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09讲 七上课标古诗词复习(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全国通用)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第09讲 七上课标古诗词复习(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 解析
      第09讲 七上课标古诗词复习(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第09讲 七上课标古诗词复习(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第1页
    第09讲 七上课标古诗词复习(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第2页
    第09讲 七上课标古诗词复习(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第3页
    第09讲 七上课标古诗词复习(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第1页
    第09讲 七上课标古诗词复习(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第2页
    第09讲 七上课标古诗词复习(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09讲 七上课标古诗词复习(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第09讲 七上课标古诗词复习(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全国通用),文件包含第09讲七上课标古诗词复习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第09讲七上课标古诗词复习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3、多做试题。多做试题可以帮助同学们熟悉考试形式和掌握解题技巧。
    4、阅读提高。语文考试中涉及到的阅读理解题数量很大,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5、作文练习。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中之重,要用心准备作文写作。
    6、考前复习策略。在考试前的最后一个星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可以将每个学科的要点和难点做成复习卡片,每天复习一定数量的卡片。
    专题二 古诗文阅读
    第09讲 七上课标古诗词复习
    目 录
    一、 \l "_Tc14667" 考情分析 PAGEREF _Tc14667 \h 2
    TOC \ "1-2" \h \u \l "_Tc14667" 【课标要求】 PAGEREF _Tc14667 \h 2
    \l "_Tc4438" 【考查重点】 PAGEREF _Tc4438 \h 2
    \l "_Tc32258" 【主要题型】 PAGEREF _Tc32258 \h 2
    \l "_Tc6472" 【命题趋势】 PAGEREF _Tc6472 \h 2
    二、网络建构2
    \l "_Tc9348" 篇目1:《观沧海》 PAGEREF _Tc9348 \h 3
    \l "_Tc10456" 篇目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PAGEREF _Tc10456 \h 4
    \l "_Tc12854" 篇目3:《次北固山下》 PAGEREF _Tc12854 \h 6
    \l "_Tc31167" 篇目4:《天净沙·秋思》 PAGEREF _Tc31167 \h 7
    \l "_Tc17452" 篇目5:《夜雨寄北》 PAGEREF _Tc17452 \h 9
    三、 \l "_Tc17452" 方法总结10
    \l "_Tc24056" 诗歌鉴赏题的答题一般程序 PAGEREF _Tc24056 \h 10
    四、考场练兵 \l "_Tc17452" 11
    【课标要求】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
    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考查重点】
    诗歌鉴赏,阅读古代诗词名篇,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的思想情感,掌握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
    【主要题型】
    在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对诗歌的考查多为诗歌鉴赏题,均是必考题,分值一般在4-6分。
    【命题趋势】
    近年来,在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对诗歌鉴赏的考查均为必考题,一般设置2-3个小题,第1题通常侧重考查诗歌的基本内容及情感,第2题通常考查对诗句的赏析。部分地区习惯结合课外诗词考查,或者只考查课外古诗词。
    篇目1:《观沧海》
    作者简介:
    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
    主题思想:
    本诗是诗人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含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渴望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重点赏析:
    本诗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描写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博大的胸怀,抒发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创造出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给诗歌增添了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联想日月星辰这些自然界伟大的景象,全离不开大海的怀抱。想象奇特,胸怀开阔,渗透着诗人自己的雄心壮志和昂扬奋发的精神,展现了诗人力挽狂澜、重建天下的雄心,塑造了自我豪气盖世的英雄形象。
    【例题剖析】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
    B.“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六句,动静结合,写出了大海波澜壮阔、山岛高耸屹立、草木生机勃发的特点。
    C.“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四句,是诗人对眼前实景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磅礴气势。
    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2.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C 2.抒发了作者意欲建功立业、施展抱负;气势宏伟、雄心壮志;一揽天下、豪迈自信;积极进取、胸怀天下的思想感情。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鉴赏。
    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意思是: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夸张的手法,为虚写,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四句,是诗人对眼前实景的描绘”有误;
    故选C。
    2.本题考查作者思想感情。
    结合背景和内容来理解。《观沧海》这首诗写于曹操东征乌桓胜利之后,撤军路过碣石山之时,看见沧海洪波涌起、吞吐日月之际,英雄豪气顿生,有感而发,写下了这篇大气磅礴的传世之作。首句点明“观沧海”的地点,“观”字统领全篇,写出了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水何澹澹……洪波涌起”实景描写,写观沧海所见;描写先总后分,由近及远,一静一动,描写茫茫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抱负、宽广的胸襟,以及豪迈自信的思想感情;“日月之行……歌以咏志”是虚写,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进行虚写,将眼前海上的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积极进取、胸怀天下的思想感情。
    篇目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暮春景物的描写,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重点赏析: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何种修辞?有何表达效果?
    答:运用了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到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2.诗歌为何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答: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他总是悲哀凄惨的啼叫着,暗写诗人的悲痛之情。诗人选取“杨花”、“子规”,渲染了伤感的氛围,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例题剖析】
    诗词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写景,选取 和 两个意象,点明了暮春时节,渲染一种凄清、悲凉的氛围,烘托离别的伤感之情。
    2.请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简要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答案】1. 杨花 子规 2.这两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明月”人格化,它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友人,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诗中的意象。
    “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中“杨花”指的是柳絮,其特点是四处飘扬,漫天飞舞。古人借助这一特点常用杨花象征飘零离散。诗中用“杨花”表现暮春的萧条景象,而“子规”的鸣叫又让人心生伤感。诗人叙写这两种景物,在点明时令的同时,又渲染了愁苦、凄凉的氛围,渲染了诗人因朋友遭到贬谪而感到的离别之痛。
    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将月亮人格化,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拟人化,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借此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王昌龄的同情和慰藉。
    记诵诗歌鉴赏口诀
    从题目认识对象;从字面读出感觉;
    从注释破解难点;从作者了解背景;
    从原作找到根据;从题干得到启示;
    从首联找到特点;从尾句参透主旨;
    从景物把握情感;从意境洞察心胸。
    篇目3:《次北固山下》
    作者简介
    王湾,字号不详,唐代诗人。王湾"词翰早著",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主题思想
    诗人描写了冬末春初时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的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重点赏析
    1、说说“阔”和“悬”的妙处。
    “阔”字表现出“潮平”,“悬”字写高高直直挂着的样子。风顺风和,风儿高悬。“阔”和“悬”传神的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美景。
    2、任选角度,简要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3)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4)“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5)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例题剖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颔联的“潮平两岸阔”,写出了什么样的情景?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了怎样的自然理趣?请简要分析。
    【答案】(1)颔联的“潮平两岸阔”,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情景,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2)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海日生于残夜,江上春意闯入旧年,赶走寒冬,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自然变化,蕴含了“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当中的哲理”。
    【详解】(1)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潮平两岸阔”意为: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上涨,江水盛大,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中的哲理。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意为: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间变化,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诗歌的体裁分类
    从诗歌体裁上分为:古代诗歌和新诗两类,古代诗歌又可分为近体诗(唐以后)和古体诗(唐以前),近体诗又分为格律诗(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曲;新诗包括自由诗(五四以来产生的白话诗)、散文诗(以散文形式表现抒情诗内容)、民歌(民间流传,集体创作的诗)。
    篇目4:《天净沙·秋思》
    作者简介
    马致远,字千里,晚号东篱 ,著名戏曲家、杂剧家,被后人誉为"马神仙",还有"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作品《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马致远所作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
    主题思想
    这首散小令运用映衬手法勾勒出一幅清冷凄绝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一个飘零异地的游子的羁旅之苦和思乡之情。
    重点赏析
    1、前三句描绘了九种景物,生动的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请站在“断肠人”的角度描绘这幅图画
    答:深秋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纷。带着满身的疲惫,我骑着羸弱的瘦马,独自在古道上缓行。绕过缠着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鸦雀在树梢盘旋,时时悲啼。走过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桥畔稀疏的村社里,几户人家已升起了袅袅炊烟。
    2.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试举一例简要分析。
    答:(1)运用了寓景于情的手法。作者选用“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和西下的“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悲苦之情。
    (2)运用了静景和动景相映衬的手法。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这种安适、幽静的环境,使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戚。
    (3)运用了大量的名词。即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组成了一幅苍凉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愁苦之情。
    【例题剖析】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各题。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名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1.C 2.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
    【解析】1.本题考查诗文鉴赏。
    C.“小桥流水人家”,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渲染了宁静祥和的氛围,作者此时正远离家乡,浪迹天涯,居无定所,乐景衬哀情,面对温馨家居的场面,自然而然的引发出作者的思乡之情,是“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故选C。
    2.本题考查描绘画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注意:首先找出诗歌里面出现的意象(一般是名词),列出来并解释意思;其次,把这些意象联系起来,描绘了一幅怎么样的画面。本题注意抓住意象“古道”“西风”“瘦马”,理解意思,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示例:在荒凉的古驿道上,秋风瑟瑟,一位疲惫的旅人牵着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缓缓向前走着。
    篇目5:《夜雨寄北》
    作者简介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主题思想
    这首诗既写出巴山倾听秋雨的寂寥之苦,又想象来日相聚之时的幸福快乐,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对团聚的期盼之情。
    重点赏析
    1.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句的妙处。
    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像。诗人在此选取了两种情态:一个是“动态”,一个是语态“却话”。“共剪西窗烛”具体细腻而又无限传神地描绘出一幅良宵美景图。一个“共”字极写亲昵之情态。而“何当”一词却又把诗人描绘的美景推向了远方,推向了虚处。
    2.“巴山夜雨”两次出现的作用。
    不仅是在声韵上回环和谐,朗朗上口,在表达上更有极强的表现力。
    第一个“巴山夜雨”表现的是眼前对现实愁苦的感受;
    第二个“巴山夜雨”表现的是他日对此时此地此景的回味。重复的作用是突出思亲念旧,寂寞凄凉的感情,将现在和将来自己和亲友巴蜀和北方(长安)联结起来。
    【例题剖析】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作者对妻子深深地思念。
    B.“涨”字富有动感,既写出了夜雨注满秋池之景,又流露出了不得归之苦。
    C.诗的最后两句是实写,描写了诗人终于回到家乡和妻子秉烛夜谈的场景。
    D.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即兴写来,道出诗人的情感在刹那间的曲折变化。
    2.诗中两次提及“巴山夜雨”有什么妙处?
    【答案】1.C 2.第一个“巴山夜雨”是写实,渲染凄清寂寥的情调;第二个“巴山夜雨”是写虚,是想象与妻子团圆,突出重逢的温馨和愉悦。两相对比,更加衬托出第一个前者孤身一人的凄清寂寞。同时两个“巴山夜雨”也构成了回环往复之妙。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C.有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是虚写;
    故选C。
    2.本题考查诗歌赏析。赏析两个“巴山夜雨”的关键在于从情与景,虚与实的角度展开。
    “巴山夜雨涨秋池”说的是雨水把秋池涨满了,这个“巴山夜雨”是眼前的夜雨,是实景;“却话巴山夜雨时”是作者想像中与妻子团聚后在一起谈话聊天的内容。这一个“巴山夜雨”是设想将来与亲人见面畅谈时回味的夜雨,这是虚写,是作者想象中的画面,“巴山夜雨”在诗中重复出现,表现出时空的交替,增添了思念缠绵的意味。两相对比,更加衬托出第一个前者孤身一人的凄清寂寞,同时两个“巴山夜雨”也构成了回环往复之妙。
    诗歌鉴赏题的答题一般程序
    (1)认读感知。读诗后继续仔细阅读各个选择项,借助它们进一步再去对材料做全面的理解,再去解题。另外,还要读标题,读注释,弄清材料的背景或领悟作者的心情。
    (2)启动情思。熟悉材料以后,或联想,或想象,进一步体会诗歌意境,同时对已知选项进行大胆筛选。比如,选择项中对一些典故或前人诗句的解释,有些比较冷僻,有些比较牵强,则可以去掉;对作者的评价过高或过小,或武断,或偏激的,也可视为“不恰当”。
    (3)单项核对。选择项中有的是解释或分析单项内容的,如对诗歌中的修辞项的解释,我们就可以与诗句逐一核对,去掉那些无中生有的,指鹿为马的。这样,又可为鉴赏扫除了一大障碍。
    (4)辨析真伪。在提供的答案中,有时会出现似是而非,有时会出现前是后非,有时还会出现自相矛盾,如选择项出现“都”、“全部”的判断词,我们就更要注意它是否能自圆其说,结合全诗内容去伪存真。
    阅读《观沧海》,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本诗以静结合的手法写出景物的特点。用“① ”写出水波荡漾之动态,用“竦峙”描绘山岛挺拔之静态。再写草木,仍是静态,“丛生”“丰茂”表现出草② 的特点;“③ ”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2.画线诗句运用了想象的手法,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作者想象的画面,并分析此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1. 澹澹 茂盛/生机勃勃 洪波涌起/涌起 2.示例:日月的升降起落,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要素全,有画面感,意思对即可),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
    【解析】1.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及诗句赏析。
    第一空,“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意思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动态的“荡漾的海水”和静态的“耸立的山岛”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宏伟辽阔和惊人的力量。澹澹:水波摇动的样子;竦峙:高高地耸立;
    第二空,“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意思是:周围的树木葱茏,各种草植生长茂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
    第三空,“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句又回到了动态描写,显示了大海汹涌澎湃宏伟壮观的样子。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2.本题考查诗句的鉴赏。
    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的“丰富的想象”这个角度。诗歌前四句描写沧海景象,有静有动。后面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则是运用想象,译为: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的壮阔景象。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自己的壮志。
    示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进一步描绘了日月的运行好像出没于大海的怀抱之中,灿烂的银河群星好像包孕于大海的母腹之内。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也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政治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中“龙标”指地名龙标县,第二句中的“龙标”指要到龙标任官的王昌龄。
    B.首句点出时令为暮春,“杨花”飘零,“子规”啼鸣,渲染出美好愉悦的气氛。
    C.“五溪”当时是偏远地,“过五溪”三字说明路途艰难,宜重读以表达牵挂悲伤之情。
    D.诗人得悉友人的不幸遭遇,当即写诗,遥寄与他,以分担友人愁苦,可见其侠肠肝胆。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答案】3.B 4.诗句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当成使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怀念之情。
    【解析】3.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B.“渲染出美好愉悦的气氛”有误,首句以杨花、子规起兴,写景兼点时令,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
    故选B。
    4.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我”把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它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希望它能一直陪着友人到夜郎以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拟人化,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借此表达了诗人对王昌龄的关心和怀念。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题目中的“次”指停宿,即停宿在北固山下这个地方。
    B.首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山水兼程、旅途奔波的辛劳。
    C.颔联中“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D.“归雁洛阳边”意即诗人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6.默写时,你的同桌经常把颈联中的“生”写成“升”,请你结合对这句诗的理解,帮他记忆正确的写法。
    【答案】5.D 6.①这里的“升”不是“升起”的意思,②而是运用拟人的修辞,把海日作为新生事物的象征。
    【解析】5.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
    D.有误,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意思是: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尾联写离家已久的诗人要让归雁把家书捎回家乡洛阳;而非“诗人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故选D。
    6.本题考查炼字的能力。
    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作者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而用“升”字只表示单纯的“升起”,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赏析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下列各句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天净沙”是这首曲的曲牌名,“秋思”是这首曲的题目。
    B.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僻静的村野图,创设了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
    C.通篇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
    8.“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答案】7.C 8.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解析】7.此题考查内容理解。
    C.有误,这首小令通过描写秋天黄昏他乡的枯藤、老树、乌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意象,表达了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只有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此项“通篇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分析有误。
    故选C。
    8.此题考查诗句赏析。
    “小桥流水人家”这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一组充满和平安详生活气息的图画展现在我们面前,如此美景,诗人此时却漂泊天涯,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越发使人感到孤独。这是采用以乐景写哀情的写法,通过对比,更加突出了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相关学案

    第15讲 七上课标文言文复习(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第15讲 七上课标文言文复习(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全国通用),文件包含第15讲七上课标文言文复习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第15讲七上课标文言文复习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14讲 九下课标古诗词复习(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第14讲 九下课标古诗词复习(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全国通用),文件包含第14讲九下课标古诗词复习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第14讲九下课标古诗词复习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13讲 九上课标古诗词复习(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第13讲 九上课标古诗词复习(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全国通用),文件包含第13讲九上课标古诗词复习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第13讲九上课标古诗词复习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