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知识专练(含答案)
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知识专练 物质的化学计量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知识专练 物质的化学计量,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过二硫酸钾(,其中S为价)是工业上一种重要的消毒剂和织物漂白剂,可通过电解溶液制备。它在100℃下能发生分解反应:(未配平),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数目为
B.分解,生成的分子数为
C.标准状况下,含有的原子数为
D.溶液中的离子总数为
2.下列各组中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
A.温度相同、体积相同的和
B.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和
C.体积相同、密度不相等的和
D.压强相同、体积相同的和
3.如图是两瓶体积相等的气体,在同温同压时瓶内气体的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A.气体质量相等B.气体密度相等
C.所含原子数相等D.摩尔质量相等
4.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青蒿素的化学式:),成为我国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第一人。下列关于青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青蒿素中含有个原子
B.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63.8%
C.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
D.青蒿素的摩尔质量为
5.在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X和Y发生反应:,平衡时,气体平均摩尔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Y、W可能都是固体B.X、Y可能为液体,W可能为气体
C.X、Y、W一定都是气体D.若X、W为气体,则Y可能是固体
6.如图是两瓶体积相等的气体,在同温同压时瓶内气体的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A.气体质量相等B.气体密度相等
C.所含原子数相等D.摩尔质量相等
7.超氧化钾可用作潜水或宇航装置的吸收剂和供氧剂,反应为,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σ键的数目为
B.晶体中离子的数目为
C.溶液中的数目为
D.该反应中每转移1 ml电子生成的数目为
8.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中质子数为
B.和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
C.标准状况下,与足量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D.溶液中,所含的氧原子总数为
9.有一份气体样品的质量是14.2g,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
A.71gB.142mlC.71D.14.2
10.现有下列四种因素:①温度和压强,②所含微粒数③微粒本身大小④微粒间的距离,其中对气体物质体积有显著影响的是( )
A.只②③④B.只①②④C.只③④D.①②③④全部
11.关于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和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①质量相同②碳原子数与氮原子数相等③所含分子数相等④所含质子总数相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2.一个密闭容器,中间有可由滑动的隔板(厚度不计)将容器分成两部分,_当左边充入,右边充入一定量的时,隔板处于如图位置(保持温度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_
A.右边与左边分子数之比为4:1
B.右侧的质量为
C.右侧气体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14倍
D.若改变右边的充入量而使隔板处于容器正中间保持温度不变,则应充入
13.标准状况下,1ml的体积约为( )
A.11.2B.22.4
14.在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X和Y发生反应:,平衡时,气体平均摩尔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Y、W可能都是固体B.X、Y可能为液体,W可能为气体
C.X、Y、W一定都是气体D.若X、W为气体,则Y可能是固体
15.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和粒子数目之和为0.1
B.50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水溶液中氧原子数为0.5
C.1ml新戊烷含有非极性共价键数目为16
D.含4ml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加热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是2
二、填空题
16.完成下列问题。
(1)相同物质的量的和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
(2)标准状况下,相同体积的和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标准状况下,氨气所占的体积约为_____L,它与标准状况_____L硫化氢含有相同数目的氢原子。
(4)现有标准状况下CO和混合气体8.96L,其质量为,则此混合气体中,CO气体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___。
(5)在某气态氧化物化学式为,在标准状况下,该氧化物的体积为,则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
(6)同温同压下,aL气体和bL气体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L气体Z,若,Z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用X、Y来表示)。
(7)将的晶体溶于水配成溶液,此溶液正好与含的溶液完全作用,晶体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_﹔晶体的化学式中x的数值是__________。
17.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圆满完成任务.氧气和水是保障航天员生命的重要物质。如图为核心舱环控生保半封闭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请解题思路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从微观角度解题思路液态水与气态水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环控生保系统得到的饮用水为软水.水净化系统在沉降过程中,可用明矾作絮凝剂,其化学式为,n的值为________,生活中常用__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
(3)二氧化碳收集系统中的分子筛表面布满孔穴,结构类似于活性炭,具有________作用。
(4)早期空间站内二氧化碳可用超氧化钾吸收,生成碳酸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萨巴蒂尔反应器内,在温度和钌作催化剂的作用下便可生成水和M(M是最简单的有机物),试写出萨巴蒂尔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技术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含氯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1ml含有的中子数为______。
(2)将氯气持续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颜色如图变化:
溶液中导致变色的微粒Ⅰ是____________(填微粒符号,下同),Ⅱ是____________,Ⅲ是____________。
(3)是高效、广谱、绿色的消毒剂。下列能判断Cl、O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是______(填字母)。
a.原子得电子能力b.与金属钠反应得电子的数目
c.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d.单质的沸点
(4)由Cu、C、溶液组成的原电池如图所示:
该电池中负极为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电子移动方向为____________(填“Cu→C”或“C→Cu”),正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9.实验室利用以铜为电极电解稀溶液的方法测定的值。
Ⅰ.电解液的配制:
(1)将 溶液配制为 溶液。
①量取浓时,适宜的量筒规格为_______(填标号)。
A.10 mLB.25 mLC.50 mLD.100 mL
②配制溶液时,进行如下操作:
溶解→冷却→操作ⅰ→洗涤→注入→混匀→定容→操作ⅱ→装瓶贴标签
下图_______、_______(填标号)所示操作依次为操作ⅰ、操作ⅱ。
Ⅱ.值的测定:通过测定阳极铜片质量的变化量和通过电路的电量Q,结合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已知:一个电子的电量为q,)。
(2)在20℃、101 kPa下,电流为0.2 A,以精铜片为电极,电解溶液,10 min后关闭电源。观察和测量结果如下:
a.阳极上有少量气泡产生,且铜片质量减少;
b.阴极上有大量气泡产生;
c.电解质溶液变蓝。
①为准确测量,电解前需将已除去油污的铜片_______,并用蒸馏水洗净擦干后再称重。
②经检验,阳极上产生的气体为,电极反应为_______;该副反应的发生,可能导致的测定值比其理论值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3)为避免阳极副反应的发生,探究实验条件的影响。
查阅资料:电解过程中,电解电压低将导致反应速率慢,电压高则易引发电极副反应。电流强度相同时,电压与电解质溶液的浓度成反比。
提出猜想:猜想ⅰ:电流强度越大,越容易引发电极副反应。
猜想ⅱ:硫酸浓度越低,越容易引发电极副反应。
进行实验:其他条件相同时,进行如下表实验,利用电流传感器测定通过电路的电量Q,并测算3 min内阳极铜片质量的减少量。
①根据表中信息,补充数据:_______,_______。
②由实验2、3和4可知,猜想ⅰ成立,结合表中数据,给出判断理由:_______。
③根据实验1~4相关数据,由实验_______(填实验编号)测算的值误差最小。
实验结论:
④根据最优实验条件的数据计算,_______(已知:)。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A.由和组成,的结构式为,所以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数目为,故A正确;
B.根据可知,分解,生成1ml,分子数为,故B错误;
C.标准状况下为固体,不为1ml,含有的原子数不为,故C错误;
D.没有提供溶液体积,所含离子数目无法确定,故D错误;
故选A。
2.答案:B
解析:B.和的摩尔质量相等,质量相等时,依据,可知其物质的量相同,所以含有分子数相同。
3.答案:C
解析: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两瓶体积相等的气体,则两瓶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结合分子的组成解题思路判断。
A.左瓶中氮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相当于,与右瓶内的质量相等,但左瓶中氮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不一定为1∶1,故质量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
B.左瓶中氮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相当于,与右瓶内的密度相等,但左瓶中氮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不一定为1∶1,故密度不一定相等,故B错误;
C.都是双原子分子,物质的量相等的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相等,故C正确;
D.左瓶中氮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相当于,与右瓶内的摩尔质量相等,但左瓶中氮气和氧气物质的量之比为不一定为1∶1,故摩尔质量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4.答案:D
解析:A.青蒿素的化学式:,则青蒿素的一个分子中含有15+22+5=42个原子,则青蒿素中含有个原子,A正确;
B.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63.8%,B正确;
C.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5×12+22+5×16=282,C正确;
D.摩尔质量以为单位时,数值上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则青蒿素的摩尔质量等于,青蒿素的质量为,D错误;
答案选D。
5.答案:D
解析:A.若X、Y、W能都是固体,则气体只有Z,气体z的摩尔质量不变,故A错误;
B.X、Y为液体,W为气体,则混合气体中,Z与W始终是2:1,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也不变,故B错误;
C.若X是气体,Y、W是非气体,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也可能减小,故X、Y、W不一定都是气体,故C错误;
D.若X、W为气体,则Y可能是固体,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总质量减小,平均摩尔质量=减小,故D正确;
答案选D。
6.答案:C
解析: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两瓶体积相等的气体,则两瓶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结合分子的组成解题思路判断。
A.左瓶中氮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相当于NO,与右瓶内NO的质量相等,但左瓶中氮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不一定为1∶1,故质量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
B.左瓶中氮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相当于NO,与右瓶内NO的密度相等,但左瓶中氮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不一定为1∶1,故密度不一定相等,故B错误;
C.都是双原子分子,物质的量相等的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相等,故C正确;
D.左瓶中氮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相当于NO,与右瓶内NO的摩尔质量相等,但左瓶中氮气和氧气物质的量之比为不一定为1∶1,故摩尔质量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7.答案:A
解析:的结构式为,44 g(1 ml)中σ键的数目为,A正确;晶体中含有的离子为,故晶体中离子数目为,B错误;该溶液中的物质的量为1 ml,由于在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故溶液中的数目小于,C错误;根据题给反应可知,产生时,O的化合价由升高为0,故存在关系式,则转移1 ml电子时,生成,即生成的数目为,D错误。
8.答案:B
解析:A.常温常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未知,无法计算其物质的量,A错误;
B.或者的物质的量都为,CO或者都是有两个原子构成,则和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B正确;
C.标准状况下,的物质的量为,与足量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为,C错误;
D.的物质的量为,其中含有的氧原子总数为,但是其溶液中的水中也含有氧原子,故氧原子总量大于,D错误。
故选B。
9.答案:C
解析:标准状况下体积为4.48L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故答案为:C。
10.答案:B
解析:对于气体,气体分子间间隔对体积的影响远大于粒子本身大小对气体体积的影响,而影响气体分子间隔的外界因素有温度和压强,所以对气体物质体积有显著影响的是:温度和压强、所含微粒数和微粒间的距离,答案选B。
11.答案:D
解析:同温、同压下,气体的相等,则体积相同时,可知,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设物质的量都为n,则:
①,,故①正确;
②,,所含碳原子数与氮原子数不相等,故②错误;
③,,所含分子数相等,故③正确;
④1个含有22个质子,1个含有22个质子,所以二者物质的量相等时,其质子数相等,故④正确;答案选D。
12.答案:C
解析:左右两侧气体温度、压强相同,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左右体积之比为4:1,则左右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4:1,所以右侧气体物质的量。相同条件下密度之比与摩尔质量成正比,则右侧气体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倍。
13.答案:C
解析:根据物质气体摩尔体积可知:在标准状况下,任何气体的体积约为,即,则在标准状况下,根据,则的体积约为,故答案为:C。
14.答案:D
解析:A.若X、Y、W能都是固体,则气体只有Z,气体z的摩尔质量不变,故A错误;
B.X、Y为液体,W为气体,则混合气体中,Z与W始终是2:1,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也不变,故B错误;
C.若X是气体,Y、W是非气体,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也可能减小,故X、Y、W不一定都是气体,故C错误;
D.若X、W为气体,则Y可能是固体,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总质量减小,平均摩尔质量=减小,故D正确;
答案选D。
15.答案:A
解析:A.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为,依据物料守恒,和粒子数日之和为,A 正确;
B.50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水溶液中,乙醇的质量为50g×46%-23g,乙醇的物质的量为,乙醇中氧原子数为 0.5,但乙醇水溶液中,水中还有氧原子,因此氧原子数大于0.5,B错误;
C.1ml新戊烷中含4mlC-C非极性共价键,数目为4,C错误;
D.稀盐酸与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不反应,含4ml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加热充分反应,随着反应进行,浓盐酸变为稀盐酸,反应停止,转移的电子数小于2,D错误;答案选 A。
16.答案:(1)2:3
(2)3:4
(3)2.24;3.36
(4)25%
(5)32
(6)或
(7);6
解析:
17.答案:(1)分子之间的间隔不同
(2)2;肥皂水
(3)吸附
(4);;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解析:(1)液态水与气态水的区别是分子之间的间隔不同;
(2)在化合物中,钾元素显价,铝元素显价,硫酸根原子团的化合价为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则;生活中常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二氧化碳收集系统中的分子筛表面布满孔穴,结构类似于活性炭,因此具有吸附性;
(4)超氧化钾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萨巴蒂尔反应器内,在温度和钌作催化剂的作用下便可生成水和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技术的优点是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18.答案:(1)20
(2);HClO;
(3)ac
(4)Cu;Cu→C;
解析:(1)1个中含有20个中子,则含有的中子数为。
(2)氯气和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盐酸具有酸性使得石落试液变红色,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使得溶液褪色,过量的氯气使得溶液显示黄绿色;
(3)a.非金属为原子得电子能力,得电子能力强则非金属性强,a符合題意;b.与金属钠反应得电子的数目,不能判断得到电子的难易程度,b不符合题意;c.非金属性越强则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c符合题意;d.单质的沸点不能体现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d不符合题意;故选ac;
(4)铜失去电子和铁离子反应生成铜离子和亚铁离子,铜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电子由负极铜流向正极碳,正极反应为铁离子得到电子生成亚铁离子:。
19.答案:(1)B;b;d
(2)砂纸打磨或稀硫酸浸泡;;偏大
(3)200;20;实验3相比实验2,电流强度增大2倍,阳极铜片质量减小量小于2倍;实验4相比实验3,电流强度增大1.5倍,阳极铜片质量减小量小于1.5倍;1;
解析:(1)①由稀释定律可知,配制为250mL1.0ml/L硫酸溶液需要18ml/L浓硫酸溶液的体积为,则量取浓硫酸的量筒规格为25mL,故选B;
②配制250mL1.0ml/L硫酸溶液的操作步骤为溶解→冷却→移液→洗涤→注入→混匀→定容→摇匀→装瓶贴标签,由图可知,题给装置的操作分别为溶解、移液、注入、摇匀、混匀、定容,则操作ⅰ、操作ⅱ分别为b、d,故答案为:b;d;
(2)①铜片表面形成的碱式碳酸铜会影响铜片质量的测定,所以为准确测量,电解前需将已除去油污的铜片砂纸打磨或稀硫酸浸泡除去碱式碳酸铜,并用蒸馏水洗净擦干后再称重,故答案为:砂纸打磨或稀硫酸浸泡;
②由电解规律可知,电解时,铜会在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铜离子,阳极上产生氧气说明水分子在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和氢离子,电极反应式为,由电量可知,氧气生成会使得实验测得电量偏高,而铜失去电子数目偏小,所以副反应发生可能导致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值比其理论值偏大,故答案为:;偏大;
(3)①由表格数据可知,实验1和2探究副反应与硫酸浓度的关系、实验2、3和4探究理论电量与副反应的关系,由探究实验变量唯一化原则可知,实验中溶液的总体积应保持不变,实验3中稀硫酸和蒸馏水的体积与实验2相同,则a为200、b为20、c为180,故答案为:200;20;
②由表格数据可知,实验3中理论电流是实验2的2倍,而实测电量36.70>18.34×2,阳极铜片减少的质量0.009536.70×1.5,阳极铜片减少的质量0.013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知识专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知识专练 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知识专练 溶液组成的定量研究,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