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永城五中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商丘市永城五中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分)央视节目《一馔千年》再现了《清明上河图》中荔枝膏的制作过程,让我们感受到千年都城的繁华。荔枝膏制作时,先用清水煮荔枝,去掉荔枝继续煮,陆续放入各种辅料直到最后熬成稠膏。附近弥漫着荔枝香 现象。舀起荔枝膏时会拉出细丝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
2.(2分)“煮”的篆体写法如图,表示用火烧煮食物。“煮”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食物的内能的。在生产技术落后的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点火的呢?据记载,钻木取火是人类最早掌握的生火方式之一 的方式改变油料的内能的。(两空均选填“做功”或“热传递”)
3.(2分)潮汐现象是由于月球、太阳与地球的引力作用而产生的。潮涨和潮落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可以用来发电。在利用潮汐发电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是海水的 能转化为电能;与火力发电相比,潮汐发电的优点有: 。(写一条)
4.(3分)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靠近碎纸屑,说明带电体能够 ;大量实验表明,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只有 种,与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带的电荷是 。
5.(3分)二氧化碳(CO2)爆破技术是现代工程建设中非常环保的技术,起爆前高压泵将CO2压缩成高压气体,液化后输入爆破筒内。如图所示,煤破时电加热管发热。使筒内的液态CO2迅速汽化,形成的高压气体从泄气孔中喷出,实施爆破。起爆前高压泵压缩CO2时,气体内能 ,温度 ;煤破时能量转化与汽油机工作循环中的 冲程相同。
6.(2分)为有效解决山顶的矿藏运输过程中节能降碳的技术问题,创新小组同学们设计了节能方案:由车载蓄电池提供电能驱动卡车空载上山,载满矿石后下山途中,将电能储存在车载蓄电池中。卸车后,卡车利用蓄电池提供的电能再次空载上山。这样跟使用燃油卡车运输矿石相比,你认为这种方案是否可行?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你判断的依据是 。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第7-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3-14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得0分)
7.(2分)“绿野忽而雪花飘,闻香方知春来到”,闻到花的香味说明( )
A.分子间有空隙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做无规则运动D.分子间有斥力
8.(2分)如图是一款“盲人水杯防溢报警器”,使用时挂在杯壁上即可,其挂扣上有两个金属触点,报警器会发出蜂鸣声,提示水已盛满( )
A.用电器B.导线C.电源D.开关
9.(2分)如图所示,火力发电过程中能量转化的顺序为( )
A.机械能→内能→电能B.电能→机械能→内能
C.内能→机械能→电能D.机械能→电能→内能
10.(2分)如图所示现象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如图所示,小朋友从滑梯上滑下来,屁股发烫
B.如图所示,火箭外壳上须涂上耐烧蚀隔热涂料以防止高速穿越大气层时被烧毁
C.如图所示,飞机降落时轮子与地面刚接触瞬间冒黑烟
D.如图所示,嘴对手呵气,手感到暖和
11.(2分)如图所示为某单缸四冲程汽油机工作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完整工作循环的顺序是:乙丁甲丙
B.甲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运转的
C.乙冲程中吸入的工作物质是只有空气
D.丁冲程发生的能量转化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2.(2分)配备涡轮增压器的发动机工作时,能利用排出的废气带动涡轮旋转,从而压缩空气来增加进气量,实现增强动力的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越充分,燃料的热值越大
B.燃料的热值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就越多
C.该发动机在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涡轮增压发动机的热机效率能达到100%
(多选)13.(2分)如图所示,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一段时间后橡皮塞被冲开( )
A.酒精灯中酒精的质量越大,酒精的热值越大
B.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能够全部被试管中的水吸收
C.试管中水的内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的
D.橡皮塞被冲开的过程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都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多选)14.(2分)在古代民间,我国劳动人民发明了一种“省油灯”如图所示。使用时往上方容器中注油,往下方夹层里注水。南宋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说:“书灯勿用铜盏,注水于唇窍中,可省油之半。”比热容c陶瓷>c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陶瓷的比热容比铜大,从火焰吸收相同的热量,陶瓷升温比铜高
B.夹层中冷水吸收热量,进一步降低了油的蒸发速度,因此省油
C.在燃烧过程中,油的密度和比热容都变小
D.火焰调小一些小,会更省油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5.(2分)杜甫在《迟日江山丽》中有诗句“沙暖睡鸳鸯”,在日出后,沙地暖暖的,请你根据已知信息画出沙的比热容与温度变化的图象关系。
16.(2分)如图所示,某同学连接了如图所示的错误电路,请去掉一根导线,在需去掉的线上打“×”,在改正后的电路中标明电流的方向。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17题4分,第18题6分,第19题9分,共19分)
17.(4分)学习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之后,小峰同学大胆地猜想: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可能与两电荷所带的电荷量和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关。于是他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力大小与电荷之间距离的关系。Q是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把系在丝线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挂在A、B、C三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实验中通过 显示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悬挂在丝线上的小球应用 (选填“小钢球”或“塑料泡沫小球”);
(2)根据甲图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在电荷量一定的情况下,电荷间的距离越小 。
(3)做完以上实验后,用另一个小球靠近带正电的物体Q时,情景如图乙所示 。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
18.(6分)在学习了“分子动理论”后,小华进行了以下几个小实验:
(1)如图甲所示,在一个圆柱形量筒中依次倒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和无色的水,放置一段时间后,这说明 。先倒入密度较大的硫酸铜溶液是为了排除 对实验的影响。
(2)如图乙所示,先后将50mL水和50mL的酒精倒入玻璃管中,反复翻转几次后,这说明分子间有 。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选用内径较 (选填“细”或“粗”)的玻璃管。
(3)如图丙所示,用细线拴住玻璃板的四个角,用弹簧测力计勾住细线,向上拉弹簧测力计时,发现测力计的示数变大了 。
(4)如图丁所示,在封闭的注射器里装入一些水,用手推动活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 。
19.(9分)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1)本实验所需测量工具有天平、 和温度计;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应加入的水和食用油的初温及 都应该相同。
(2)在图甲中组装器材时,在调整石棉网的高度时,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
(3)实验中,可以通过 (填“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来比较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如图乙所示,可判断出, 吸热能力弱;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此时,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4)冬天将至,老师想自制一个暖手袋,若只能从上面两种液体中选一种液体装入暖手袋中作为供热物质 (选填“水”或“食用油”)。
(5)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那么食用油的比热容大小为 J/(kg•℃)。
(6)该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写出一个即可)。
五、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小题,第20题8分,第21题9分,共17分)
20.(8分)小明的家住在北方城市,他家安装有如图甲所示的供暖设备﹣﹣暖气片。图乙是它的简图,高温的热水从左端进入暖气片,进回水温差达到25℃,使他家室内的温度达到24℃[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求:
(1)为了取暖效果更好一些,房间里的暖气片一般都安装在窗户 (选填“上面”或“下面”)。空气从暖气片中吸收热量,这是通过 途径改变了室内气体的内能。
(2)水能放出多少热量?
(3)若某锅炉燃烧加热的效率为75%,要提供这些热量需要燃烧多少m3的天然气?(q天然气=2.8×107J/m3)
21.(9分)如图所示是我国自主研制的3321型气垫两栖登陆艇。该艇具备极快的运行速度和适应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将主战坦克直接送上滩头,空前强化了中国军队的两栖登陆能力。它的质量约为2.1×105kg。登陆艇的推进力为3.0×105N时,匀速行驶4500m时耗油120kg。(燃油热值约为4.5×107J/kg,g取10N/kg)求:
(1)它漂浮在海面上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则登陆艇的推进力做多少功?
(3)则发动机的推进效率是多少?
2024-2025学年河南省商丘市永城五中九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2分)央视节目《一馔千年》再现了《清明上河图》中荔枝膏的制作过程,让我们感受到千年都城的繁华。荔枝膏制作时,先用清水煮荔枝,去掉荔枝继续煮,陆续放入各种辅料直到最后熬成稠膏。附近弥漫着荔枝香 扩散 现象。舀起荔枝膏时会拉出细丝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引力 。
【答案】汽化;引力
【解答】解:附近弥漫着荔枝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舀起荔枝膏时会拉出细丝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故答案为:扩散;引力。
2.(2分)“煮”的篆体写法如图,表示用火烧煮食物。“煮”是通过 热传递 的方式改变食物的内能的。在生产技术落后的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点火的呢?据记载,钻木取火是人类最早掌握的生火方式之一 做功 的方式改变油料的内能的。(两空均选填“做功”或“热传递”)
【答案】热传递;做功。
【解答】解:“煮”的篆体写法如图,表示用火烧煮食物,吸收热量,内能增大。
钻木取火,克服摩擦做功。
故答案为:热传递;做功。
3.(2分)潮汐现象是由于月球、太阳与地球的引力作用而产生的。潮涨和潮落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可以用来发电。在利用潮汐发电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是海水的 机械 能转化为电能;与火力发电相比,潮汐发电的优点有: 无污染 。(写一条)
【答案】机械;无污染。
【解答】解:在利用潮汐发电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是海水的机械能传递给发电机;与火力发电相比,无污染。
故答案为:机械;无污染。
4.(3分)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靠近碎纸屑,说明带电体能够 吸引轻小物体 ;大量实验表明,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只有 两 种,与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带的电荷是 正电荷 。
【答案】吸引轻小物体;两;正电荷。
【解答】解:有机玻璃棒因与丝绸摩擦而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碎纸屑能被吸引;
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凡是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的,由此人们得出自然界中有且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时橡胶棒所带的电荷规定为负电荷。
故答案为:吸引轻小物体;两;正电荷。
5.(3分)二氧化碳(CO2)爆破技术是现代工程建设中非常环保的技术,起爆前高压泵将CO2压缩成高压气体,液化后输入爆破筒内。如图所示,煤破时电加热管发热。使筒内的液态CO2迅速汽化,形成的高压气体从泄气孔中喷出,实施爆破。起爆前高压泵压缩CO2时,气体内能 增大 ,温度 升高 ;煤破时能量转化与汽油机工作循环中的 做功 冲程相同。
【答案】增大;升高;做功。
【解答】解:起爆前高压泵压缩CO2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温度升高。
故答案为:增大;升高。
6.(2分)为有效解决山顶的矿藏运输过程中节能降碳的技术问题,创新小组同学们设计了节能方案:由车载蓄电池提供电能驱动卡车空载上山,载满矿石后下山途中,将电能储存在车载蓄电池中。卸车后,卡车利用蓄电池提供的电能再次空载上山。这样跟使用燃油卡车运输矿石相比,你认为这种方案是否可行? 可行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你判断的依据是 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可行,下山:减小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内能和电能。上山:所回收的电能转化为内能和机械能。
故答案为:可行;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第7-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3-14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得0分)
7.(2分)“绿野忽而雪花飘,闻香方知春来到”,闻到花的香味说明( )
A.分子间有空隙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做无规则运动D.分子间有斥力
【答案】C
【解答】解:人们闻到“花香”,这属于扩散现象;
故选:C。
8.(2分)如图是一款“盲人水杯防溢报警器”,使用时挂在杯壁上即可,其挂扣上有两个金属触点,报警器会发出蜂鸣声,提示水已盛满( )
A.用电器B.导线C.电源D.开关
【答案】D
【解答】解:由题意知:当杯中水位到达挂扣时,电路接通,提示水已盛满。
故选:D。
9.(2分)如图所示,火力发电过程中能量转化的顺序为( )
A.机械能→内能→电能B.电能→机械能→内能
C.内能→机械能→电能D.机械能→电能→内能
【答案】C
【解答】解:火力发电是通过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水蒸气膨胀做功转化为汽轮机的机械能。故其能量转化过程为:化学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故选:C。
10.(2分)如图所示现象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如图所示,小朋友从滑梯上滑下来,屁股发烫
B.如图所示,火箭外壳上须涂上耐烧蚀隔热涂料以防止高速穿越大气层时被烧毁
C.如图所示,飞机降落时轮子与地面刚接触瞬间冒黑烟
D.如图所示,嘴对手呵气,手感到暖和
【答案】D
【解答】解:A.小朋友从滑梯上滑下来,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B.火箭飞行过程中克服空气摩擦做功,故B错误;
C.飞机降落时轮子与地面摩擦做功,故C错误;
D.嘴对手呵气,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故选:D。
11.(2分)如图所示为某单缸四冲程汽油机工作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完整工作循环的顺序是:乙丁甲丙
B.甲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运转的
C.乙冲程中吸入的工作物质是只有空气
D.丁冲程发生的能量转化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答案】A
【解答】解:A、甲图中两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下运动;乙图中进气门开启,是吸气冲程,气体流出汽缸;丁图中两气门都关闭,是压缩冲程,故A正确;
B、甲冲程是做功冲程,其它冲程都是靠惯性运转的;
C、乙冲程是吸气冲程,故C错误;
D、丁冲程是压缩冲程,故D错误。
故选:A。
12.(2分)配备涡轮增压器的发动机工作时,能利用排出的废气带动涡轮旋转,从而压缩空气来增加进气量,实现增强动力的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越充分,燃料的热值越大
B.燃料的热值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就越多
C.该发动机在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涡轮增压发动机的热机效率能达到100%
【答案】C
【解答】解:A、燃料的热值是燃料本身具有的性质,故A错误;
B、燃料燃烧后放出的热量的多少与燃料的热值、燃烧情况有关,故B错误;
C、发动机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任何方法都不可能使汽油机的效率达到100%。
故选:C。
(多选)13.(2分)如图所示,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一段时间后橡皮塞被冲开( )
A.酒精灯中酒精的质量越大,酒精的热值越大
B.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能够全部被试管中的水吸收
C.试管中水的内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的
D.橡皮塞被冲开的过程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都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答案】CD
【解答】解:
A.燃料的热值仅与燃料的种类有关,故A错误;
B.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一部分要散失到空气中,所以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不可能全部被试管中的水吸收;
C.利用试管给水加热的过程中,所以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水的内能;
D.塞子冲出时,内燃机的做功冲程,因此橡皮塞被冲开的过程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能量转化是相同的。
故答案为:CD。
(多选)14.(2分)在古代民间,我国劳动人民发明了一种“省油灯”如图所示。使用时往上方容器中注油,往下方夹层里注水。南宋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说:“书灯勿用铜盏,注水于唇窍中,可省油之半。”比热容c陶瓷>c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陶瓷的比热容比铜大,从火焰吸收相同的热量,陶瓷升温比铜高
B.夹层中冷水吸收热量,进一步降低了油的蒸发速度,因此省油
C.在燃烧过程中,油的密度和比热容都变小
D.火焰调小一些小,会更省油
【答案】BD
【解答】解:A、陶瓷的比热容比铜大,陶瓷升温比铜小;
B、夹层中冷水吸收热量,故降低了油的蒸发速度;
C、在燃烧过程中,故C错误;
D、火焰调小一些小,故D正确。
故选:BD。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5.(2分)杜甫在《迟日江山丽》中有诗句“沙暖睡鸳鸯”,在日出后,沙地暖暖的,请你根据已知信息画出沙的比热容与温度变化的图象关系。
【答案】如图
【解答】解:夏日,在烈日暴晒下,而池中的水却不怎么热,水的比热容较大,其大小只与物质的种类的状态有关,故沙的比热容随温度变化的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如图所示。
16.(2分)如图所示,某同学连接了如图所示的错误电路,请去掉一根导线,在需去掉的线上打“×”,在改正后的电路中标明电流的方向。
【答案】
【解答】解:由图知,当开关闭合后,由导线直接流回电源负极;根据题意,只需将电源正极与开关左侧接线柱之间的导线去掉即可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17题4分,第18题6分,第19题9分,共19分)
17.(4分)学习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之后,小峰同学大胆地猜想: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可能与两电荷所带的电荷量和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关。于是他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力大小与电荷之间距离的关系。Q是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把系在丝线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挂在A、B、C三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实验中通过 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小 显示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悬挂在丝线上的小球应用 塑料泡沫小球 (选填“小钢球”或“塑料泡沫小球”);
(2)根据甲图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在电荷量一定的情况下,电荷间的距离越小 越小 。
(3)做完以上实验后,用另一个小球靠近带正电的物体Q时,情景如图乙所示 D 。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
【答案】(1)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小;塑料泡沫小球;(2)越小;(3)D。
【解答】解:(1)在小球质量一定的情况下,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越大;所以这个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小显示出来,悬挂在丝线上的小球应选用质量较小塑料泡沫小球;
(2)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在电荷量一定的情况下,电荷间的作用力越小;
(3)Q带正电荷,与小球相互吸引,该小球可能带负电荷,该小球可能不带电。
故答案为:(1)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小;塑料泡沫小球;(3)D。
18.(6分)在学习了“分子动理论”后,小华进行了以下几个小实验:
(1)如图甲所示,在一个圆柱形量筒中依次倒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和无色的水,放置一段时间后,这说明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先倒入密度较大的硫酸铜溶液是为了排除 重力 对实验的影响。
(2)如图乙所示,先后将50mL水和50mL的酒精倒入玻璃管中,反复翻转几次后,这说明分子间有 间隙 。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选用内径较 细 (选填“细”或“粗”)的玻璃管。
(3)如图丙所示,用细线拴住玻璃板的四个角,用弹簧测力计勾住细线,向上拉弹簧测力计时,发现测力计的示数变大了 引力 。
(4)如图丁所示,在封闭的注射器里装入一些水,用手推动活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 斥力 。
【答案】(1)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重力;(2)间隙;细;(3)引力;(4)斥力。
【解答】解:(1)水分子和硫酸铜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上面的水分子要向下运动,同理硫酸铜分子向上运动;
因为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所以先倒入密度较大的硫酸铜溶液是为了排除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2)将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将小于100mL,才会导致混合总体积变小;
由于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变化不大,选择内径较细的玻璃管进行实验时,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3)当玻璃接触水面时,由于水分子和玻璃分子距离较近,用弹簧测力计将玻璃拉起需提供比玻璃重力大的力;
(4)由于分子间斥力的存在,液体很难被压缩。
故答案为:(1)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重力;细;(3)引力。
19.(9分)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1)本实验所需测量工具有天平、 秒表 和温度计;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应加入的水和食用油的初温及 质量 都应该相同。
(2)在图甲中组装器材时,在调整石棉网的高度时, 需要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
(3)实验中,可以通过 加热时间 (填“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来比较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如图乙所示,可判断出, 食用油 吸热能力弱;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此时,水吸收的热量 大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4)冬天将至,老师想自制一个暖手袋,若只能从上面两种液体中选一种液体装入暖手袋中作为供热物质 水 (选填“水”或“食用油”)。
(5)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那么食用油的比热容大小为 2.1×103 J/(kg•℃)。
(6)该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 (写出一个即可)。
【答案】(1)秒表;质量;(2)需要;(3)加热时间;食用油;大于;(4)水;(5)2.1×103;(6)控制变量法。
【解答】解:(1)根据转换法,本实验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温度计和秒表;
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
(2)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按自下而上的顺序安装器材,需要点燃酒精灯。
(3)本实验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
如图乙,分析数据,加热相同时间,推断: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弱。
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加热时间长;
(4)水的比热容大,根据Q=cmΔt,水吸热多,老师想自制一个暖手袋,则应选择水;
(5)根据图乙可知,升高20℃,
由转换法,食用油和水的吸热之比为1:2,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情况下,水的比热容为7.2×103J/(kg•℃),
则食用油的比热容为:c食用油=c水=×4.2×108J/(kg•℃)=2.1×103J/(kg•℃);
(6)该试验使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故答案为:(1)秒表;质量;(3)加热时间;大于;(5)2.1×104;(6)控制变量法。
五、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小题,第20题8分,第21题9分,共17分)
20.(8分)小明的家住在北方城市,他家安装有如图甲所示的供暖设备﹣﹣暖气片。图乙是它的简图,高温的热水从左端进入暖气片,进回水温差达到25℃,使他家室内的温度达到24℃[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求:
(1)为了取暖效果更好一些,房间里的暖气片一般都安装在窗户 下面 (选填“上面”或“下面”)。空气从暖气片中吸收热量,这是通过 热传递 途径改变了室内气体的内能。
(2)水能放出多少热量?
(3)若某锅炉燃烧加热的效率为75%,要提供这些热量需要燃烧多少m3的天然气?(q天然气=2.8×107J/m3)
【答案】(1)下面;热传递;
(2)水能放出8.4×106J的热量;
(3)若某锅炉燃烧加热的效率为75%,要提供这些热量需要燃烧0.4m3的天然气。
【解答】解:(1)房间里的暖气片一般都安装在窗户下面,暖气片周围的空气吸收热量,体积膨胀,密度小的热空气上升,形成对流;
空气从暖气片中吸收热量,这是通过热传递的途径改变了室内气体的内能。
(2)水放出的热量:
Q=c水mΔt=4.2×108J/(kg•℃)×80kg×25℃=8.4×108J;
(3)由η=可得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放===7.12×107J;
由Q放=Vq可得完全燃烧天然气的体积:
V===3.4m3。
故答案为:(1)下面;热传递;
(2)水能放出2.4×106J的热量;
(3)若某锅炉燃烧加热的效率为75%,要提供这些热量需要燃烧2.4m3的天然气。
21.(9分)如图所示是我国自主研制的3321型气垫两栖登陆艇。该艇具备极快的运行速度和适应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将主战坦克直接送上滩头,空前强化了中国军队的两栖登陆能力。它的质量约为2.1×105kg。登陆艇的推进力为3.0×105N时,匀速行驶4500m时耗油120kg。(燃油热值约为4.5×107J/kg,g取10N/kg)求:
(1)它漂浮在海面上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则登陆艇的推进力做多少功?
(3)则发动机的推进效率是多少?
【答案】(1)它漂浮在海面上时,受到的浮力是2.1×106N;
(2)则登陆艇的推进力做1.35×109J功;
(3)则发动机的推进效率是25%。
【解答】解:(1)登陆艇受到的重力为:
G=mg=2.1×102kg×10N/kg=2.1×105N,
因为登陆艇漂浮在海面上,所以受到的浮力为:
F浮=G=2.1×104N;
(2)推进力做的功为:
W=Fs=3.0×107N×4500m=1.35×109J;
(3)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Q放=mq=120kg×2.5×107J/kg=5.4×109J,
发动机的推进效率为:
η=×100%=。
答:(1)它漂浮在海面上时,受到的浮力是3.1×106N;
(2)则登陆艇的推进力做7.35×109J功;
(3)则发动机的推进效率是2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共7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第五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第五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