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死亡游戏’,守护校园安全主题班会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9/80/16429111/0-173236193488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警惕‘死亡游戏’,守护校园安全主题班会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9/80/16429111/0-173236193492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警惕‘死亡游戏’,守护校园安全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警惕‘死亡游戏’,守护校园安全主题班会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班会主题,班会目的,教学重难点,班会准备,班会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警惕“死亡游戏”,守护校园安全
二、班会目的
1. 通过介绍“死亡游戏”的真实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死亡游戏”的严重性和危险性。
2. 详细讲解“死亡游戏”的概念和玩法,使学生能够清晰地识别“死亡游戏”,避免因好奇而参与。
3. 分析学生参与“死亡游戏”的诱因,引导学生正确应对压力、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4. 帮助学生建立远离“死亡游戏”的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共同营造安全的校园环境。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通过案例让学生认清“死亡游戏”的危害,如身体伤害和心理创伤。
2. 详细讲解“死亡游戏”概念、玩法,使学生能准确识别。
3. 引导学生掌握远离“死亡游戏”的方法,包括增强自我保护等。
教学难点:
1. 深入剖析学生参与“死亡游戏”的复杂诱因。
2. 确保学生能在现实中抵御“死亡游戏”的诱惑,将防范意识转化为行动。
四、班会准备
1. 收集国内外“死亡游戏”导致伤亡的案例资料,包括文字报道、视频、图片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2. 查阅资料,详细了解“死亡游戏”的起源、演变、具体玩法及危害,整理相关内容。
3. 准备一些与学生心理压力、价值观相关的调查问题,用于课堂讨论和分析。
4. 制作宣传海报、手抄报模板等材料,用于学生课后的宣传活动。
5. 准备一些小奖品,如安全知识书签、徽章等,用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活动。
五、班会流程
(一)“死亡游戏”的案例
1. 案例导入
- 播放一段关于“死亡游戏”导致严重后果的新闻视频,视频内容涵盖游戏过程中参与者出现的身体和心理异常反应,以及游戏结束后造成的伤亡情况。如播放某个青少年在参与“死亡游戏”后陷入昏迷甚至死亡的新闻片段,画面中呈现出急救现场、家属悲痛欲绝的场景。
- 播放结束后,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看到这样的场景,你们有什么感受?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游戏造成的吗?”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从而引出本次班会的主题——“死亡游戏”。
2. 案例展示与讲解
-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多个“死亡游戏”的案例。例如:
- 介绍俄罗斯“蓝鲸死亡游戏”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情况,讲述一些青少年受其蛊惑,按照游戏指令进行自残、自杀等行为的案例。可以详细描述其中某个青少年在社交网络上被诱导参与游戏,从最初的接受简单指令(如凌晨起床看恐怖电影)到后来进行危险的自伤行为(如用刀割腕)的全过程。
- 介绍国内一些模仿“死亡游戏”的案例,如某些地区出现的类似通过极端挑战来寻求刺激的游戏,导致参与者身心受到严重伤害的情况。展示这些案例中的图片、受害者的个人信息和经历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死亡游戏”的危害。
- 在展示每个案例后,与学生一起分析案例中的关键信息,如游戏是如何吸引参与者的、参与者在游戏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游戏对参与者自身和家庭造成的毁灭性影响等。
(二)认知“死亡游戏”
1. 什么是“死亡游戏”?
- 结合之前展示的案例,向学生讲解“死亡游戏”的定义。“死亡游戏”是一种以诱导参与者进行自残、自杀或其他危险行为为目的的恶意游戏。这些游戏往往通过网络、社交平台等渠道传播,利用青少年的好奇心、寻求刺激心理以及心理脆弱等特点,对他们进行精神控制。
- 强调“死亡游戏”的本质是一种极其危险的非法活动,它严重危害参与者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是对人类生命尊严的践踏。
2. “死亡游戏”的玩法是什么?
- 详细介绍几种典型“死亡游戏”的玩法:
- 以“蓝鲸死亡游戏”为例:
- 游戏通常设有 50 个任务,分布在 50 天内完成。任务从最初看似无害但具有一定心理暗示的内容开始,如每天凌晨 4 点 20 分起床,观看恐怖电影、听特定的音乐等。随着游戏进程推进,任务逐渐升级为危险行为,如在手臂上刻字、伤害自己、站在高处边缘等。游戏组织者通过网络与参与者保持联系,对他们进行心理操控,威胁参与者如果不完成任务就会对其家人不利等。
- 展示游戏中一些任务指令的截图或文字资料,让学生了解其具体内容和逐步诱导参与者走向危险的方式。
- 其他类似“死亡游戏”的玩法:
- 讲述一些通过群体挑战的方式进行的“死亡游戏”,如在特定的危险环境(如铁路轨道、高楼楼顶)进行拍照打卡,参与者为了完成挑战获得所谓的“荣誉”或满足虚荣心,不顾生命危险。还有一些是通过互相打赌进行危险行为的游戏,如吃不明物质、进行高难度且无保护的极限动作等。
-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这些危险玩法可能导致的后果,如受伤的身体部位照片、事故现场画面等,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其危险性。
(三)“死亡游戏”的诱因
1. 心理压力方面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问题是“你觉得在生活中会有哪些压力?这些压力会如何影响我们?”每个小组安排一名记录员,记录讨论结果。
- 在学生讨论后,总结学生提到的压力来源,如学业压力(考试成绩、作业量、升学竞争等)、人际关系压力(与同学、老师、家长的矛盾或相处问题)、家庭环境压力(父母争吵、家庭经济困难等)。
- 讲解这些压力可能会使学生产生逃避、寻求刺激等心理,而“死亡游戏”往往会利用这些心理弱点,以一种看似能够释放压力或获得解脱的假象来吸引学生。例如,对于学业压力大的学生,游戏中那种挑战权威(如违反正常作息)的行为可能会让他们觉得有一种暂时摆脱压力的错觉。
2. 好奇心和寻求刺激心理
- 通过案例分析和讲解,阐述青少年时期好奇心旺盛的特点。如许多青少年对未知事物充满探索欲望,而“死亡游戏”往往以神秘、刺激的形式出现,宣传一些与众不同的体验,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
- 举例说明一些学生可能在日常生活中觉得平淡无奇,渴望有一些刺激的事情来打破这种单调,而“死亡游戏”所承诺的极端体验(如体验死亡边缘的感觉)对他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强调这种寻求刺激的心理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很容易被“死亡游戏”利用,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3. 价值观和自我认知偏差
- 与学生一起探讨价值观的问题,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是有价值的生活?什么是真正的勇敢?”引导学生思考正确的价值观。
- 讲解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价值观和自我认知偏差,如将参与危险游戏视为勇敢、将完成游戏任务看作是一种成就,而没有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健康的重要性。这些偏差使得他们容易被“死亡游戏”所宣扬的扭曲价值观所迷惑,从而参与其中。例如,有些学生可能受到网络上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认为自残是一种个性的表现,而“死亡游戏”正好迎合了这种错误的观念。
(四)远离“死亡游戏”
1.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 向学生强调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性,告诉他们要时刻警惕身边可能存在的危险,包括各种形式的“死亡游戏”。教育学生不要轻易相信网络上或他人传播的不明信息,尤其是那些带有诱导性、危险性的内容。
- 引导学生学会识别“死亡游戏”的特征,如承诺特殊体验、要求进行危险行为、有严格的指令和时间限制、通过威胁或心理控制来保证参与者执行任务等。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要及时向老师、家长或其他可靠的成年人报告。
2. 正确应对压力和负面情绪
- 教授学生一些应对压力和负面情绪的方法:
- 情绪调节方法:如深呼吸法,让学生跟着一起做深呼吸练习,即慢慢地吸气,使腹部膨胀,然后慢慢地呼气,感受腹部收缩,重复几次;还有肌肉放松法,引导学生从头部开始,依次紧绷和放松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感受紧张和放松的区别,帮助他们缓解压力。
- 积极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在面对压力时,尝试换个角度看问题。例如,当遇到学业困难时,不要只看到失败,而是要思考从这次困难中学到了什么,下次如何做得更好。可以通过一些小故事或案例来阐述积极思维的力量。
- 寻求帮助途径:告诉学生当他们感觉压力过大或情绪低落无法自行调节时,要知道向谁寻求帮助。可以是家人、老师、好朋友,也可以是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同时,向学生介绍学校的心理咨询服务内容和预约方式,让他们知道有专业的支持可以依靠。
3.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 通过讨论、故事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组织学生讨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样的行为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等话题,让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和引导。
- 分享一些积极向上的生活故事,如那些克服困难、珍惜生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物事迹,激励学生追求有意义的生活。强调生命的宝贵和独特性,让学生明白真正的勇敢是面对困难时不放弃、保护自己和他人,而不是参与危险的“死亡游戏”。
4. 加强家校社合作
- 向学生强调家庭、学校和社会在预防“死亡游戏”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将在班会上学到的知识与家长分享,让家长也了解“死亡游戏”的危害,加强对孩子的关注和教育。
- 在学校层面,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行为和情绪变化,如发现有学生可能接触到“死亡游戏”相关信息,要及时进行干预和教育。同时,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安全教育活动、心理健康辅导课程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心理素质。
- 在社会层面,呼吁学生和家长共同关注网络环境的净化,对于发现的“死亡游戏”相关信息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让社会成为预防“死亡游戏”的坚实后盾。
(五)互动环节
1. 知识问答竞赛
-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死亡游戏”知识问答竞赛。问题涵盖“死亡游戏”的定义、玩法、危害、预防方法等内容。例如:“‘蓝鲸死亡游戏’中最危险的任务有哪些?”“当你在网络上看到一个要求你进行自残行为的游戏,你应该怎么做?”等。
- 每个小组轮流回答问题,答对一题得一分,答错不扣分。竞赛结束后,对得分最高的小组进行奖励,颁发小奖品(如安全知识书签、徽章等),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制作宣传海报或手抄报
- 给学生发放制作宣传海报或手抄报的材料(如纸张、彩笔等),要求学生以“远离‘死亡游戏’,守护校园安全”为主题,制作一份宣传作品。作品内容可以包括“死亡游戏”的危害、预防方法、呼吁大家共同抵制等信息。
- 学生分组制作海报或手抄报,教师在各小组间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将所学知识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制作完成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并讲解自己小组的作品,然后将优秀作品在教室、校园宣传栏等地方展示,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
(六)总结与延伸
1. 班会总结
- 回顾本次班会的主要内容,包括“死亡游戏”的案例、概念、玩法、诱因以及远离“死亡游戏”的方法等。再次强调“死亡游戏”的危险性,提醒学生要时刻保持警惕,保护自己和身边的同学。
- 对学生在本次班会中的积极参与表示肯定,尤其是在小组讨论、知识问答和宣传作品制作过程中的表现,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延伸拓展
-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在校园中宣传预防‘死亡游戏’”的短文,字数不少于 300 字。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如开展主题演讲、组织班级讨论等。
-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校园安全问题,发现任何可能与“死亡游戏”相关的线索要及时报告。同时,希望学生能够将预防“死亡游戏”的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如在家庭聚会、社区活动中向同龄人或更小的孩子进行宣传,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校园安全主题班会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拒绝校园欺凌,守护校园净土主题班会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班会背景,班会目的,教学重难点,班会流程,班会延伸,注意事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拒绝死亡游戏,守护生命健康主题班会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班会背景,班会目的,教学重难点,班会过程,班会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