C)、茶氨酸组(D)
    制作抑郁症模型鼠
    实验中除A组以外,其他各组大鼠通过改变肠道菌群制作抑郁症模型鼠
    实验处理
    A组和B组________,C组每日用一定浓度的药物X溶液10mL灌胃,D组每日用10mL L-茶氨酸溶液灌胃,连续灌胃28天
    指标测定
    先对各组大鼠进行实验________并观察,再解剖并检测________

    相关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 生物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 生物 Word版含解析,共37页。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用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