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第1页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第2页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第3页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分)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0.16m= nm;
    (2)900s= h;
    (3)800mL= m3。
    2.(1分)为迎接中考体育技能测试,体育老师对全班同学进行了一次模拟考试。如图,停表显示的是一位同学跑完所用的时间,则该同学跑完400m所用的时间为 。
    3.(3分)小明同学为了测某一品牌导线的直径,他采用了以下的办法。剪下一段导线后,把这段导线单层紧密地在一支铅笔上缠绕20圈,形成一个导线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测量这个导线圈的长度,测量情况如图所示。则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这个导线圈的长度是 cm,这一品牌导线的直径是 cm。
    4.(2分)课堂上老师使用的便携式扩音机,不仅要起到“扩音”的作用,而且应该有较高的“保真度”,从声学上讲,较高的“保真度”是要求较好地保持原声的 ,“扩音”是指增大声音的 (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5.(2分)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的体积,小红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在图中 (填字母)是没有必要的,石蜡的体积是 。
    6.(2分)如图甲、乙所示为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在同一个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图。通过该波形图可以发现,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 ,乙音叉比甲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 。
    7.(2分)小明正在写作业,突然电灯熄灭了,小明想:电灯为什么熄灭呢?可能是停电了。这里的“电灯为什么熄灭呢?”是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可能是停电了”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8.(3分)小明同学身高1.5m,他站在大衣柜的穿衣镜前1.2m,他在镜中的像高 m;像与他相距 m;若他逐渐远离穿衣镜,那么镜中的像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9.(4分)如图中,乐乐用鱼叉叉水中的鱼,这种光现象中,光由 到 (填介质名称)中发生了折射,折射角 入射角(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乐乐看到的鱼是 (填“真实的鱼”或“鱼的实像”或“鱼的虚像”)。
    10.(2分)如图所示,AB、CD是平面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光源S和像点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11.(2分)如图所示,一玻璃三棱镜的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一束红光平行于BC边从S点射入三棱镜,经AB面折射后,又在BC面发生反射,然后恰好从P点折射后射出。请画出这个传播过程的光路图。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的)
    12.(3分)以下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误差与测量者、测量方法有关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13.(3分)有五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同一物理课本的宽度,测量结果分别为18.52cm,18.51cm,18.80cm,18.49cm,18.50cm,你认为下列数据最接近真实值的是( )
    A.18.564cmB.18.56cmC.18.505cmD.18.51cm
    14.(3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九条:机动车驶近急弯、坡道顶端等影响安全视距的路段时,应当减速慢行,并鸣喇叭示意。“鸣喇叭示意”应用了同学们学习过的物理知识中的( )
    A.声音是沿直线传播的
    B.声音可以沿各个方向传播
    C.声音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D.声音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5.(3分)把一条粗细均匀的长金属管截成长度不等的四段,然后把这四段金属管由长到短依次排列悬挂起来,如图所示,若用锤子分别敲击四段金属管时,它们都会发出声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听见的声音不是由空气传播的
    B.声音的音调不同
    C.最短的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超声
    D.声音的音色不同
    16.(3分)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波具有能量
    B.“金嗓子”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
    C.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
    17.(3分)在正常情况下,人的眼睛离书本的距离为25cm时,看的清楚,不容易疲劳,这个距离叫明视距离。如图所示,李阳的父亲在刮胡子时,眼睛距离镜子的最佳距离为( )
    A.25cm
    B.50cm
    C.12.5cm
    D.因为像的大小不变,所以平面镜到眼的距离远近都一样
    18.(3分)学生学习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为此,学校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控制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考期间学校周围禁鸣喇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在学校周围种植树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在学校门口安装噪声监测仪: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D.同学在午休时戴上防噪声耳罩: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19.(3分)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射向井口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所示,图中的数字符号表示的是确定平面镜位置时作图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图过程正确的是( )
    A.B.C.D.
    20.(3分)传说乾隆皇帝傍晚在月色下散步,看到江边树上鸟儿栖息,倒影映水中,水中鱼儿游动。便吟道:“月挂树梢,鱼游枝头鸟宿水。”随后讨对下联,竟无人对出。你认为此联中的( )
    A.“鱼”和“鸟”都是光的反射现象
    B.“鱼”是折射现象,“鸟”是反射现象
    C.“鱼”和“鸟”都是光的折射现象
    D.“鱼”是反射现象,“鸟”是折射现象
    21.(3分)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N′是界面B.入射角等于30°
    C.折射角等于50°D.MM′的右边是玻璃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32分)
    22.(8分)小霞同学听老师讲了“伽利略观察教室吊灯”的故事。他猜想摆来回一次的时间可能与摆的质量m,摆的长度l以及摆的幅度s有关。于是她一根长绳的一端系一个小螺帽做成了一个摆,如图。
    (1)为了研究摆来回一次的时间与摆的长度是否有关,她应该控制摆的幅度s和摆的 不变,只改变摆的 。
    (2)上述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做
    A.类比法 B.控制变量法 C.等效替代法 D.推理法
    (3)小霞同学发现摆来回一次的时间比较短,难以测准。为了减小误差,你认为该怎么做?
    23.(6分)教师演示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教师用锤敲击音叉的时候,听到音叉发出声音,同时又观察到 ,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在实验中,乒乓球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填“等效法”、“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
    24.(10分)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想起了走过教学大楼门厅内的大平面镜时的情景;靠近镜子时,感觉自己的像变大了,远离镜子时感觉像变小了,自己的感觉对吗?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小明进行了实验探究。小明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的透明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1)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当把蜡烛B移动到某一位置的时候,发现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测量并记录此时物、像和玻璃板之间的位置关系。
    (2)多次改变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在平面镜后移动蜡烛B,发现总能找到一个对应位置,在镜前从不同角度观察,蜡烛B与蜡烛A的像均重合,测量并记录每次实验的相关数据。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①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可知,能验证小明感觉的是步骤 (选(1)或(2));
    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 ,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
    ③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像是 像(选填“虚”或“实”)。
    25.(8分)小明同学为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玻璃水槽中竖直放置的光屏由E和F两个半圆形光屏组成,其竖直方向的直径NOM为两半圆的分界线,其中光屏F可绕直径NOM在水平面内前后折转。
    (1)实验时,先让光屏EF位于同一平面内,一束激光贴着光屏E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光屏F上可以看到折射后的光束。小明将光屏F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后,则在光屏F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折射光,这说明折射光和入射光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2)保持入射点O不变,多次改变入射光AO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他测量记录了如下表所示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写出一条即可)
    (3)小明将光屏F调至与光屏E在同一平面内,然后在玻璃水槽底部用另一支激光笔让光贴着光屏F沿BO射向水面时,可看到折射光沿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
    四、综合应用题(第25题5分;第26题7分,共12分)
    26.(5分)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响后才开始计时,结果测得运动员的成绩为12.21s,该运动员的实际成绩是多少?运动员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提示:计算时间时,小数点后面保留两位数)
    27.(7分)两个平面镜垂直放置如图所示,试证明:以任意角度斜射到某平面镜的光线,经两次反射后,最后的反射光线与最初的入射光线平行。(提示:先作图后证明。)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每空1分,作图每小题3分,共26分)
    1.(3分)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0.16m= 1.6×108 nm;
    (2)900s= 0.25 h;
    (3)800mL= 8×10﹣4 m3。
    【分析】结合单位间的进率进行换算即可。
    【解答】解:(1)0.16m=0.16×109nm=1.6×108nm;
    (2)900s= 900×h=0.25h;
    (3)800mL=800cm3=8×10﹣4m3。
    故答案为:(1)1.6×108;(2)0.25;(3)8×10﹣4。
    【点评】此题考查了长度、时间、体积单位的换算,属于基础知识。
    2.(1分)为迎接中考体育技能测试,体育老师对全班同学进行了一次模拟考试。如图,停表显示的是一位同学跑完所用的时间,则该同学跑完400m所用的时间为 99.8s 。
    【分析】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答】解:
    由图知: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1”和“2”之间,偏向“2”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1min;
    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9.8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9.8s,即停表的读数为1min39.8s=99.8s。
    故答案为:99.8s。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停表的读法,停表在实验室中用到的比较多,需要掌握其用法。
    3.(3分)小明同学为了测某一品牌导线的直径,他采用了以下的办法。剪下一段导线后,把这段导线单层紧密地在一支铅笔上缠绕20圈,形成一个导线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测量这个导线圈的长度,测量情况如图所示。则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 ,这个导线圈的长度是 1.60 cm,这一品牌导线的直径是 0.08 cm。
    【分析】1.一选:测量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测量工具.2.二看: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即最小刻度,也是刻度尺能达到的准确程度)和零刻线的位置,这样才能确定一次测量的最大值和测量能达到的准确程度。3.三放:刻度尺要与被测长度平行或重合,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被测长度的一端要与刻度尺的零刻线(若零刻线已磨损,则选择刻度尺上另一完好的刻度线)对齐。4.四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且正对刻度线,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这样被测物体的长度就为物体两端读数之差。5.五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测量结果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其中数字部分应由准确值(由刻度尺的分度值决定)加上一位估计值组成。
    【解答】解:如图所示,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则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这个导线圈的长度是1.60cm,这一品牌导线的直径是d==0.08cm。
    故答案为:1mm;1.60;0.08。
    【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使用。
    4.(2分)课堂上老师使用的便携式扩音机,不仅要起到“扩音”的作用,而且应该有较高的“保真度”,从声学上讲,较高的“保真度”是要求较好地保持原声的 音色 ,“扩音”是指增大声音的 响度 (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从声学上讲,较高的“保真度”是要求较好地保持原声的音色;
    “扩音”是指增大声音的振幅,从而增大响度。
    故答案为:音色;响度。
    【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5.(2分)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的体积,小红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在图中 AC (填字母)是没有必要的,石蜡的体积是 5cm3 。
    【分析】因为石蜡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可用悬重法测出石蜡的体积,即在石蜡下方系一铁块将石蜡坠入水中。
    【解答】解:悬重法测石蜡的体积,具体做法是: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并将铁块浸没在水中,读出水面的刻度V1,再用铁块将石蜡坠入水中,读出水面的刻度V2,则石蜡的体积V=V2﹣V1=59cm3﹣54cm3=5cm3;据此分析,测量石蜡的体积只需要B和D两次测量,A和C可以省去。
    故答案为:AC;5cm3。
    【点评】测固体的体积时,若固体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不能根据排水法直接测出固体的体积,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悬重法,即在固体下面悬挂密度大于水的物体,将待测密度的固体坠入水中;另一种方法是压入法,用细针将待测固体压入水中测出体积,要注意压入法更直观,更方便。
    6.(2分)如图甲、乙所示为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在同一个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图。通过该波形图可以发现,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 高 ,乙音叉比甲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 相同 。
    【分析】根据图形判断甲乙的振幅和频率,根据振幅和频率大小比较甲乙的音调和响度:
    (1)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可以比较频率大小。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解答】解:(1)如图,相同时间内,甲图物体振动次数比乙图物体振动次数多,甲的频率大于乙的频率,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
    (2)甲图和乙图物体偏离原平衡位置距离相同,所以甲的振幅等于乙的振幅,甲的响度和乙的响度相同。
    故答案为:高;相同。
    【点评】通过物体振动的波形图,判断物体振动频率的大小,判断物体的振幅,从而判断音调和响度。
    7.(2分)小明正在写作业,突然电灯熄灭了,小明想:电灯为什么熄灭呢?可能是停电了。这里的“电灯为什么熄灭呢?”是科学探究中的 提出问题 环节,“可能是停电了”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猜想与假设 环节。
    【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解:这里的“电灯为什么熄灭呢?”是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环节;
    “可能是停电了”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环节。
    故答案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点评】此题是对科学探究环节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采用过程的分析,并结合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解决此题。
    8.(3分)小明同学身高1.5m,他站在大衣柜的穿衣镜前1.2m,他在镜中的像高 1.5 m;像与他相距 2.4 m;若他逐渐远离穿衣镜,那么镜中的像大小将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分析】平面镜成像: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答】解:小明靠近镜子,小明的身高不变,根据物像大小相等,小明的像高也不变,所以像高1.5m。
    小明到平面镜的距离是1.2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小明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1.2m,所以小明和小明的像之间的距离是2.4m。
    他逐渐远离穿衣镜,小明的大小不变,根据物像大小相等,小明的像的大小也不变。
    故答案为:1.5;2.4;不变。
    【点评】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平面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9.(4分)如图中,乐乐用鱼叉叉水中的鱼,这种光现象中,光由 水 到 空气 (填介质名称)中发生了折射,折射角 大于 入射角(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乐乐看到的鱼是 鱼的虚像 (填“真实的鱼”或“鱼的实像”或“鱼的虚像”)。
    【分析】从鱼身上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的位置偏高,变浅了。
    【解答】解:从鱼身上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在叉鱼时,真实的鱼是在渔夫看到的鱼的下方,是虚像,这是因为,鱼反射的光从水中射到空气中发生了折射现象的缘故。
    故答案为:水;空气;大于;鱼的虚像。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折射现象,相对比较简单。
    10.(2分)如图所示,AB、CD是平面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光源S和像点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分析】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过像点,作出反光点的像点S′,再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发光点S的位置,补出入射光线。
    【解答】解:
    先将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交于一点S′即为像的位置,再通过平面镜作出S′的对称点S,即为光源S的位置,并连接S与两个反射点画出两条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了反射现象中的作图,用好反射光线反向延长过像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是关键。本题还可以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先画出两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其交点就是光源,再画出像点。
    11.(2分)如图所示,一玻璃三棱镜的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一束红光平行于BC边从S点射入三棱镜,经AB面折射后,又在BC面发生反射,然后恰好从P点折射后射出。请画出这个传播过程的光路图。
    【分析】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像点。
    【解答】解:
    经S点折射的光线射到BC面上时发生反射,且反射光线恰好过P点,因为反射光线的延长线一定过像点,可以先作S点关于BC的对称点S',即S在BC中的像点,连接S'与P的连线,与BC交于O点,OP即为反射到P的反射光线,连接SO为经AB面的折射光线;
    过P点作法线,根据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作出射出的折射光线,如图,
    图中∠SOB=∠BOS'=∠POC,∠B=∠C,所以∠BSO=∠OPC,即光线SO与AB的夹角与OP与AC夹角相等,而开始的入射光线与BC平行,由光的可逆性可知最后经三棱镜折射出的光线也与BC平行。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和光的折射的光路作图,明确反射过P的光线反射延长应过S的像点是本题的关键,注意作图要规范。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的)
    12.(3分)以下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误差与测量者、测量方法有关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分析】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不同于错误,作为误差来说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在实际中经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来减小误差。
    【解答】解: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却不能避免误差,故A错误;
    B、测量误差与测量者、测量方法及测量仪器等都有关,故B正确;
    C、在认真的测量下,由于估读等原因也有误差,故C错误;
    D、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却不能消除误差,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误差的定义,误差产生的原因、误差与错误的区别等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误差是我们测量时不可避免产生的,是正常的,我们要正视误差。
    13.(3分)有五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同一物理课本的宽度,测量结果分别为18.52cm,18.51cm,18.80cm,18.49cm,18.50cm,你认为下列数据最接近真实值的是( )
    A.18.564cmB.18.56cmC.18.505cmD.18.51cm
    【分析】(1)在一般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在计算到比测量值多一位数字后再四舍五入,即平均值应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位数;
    (2)把测量中的错误数据去掉。
    【解答】解:
    由测量结果可知测量数据18.80cm是错误数据,应去掉;
    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物理课本的宽度最接近的真实值是:≈18.51cm。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数据的处理、减小误差的方法等知识点。比较简单。
    14.(3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九条:机动车驶近急弯、坡道顶端等影响安全视距的路段时,应当减速慢行,并鸣喇叭示意。“鸣喇叭示意”应用了同学们学习过的物理知识中的( )
    A.声音是沿直线传播的
    B.声音可以沿各个方向传播
    C.声音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D.声音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分析】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解答】解:机动车驶近急弯、坡道顶端等影响安全视距的路段时,应当减速慢行,并鸣喇叭示意,此时喇叭声会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即声音可以沿各个方向传播,能使周围的人听到声音。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属于基础知识。
    15.(3分)把一条粗细均匀的长金属管截成长度不等的四段,然后把这四段金属管由长到短依次排列悬挂起来,如图所示,若用锤子分别敲击四段金属管时,它们都会发出声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听见的声音不是由空气传播的
    B.声音的音调不同
    C.最短的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超声
    D.声音的音色不同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即可以理解为声音的尖锐程度,即其高低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即物体振动的快慢;
    (3)人的耳朵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
    (4)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能分辨出不同乐器,不同的人在说话是音色不同。
    【解答】解:A、用锤子分别敲击四段金属管时,它们都会发出声音,人听见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故A错误;
    B、由于金属管的粗细、材料均相同,但长度不同,所以我们用锤子敲击四段金属管时,其振动的快慢是不同的,所以其音调不同。故B正确;
    C、最短的金属管发出的声音,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不属于超声波。故C错误;
    D、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与材料及其结构有关,金属管的材料和结构均相同,故声音的音色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知道音调的高低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并能理解大小不同的物体振动的快慢是不同的,即一般大的物体不容易振动或振动较慢,小的物体比较容易振动,即振动较快,故明确上述知识是解决该类问题的关键。
    16.(3分)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波具有能量
    B.“金嗓子”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
    C.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
    【分析】(1)声能传递能量,声波具有能量;
    (2)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入耳处;
    (4)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另外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解答】解:
    A、“金嗓子”发出的“声波炮”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说明“金嗓子”声波具有很大的能量,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金噪子”发出的声波是高频声波,是人耳能够听到的,因此不是次声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C、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学基础知识,解决此类问题考查的是声学中的综合知识点,难度不大,比较基础,也是中考的热点之一。
    17.(3分)在正常情况下,人的眼睛离书本的距离为25cm时,看的清楚,不容易疲劳,这个距离叫明视距离。如图所示,李阳的父亲在刮胡子时,眼睛距离镜子的最佳距离为( )
    A.25cm
    B.50cm
    C.12.5cm
    D.因为像的大小不变,所以平面镜到眼的距离远近都一样
    【分析】根据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的特点进行分析。
    【解答】解:
    人的眼睛离书本的距离为25cm时,看的清楚,照镜子时,像与人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当人与像之间的距离大约为25cm时,看的最清楚,则平面镜到眼的距离大约为25cm×=12.5cm,则李阳的父亲在刮胡子时,眼睛距离镜子的最佳距离为12.5cm,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特别是像与物体的距离关系经常考查到。
    18.(3分)学生学习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为此,学校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控制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考期间学校周围禁鸣喇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在学校周围种植树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在学校门口安装噪声监测仪: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D.同学在午休时戴上防噪声耳罩: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分析】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A、中考期间学校周围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故A错误;
    B、在学校周围种植树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正确;
    C、噪声监测仪可以监测噪声的大小,它不能起到减弱噪声的作用,故C错误;
    D、同学在午休时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防治噪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19.(3分)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射向井口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所示,图中的数字符号表示的是确定平面镜位置时作图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图过程正确的是( )
    A.B.C.D.
    【分析】先过入射点作出反射光线,然后作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角平分线,即法线,根据法线和镜面之间的关系确定平面镜的位置。
    【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使用平面镜是为了让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即反射光线是竖直向下的;所以,作图过程中的第一个步骤应该是过入射点作竖直向下的反射光线;
    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法线正好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平分线,所以第二步作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平分线即为法线;
    由于法线垂直于镜面,所以第三步作出法线的垂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故选:B。
    【点评】反射定律的内容是解决有关光的反射内容的基础,由关计算及作图都要用到光的反射定律,要熟练掌握。
    20.(3分)传说乾隆皇帝傍晚在月色下散步,看到江边树上鸟儿栖息,倒影映水中,水中鱼儿游动。便吟道:“月挂树梢,鱼游枝头鸟宿水。”随后讨对下联,竟无人对出。你认为此联中的( )
    A.“鱼”和“鸟”都是光的反射现象
    B.“鱼”是折射现象,“鸟”是反射现象
    C.“鱼”和“鸟”都是光的折射现象
    D.“鱼”是反射现象,“鸟”是折射现象
    【分析】(1)平面镜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2)我们看到水中的物体,其实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1)鸟是在水中形成的像,即平面镜成像,故看到水中的鸟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
    (3)鱼儿是在水中的实际物体,是由于光线从水中通过空气折射进入了人的眼睛,我们看到水中的鱼,其实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现象。特别是看到的鸟和鱼同是在水中,很容易搞错。相同之处都是虚像,不同之处是,成像原理不同。
    21.(3分)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N′是界面B.入射角等于30°
    C.折射角等于50°D.MM′的右边是玻璃
    【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此题首先根据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找出法线,从而确定界面,然后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解答】解: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反射角,并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BOM=30°,故∠BON=90°﹣30°=60°,图中已知∠AON=60°,所以NN′为法线,则MM′为界面。
    因为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所以由图可知,AO是入射光线,BO是反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则∠AON为入射角,等于60°,而∠CON′为折射角,且折射角∠CON′=90°﹣50°=40°,折射角小于入射角∠AON,故该图反映的是光从空气射入玻璃,则MM′的右边是玻璃,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难度不大。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32分)
    22.(8分)小霞同学听老师讲了“伽利略观察教室吊灯”的故事。他猜想摆来回一次的时间可能与摆的质量m,摆的长度l以及摆的幅度s有关。于是她一根长绳的一端系一个小螺帽做成了一个摆,如图。
    (1)为了研究摆来回一次的时间与摆的长度是否有关,她应该控制摆的幅度s和摆的 质量 不变,只改变摆的 长度 。
    (2)上述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做 B
    A.类比法 B.控制变量法 C.等效替代法 D.推理法
    (3)小霞同学发现摆来回一次的时间比较短,难以测准。为了减小误差,你认为该怎么做?
    【分析】(1)(2)根据猜想,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可能与摆的质量m、摆的长度以及摆动的幅度S有关,所以在探究过程中要用到控制变量法;
    (3)掌握测量摆动一次所用时间的方法,测出摆动多次所用的时间,然后除以摆动的次数。
    【解答】解:(1)由题意知,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可能与摆的质量m、摆的长度l以及摆动的幅度S有关,所以要探究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与摆的长度是否有关,她应该控制摆的幅度和摆的质量不变,只改变摆的长度;
    (2)上述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3)为了减小误差,可以测出摆动20次所用的时间,然后除以20。
    故答案为:(1)质量;长度;(2)B;(3)测出摆动20次所用的时间,然后除以20。
    【点评】此题根据生活现象,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实验结论的应用等问题,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注意该方法的应用,是一道好题。
    23.(6分)教师演示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教师用锤敲击音叉的时候,听到音叉发出声音,同时又观察到 乒乓球被弹起 ,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
    (2)在实验中,乒乓球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转换法 (填“等效法”、“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
    【分析】解决此题需要掌握: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用小球被弹开的角度表示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方法是转换法。
    【解答】解:(1)通过实验发现,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乒乓球会被弹起一定的角度,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物体的振动有时用眼睛无法直接看到,可以将微小振动放大,通过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判断物体是否在振动,被弹起的高度来判断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思维方法叫做转换法;
    故答案为:(1)乒乓球被弹起;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转换法。
    【点评】解决此类题目需要掌握声音的产生条件和转换法在实验中的应用,掌握如何利用转换法研究物理实验中不易观察到的一些实验现象。
    24.(10分)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想起了走过教学大楼门厅内的大平面镜时的情景;靠近镜子时,感觉自己的像变大了,远离镜子时感觉像变小了,自己的感觉对吗?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小明进行了实验探究。小明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的透明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1)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当把蜡烛B移动到某一位置的时候,发现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测量并记录此时物、像和玻璃板之间的位置关系。
    (2)多次改变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在平面镜后移动蜡烛B,发现总能找到一个对应位置,在镜前从不同角度观察,蜡烛B与蜡烛A的像均重合,测量并记录每次实验的相关数据。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①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可知,能验证小明感觉的是步骤 (2) (选(1)或(2));
    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 物体大小相等 ,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相等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垂直 。
    ③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像是 虚 像(选填“虚”或“实”)。
    【分析】(1)视角的大小与距物体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视角越大,所以当人逐渐靠近镜面时,会感觉自己的像在“变大”了,这是由于像相对于人眼的视角变大的原因。
    (2)平面镜中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是实像能用光屏上承接,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
    【解答】解:
    ①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与像大小相等,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当小明靠近镜子时,由于像到镜子的距离变小,这时眼睛看像的视角变大,感觉自己的像变大了;远离镜子时,由于像到镜子的距离变大,这时眼睛看像的视角变小,感觉像变小了;实际像的大小不变。能验证小明感觉的是步骤(2)。
    ②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也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③平面镜成虚像,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的位置上放一个光屏。则光屏不能承接到像。
    故答案为:①(2);②物体大小相等;相等;垂直;③不能;虚。
    【点评】(1)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平面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2)当物体靠近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但是我们感觉像变大,其原因是眼睛看像的视角变大的缘故。
    25.(8分)小明同学为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玻璃水槽中竖直放置的光屏由E和F两个半圆形光屏组成,其竖直方向的直径NOM为两半圆的分界线,其中光屏F可绕直径NOM在水平面内前后折转。
    (1)实验时,先让光屏EF位于同一平面内,一束激光贴着光屏E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光屏F上可以看到折射后的光束。小明将光屏F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后,则在光屏F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折射光,这说明折射光和入射光 在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2)保持入射点O不变,多次改变入射光AO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他测量记录了如下表所示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写出一条即可)
    (3)小明将光屏F调至与光屏E在同一平面内,然后在玻璃水槽底部用另一支激光笔让光贴着光屏F沿BO射向水面时,可看到折射光沿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可逆的 。
    【分析】(1)掌握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分析数据得到结论。
    (3)根据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互换进行实验,观察折射光线与原来入射光线的关系得出光路的可逆性。
    【解答】解:(1)当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后,则呈现折射光线的F板和呈现入射光线的E板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在F板上不能看到折射光;这说明折射光和入射光在同一平面内;
    (2)分析表格数据可得到: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或者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该小组同学继续用另一支激光笔让光线沿着BO射向水面时,可看到折射光线沿OA射出,这说明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为:(1)不能;在;(2)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或者折射角小于入射角);(3)可逆的。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光的折射规律探究过程及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属于基本技能的考查。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四、综合应用题(第25题5分;第26题7分,共12分)
    26.(5分)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响后才开始计时,结果测得运动员的成绩为12.21s,该运动员的实际成绩是多少?运动员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提示:计算时间时,小数点后面保留两位数)
    【分析】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100米到达终点时才开始计时,所测时间肯定少了,所以运动员的实际成绩是:测得的百米跑成绩加声音传播100m的时间。
    【解答】解:根据可得,声音传播100m所需时间为:

    运动员运动的时间为:t实=0.29s+12.21s=12.50s,
    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

    答:该运动员的实际成绩是12.50s;运动员的平均速度是8m/s。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知道光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差异是本题的关键。
    27.(7分)两个平面镜垂直放置如图所示,试证明:以任意角度斜射到某平面镜的光线,经两次反射后,最后的反射光线与最初的入射光线平行。(提示:先作图后证明。)
    【分析】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出两次反射的反射光线,根据几何知识证明经平面镜N反射后的光线与入射光线AO平行。
    【解答】解:先过入射点B垂直于平面镜M作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反射光线到达第二个反射面时,同理先作法线,再作反射光线,注意第二次反射的反射光线与第一次反射的入射光线平行,如图所示:
    证明:根据反射定律结合图解可知,MO、NO为平面镜,则BC、AC为法线;
    l1为入射光线,l2是反射光线,则∠1为入射角,∠2为反射角,∠2=∠1;
    因为l2又被镜面ON第二次反射,形成反射光线l3,所以光线l3的传播方向与光线l1的传播方向正好相反;
    同理:∠4=∠3,且∠3+∠5=90°
    ∠2+∠6=90°
    所以∠2+∠3=90°,即:∠DBA+∠EAB=180°
    BD∥AE,即l3∥l1。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及应用,要根据定律正确地做出光路图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注意当光斜射到两块互相垂直的平面镜上,二次反射的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是平行的。
    入射角α
    30°
    45°
    60°
    折射角β
    22°
    32°
    41°
    入射角α
    30°
    45°
    60°
    折射角β
    22°
    32°
    41°

    相关试卷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南片初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南片初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共6页。

    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中考二模物理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作图题,单选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共7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